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燃气管线探测技术管理规定.docx
《地下燃气管线探测技术管理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燃气管线探测技术管理规定.docx(3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XX有限公司地下燃气管线探测技术管理规定1总则1.0.1为了规范XX所属各单位地下燃气管线探测工作,明确探查、测量、图件编绘和成果数据管理的技术要求,查明地下管线状况,奠定管线信息数字化管理基础,制定本技术规程。1. 0.2本规程适用于XX所属各单位城镇燃气管道及管道附属设备的探测,包括各种压力级别的地下燃气管道及管道附属设备。1.0.3地下燃气管线的探测,除应符合本技术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规定。2术语2. 0.1城镇燃气管线citygaspipelines从城镇燃气供气点至用户引入管之间的管道、管道附属设备的总称。2. 0.2管道附属设备PiPelineauxilia
2、ryequipment与管道相连并实现启闭、调压、保护等功能的设备的总称,如阀门、调压器、阴极保护设施等。2. 0.3地下燃气管线探测detectingandSurveyingforundergroundgaspipelines确定地下燃气管道及管道附属设备的属性、空间位置的全过程。2. 0.4管线点SUrVeyingpointofundergroundpipeline地下管线探查过程中,为了准确描述地下管道的走向特征和附属设备信息,在探查或调查工作中设立的测点。分为明显管线点和隐蔽管线点,明显管线点是管线投影中心位置在实地明显可直接定位的,如阀门井、调压箱;隐蔽管线点是因管线隐蔽需要采用仪器
3、探查或挖探坑的方法探测的,如埋地管道。3基本规定3.1 一般要求3.1.1 燃气管线探测采用的坐标系统应与成员企业从政府部门获取的坐标系一致。3.1. 2城区GNSSRTK一级控制点布设符合国家规范要求。3.1.3 地下管线探测应查明的项目:平面位置、走向、埋深(或高程)、规格、材质等,实地调查并采用全数字化方法探测管线点,按照XX能源要求建立地下管线数据库。3.1.4 燃气管线的平面位置为管线外顶中心位置,埋深为上顶到地面的距离。3.1.5 地下管线探测范围应符合XX能源GIS系统规定,沿线的1:500或1:1000带状地形图根据成员企业需求进行修测。3.1.6聚乙烯(PE)管线主要采取探测
4、仪器探查与开挖探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探测。对于无示踪线的PE管线,利用现有仪器能探测出准确位置的,对管线进行详细标注;不能探测出准确位置的,应在条件许可时采用探棒或陀螺仪设备技术获取管线的准确位置信息。3.1 .7地埋式示踪标识器埋设和地面标志的设置应符合XX能源规定。3.2 精度要求3.2.1地下燃气管线探测的管线点包括管道特征点和附属设备中心点(附属物点),分为明显管线点和隐蔽管线点。明显管线点位置应进行实地调查和量测,隐蔽管线点应采用仪器探查方法或通过挖探坑探测其位置及埋深。对地下管线探测的所有管线点均应在地面设置明显标志。3.2.2 明显管线点的测量精度1明显管线点平面位置中误差:ms不
5、超过5cm(相对于邻近控制点);明显管线点高程测量中误差:Inh不超过3cm(相对于邻近控制点)。2明显管线点检查的埋深中误差md不超过2.5Cnb埋深中误差按公式(3.2.2)计算:md=Jcfi2n(3.2.2)式中Adi明显管线点的埋深偏差(cm);n明显管线点检查点数。3.2.3 隐蔽管线点的探查精度1隐蔽管线点的探查限差表3.2.3隐蔽管线点探查限差埋深(Cm)水平位置限差(CeO埋深限差(cm)探查条件h1001015100h2006u=0.IOh6卡0.1Shh2200ta=0.IOh6A=O.15h外部环境不具备应用探棒或FE螺仪设符技术的条件2030外部环境共得应用探”或陀螺
6、仪设备技术的条件2隐蔽管线点检查的平面位置中误差InS和埋深中误差Inh不超过规定限差的0.5倍。1)水平位置中误差计算公式:三.=5.2w(3.2.3-1)式中:ASi隐蔽管线点的平面位置偏差(cm);n隐蔽管线点检查点数;2)埋深中误差计算公式:取=(3.2.3-2)式中:Ahi隐蔽管线点的埋深偏差(cm);n隐蔽管线点检查点数;3)平面位置限差3“和埋深限差8饰计算公式:t=yh.(3.2.3-3)TS2n/-I/=*儿(3-2.3-4)式中:hi各检查点管线中心埋深(Cm),当h小于100厘米时,取h=100厘米;n隐蔽管线点检查点数;3测量精度平面位置中误差ms不超过5cm(相对于邻
