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经验交流总结汇报材料5篇.docx
《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经验交流总结汇报材料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经验交流总结汇报材料5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经验交流总结汇报材料5篇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经验交流总结汇报材料(一)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发展之源。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将农牧民转移就业作为保民生、促发展、促和谐的重大民生工程来抓,作为践行“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要求具体举措来抓,持续加强组织领导、突出政策引领、强化组织合作,不断推动农牧民转移就业各项工作向纵深推进。截至目前,全市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26.53万人,创收36.88亿元,分别完成自治区目标任务的116.35%和188.16%,其中脱贫人口转移就业7.24万人,9月底已超额完成自治区年初目标任务。一、建强体制机制,推动干部敢于作为。坚持为担当者担当、为实
2、干者撑腰、为创造者开道,市委、市政府持续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形成全市上下齐抓共管的就业工作格局。主要领导多次在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等研究部署,调整充实以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转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从顶层设计方面统领全市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的有序推进。分管领导先后2次主持召开全市农牧民转移就业暨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推进会,带队赴阿里、那曲、拉萨等地围绕服务联络站建设、跨地市转移就业等工作进行实地调研,持续夯实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专职抓的就业体系,为广大干部职工大胆开展工作提供体制机制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敢于作为,主动靠前,坚持周提醒、月通
3、报、季调度工作机制,发布通报7期,选派4个工作组,先后3次分赴18县区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等工作专项督导工作,压实了各级各部门的主体责任。全市人社系统干部认真践行“四敢”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各项部署,扛紧扛实民生部门主体责任,深入社区、农牧民家庭等开展讲政策、送岗位专项活动,结合主题教育,围绕农牧民转移就业等工作开展实地调研,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并在岗位开发、政策兑现、组织输送等就业保障领域想尽办法、倾尽全力,形成了推进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的向心力、凝聚力。二、支持组织输送,推动地方敢闯敢试。坚持为基层减负、为地方赋能,鼓励基层在抓贯彻落实上创造性开展工作,在顶层设计的框架内大胆试、大胆闯、大
4、胆干。强化制度保障。围绕载体建设、拓宽渠道、技能提升、权益保障、重点帮扶等内容,印发实施了XX市稳就业工作方案2023年XX市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要点2023年XX市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要点等,通过全方位、多角度配套政策和工作措施,为各级各部门做好全年转移就业工作明确了方向。打造就业载体。坚持因地施策、因情施策,培育壮大119个劳务输出组织、10个劳务品牌、24个转移就业基地,并持续优化各级政府、施工单位、劳务派遣公司、劳务合作社、劳务经纪人、劳动力之间“六位一体”的劳务输出模式,为劳动力提供就业推荐、职业介绍、组织化输送、创业孵化等“保姆式”服务,切实保障农牧民劳动力就业增收。截至目前,全市实现组
5、织化转移就业20.72万人,占比达到78.1%。开展定向输送。全市上下充分依托“十四五”规划各类政府投资项目落地的有力契机,加强项目对接,有序组织农牧民转移就业,实现了项目发展和农牧民转移就业的双提升。以南木林县、江孜县、萨迦县、定日县为代表的县瞄准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项目“规划年限长、投资额度大、用工需求多、群众能干会干”等特点,主动向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汇报情况,积极与承包造林企业对接项目,今年输送3400余人,人均增收7600余元,并结合项目用工特点定向培训356人,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益、经济效益、民生效益、社会效益。支持跨域就业。把跨区域就业工作作为转移就业工作的突破口,依托已经建成的驻阿
