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粒子的角动量与磁矩.docx
《微观粒子的角动量与磁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粒子的角动量与磁矩.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微观粒子的角动量与磁矩摘要在量子力学中,硬性规定微观粒子的角动量是量子化的,其数值在某个方向上的投影为约化普朗克常数的整数或半整数倍,但是,这种规定没有任何的实验依据。如果这个规定是错误的,将会导致整个量子力学的崩塌。关键词:微观粒子,角动量,磁矩,量子力学1 .引言1922年,德国物理学家斯特恩和格拉赫完成了银原子经过非均匀磁场的实验后,科学界就开始认为:原子在磁场中取向是量子化的,或者说,原子的角动量是量子化的(电子和质子的自旋角动量为九/2),而且得到了公认。但是,电子的角动量一直无法解释,本文试图对于微观粒子的角动量和磁矩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2 .电子为什么学界认为电子具有固定的自旋角
2、动量呢?主要是根据三个实验:斯特恩一格拉赫实验、光谱精细结构、反常塞曼效应。2.1. 斯特恩一格拉赫实验在斯特恩一格拉赫实验中,根据经典理论,银原子应该在屏幕上形成一个连续的条带,因为它们在磁场中受到的力与它们的磁矩成正比,而磁矩又与它们的轨道角动量成正比。然而,实验结果却出乎意料地显示了两条分离的条带,这意味着银原子有两种不同的磁矩,并且这两种磁矩之间没有中间值,这就暗示了银原子存在着一种新的、不连续的、与轨道角动量无关的角动量一一自旋。然而,这种解释是非常牵强的,斯特恩-盖拉赫实验只能证明银原子具有磁矩,并不能说明电子具有自旋磁矩,更不能判定电子的轨道磁矩为0。司今先生在他的博客从磁陀螺运
3、动谈“施特恩-格拉赫”实验形成的物理机制一文中,给予了详细的说明。银原子只要一进入磁场,银原子最外层电子在洛仑兹力的作用下,其轨道平面就会与外磁场垂直,银原子的磁矩方向就会与外磁场平行,因为银原子是自由的(这也是为什么量子理论认为电子的自旋不仅在大小上是固定不变,而且在空间的任意方向上的大小也只能取两个固定的数值的原因,如果银原子的外层电子轨道平面不能自由转动,它在外磁场方向上的磁矩将会是任意值),这时的银原子就可以看成是一个磁陀螺,它的运动方向只与距磁极的远近有关,或者说距离哪个磁极近就向哪里运动,银原子移动所受到的力是磁场的梯度力。退一步说,即使电子的自旋磁矩等于玻尔磁子,单凭一个电子也不
4、可能拉动银原子(比电子重约20万倍),就像地球的受力不可能拉动太阳一样(当地球受到外力时,能够改变的只有它的轨道,不会拉着太阳一起跑),我们所测量的实际上是原子的磁矩,与电子的自旋没有关系。2. 2.光谱的精细结构光谱精细结构是指原子光谱中某些谱线由于某种原因而分裂成多条更细微的谱线,这种现象最早由法国物理学家阿尔弗雷德佩吉在1896年发现,并由英国物理学家阿诺德索末菲在1916年用半经典理论解释索末菲假设一一电子除了绕核运动外,还有一个内禀角动量一一自旋,并且自旋和轨道角动量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导致电子能级发生微小的分裂。当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时,会发射或吸收不同频率的光子,从而形
5、成光谱精细结构。索末菲还引入了总角动量量子数J和总磁量子数M来描述电子自旋和轨道角动量之和,并给出了能级分裂和谱线强度的公式。但是,索末菲假设也仅仅是一个假设,光谱的精细结构并不一定是由于电子自旋和轨道角动量之间的耦合产生的,还会有很多的其他原因,例如:内层电子对外层电子轨道的影响等。3. 3.反常塞曼效应塞曼效应是指原子在外加磁场中的光谱发生分裂的现象,它由荷兰物理学家皮特鲁斯塞曼在1896年发现,并由洛伦兹用经典理论解释。根据经典理论,原子在磁场中的能量与轨道角动量的磁量子数成正比,因此能级分裂的间隔与磁场强度成正比,这被称为正常塞曼效应。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实验观测到的能级分裂的间隔不仅
6、与磁场强度有关,还与原子本身的性质有关,这被称为反常塞曼效应。反常塞曼效应的发现表明,经典理论不能完全解释原子在磁场中的行为,需要考虑电子自旋和轨道角动量之间的耦合。1925年,乌伦贝克和古德斯米特用电子自旋理论解释了反常塞曼效应,并给出了能级分裂的公式。他们发现,当电子自旋和轨道角动量平行时,能级分裂比正常塞曼效应大;当电子自旋和轨道角动量反平行时,能级分裂比正常塞曼效应小。这种差异就是反常塞曼效应的来源。但是,电子自旋理论并不是无懈可击,首先,这个理论也仅仅是对反常塞曼效应的一种解释,当然还存在其他的可能;其次,电子是一种点粒子,至今没有发现电子半径的下限,一个点粒子如何拥有如此巨大的自旋
7、磁矩和角动量?4. 4.电子自旋共振动实验在电子自旋共振动实验中,我们只能测量到电子的共振频率,但是,对于这个频率却有不同的解释:经典理论认为它是拉莫振动频率,量子理论认为它是自旋方向反转时所产生的频率。哪种解释更符合实际呢?在电子共振实验中,我们能够测量出电子的共振角频率可以表示为:=qB/m。在经典模型中,电子在绕原子核的环形轨道上作高速回转运动.原子中的电子绕核运动相当于一个圆电流,电子在磁力矩作用下作拉莫尔进动,即电子的轨道角动量L将以外磁场B的方向为轴回旋,进动频率大小为G=qB2m.但是,它与实验值相差一个常数2,因此,必须引入朗德因子,但这个朗德因子没有物理意义,只是为了与实验值
8、相符而引入的。量子理论的解释是电子自旋的反转,是由于自旋方向的不同所导致的能量不同,但是,一个自旋的粒子发生拉莫进动是可能的,但要使它的角动量方向反转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需要很大的能量。退一步说,即使电子能够反转,反转时又是如何产生的电磁波?而且自旋的能量如何确定?相比较而言,经典理论的解释还比较靠谱。如果经典的解释是正确的,电子的自旋并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如果把原子看成一个系统,假设电子的进动速度为V,那么根据洛仑兹力与离心力相等:qvB=mv2r,同样可以得出电子的进动角速度:s=MqBm,而且不需要朗德因子,也可以说明电子的轨道进动是磁场导致的。总之,不论哪一种实验或物理现象,都不能说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观粒子 角动量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16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