全日制07-2022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docx
《全日制07-2022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日制07-2022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docx(2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一)专业名称:食品质量与安全(二)专业代码:490102二、入学要求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三、修业年限基本学制3年,修业年限3-5年。四、就业面向主要就业行业为农副食品加工业,保健食品和功能性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调味料食品制造业,餐饮业,质检技术服务业等。主要职业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岗位群,食品检验岗位群,食品生产加工岗位群,保健食品和功能性食品制造等。主要从事食品产业链质量安全管理、食品生产过程的质量与安全控制管理、食品检验、食品加工生产、生产技术指导与管理、各类食品销售
2、等相关岗位工作。表1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就业方向就业岗位主要工作任务职业资格证书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岗位食品生产过程的质量与安全控制管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食品安全管理员、食品安全师、内审员资格证食品检验岗位食品原辅料、半成品和成品检测工作;食品理化检验、食品感官评定、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掺伪检测等食品检验员、食品安全管理员、食品安全师食品生产加工、保健食品和功能性食品制造、产品研发、生产技术等食品生产加工、保健食品和功能性食品生产、生产过程品控、食品研制开发、生产新技术开发工程师、食品安全管理员、内审员资格证、公共营养师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
3、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行业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掌握各类食品生产、各类食品质量分析检验、食品经营管理以及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开发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具备英语和计算机技术基础能力;具备从事各类食品生产、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生产、各类食品质量分析检验、各类食品营销和行业管理的基本技能,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二)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1.素质(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坚定的意志和牢固的专业思想和健全的人格,愿意贡献社会及服务人群。(2)热爱食品质量与
4、安全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能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3)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能处理工作岗位的各种人员关系。(4)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终身学习的精神,自尊自爱,谦虚正直,积极向上,有创新意识。(5)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情绪。(6)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团结、协调、配合团队成员,共同开展检验工作。(7)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2.知识(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2)
5、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分析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毒理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学等专业基础知识。(3)系统地掌握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功能性食品、天然药物化学、食品分析和微生物检测技术等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4)熟练掌握相应的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食品营养学、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食品分析与微生物检测技术等基本操作技能及服务法规。(5)掌握食品法规与标准化知识、食品质量与安全基础知识。(6)掌握食品质量控制技术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理论知识。(7)掌握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的基本理论知识。(8)了解食品专业的新技术、新设备和发展趋势,具有在业务上与时俱进的专业准备
6、。(9)具备阅读和翻译本专业一般英文资料的能力,具备基本的日常口语交谈的能力。(10)具有较好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的基本能力。(11)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具备利用计算机网络搜集专业信息、处理专业信息的能力。3.能力(1)能运用所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及食品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从事食品产业链质量安全管理、食品生产过程的质量与安全控制管理等工作。(2)能对完成食品生产经营过程进行感官检测、过程监测、质量控制和改进等工作。(3)能根据食品生产工艺要求和标准操作规程完成常用各类食品的生产任务,从事各类食品生产工作,从事保健品与功能性食品的生产和开发等工作。(4)能运用所学检测技术基本知
7、识,从事各类食品生产、分析检验和质量管理等工作。(5)能熟练常规食品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操作技能,计量器具管理能力。具备对食品原辅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的技能。(6)能运用所学各类食品基本知识、进行零售服务和经营管理工作。(7)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食品相关法律法规。(8)能够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一线生产进行管理。(9)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10)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和具备社会应变能力。(Il)具备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六、课程设置本专业课程体系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任选课、限选课)四大类。表2高职食品质量
8、与安全专业课程设置课程类型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必修课思想道德与法治必修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青年学生使命担当必修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必修课形势与政策必修课体育必修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必修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信息技术必修课劳动教育必修课英语必修课国家安全教育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基础化学必修课食品安全与卫生基础必修课食品生物化学必修课微生物学基础必修课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必修课食品毒理学基础必修课食品营养与健康必修课功能性食品开发与应用必修课食品标准与法规必修课专业核心课仪器分析必修课
9、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必修课食品加工技术必修课食品理化分析与检验管理必修课食品企业管理与体系认证必修课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必修课实验室组织与管理必修课食品生产质量管理实训必修课岗位实习必修课毕业考试必修课选修课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公共限选课艺术鉴赏公共限选课双创训练营公共选修课应用写作公共选修课经典诵读公共选修课中国茶文化与茶健康公共选修课中医药膳学专业限选课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专业限选课专业实践专业选修课中医学基础专业选修课经络与喻穴专业选修课运动治疗技术专业选修课营养配餐与烹饪专业选修课生理学专业选修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业选修课食品保鲜储运及包装技术专业选修课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业选修课
10、文献检索专业选修课天然产物化学专业选修课食品感官检验技术专业选修课(一)公共基础课模块(学时672,学分36.0)1 .军事理论与军训技能(148学时,4.0学分)教学要求:通过军事课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的目的。2 .思想道德与法治(48学时,3.0学分)本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价值取向,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11、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增强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行为修养和法律素养。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青年学生使命担当(24学时,LO学分)本课程为广东省高校学生必修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引导当代青年学生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四个自信”,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增强使命担当,自觉报效祖国,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4 .习
12、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48学时,3.0学分)本课程主要以系统学习和理论阐释的方式,运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引导高职生全面深入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内在逻辑、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理解其蕴含和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增进对其科学性系统性的把握,提高学习和运用的自觉性,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感。通过本课程学习,实现高职生从学理认知到信念生成的转化,增强使命担当。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2学时,2.0学分)本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核心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的
