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学教案.docx
《妇产科护理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产科护理学教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绪论妇产科学是专门研究妇女特有的生理和病理的一门学科,包括产科学和妇科学两大部分。产科学是一门关系到妇女妊娠、分娩、产樨全过程,并对该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生理、心理、病理改变进行诊断、处理的医学科学,是一门协助新生命诞生的医学科学。妇科学是一门研究妇女非妊娠期生殖系统的一切病理改变并对其进行诊断、处理的医学科学。在我国,妇产科学还包括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不是孤立地控制生育、降低人口,而是密切与妇幼保健、妇女健康相结合。,产科学基础(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及生理)生理产科(妊娠生理、妊娠诊断、孕期监护及保健、正常分娩、正常I产褥等),产科学病理产科(妊娠并发症、妊娠合并症、异常分娩
2、、分娩并发症、异常产褥等)I胎儿及早期新生儿学声科学基础(妇女一生生理变化、月经生理、女性内分泌等)女性生殖器炎症妇科学J女性生殖器肿瘤(各部位良性、恶性肿瘤等)1月经失调(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闭经、痛经等)女性生殖器损伤(子宫脱垂、生殖道疹等)、畸形I不孕症避孕I计划生育绝育优生第二节女性生殖系统生理新生儿期:胎儿娩出至生后4周女(性新生儿乳房发育,来“月经”幼年期:生后4周至12岁左右10岁以后女性特征开始出现: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青春期:月经初潮至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一般1378岁全身发育,第一性征,第二性;征,月经初潮一、妇女一生各时期及生理特点(性成熟期(生育期):18岁开始,
3、持续约30年卵巢功能成熟并有性激素分泌,周期性排卵更年期(围绝经期):可始于40岁,历时10年不等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无卵泡发育成熟及排卵;血管功能运动障碍,神经精神障碍老年期:一般60岁以后卵巢功能衰竭,生殖器官萎缩老化二、月经及月经期临床表现月经:随卵巢激素的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月经初潮:月经第一次来潮,多在1315岁之间。月经周期:两次月经第1日的间隔时间,一般为2830天。提前或延后3日左右属于正常。月经持续时间及月经量:正常月经持续时间为27天,量约3050ml月经量80ml称为月经过多。月经血的特征:暗红色,不凝固血液,尚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黏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
4、。月经期的症状:一般无特殊症状,有的妇女可有下腹及腰般部下坠感,个别可有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轻度神经系统不稳定症状(如头痛、失眠、精神忧郁、易于激动)、胃肠功能紊乱(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以及鼻黏膜出血、皮肤瘗疮等,但一般不严重,不影响工作与学习,需要注意经期卫生和休息。三、卵巢的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一)卵巢的功能生殖功能:产生卵子t内分泌功能:分泌性激素(二)卵巢的周期性变化1、卵泡的发育与成熟每个月经周期一般只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称为成熟卵泡其余卵泡发育到一定程度自行退化,称为卵泡闭锁妇女一生中仅有400-500个卵泡发育成熟2、排卵多发生在两次月经中间,一般在下次月经来
