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的通知.docx
《关于印发《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的通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印发《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的通知.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印发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解放军军事检察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引导各级检察机关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办案力度,提升办案质效,最高人民检察院选编了“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宏觉寺行政公益诉讼案”等8件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现印发你们,供参考借鉴。最高人民检察院2023年12月21日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目录1 .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宏觉寺行政公益诉讼案2 .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检察院诉某隧道工
2、程有限公司损害吴杰故居等文物民事公益诉讼案3 .贵州省贞丰县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马二元帅府行政公益诉讼案4 .安徽省歙县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滩培村等中国传统村落行政公益诉讼案5 .江西省崇义县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上堡梯田农业文化和灌溉工程遗产行政公益诉讼案6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禄米仓胡同73号文物行政公益诉讼案7 .云南省普洱市检察机关督促保护景迈山世界文化遗产行政公益诉广西壮族自治区永福县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永宁州城行政公益诉讼案讼案8 .广西壮族自治区永福县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永宁州城行政公益诉讼案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宏觉寺行政公益诉讼案【关键词】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藏
3、传佛教寺庙保护抢救性修复协同履职【要旨】针对使用人不履行修缮义务导致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重点保护文物出现损毁甚至面临灭失风险的情况,检察机关可通过公开听证、检察建议、协同治理等方式,督促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履行监督管理和保护修缮职责,确保文物得到及时有效保护。【基本案情】宏觉寺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历史上属甘肃拉卜楞寺。1929年青海建省后,班禅驻青办事处、蒙藏招待所设于宏觉寺。1951年,时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习仲勋同志代表党中央在宏觉寺为首次入藏的十世班禅送行,当年习仲勋同志与十世班禅会面的房间依然保留原貌。1967年西宁某印刷厂迁入宏觉寺并经批准在宏觉寺原地
4、修建车间、职工住宅楼一栋及办公楼两栋。1998年,青海省将该寺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西宁某印刷厂将后院车间及一座大殿清腾后交由青海省佛协进行修缮,但前殿香厅等文物主体未得到妥善管理和修缮,面临损毁和灭失风险。【调查和督促履职】2020年6月,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城中区院”)在开展文物保护公益诉讼检察专项行动中发现本案线索。2021年1月7口,经青海省人民检察院批准,城中区院立案进行调查,通过调取文物档案,询问相关人员等,查明宏觉寺过厅、大殿除梁架结构保持原状外,山墙、门窗等部分均已毁损,存在屋面塌陷、个别立柱下沉倾斜等问题,且前殿香厅被印刷厂用于存放印刷物资及
5、印刷设备,未能得到妥善保护和修缮。文物保护部门未依法履行职责。2021年1月13日,城中区院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文物专家等担任听证员,对文物修复必要性等问题召开听证会,得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相关专家一致支持。会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八条、第二十一条等规定,城中区院向城中区文体旅游科技局(以下简称“区文体局”)公开送达检察建议书,建议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宏觉寺得到妥善保护和利用。1月28日,某印刷厂与区文体局举行宏觉寺交接仪式,宏觉寺正式移交区文体局管理。3月2日,区文体局对检察建议进行书面回复,已制定修缮方案,正向省、市文物局申请资金进行保护性修复。城中区院持续开
6、展跟进监督,针对文物保护中最棘手的印刷厂搬迁问题,城中区院会同区文体局主动向区政府报告情况,推动区政府拨付IIOo万余元资金用于企业安置补偿及车间、办公楼拆除工作。文体局申请400万余元资金对周边街景进行整治,79.8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文物主体修缮。目前,所有修缮项目已全部竣工,并经青海省民族宗教委员会批准挂牌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典型意义】宏觉寺是历代汉藏文化交流互动的桥梁纽带,是民族团结的重要历史见证。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通过公开听证、检察建议等方式,督促行政机关及时开展宏觉寺抢救性修复工作,使见证民族团结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充分保护和利用,展现了检察公益诉讼保