13、必修课。这门课的基本内容是全面论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涵义、形成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使大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和理论成果,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能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6 .形势与政策(32学时,1.0学分)形势与政策是面向普通高校大学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本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14、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当前国内外重大的热点问题为契机,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帮助学生认清国际国内形势,了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本课程着重对大学生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的教育。7 .体育(108学时,7.0学分)体育是各个专业学生的必修公共课程。其任务是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努力增强学生体质与健康,给学生以体育文化和健康知识,指导他们实践锻炼,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培养学生中华传统美德。同时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以保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落实。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田径、球类、形体健美操、中
15、华传统养生功法(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及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等。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32学时,2.0学分)心理健康教育是各专业的公共课程,其任务是以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为主线,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目的,以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为内容组织依据,力求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述,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重点是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上,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成长能力,并有助于他们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形成。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协调人际关系,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认识与识别心理导常现象;大学生普通存在的、较为集中的心理问题等内容。9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32学时,2.0学
16、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是各专业学生的必修公共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职业发展意识,树立科学就业观;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引领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正确认识自我,提升内在素养和品质,从而有效安排大学生活,合理规划未来发展。本课程内容包括自我认知、认识社会、人职匹配、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等。10 .创新创业教育(32学时,2.0学分)创新创业教育包括创新创业的关系、技术创新与创业、创业环境分析与创业者素质的要求、创办企业的知识、新创企业的管理、创业政策与法规、创业生涯的规划等方面的内容,旨在通过普及创新创业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
17、意识,帮助有创业愿望的学生实现理想。11 .信息技术(52学时,3.5学分)信息技术是各专业学生的必修公共课程。其任务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和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以适应现代医疗单位对医护人员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要求,并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Word、ExcekPowerPoint)、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等。12 .劳动教育(16学时,LO学分)劳动教育课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
18、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13 .英语(52学时,3.5学分)教学要求: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侧重于职场环境下的语言交际能力培养,使学生逐步提高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同时让学生能达到“全国高等学校英语能力考试A级或B级”的水平。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14 .国家安全教育(16学时,LO学分)国家安全教育课程重点围绕理解中华民族命运与国家关系,通过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我国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形势与特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
19、本内涵、重点领域和重大意义,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让学生系统掌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理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树立国家安全底线思维,将国家安全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强化责任担当。(二)专业基础课模块(424学时,26.5学分)1 .基础化学(80学时,5.0学分)基础化学整合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三个二级学科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系统性较强的新型基础性学科,是农科类、理科类、生物医学类等学科各相关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通过全面整合后的基础化学课程,消除了重复脱节现象,强化了传统与现代、经典与前沿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基础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基础化学以基本理论为主线,通过四大平衡
20、和四大滴定逐步展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系统介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溶液的理论、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热力学、动力学和化学平衡等)、物质结构理论、分析化学概论等以及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沉淀平衡和沉淀滴定法、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平衡和氧化还原滴定法、电势分析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无机及分析化学内容及烧类物质、烧类衍生物等有机化学内容。2 .食品安全与卫生基础(32学时,2.0学分)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有关食品安全性的发展和现代内涵,掌握与之相关的基本概念,食品安全性与环境之间污染之间的关系,影响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和储藏过程中安全性的主要因子和防止措施,使学生对影响食
21、品质量与安全的各种因素有一较为全面的了解。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对食品安全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揭示食品与环境之间、食品与科学、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3 .食品生物化学(56学时,3.5学分)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蛋白质与核酸的结构、性质、功能及酶、生物氧化、物质代谢及其调节、水盐代谢、酸碱平衡,肝脏的生物化学等。使学生对生物化学原理和知识有较好的理解和掌握,对生物化学基础及其前沿领域有了较全面了解。4 .微生物学基础(56学时,3.5学分)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生长、遗传变异、生态,掌握微生物的形态观察方法,能
22、利用微生物制造食品,在食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能控制有害微生物。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常见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菌种的退化、复壮和保藏,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微生物与食品的腐败变质及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等内容。5 .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40学时,2.5学分)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食品添加剂的定义、性质、应用及作用原理、注意事项等有关问题,对国内外食品添加剂发展的动态和使用情况有所了解。同时要求掌握和熟悉有关食品添加剂的重要术语、典型属性、应用范围与限量等基本概念。强化法制观念,明确食品添加剂的正确使用须依从国家相关标准与法规。6 .食品毒理学
23、基础(32学时,2.0学分)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进入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入体后与人体的相互作用,对这种有物质的性作用的进行评价,了解各种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天然和污染的有害物质的毒性作用,以便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贮藏及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这些有害物质的生成和污染,使学生适应日益严格的食品安全检验、评价等工作的需要,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团结协作等综合素质。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食品毒理学原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7 .食品营养与健康(48学时,3.O学分)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能运用营养与健康知识,合理选购原料、运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品质量与安全 全日制 07 2022 食品质量 安全 专业人才 培养 方案 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05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