7、近控制点),高程测量中误差mh不超过3cm(相对于邻近控制点)。3.2.4管线图测绘精度地下管线与邻近的建筑物、相邻管线以及规划道路中心线的间距中误差me不超过图上0.5mmo4探测作业标准4.1 一般规定4.1.1 燃气管线探测应遵循如下原则:1从已知到未知;2从简单到复杂;3优先采用有效、快捷、轻便的方法;4复杂条件下宜采用多种探查方法互相验证。4.1.2 地下管线探查必须查明的项目按表4.1.2执行。表4.1.2地下管线项目探查项目地下建(构)筑物管级点量注项目测注高程位置特征点附属设备燃气设施穹头、三通、四通、多通、预留口、入土点、出土点、变径点、变材点、变深点、起讫点同门井、检修井、
8、阀门、酸水缸、阴极保护测试桩、调压设备、排气装置、波坡管、收发球简管径、材质、压力管顶及地面高程4.1.3地下管线探查应查清燃气管线的敷设状况,即管线在地面上的投影位置和埋深,并在地面上设置地下管线投影中心标志点作为测量的管线点。同时应查明管线材质、管径、压力值、附属设备等。1.1.1 4地下管线点标志一般应设置在管道特征点在地面的投影位置和附属设备的几何中心,在无特征点的直管段上也应设置管线点,设置间距应不大于50米。每个管线点应反复测量3次,取中间值作为最终录入系统数值。4.1.6 管线立体交叉时,应在避开交叉电磁场干扰的条件下,宜靠近交叉点设置管线点。4.1.7 燃气井内的特征点和附属设
9、备均要按实际位置探测,点属性和线属性要据实填写。4.1.8 当地下管线弯曲时,必须增加管线点,在弯曲段至少均匀设置3个管线点,以保证其弯曲特征可辨。4.1.9 1.9管线点的地面标志,用统一规格的钢钉(硬化路面)、木桩(沙、土路面)打入地面至平,用红色油漆以钢钉为中心(或附属设备中心位置)标注记号“”,并在管线点附近明显且能长期保留的建(构)筑物、明显地物上,用红色油漆标注管线点号和拴距。4.2 测量与记录标准4.2.1地下管线测量一般包括:控制测量、已有地下管线测量、测量成果的检查验收。4.2.2进行地下管线测量前,对测区已有的控制测量资料按现行城市测量规范CJJ/T8的有关规定进行检测。对
10、缺少控制测量资料的地区,其基本控制网的建立也应按现行城市测量规范CJJ/T8的规定执行。4.2.3地下管线测量工作应以探查成果为参照,探查与测量作业密切配合,应保证各工序间顺利衔接。4.2.4地下管线测量应采用解析法,按数字成图的要求,以电子全站仪观测,电子手簿记录坐标和高程。测量精度应符合本规程规定。4.2.5各项测量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应检定合格并附合格证。4.2.6测量成果应符合XX能源GIS系统规定的计算机文件数据格式要求。4.3 管线点的编号4.3.1管线点的编号在管线探查时由作业人员现场编排,填入管线探查记录表,并在实地管线点的旁边用红油漆标注。4.3.2管线点的编号宜采用管线代号+
11、管线点自然顺序号二部分组成的符号表示。管线代号按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附录B的规定表示,管线点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4.3.3管线点的编号要保证在全测区内的唯一性。5技术准备及安全事项5.1 技术准备5.1.1 探测前应由公司所属各单位收集以下资料:1测区1:500或1:1000地形图;2测量控制点成果资料;3测区地下管线现状调绘图、施工设计图、竣工图、技术说明资料;4GlS管线数据;5其他相关资料。5.1.2应进行实地调查;5.1.3 应进行仪器一致性校验、方法试验;5.1.4 应编制测区技术设计书及作业计划;5.2仪器、工具准备5.2.1燃气管线探测用到的仪器、工具
12、主要分为探查和测量两类,每一测区开始探测前、新购仪器投入使用前、仪器大修、长期停用重新投入使用前,必须对仪器的性能和各项指标按说明书的要求作全面检查,检查合格方能投入使用。每天作业前后,应对仪器作常规检查。5. 2.2仪器、工具1卫星定位设备:实时动态定位技术(RTK),厘米级,含天线、对中杆、电子手薄;2全站仪:在卫星定位设备受建筑物、天气等环境影响时使用;3金属管线探测仪:用于探测金属管线或随PE管线敷设的示踪线的设备;4非金属管线探测仪:辅助探测非金属管线的设备,由探地雷达设备或闭磁设备结合进行反复探查以提高精度;5示踪标识器探测仪:用于探测示踪标识器的设备,间接实现对管线的精确定位;6