6、里、那曲以及拉萨等6家服务联络站,深挖区外和兄弟地市就业岗位,推进组团式、集中式、规模式就业。截至目前,全市实现跨区域转移就业6.13万人,其中跨市转移就业5.91万人、区外2288人。驻阿里、那曲和拉萨联络服务站发挥机构职能,征集区内区外用人需求9000余个,鼓励引导4800余名农牧民把提升生活质量摆在重要位置,主动走出去到阿里、拉萨以及新疆等地实现转移就业。三、突出政策支持,推动企业敢干会干。紧紧围绕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个出发点,把大力促进农牧民增收作为重中之重,正确处理好就近就便、不离乡、不离土、能干会干的关系,不断加大对劳务输出组织、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各类市场主体支持力度,推动就业
7、工作的提质增效,形成企业“敢干”的生动局面。落实惠企政策。把贯彻落实区、市两级各项就业创业政策作为当前重大政治任务,紧紧围绕为企业帮扶纾困,稳岗和扩大就业岗位,依托就业服务管理系统掌握信息,线下快速审核信息,线上反馈需完善的资料等,全力提供“快捷、高效”业务经办服务。截至目前兑现各类就业创业政策补贴8912.28万元,惠及企业221家。提供岗位支撑。着力于帮助培训学校提升学员培训后就业率,充分发挥市场拉动就业作用,帮助广大农牧民群众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真正使发展成果惠及群众,建立了“培训学校+企业+农牧民群众”精准培训机制。组织45家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负责人,召开“精准对接、精准培训”工作安排
8、部署会议,同步组织精干力量深入珠峰农投集团、珠峰城投集团等重点企业,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岗位对接暨政策宣传活动,征集技能培训需求1123个,特殊群体培训需求409个,农牧民就业岗位2.85万个,助力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提升培训精准性。截至目前,全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3848人次,完成自治区目标任务的129.61%,其中开展“订单定岗、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7296人次。维护合法权益。进一步健全“劳动关系主体双方自主协调、政府依法调整”的工作机制,今年开展执法专项检查351余次,检查用人单位787家,下达责令整改267份,现场组织普法宣传45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7000余份。全市监察部门接收、
9、受理各类投诉举报、转办案件3255件,其中涉及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1656件,涉及17097人,涉及资金3.56亿元,已办结1604件,涉及15755人,追回拖欠工资2.928亿元。四、激发内生动力,推动各类群众敢于首创。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综合运用各种方式,开展广覆盖、无死角、全方位帮扶指导,在全社会培育就业创业意识、厚植就业创业文化,提升群众敢首创内生动力。2023年,XX群众创业5130人。加强宣传引导。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原则,采取走村入户、媒体宣传、座谈交流及开展“就创XX”进校园专题论坛暨宣传招聘系列活动等方式,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就业创业的方针
10、政策,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大力宣传就业创业典型人物事迹、就业创业优惠政策,逐步实现“要我就业”向“我要就业转变”。截至目前,全市开展各类座谈会、宣讲会180余场次,发放就业创业政策宣传资料7.2万余份。举办系列赛事。成功举办以“众创智创敢首创”为主题的XX市第七届珠峰创业大赛,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4名,最佳组织奖1名,兑现奖金55万元,涌现出了藏医藏药产业、新时代雪福藏装创新等优秀创业产品,助力XX特色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并配套举办了第五届珠峰就业创业论坛以及珠峰创业产品推介活动,宣传推介XX市优秀手工艺、农牧业产品,活动峰值日咨询量达到350
11、0人次,累计销售额112万元。成功举办第五届“珠峰工匠”技能大赛,参赛选手达213名,评选出一等奖20人,二等奖37人,三等奖33人,突出贡献奖8家,优秀组织奖12家,兑现奖金12.85万元,挖掘培育了家政服务、泥塑制作、烘焙师等12个工种的技能人才。突出典型弓I领。在政策红利的支持下,定日县8名返乡创业人员,运营管理1顶珠峰大本营帐篷经营管理,积极改变过去传统的经营方式,利用网络直播等互联网平台,大力宣传珠峰景区特色和当地民俗文化,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大本营旅游消费。年初至今,7顶帐篷经营收入已达238.5万元。在实现自身梦想的同时,始终心系家乡、反哺家乡,争做助力定日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
12、奉献者”。8名返乡人员先后从帐篷经营收入中拿出49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分红资金,以实际行动践行“感恩回馈,建设家乡”的承诺。夯实创业指导。充分发挥“青裸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职能,以提供公益性和公共性服务为原则,为入驻创业者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办公设施,减免3年水电费,积极引导、鼓励、支持XX籍农牧民等各类群体创业。截至目前共有入孵企业49家,其中内孵企业25家、外孵企业24家,直接带动就业180人,孵化企业年总营业额达3000万元以上。新的征程赋予新的使命。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市委、市政府“四敢”要求为遵循,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优良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