5、潮前14日左右3、黄体形成由颗粒细胞和内膜细胞发育而成,排卵后78天达高峰4、黄体退化若卵子未受精,黄体在排卵后910天开始退化,约14天后黄体菱缩,月经来潮,卵巢中又有新的卵泡发育,开始新的周期。(三)卵巢分泌的性激素卵巢主要合成和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也合成少量的雄激素目前认为,排卵前,卵泡内膜细胞分泌雌激素排卵后,黄体细胞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雄激素由卵巢门细胞产生1、雌、孕激素的周期性变化(1)雌激素:卵泡开始发育时.,分泌量很少随卵泡逐渐成熟,分泌量也逐渐增多,在排卵前形成一个高峰排卵后分泌量稍减少约在排卵后78天黄体成熟时,形成又一高峰(较第一峰平坦)黄体萎缩时,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月经
6、前达最低水平(2)孕激素:排卵后开始增多,排卵后78天黄体成熟时,分泌量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至月经来潮时回复到排卵前水平2、雌激素的生理作用(1)对卵巢的作用:促进卵泡发育;助于卵巢积储胆固醇(2)对子宫的作用:促进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收缩力增强,对催产素敏感性增加;促进子宫内膜上皮增生;使宫颈内口松弛,宫颈黏液分泌增多,质变稀薄,易拉成丝状(3)对输卵管的作用:促进输卵管发育,加强输卵管节律性收缩,使上皮分泌增多,纤毛生长,利于受精卵运行(4)对阴道的作用:促进阴道上皮增生和角化(5)对乳房的作用:使乳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促进其他第二性征的发育(6)通过对下丘脑的正负反馈调节,控
7、制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7)促进水钠潴留(8)促进骨钙的沉积3、孕激素的生理作用(1)对子宫的作用:使肌肉松弛,降低妊娠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使增生期的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使宫颈口闭合,黏液减少,变稠厚,形成黏液栓(2)对输卵管的作用:减低输卵管的收缩振幅,抑制其内膜上皮生成,调节孕卵运行(3)对阴道上皮的作用:使阴道上皮脱落加快(4)对乳房的作用:在已有雌激素的作用下,促进乳腺腺泡的发育成熟;大剂量的孕激素对乳汁分泌有抑制作用(5)通过对下丘脑的负反馈调节,影响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6)促进水钠排泄(7)对体温的作用:正常妇女在排卵后基础体温可升高O.3O.5C,这种基础体温的改变
8、可作为排卵的重要指标4、雄激素的生理作用(1)合成雌激素的前体(2)维持第二性征,促进阴毛和腋毛的生长(3)对机体代谢功能的影响: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肌肉和骨骼的发育,青春期后导致骨箭闭合;刺激血红蛋白及骨髓中红细胞增生四、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卵巢的周期性变化使女性生殖器官发生一系列周期性变化,尤以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最为显著,其功能层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发生周期性变化,就组织学观察可分为3期:(一)增生期月经周期第514日。在雌激素作用下,内膜逐渐增厚,腺体增多,间质致密,间质内小动脉增生、延长呈螺旋状卷曲。(二)分泌期月经周期第1528天。在雌、孕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继续增厚,腺体增大并分