13、路面打孔机:用于埋设地面标识和地埋式示踪标识器。5.3 人员、车辆配置5 .3.1每3人一个小组,其中1人兼司机,探测工作的最低人员配置应为一个小组。6 .3.2每个小组宜配备机动车一辆,能装载所有人员和设备。5.4 安全事项5.4.1 从事地下管线探测的作业人员,应熟悉本工作岗位的安全保护规定,做到安全作业。5.4.2 在市区或道路上进行地下管线探测的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安全标志服,遵守城市交通法规。5.4.3 打开阀井时,井口应有专人看管,或用设有明显标志的栅栏围起来。夜间作业时,应有安全照明标记。5.4.4 下井量测时应先进行有毒及可燃气体、含氧量测试,确保安全后下井量测。夜间作业时,应有
14、足够的照明。量测后应及时将井盖复原,打开井盖后作业人员不得离开现场。5.4.5 在下井调查或施放探头、电极导线时,严禁明火,并应先进行有毒及可燃气体、含氧量测试,避免造成危害。5.4.6 使用大功率仪器设备时,作业人员应具备安全用电和触电急救的基础知识;工作电压超过36V时,供电作业人员应使用绝缘防护用品;接地电极附近应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安排专人看管。井下作业的所有电气设备外壳应接地。雷电天气,不得进行探测作业。5.4.7在高温和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劳动保护法规,避免作业人员发生中暑或冻伤等事故。5.4.8数据信息处理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病毒破坏和数据流失,确保数据安
15、全。6地下管线探查6.1 一般规定6.1.1 管线探查必须在充分搜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调查与仪器探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仪器必须进行方法试验和一致性校验。在测区开始实施仪器探查作业前,应使用不同的仪器和不同的探查方法,在具有代表性的路段进行方法试验,通过与已有资料数据的比较或有代表性的开挖点验证校核,确定仪器和方法的有效性和精度,选择最佳工作方法、合适的工作频率、最佳收发距离并确定该方法和仪器探查的修正方法和修正系数。6.1.2管线探查应查明地下燃气管线的敷设状况及在地面上的投影位置和埋深,同时应查明管线种类、连接关系、管径、材质、规格、特征及附属设备等,并在成果表的备注栏内注明。
16、绘制探查草图,并在地面上设置管线点标志。6.1 .3在踏勘指认的基础上,根据管线类别和埋设情况分别进行具体调查。对于明显管线点,各种数据应全部实地量测。调查时,使用经检验的钢卷尺、水平尺和钢钎、重锤线等专用工具进行量测,一井多个管道的应逐个方向量取、记录,以便正确连接。6.2 .4管线探查的量测数据,埋深以米为单位,取位至厘米,其他属性数据均以毫米为单位。管线点的地面标志,应保证在管线探测成果验收前不毁失、不移位和易于识别,可用木桩(沙土地面)、钢钉(硬化地面)打入地面至平,并在管线点附近明显且能长期保留的建(构)筑物、明显地物上,用红色油漆标注位置和点号,以便于实地寻找。6.2探查难度级别6
17、. 2.1金属管线1简单:GIS信息准确,埋深小于1米,且干扰小、周围市政管线少的单一管线。2中等:无GlS信息或有GIS信息但不准确,但竣工图纸资料完整、阀门井和阴极保护测试桩较为完好的管线。3复杂:竣工图纸不准确或无图纸的埋深大于等于2米的金属管线,或顶管、穿越金属管线,或位于机动车行车区域不便探查的管线。7. 2.2PE管线1简单:GlS信息准确的PE管线,且有完好的示踪线、埋设深度小于1米。2中等:有完整竣工图纸资料,且埋深小于2米,有完好示踪线,周围市政管线少的PE管线。3复杂:竣工图纸资料不准确或无图纸资料,无示踪线或示踪线中断的埋深大于等于2米的PE管线、或穿越PE管线。1. 3
18、探查方法1.1.1 对地下管线的探查,根据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地球物理条件,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法。电磁感应法、电磁波法、声波法等方法均有适用条件,以能取得符合实际情况的解释为选择的依据。6. 3.2金属管线1简单一般采用电磁感应法直接读数和70%法进行埋深探查。2中等首选电磁感应法,根据敷设状况选择使用被动源的工频法、甚低频法,主动源的直接法、夹钳法、电偶极感应法、磁偶极感应法等。3复杂1)从已知明显点起始逐步追踪探查出管线走向,及与其相连接的管线。其测定方法宜采用连续追踪探查,并于各方向上测定三个以上的直线点和深度,通过三个测点所连成的不同走向的直线交汇的做法确定连接处点位,取其各探测埋深平均值