13、,全力以赴做好就业各项工作,帮助农牧民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经验交流总结汇报材料(二)按照要求,现将农牧民工转移就业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一是科学制定工作方案。结合*市农牧民转移就业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农村牧区劳动力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了*市2021年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方案,明确了2021年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目标和具体工作措施,充分发挥“政府+协会+劳务经纪人+劳动者”四位一体服务模式作用,促进农牧民市场化社会化转移就业,提高农牧民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二是提供优质返乡返岗组织保障服务
14、。春节前发布了至*籍农牧民工朋友们的一封信,号召在外务工人员尽量留在务工地过节和休假,点击量达到7.9万余次,农牧民工返乡人数同期大幅减少。同时做好返乡返岗人员统计工作,积极开展贫困农牧民工和未返乡农牧民工家庭关怀关爱活动,全市共计慰问162名未返乡农牧民工家属,为他们送去了慰问和温暖。2月15日,启动了2021年农牧民工就业直通车,通过“点对点、门对门、一站式”服务,组织首批农牧民工152人,乘坐专车赴青岛、南京务工。截至目前,*市已通过包车、包厢、包机等方式输送农牧民工84批次、7047人。三是多措并举促进转移就业。建立完善农村牧区劳动力信息资源库,实时动态更新。截至目前,全市已录入农村牧
15、区劳动年龄内人口信息105万条,完成农村牧区劳动年龄内人口145.45万人的72.2%,预计3月底前完成全部信息录入工作。2021年年初形成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报告,已提交到市政府,完成人力资源产业园选址工作,并且与山东滨州和悦人力资源公司对接推进人力资源产业园前期调研工作,与山东汇诚劳务服务有限公司、江苏省扬州市邛江区人社局、彰武县人社局开展劳务对接。近期,将陪同山东汇诚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到开鲁、奈曼、左中开展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和技能培训基地建设调研工作。四是农牧民转移就业形势同期稳中向好。从农牧民转移就业总量分析,2021年2023年全市农牧民转移就业24.7万人,预计占全区155万人的13.1
16、%,相比去年16.9万人,同比增加了46.3%;其中:稳定转移20.3万人,相比去年9.97万人增加了103.6%;女性8.1万人相比去年5.94万人增加了36.4%;新生代农牧民工4.1万人相比去年3.16万人增加了29.7祝从农牧民转移就业行业分布分析,2021年从事建筑业6.1万人,占转移总数的25%,相比去年2.72万人增加了124.3%,加工制造业4.9万人,占转移总数的20%,相比去年3.68万人增加了33.2%;保安业L3万人,占转移总数的5%,相比去年1.03万人增加了26.2%;交通运输业的2.6万人,占转移总数的9%,相比去年1.42万人增加了83.1%;餐饮服务业4.2万
17、人,占转移总数的17%,相比去年2.74万人增加了53.3%;家庭服务业1.2万人,占转移总数的5%,相比去年1.44万人减少了16.7%;其它行业的4.8万人,占转移总数的19%,相比去年3.81万人增加了26%;从转移就业区域分析,2021年就近就地转移就业10.5万人,相比去年6万人增加了75%,跨盟市转移5.3万人,占转移总数的50%,相比去年4.35万人增加了21.8%o农牧民工跨省(外出)转移就业人数为8.95万人,占转移总数的85%,相比去年6.56万人增加了36.4%o跨省外来农牧民工就业人数为1161人,相比去年928人增加T25.l%o二、存在的问题一是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有待
18、进一步规范。据调查,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登记注册共计1577家,但是有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的仅有35家,劳务派遣机构60多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存在“小、散、乱”等问题,严重制约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影响市场化社会化农牧民转移就业作用的发挥。二是各旗县市区对劳动力转移推进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经走访调研,各旗县市区还未就农牧民转移就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工作专班,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还未纳入旗县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三是农牧民转移就业资金保障还需强化。旗县市区仍然存在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专项资金挤占、挪用、截留、拖欠就业创业补贴、培训补贴及劳动保障协理员补贴等问题。三、下一步工作安