9、泌糖原,螺旋小动脉更加屈曲。(三)月经期月经周期第14天。雌、孕激素水平降低,内膜中前列腺素合成活化,引起功能层螺旋小动脉痉挛,内膜血流减少,内膜组织缺血、坏死、剥脱,与血液相混合排出,形成月经。五、其他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一)阴道黏膜的周期性变化排卵前,阴道表皮细胞角化,其程度在排卵期最明显排卵后,阴道上皮细胞大量脱落(二)宫颈黏液的周期性变化排卵前,随雌激素水平的逐渐增高,黏液分泌不断增多,质地稀薄,拉丝度高,涂片检查可见羊齿植物叶状结晶,排卵期最典型排卵后,受孕激素影响,黏液分泌量逐渐减少,质地粘稠而混浊,拉丝度差,涂片检查羊齿状结晶被排列成行的椭圆体代替(三)输卵管的周期性变化排卵时
10、,雌激素使输卵管收缩,峡部闭锁,卵子停留于峡部和壶腹部的连接部排卵后,孕激素使输卵管松弛,受精卵可通过峡部进入子宫腔六、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关系下丘脑FSH-RHILH-RH垂体FSHILH卵巢E2IP子宫内膜第二章妊娠期妇女的护理第一节妊娠发生妊娠: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始于卵子受精,终止于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排出。妊娠全过程约40周,是非常复杂而又极其协调的生理过程。一、受精与着床(一)受精定义: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部位:输卵管壶腹部时间:排卵后12小时内,全过程约需24小时过程:精子进入宫腔一获能一顶体反应一精原核与卵原核融合(二)受精卵的输送与发育受精后第3日
11、,发育成桑根胚,也称早期囊胚受精后第4日,进入宫腔,继续发育成晚期囊胚(三)着床定义:晚期囊胚侵入到子宫内膜的过程,也称植入。时间:受精后第67天开始过程:定位一粘着一穿透条件:1、卵子的透明带消失2、囊胚滋养层细胞分化出合体滋养层细胞3、囊胚和子宫内膜同步发育并相互配合4、母体必须有足够的孕酮(四)蜕膜的形成受精卵着床后,子宫内膜迅速发生蜕膜样变,依其与孕卵的关系分为三部分:1、底蜕膜2、包蜕膜3、真蜕膜二、胎儿而属物的形成与功能胎儿附属物是指胎儿以外的组织,包括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一)胎盘1、胎盘的形成(1)羊膜(2)叶状绒毛膜(3)底蜕膜2、胎盘的结构妊娠足月胎盘呈圆形或椭圆形,重
12、约450650g,直径约1620cm,厚约2.5cm,中间厚,边缘薄。胎盘分为胎儿面(羊膜、脐带动静脉)和母体面(胎盘小叶)。3、胎盘的功能(1)气体交换(2)营养物质供应(3)排除胎儿代谢产物(4)防御功能:很有限,各种病毒和小分子量的药物可通过胎盘作用于胎儿,母体IgG也能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使其生后早期即可获得被动免疫。(5)合成功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着床即开始分泌,受精后10日左右可用放免法测出,可用于诊断早孕:产后2周内消失;功能主要作用于月经黄体,使之增大成妊娠黄体,增加俗体激素的分泌以维持妊娠。胎盘生乳素(HPL):妊娠第2个月开始分泌,第9个月达高峰,直至分娩;主要