19、定为埋深值。当管线深度变化较大时可以5米为剖面做探测点,逐步以3米为剖面做探测点进行探查,通过同一方向两点连线进行交叉定点。当有其他市政管线产生信号干扰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旁侧法。2)顶管、定向穿越管段应明确入土点、最深点、出土点,探查确认出土、入土位置后,通过顶管穿越资料中导向数据进行数据叠加检查,计算最深点埋深和管位。宜间隔35米探查确定管位和埋深。3)对于电磁法探测仪器探查效果不好的管线(管线周围环境复杂、管线敷设较深等)、存在安全隐患的管线及需要紧急处理的特殊管线,宜在停气置换状态下放入陀螺仪设备进行探查。7. 3.3PE管线1简单一般采用电磁感应法直接读数和70%法进行埋深探查,通
20、过示踪线确定管线位置。2中等首先通过示踪线追踪管线走向,根据定好管线点位和周边其他市政管线相对位置的对比进行粗略定位(范围1-2米),再用电磁波法或声波法精确定位,也可在有市政部门同意及现场环境允许的条件下,开挖探坑定位。3复杂1)根据现场条件、管径的大小及被探查管线与周围介质的差异等特性,在仪器探查基础上采用开挖探坑定位。在地质条件较好、无干扰区域,采用闭磁仪器和示踪电磁法进行断面法探查,逐步确定出管线具体位置。对过河、穿越地段等更为复杂的PE管线,在探测条件不好的情况下,由管网运维人员到实地指认,探测人员根据经验判断管线大概位置,再选择适当位置开挖验证。对于不能确定准确位置的PE管线,提交
21、数据时应做好标注说明,供施工时参考使用。2)定向穿越管段应明确入土点、最深点、出土点,探测确认出土、入土位置后,通过穿越资料中导向数据进行数据叠加检查,计算最深点埋深和管位。宜间隔35米探测确定管位和埋深。3)因管线周围环境复杂、管线埋设深等原因导致探查效果不好的PE管线、存在安全隐患的管线及需要紧急处理的特殊管线,宜在停气置换状态下放入探棒或陀螺仪设备进行探查。7地下管线测量8. 1一般规定8.1 1管线调查、探查作业结束后,即可开始管线点的测量即数据采集工作。地下管线测量应采用解析法,高程测量采用测距高程三角测量。采用5级全站仪和RTK,以各等级控制点为依据进行角度与距离测量,从而获得各管
22、线点的平面坐标及高程。8.2 2观测数据直接存入全站仪内存,为切实保证观测的点号与记录器中的记录的点号能一一对应,立棱镜者每立好一个管线点应用对讲机将其点号通报测站记录者(在燃气管线附近使用对讲机应注意防爆),记录者将点号输入记录器,使点号与观测数据一一对应。注意随时进行检查,发现点号错误或遗漏应随时纠正处理。环境条件好时,可直接使用RTK测量。8.3 3探查测量后对于管线特征点和附属设备要按规范加装示踪标识器(或标识桩),确保后期运营维护工作的高效、便捷。7.2平面控制测量8.4 1采用静态GNSS布设平面控制网应达到以下要求:1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有利于安全作业。2有效的观
23、测卫星数N4颗;卫星高度角215;PDOP值小于6;并且信号稳定后开始观测记录。7.2.2GNSS网的平差计算前需注意以下几点:IGNSS基线向量的解算可采用南方数据处理软件计算,需采用双差固定解的基线成果。2GNSS基线向量的计算和检核。3三边同步环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检查。4三边同步环全长相对闭合差检查。5进行GNSS无约束网的自由平差,确定无粗差后再进行约束平差。6以上各项限差满足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中的有关技术要求,平差结束后输出平差报告,并装订成册。7.2.3当需要加密控制点时,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 GNSSRTK测量时应选择较好时段,用户站(流动站)观测时,其观测收敛精度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下 燃气 管线 探测 技术管理 规定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08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