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电视纪录片解说词敦煌之天涯商旅.docx
《大型电视纪录片解说词敦煌之天涯商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型电视纪录片解说词敦煌之天涯商旅.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大型电视纪录片解说词:敦煌之天涯商旅这里是亚欧大陆,是距离海洋最远的地区,美国地理学家亨廷顿将这一带称为亚洲的心脏。也许是上天的仁慈眷顾,南北两座山脉融化的冰水,如同血液一般在本该是一片死寂的荒漠四周滋润出了一块块绿洲I。人们在这里开始筑起城市,敦煌便是其中一座。在公元312年深秋的一个早晨,一名信使选择离开了敦煌城,沿着驿道进入了戈壁,向着西方,沙漠的另一边的撒马尔罕城奔去。自汉武帝以来,在这条繁忙的商路上,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会出现。然而,这一次,意外发生了。今天,我们已经无法考证当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故,我们只知道,他所携带的信件最终没能被送到目的地撒马尔罕。撒马尔罕是今天乌兹别克斯坦共
2、和国的第二大城市,当年,它曾是东西方贸易商路上的重要枢纽。繁盛的丝绸贸易使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富庶的都市,被人们誉为“东方的罗马”。在距离撒马尔罕几千公里之外的敦煌有无数个这样的烽燧散落在茫茫戈壁之中,多少年来,除了当地偶尔路过的牧人很少有人会真正注意到,这些废弃土堆的存在。夕阳的光辉斜射过来,过去的一切更显得真实了。城墙南侧东西行的路线,于是一哩又一哩表现得异常清楚,即使倒塌得只剩一堆低直的土堆也是如此。烽燧废墟在西域考古记中斯坦因这样描写初次见到它们时的情形。公元1907年的初春,这位大英帝国的探险家原本是冲着敦煌藏经洞那些传说的宝藏而来,但恰巧住持道士外出化缘,要几个月后才能回来。无奈之
3、下,他只好在敦煌附近另找一些发掘勘探工作,来打发这些漫长等待的日子。在一座坍塌的烽燧废墟中,斯坦因有了意外的收获。他们找到了一些汉代木简以及8件极为罕见的纸质文书。这张照片是当时斯坦因在现场拍摄的。在被发现时,这些纸书被叠成十公分长,三公分宽,用丝质细绳精心的捆扎着。在包裹纸书的丝织品上,还书写着几行奇特的文字。这是一种斯坦因以前从未见过的文字。凭着多年的考古经验,他只是认为这些古老的字纸可能存在着某种研究价值。他没有想到,这正是一千六百年前要送往撒马尔罕的那批失踪信件。他更不会想到,就是这次在敦煌附近的意外收获,竟会成为日后人们研究中世纪丝路商旅生活的一把宝贵钥匙。早在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之前,
4、中国的丝绸就已流入西方。当丝绸最初在这里出现时,西方人对这种精美的织物几乎一无所知。古罗马人甚至肯定地认为,丝绸是用树上长的绒毛制成的。然而最终,这种美丽、柔软的奢侈品彻底征服了罗马。帝国每年用以购买丝绸的黄金多达三千一百一十公斤。为了能得到足够的黄金,罗马人甚至不惜发动战争。“在汉代的时候,中国的丝绸运到罗马去那是一两丝绸卖到一两黄金,是这样的比价,利润都是几十倍的增长。他们用大量的金币来买东方的丝绸J丝绸导致黄金的大量外流,迅速消耗着罗马帝国的财力,因此被视为是国运衰败的象征。虽然罗马议会几次通过法令禁止公民购买,但都无济于事。巨大的利润,让一队队由撒马尔罕商人组成的商团,不避艰险的奔忙着