13、作用为促进母体乳腺生长发育。雌激素和孕激素:妊娠早期由妊娠黄体产生,自妊娠第810周起,由胎盘合成。主要作用为共同参与妊娠期母体各系统的生理变化。(二)胎膜外层:绒毛膜t内层:羊膜(三)脐带长度:30100cm,平均约55cm,常呈螺旋状迂曲组成:一条脐静脉,两条脐动脉,华通胶(保护血管),羊膜作用:母体和胎儿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和代谢产物排出的重要通道,若脐带受压致使血流受阻,缺氧可致胎儿窘迫,甚至危及胎儿生命。(四)羊水来源:妊娠早期的羊水主要由羊膜分泌产生,妊娠中期以后胎儿尿液是羊水的重要来源,胎儿通过吞咽羊水使羊水量趋于平衡。性质:呈弱碱性,稍浑浊,含有大量的上皮细胞及胎儿的一些代谢
14、产物,妊娠足月时量约100o1500ml。功能:1、保护胎儿:防止受到挤压所致窘迫;防止胎体粘连;防止胎儿受到直接损伤;有利于胎儿体液平衡。2、保护母体:妊娠期减少因胎动所致的不适感;临产时,羊水可扩张宫颈及阴道;破膜后,羊水冲洗阴道减少感染机会。第二节胎儿的发育及生理特点一、胎儿的发育工胚胎:妊娠前8周,主要器官完成分化,胎儿:妊娠第9周起,各器官进一步发育渐趋成熟不同孕周胎儿的发育特征(以4周为一孕龄单位描述胎儿发育特征)8周末:胚胎初具人形,B超可见心脏形成且有搏动。16周末:从外生殖器可确定性别,胎儿开始有呼吸运动,孕妇自觉有胎动。20周末:胎儿已有心跳、呼吸、排尿及存咽运动,临床可听
15、到胎心音。自20周至28周末前娩出的胎儿称为有生机儿。28周末:皮下脂肪沉积不多,可有胎脂,可有呼吸运动,但肺泡II型细胞产生的表面活性物质含量低,此期出生者易患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若加强护理,可以存活。28周末至36周末前娩出的胎儿称早产儿。36周末:皮下脂肪发育良好,鑫毛明显减少,指甲已超过指趾尖,出生后能啼哭及吸吮,生活力良好,此期出生者基本可以存活。40周末:胎儿已成熟,身长约50cm,体重约3000g或以上,体形外观丰满,皮肤粉红色,男性睾丸已下降,女性大小阴唇发育良好,出生后哭声响亮,吸吮力强,能很好存活。二、胎儿的生理特点(一)循环系统胎儿循环不同于成年人,营养供给和代谢产物排
16、出均需由脐血管经过胎盘、母体来完成。1、解剖学特点:脐静脉一条脐动脉两条动脉导管卵圆孔2、血循环特点:详见教材。总结:胎儿体内无纯动脉血,而是动静脉混合血,各部分血液的含氧量不同,进入心、肝、头部及上肢的血液含氧和营养较高以适应需要,注入肺及身体下部的血液含氧和营养较少。胎儿出生后开始自主呼吸,肺循环建立,胎盘循环停止,循环系统血液动力学发生显著变化。(二)血液1、红细胞:妊娠早期来自卵黄囊,10周时在肝脏,以后在脾、骨髓,足月时90%来自骨髓。总数较高,约为6X10,2L,生命周期约未成人的2/3。2、血红蛋白:分为三种(原始血红蛋白,胎儿血红蛋白,成人血红蛋白),随着妊娠的进展,血红蛋白种
17、类从原始类型向成人类型过渡。3、白细胞:妊娠2个月后,胎儿循环中出现白细胞,足月时可达1.5X101L-2101L;白细胞出现不久,胸腺及脾脏发育,产生淋巴细胞。(三)呼吸系统胎儿在出生前必须完成呼吸道(包括气管及肺泡)、肺循环及呼吸肌的发育,而且在中枢神经系统支配下活动协调才能生存。胎儿呼吸次数为3070bpm,时快时慢,有时也很平稳。(四)消化系统妊娠16周时胃肠功能已基本建立,胎儿可吞咽羊水,同时能排出尿液以控制羊水量。胎儿肝脏功能不够健全,特别是酶缺乏。(五)泌尿系统胎儿肾脏在妊娠1174周时有排泄功能,妊娠后半期胎尿成为羊水的重要来源之一。(六)内分泌系统甲状腺,肾上腺第四节妊娠诊断
18、早期妊娠:妊娠12周末以前妊娠分娜中期妊娠:妊娠1327周末晚期妊娠:妊娠28周及其后一、早期妊娠诊断(一)病史1、停经:月经周期正常的生育年龄妇女,月经过期10天以上,应首先考虑早期妊娠的可能。2、早孕反应:部分妇女在停经6周左右出现晨起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和偏食(喜食酸物,厌油腻)等早孕反应,考虑可能与体内HCG增多、胃酸分泌减少以及胃排空延迟有关,一般至12周左右自行消失。3、尿频:妊娠早期因增大的子宫压迫膀胱而引起,约至12周左右,增大的子宫进入腹腔不再压迫膀胱时,尿频症状自然消失。(二)临床表现1、乳房的变化:增大、胀痛、着色加深,乳晕周围有蒙氏结节出现。2、生殖器官的变化:妊娠68