7、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制度价值。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检察院诉某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损害吴杰故居等文物民事公益诉讼案【关键词】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民事公益诉讼海防遗址遗存点保护修缮费用比例原则【要旨】针对文物遭到破坏但行政机关穷尽手段仍不能有效保护文物的情形,检察机关探索“先行政后民事”两种办案方式的融合运用,分阶段推动行政机关依法履职、违法行为人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以刚性的公益诉讼检察监督实现对文物的有效保护。【基本案情】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口海防遗址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海防体系和海防纪念遗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杰故居是镇海口海防遗址14个遗存点之一。徐宅是镇海区文物保护单位,是近现代重要史迹
8、及代表性建筑。2019年2月26日,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工程某地铁站基坑开挖(以下简称“2号线二期工程”),挖掘作业直接导致位于工地附近的吴杰故居、徐宅地基沉降、墙体开裂,并间接加剧了原有自然损坏,对文物造成不可逆的破坏。【调查和诉讼】2020年8月4日,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镇海区院”)立案调查。通过实地踏勘、咨询专家等方式,认定2号线二期工程轨道基坑挖掘作业导致文物损坏,影响具有海防纪念遗产价值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八条之规定,镇海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以下简称“区文广局”)应履行文物保护职责。镇海区院召集区文广局、建设单位某轨道交通集团
9、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轨道集团”)及施工单位某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隧道工程公司“)进行磋商,形成“先加固,后修缮”整改思路,并明确工程竣工后轨道集团、隧道工程公司及时启动文物修缮工程。2020年8月20日,镇海区院向区文广局制发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对案涉文物采取必要保护措施。10月20日,区文广局书面回复,隧道工程公司暂停工程施工,对文物进行抢救性加固,并由专业技术单位在文物周边设置观测点实时监测地基沉降情况。2021年5月,文物抢救性加固工程验收合格,轨道工程恢复施工。2022年12月1日,2号线二期工程某地铁站正式投入运营。2023年5月,镇海区院“回头看”发现,因隧道工程公司并
10、未启动修缮工程,且地铁2号线二期工程位于吴杰故居、徐宅两处文物建设控制地带之外并经合法审批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区文广局没有进一步履职依据。2023年5月29日,镇海区院启动民事公益诉讼立案程序,并于同日进行诉前公告。6月30日,镇海区院将案件移送宁波市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宁波市院”)审查起诉。经多次实地勘查、走访调查,宁波市院查明两处文物均为国有产权,2号线二期工程对两处文物建筑本体及围墙影响程度超过现行规范限值要求,隧道工程公司应为本案的侵权责任主体,轨道集团作为建设单位与本案有利害关系,应列为第三人。经评估,两处文物修缮工程总费用为939.87万元。鉴于文物损坏是
11、自然损坏与工程施工共同作用的结果,宁波市院结合古建筑修复专家与区文广局意见,认定隧道工程公司按比例应承担511.39万元,其余修缮费用由文保经费、文物管理单位承担。2023年7月3日,宁波市院向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宁波市中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诉请判令被告隧道工程公司承担吴杰故居、徐宅文物修缮工程费用共计人民币511.39万元。2023年7月11日,宁波市中院受理本案。8月21日,宁波市中院组织庭前会议,确认事实及证据、厘清双方争议焦点。在宁波市中院主持下,宁波市院综合古建筑修复专家意见和修缮工程进度计划,与被告隧道工程公司达成调解协议。隧道工程公司承担两处文物修缮工程费用共计人民
12、币511.39万元,于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30日、6个月、1年时分三期支付全部修缮费用,第三人轨道集团配合协助隧道工程公司履行调解协议。2023年8月22日,宁波市中院在浙江法治报公告调解协议,9月25日作出(2023)浙02民初490号民事调解书确认调解协议。10月27日,隧道工程公司将第一期300万元修缮费支付至宁波市院公益损害赔偿资金专户,文物修缮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典型意义】检察机关通过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高效督促行政机关落实文物损毁抢救性保护责任,在行政机关已全面依法履职但执法效能明显不足,文物仍处于受损害的状态下,及时启动民事公益诉讼,以“诉”的确认补位行政公益诉讼形成公益保护闭环,
13、凸显了检察公益诉讼独特的制度价值和功能。在文物损害原因力混同的情况下,充分权衡各原因力及影响程度,结合专家意见综合认定各方责任比例,体现了精准化、规范化的办案要求,具有较强的指引和借鉴意义。贵州省贞丰县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马二元帅府行政公益诉讼案【关键词】行政公益诉讼历史文化建筑保护改变文物原貌终结诉讼【要旨】针对文物修缮过程中违规添加新建筑设施导致文物原貌被破坏的情形,检察机关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整改未果的,应依法提起诉讼,在诉讼请求全部实现后,可建议人民法院终结诉讼。【基本案情】贵州省贞丰县马二元帅府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间(1731年),是贞丰古城历史文化中的重要象征性建筑,1982年被列为贵州省级
14、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贞丰古城进行旧城改造,相关单位在对马二元帅府修缮过程中,违规添建玻璃房、假山及水池等新建筑设施,导致文物原貌被破坏。【调查和督促履职】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贞丰县院)在开展文物保护专项工作中发现该线索,初查后于2021年8月16日立案。贞丰县院通过无人机航拍取证,调取文物档案,询问相关证人,查明,2013年5月,贞丰县文体广电旅游局(以下简称贞丰县文广局)按要求委托第三方设计贞丰马二元帅府修缮过程设计方案,并获贵州省文物局批准同意,但未按方案要求进行修缮。2016年贞丰古城进行旧城改造,在对马二元帅府修缮过程中,违规修建玻璃房、假山及水池等新建筑设施