5、。他们的足迹遍布欧亚大陆,是这场贸易中真正的利润得主。他们脚下这条由先辈们开辟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而他们进出中国最重要的驿站就是敦煌。这些胡人一个特点,长相上来讲,高鼻、深目、多须,善经商。“以经商为他的天职,所以小孩生下来,他就在小孩嘴里放个石蜜,石蜜就是冰糖。为什么放石蜜呢?就是让他长大以后要学会说话,嘴要甜,因为经商嘴不甜怎么能赚钱呢J在中国的历史典籍中,这些撒马尔罕人被称作粟特人。这个中亚的古老民族曾经频繁地出现在中国的史料中,然而对于他们在中国贸易活动的细节,史书却很少记载。敦煌烽燧中的发现,弥补了这一缺憾。这是位于巴黎的法国国家图书馆,我们在这里拍摄到了一卷用粟特文字书写的
6、唐代佛教经卷。这部佛经是上个世纪初伯希和从敦煌藏经洞带回的,因为佛经最后一段的那几个字,所以伯希和能认识到是善恶因果经。在藏经洞里发现的那些经文中,他还找到了一本小的手册,也是这个经文。“佛说善恶因果经一卷”比较了中文经文和粟特语经文后,粟特语被翻译过来,使得对粟特语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破译后的八封书信有七封和贸易有关,一些学者还根据其中一封信的内容推断出这批书信发出的年代。那一年是公元312年,按照中国的纪年是西晋永嘉六年。“至辉煌的纳尼司巴尔大人的寓所,一千次一万次祝福,臣仆纳尼班达如同在国王陛下面前一样行屈膝礼J写信人名叫纳尼班达,是一位粟特商团的首领,收信人是他远在撒马尔罕的雇主。在这
7、封信中,纳尼班达详细的描述了中国几年来的局势。几个月前,匈奴军队攻进了王朝的都城洛阳,四处纵火、屠杀和掠夺。据说洛阳城里的居民已有三万余人死于这场变乱。商团六个月前派往洛阳的商队也失去了音讯。“当今天子,据说因为饥瑾而逃离洛阳,不久,他那牢固的宫殿和坚实的城池被付之一炬,大火之后,宫殿焚毁,城池荒废,洛阳破坏殆尽,在洛阳的印度人和粟特人都破了产,并都死于饥馍。”这场导致西晋王朝最终灭亡的变乱,被后世称为“永嘉之乱虽然不得不暂时放弃中国内地的丝绸贸易,但纳尼班达表示他不会就此退缩,他要尽力维护商团在敦煌到金城一带的商业信誉。“尊贵的老爷,自从我们失去中国内地的帮助和支持,迄今已有三年了。在此情况
8、下,我们从敦煌前往金城,去销售大麻纺织品和毛毡。”除此之外,他还派遣一名叫范拉兹马的商人离开姑臧城去敦煌,从那里的粟特商人法尔纳扎布手中取得三十二袋珍贵的麝香贩运回撒马儿罕。“这个商团他规模比较大,据我根据信上的内容推测,这个商团的驻地,它的基地应该是在姑臧,也就是凉州,就是现在的(甘肃省)武威J这是今天的武威市,姑臧是匈奴人对它的称谓。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当年粟特商团将他们在中国的大本营设在这里,有一首诗是“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一方面说明胡人很多,再一个胡乐在这个地方是非常盛行的。这是在今天这个城市最具特色的一种曲艺形式,在武威当地被称做弦子。自汉代以来随着丝路贸易的繁荣,类似
9、这样的异域文化形式都通过敦煌和武威这样的城市被西域的商人们引进到了中原。武威到敦煌的道路是一条夹在祁连山和戈壁之间的狭长通道,被称为河西走廊。几千年来,河西走廊一直是连接西域和中原的必经之路。粟特人的祖先在匈奴入侵之前就生活在这里。祁连山的冰雪融水让河西走廊水草丰美,土地肥沃,自从汉武帝从匈奴人手中夺取了这一带之后,这里便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大的战马饲养场和最重要的产粮区。富饶的河西走廊是粟特商队最喜爱的旅程,可这一次商人范拉兹玛却无法像往常那么轻松。中国内地发生的永嘉之乱让他忧心忡忡。幸运的是他平安的到达敦煌。几乎就在范拉兹玛离开武威的同时,商团首领纳尼班达的信件也发出了。信件写在当时还是很贵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型 电视 纪录片 解说词 敦煌 天涯 商旅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12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