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国有企业工资总额调控.docx
《如何完善国有企业工资总额调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完善国有企业工资总额调控.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如何完善国有企业工资总额调控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已搭建起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国家监控指导”的企业工资制度框架。国有企业工资总额调控办法作为企业工资宏观调控制度之一,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断调整,基本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进程。但随着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现行办法还应继续完善,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一、国有企业工资总额调控的简要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重新确立按劳分配原则,启动了企业工资制度改革,打破大锅饭”,赋予并逐步扩大企业的工资分配自主权,第一步是全面恢复实行奖励和计件工资制度。1985年,国家在“利润留成两步利改税拨改贷改革的基础上,对国营企业工
2、资制度进行了历史性的改革,实行职工工资总额包干同企业经济效益挂钩浮动制度。工效挂钩制度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特点,为当时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注入了活力,使按劳分配原则得到更好地贯彻落实。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工效挂钩政策工具自身存在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的效益状况不一定体现出企业真实贡献的问题,也未考虑人力资源市场价位因素。同时,企业效益变动轨迹与市场工资刚性增长特征之间存在矛盾,国有企业工资调控管理工具开始调整为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双重调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效挂钩政策工具存在的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在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原则的指导下,国家明确要求
3、建立与劳动力市场相适应,与企业效益和劳动生产率相挂钩的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二、国有企业工资总额调控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控采用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双控方式,发挥了调节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企业与其他企业工资分配关系的作用。但是随着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现行办法也开始暴露出一些问题。(一)国有企业工资管控依据不足、行政色彩浓重、市场机制作用不明显是最主要的问题由于国有企业绩效贡献不易衡量、与人力资源市场价位不衔接,导致国有企业工资管控存在依据不足、行政色彩较浓的问题,这也是最主要的问题。国企经营管理好差不是经济效益好坏的唯一原因,在有些行业甚至还不是主要原因;有些
4、行业尽管效益较差,但是,可能行业竞争激烈,薪酬水平甚至可能增长较快,与效益简单挂钩联动可能导致人才流失。同时,现有工资水平管控按照国有企业工资超过社会平均工资的多少实行差别化的增长幅度控制,参照的是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忽视了不同行业的人力资源结构和市场价位水平的巨大差异。此外,新常态下企业经济效益波动加大,客观上也很难联动。这些因素导致国有企业工资管控存在依据不足、市场机制作用不明显的问题。(一)当前工资总额管控办法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1)工资与效益联动主要是与效益的增长幅度挂钩,有可能出现“鞭打快牛”现象,效益基数越高增长越慢,导致效益总量可能很大,但工资增幅有限的情况。(2)工资与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完善 国有企业 工资总额 调控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15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