15、,破坏文物原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一条第四款“对不可移动文物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八条之规定,贞丰县文广局对本辖区文物保护工作负有监督管理职责。2021年8月19日,贞丰县院向贞丰县文广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建议该局依法履行文物保护监督管理职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拆除违规建筑,恢复文物原貌。贞丰县文广局在收到检察建议两个月后,未向贞丰县院回复,贞丰县院跟进监督发现,马二元帅府内违规建筑未拆除,文物风貌仍处于受侵害状态。【诉讼过程】2021年11月18日,贞丰县院按行政案件集中管辖相关规定,向安龙县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
16、讼,诉请责令贞丰县文广局督促拆除马二元帅府内违规建筑,确保该文物保护单位得到有效修复。在法院审理期间,贞丰县文广局严格按照贞丰县马二元帅府修缮工程设计方案,对违规修建的玻璃房、假山及水池等新建筑设施进行拆除,对破损的设施进行了修复,恢复了文物原貌;申请整改资金17万元,对马二元帅府内地面杂草、杂物进行深度清理,并安装消防设施。2022年4月22日,贞丰县院经委托4名专家到现场进行评估确认,马二元帅府内违规增设的玻璃房、假山及水池已全部拆除,文物得到有效修复,文物风貌得到恢复,检察机关诉讼请求已全部实现。2022年5月9日,贞丰县院向安龙县人民法院提交终结诉讼建议书,建议安龙县人民法院终结诉讼。
17、5月20日,安龙县人民法院作出终结诉讼的裁定。【典型意义】马二元帅府是贵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地方历史文化积淀。检察机关针对在马二元帅府违规添加新建筑设施,严重破坏文物风貌的情形,依法提起诉讼促进整改,推动将文物纳入重点旅游项目,实现“文商旅”融合发展。安徽省歙县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滩培村等中国传统村落行政公益诉讼案【关键词】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传统村落保护大数据模型诉源治理【要旨】针对传统村落保护监管难题,检察机关运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全面排查线索,通过公开听证、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等方式,督促行政主管部门和属地政府落实监管职责,并依托“府检联动”机制协调多
18、部门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地方纳入立法规划,助力破解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困境。【基本案情】安徽省歙县是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重要承载地和集中展示地,具有中国传统村落167个,县级占有量位居全国第一,以儒韵典雅的徽派建筑闻名世界。歙县杞梓里镇滩培村是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近年来出现部分古民居濒临倒塌、新建房屋破坏村落整体风貌等问题,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调查和督促履职】安徽省歙县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歙县院)在“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监督活动中发现该案线索,经初步调查后于2023年8月29日立案,通过运用无人机航拍、联合“益心为公志愿者实地调查等形式查明,滩培村内存在濒临倒塌的古民居23处、破坏村落整体
19、风貌的新建房屋3处、构筑物5处,以及消防设施不足、卫生环境不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对46个传统村落开展实地调查,发现上述问题普遍存在,其中古民居倒塌和整体风貌破坏严重的村落分别占比调查总量的69.57%和78.26%,部分传统村落还存在新房建设审批不严、涂污乱刻等问题。因歙县传统村落众多,歙县院通过对比不同时期村落卫星遥感图片,借助数字算法筛查出徽派建筑屋顶的颜色变化情况,形成传统村落整体风貌受破坏的案件线索,进一步对县域内167个传统村落建立了数字检察监督模型。2023年9月80,歙县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益心为公”志愿者等,围绕各相关部门监管职责、监管必要性等方面进行公开听证。结合听证
20、评议意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八条、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第五条第二款、第十二条等规定,城乡建设规划部门与乡镇人民政府对传统村落的环境风貌保护和消防设施完善等方面负有监管职责。2023年9月11日、13日,歙县院分别向歙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下简称县住建局)、歙县杞梓里镇人民政府(以下简称杞梓里镇政府)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县住建局履行对滩培村等传统村落风貌统一的整改监管职责,加强古民居危房修缮工作;建议杞梓里镇政府对传统村落风貌保护、危房修缮与警示、卫生整治、消防安全等问题及时监管。2023年11月9日,县住建局回复称,已争取传统村落保护专项资金1.45亿元,对包括滩培村在内的全县120
21、余栋传统村落古民居进行了修缮和风貌整治,向住建部报送159个传统村落的修缮提升项目;出台规定加强对传统村落内部新建、改建房屋风貌统一性的审批管控;修订完善送审中的歙县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近中期纲要(2023-2035),科学规划了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工作。同年11月10B,杞梓里镇政府回复称,已向该村补充了消防器材、监控设备,设立了古民居危房警示标志,并将该村纳入环境卫生整治项目长期监管。歙县院于11月13日开展“回头看”,发现除3栋古民居因产权问题还在商谈修缮细节外,其他问题均已整改到位。以此为契机,歙县院通过大数据检察监督模型对全县传统村落的风貌变化、固体废弃物排放、土地违规占用情况进行对比监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关于 印发 文物 文化遗产 保护 检察 公益 诉讼 典型 案例 通知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09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