19、排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将全力抓好农牧民转移就业三年行动计划第二年工作,坚持对外劳务输出和就近就地就业同步推进,发挥人力资源市场配置作用,扎实推进农牧民转移就业。一是加大劳动力转移推进力度强化资金保障。督促落实*市2021年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方案,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工作制度,及时了解工作动态,掌握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跟进工作专班进度。协调相关部门及时跟进落实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确保就业创业补贴、培训补贴及劳动保障协理员补贴及时足额发放,保障工作经费,及时配备办公设备,保障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推进顺畅有序。二是强化区域间战略劳
20、务协作。对已经签订战略劳务协作协议地区,逐条逐项落实协议内容,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对已经建立的劳务输出服务站点进行提档升级,充分发挥对周边地区的劳务输出带动作用。逐步建立与东三省和珠三角的战略劳务协作关系,进一步拓展劳务输出渠道。在劳务协作地区建立多种形式的劳务输出服务站点,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跟踪保障服务。2021年对外劳务输出23万人。三是拓展就近就地就业空间。对接重点项目和规模以上企业用工需求,通过产业集群发展吸纳农牧民转移就业。加快农牧业规模化经营进度,鼓励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加大对就业容量大、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稳定并增加农牧民就业岗位。打造一批民族文化特点鲜明和
21、主导产业突出的特色文化产业示范镇、特色文化街区和乡村,建设民族文化产业类创业园,鼓励农牧民参与民族手工艺品制作,经营特色民宿、餐饮,促进农牧民创业就业。扶持发展家庭服务业,强化家庭服务业培训基地建设,打造家庭服务业品牌,壮大家庭服务业从业队伍。2021年就近就地转移就业17万人。四是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借鉴长春、呼市、包头、阜新等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将于近期组织开展前期规划工作,研究出台人力资源服务业扶持、奖励政策,孵化、培育、引进、壮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动农牧民转移就业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市场化运行同向发力转变,提高农牧民转移就业组
22、织化水平,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加大力度整治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存在“小、散、舌L”现象,提升人力资源产业园入驻企业的综合素质。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经验交流总结汇报材料(三)存粮万斗,不如一技在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牧民技能培训和就业扶贫,搭建平台、精准施策,按照农牧民意愿实施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掌握一定技能的新时代劳动者,为农牧民稳定增收和长期致富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今日起,本报推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技能培训拓宽致富路”栏目,集中报道我区农牧民群众主动参加技能培训,以技立身、以技脱贫、以技致富,用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鲜活事例,充分
23、展示农牧民群众参与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前后的巨大变化。敬请关注。就业是民生之本,连着千家万户,关乎民生冷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办好群众各项“急难愁盼”问题。要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拓宽就业渠道“指路子”、解决财力匮乏“给票子”、加强就业引导“转观念”“十三五”以来,我区坚持把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核心目标,通过精准开展技能培训、工程项目吸纳就业、组织化转移就业等举措推动农牧民就业。2016年以来,我区农牧民转移就业累计实现近500万人次,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就业渠道不断拓宽日喀则市南木林县群众旺加,利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牧民 转移 就业 工作经验 交流 总结 汇报 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13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