19、周行阴道窥器检查,可见阴道壁和宫颈充血,呈紫兰色。双合诊检查发现宫颈变软,子宫峡部极软,感觉宫颈与宫体似不相连,称黑加征(Hegarssign)o子宫增大变软,妊娠8周子宫约为非妊娠子宫的2倍,妊娠12周子宫约为非妊娠子宫的3倍,在耻骨联合上方可触及。(三)辅助检查1、妊娠试验:孕妇血液、尿液中含HCG,用免疫学方法(临床多用试纸法)检测,协助诊断早期妊娠。2、超声检查:是检查早期妊娠快速准确的方法,B超可见增大的子宫轮廓,其中有圆形妊娠环,环内有液性暗区(羊水),最早在妊娠5周时可见到有节律的胎心搏动。还可用超声多普勒仪听到有节律的胎心音,胎心率多为150760次/分,最早在妊娠7周时,可确
20、诊为早孕且活胎。3、宫颈粘液检查:量少,粘稠,拉丝度差,涂片后仅见排列成行的椭圆体,则早期妊娠可能性大。4、基础体温测定:双相型体温的妇女,停经后高温相持续18日不见下降,早期妊娠可能性大,若高温相持续3周以上,则早孕可能性更大。二、中晚期妊娠诊断(一)病史有早期妊娠的经过,并逐渐感到腹部增大,自觉胎动。(二)临床表现1、子宫增大:子宫随妊娠进展逐渐增大。手测子宫底高度或尺测耻上子宫高度,可以判断子宫大小与妊娠周数是否相符。注:表2-1不同妊娠周数的子宫高度及子宫长度2、胎动:胎动是胎儿情况良好的表现。孕妇于妊娠1820周时开始自觉有胎动,约为35次J、时。妊娠周数越多,胎动越活跃,但至妊娠末
21、期胎动逐渐减少。3、胎心音:于妊娠182O周用听筒经孕妇腹壁可听到胎儿心音,呈双音,速度较快,120160次/分钟。妊娠24周以前,胎心音多在脐下正中或偏左、右听到。妊娠24周以后,胎心音多在胎背所在侧听得最清楚。4、胎体:妊娠20周以后,经腹壁可以触及子宫内的胎体,妊娠24周以后,运用四步触诊法可以区分胎头、胎臀、胎背及胎儿四肢,从而判断胎产式、胎先露和胎方位。(三)辅助检查:1、超声检查:B超不仅能显示胎儿数目、胎方位、胎心搏动和胎盘位置,且能测定胎头双顶径等多条径线,观察胎儿体表有无畸形。超声多普勒可探及胎心音、胎动音、脐带血流音及胎盘血流音。2、胎儿心电图:目前国内常用间接法检测胎儿心
22、电图,通常于妊娠12周后显示较规律的图形,于妊娠20周后的成功率更高。三、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妊娠28周以前,由于羊水较多、胎体较小,胎儿在子宫内的活动范围大,胎儿的位置和姿势容易改变。妊娠32周以后,由于胎儿生长迅速、羊水相对减少,胎儿与子宫壁贴近,胎儿的位置和姿势相对恒定。胎儿在子宫内的姿势(胎势)为:胎头俯屈,颌部贴近胸壁,脊柱略前弯,四肢屈曲交叉于胸腹前。其体积及体表面积均明显缩小,整个胎体成为头端小、臀端大的椭圆形,以适应妊娠晚期椭圆形宫腔的形状。由于胎儿在子宫内的位置不同,有不同的胎产式、胎先露及胎方位。胎儿位置与母体骨盆的关系,对分娩经过影响极大,故在妊娠后期直至临产前,尽早确
23、定胎儿在子宫内的位置非常必要,以便及时发现并纠正异常胎位。(一)胎产式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称为胎产式。纵产式占足月妊娠分娩总数的99.75%Y横产式占足月妊娠分娩总数的0.25%I斜产式暂时的,在分娩过程中转为纵产式,偶尔转为横产式(二)胎先露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为胎先露。(三)胎方位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胎方位,简称胎位。第五节孕期监护及护理管理妊娠期孕妇各系统因胎儿生长发育出现一系列相适应的变化,这些变化一旦超越生理范畴或孕妇患病不能适应妊娠的变化,则孕妇和胎儿均可出现病理情况成为高危妊娠。通过对孕妇及胎儿的孕期监护,能够及早发现并治疗并发症,及时纠正异常胎位和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妇产科 护理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15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