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kaic.docx
《学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kai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kaic.docx(6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绪论31.1 背景、目的和国内外现状31.1.1 学校背景31.1.2 开发目的41.2 主要内容51.3 本章小结5第二章软件开发概要62.1 软件架构62.1.1 物理架构62.1.2 逻辑架构62.2 软件开发模式82.3 软件开发平台92.4 本章小结9第三章学生管理系统需求分析103.1 概述103.2 分析方法113.2.1 访谈式ViSitatioIr阶段113.2.2 ”诱导式IndUCement”阶段113.2.3 ”确认式Afirnr阶段113.3 分析目标123.3.1 软件功能需求分析123.3.2 软件非功能需求分析153.4 本章小结16第四章学生管理系统
2、设计174.1 系统总体设计174.1.1 系统设计概要174.1.2 系统功能设计194.1.3 数据库设计204.2 系统详细设计354.2.1 系统管理模块运行流程图354.2.2 学籍管理模块运行流程图364.2.3 考务管理模块运行流程图374.2.4 成绩管理模块运行流程图394.2.5 公告管理模块运行流程图404.3 本章小结41第五章学生管理系统的实现425.1 开发环境及工具425.2 编程语言435.3 数据库管理系统445.3.1 SQLServer2008445.3.2 其他数据库管理系统445.4 开发技术及服务器455.5 模块具体实现475.5.1 数据库连接实
3、现485.5.2 文件上传和下载的实现515.5.3 学生信息管理的实现535.5.4 登录界面的实现555.5.5 系统管理的实现575.5.6 学籍管理的实现585.5.7 考务管理的实现595.5.8 成绩管理的实现605.5.9 通知公告查看、删除和发布的实现615.6 系统测试615.7 本章小结61第六章结论636.1 总结636.2 展望64致谢65参考文献66附录:67第一章绪论1.1 背景、目的和国内外现状1.1.1 学校背景广西开放大学随到随学是根据我校成人教育学生的特点,学生不受每学期固定开学注册时间的影响,在一年中随时可以进行注册报读的特殊教学管理方式。广西开放大学由广
4、西广播电视大学发展而来,该校成立于1979年,是在邓小平同志的指示下而创办的。该校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办,在教学方面依照国家开放大学的有关要求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远程开放式教育。广西开放大学为广西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设置了远程教育服务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当前,该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极为全面的、特色鲜明的开放性大学。整个自治区电大系统内一共有815名教职工,广西开放大学拥有238名教职工,其中184名为专职教师,有48名教职工拥有高职职称,有91名教师拥有硕士、博士学位,另有10多人次先后获得广西优秀专家、广西高校优秀人才等称号,该校逐步创建起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远程教
5、育教师队伍。学校设置了会计学、行政管理学、计算机应用等80多个本专科专业,其和国内十余所重点院校合作,设置了46个网络教育专业。自该校成立至今,其先后为社会培养了37万名毕业生。现阶段,其成人高等教育、开放教育与网络教育等共有7万多本专科在读学生。最近几年来,该校学生在全国、全区的各种学科比赛中先后获得200多个奖项,包括3项全国二等奖、3项全国三等奖广西开放大学是一所面向整个自治区而开展远程教育的学校,其和一般高等院校有显著不同,其系统结构为国家开放大学一一省校一一分校一一教学点,具体结构情况见下图I-Io广西开放大学随到随学是根据我校成人教育学生的特点,学生不受每学期固定开学注册时间的影响
6、,在一年中随时可以进行注册报读的特殊教学管理方式。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依托于Web的应用程序也有显著的发展,数据库技术和Web的融合程度进一步提升。在微软所推出的各种Web程序开发技术中,ASP占有重要地位,被广泛地应用到数据库中。另外,当前数据库的主流结构模式为基于浏览器与服务器模式下的数据库模式。在信息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WWW的诞生推动了整个计算机领域的革新,WWW已经成为人们信息交流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基于Web站点而向互联网提供信息资源的方式已经成为当前主要的信息交流方式,这种方式能够更加方便与快捷地收集信息资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怎样构建起网络信息系统,基于Web而发布
7、共享信息并对数据库进行一系列操作,已经成为当前人们研究的重点问题。图1-1广西开放大学系统办学图与普通的高等院校相比,广西开放大学有显著不同,其以远程教育模式为主,学生分布在自治区内的各个地市,学校对其构建了三级管理模式,即省校一一分校一一教学点。在这一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和一般的高等院校有很大不同,有必要构建起智能化的学生管理系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必要针对广西开放大学的现实状况,设计出“随到随学”的学生管理系统。1.1.2 开发目的针对广西开放大学的现实状况,开发“随到随学”的学生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有:该校原有的学生管理系统为中央电大所提供的,国内多数电大都运用该系统,在计算机水平提升
8、的过程中,原有系统的不足之处开始显现,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系统过于落后,功能缺失,无法适应当前学生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二是系统规模太大,响应速度非常慢,在高峰期额外突出,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三是扩展性与兼容性方面存在问题,难以支持新功能;四是省校、分校与教学点的权限固定,功能比较少,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所以,针对省校与分校教学点是实际工作状况开发出新的学生管理系统非常迫切。在该校“随到随学”学生管理系统的作用下,其省校、分校及教学点的交流将更加顺畅,各种信息将实现共享,学生管理工作的流程将得到优化,工作效率将显著提升。这对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1.2 主要内容在本次研究中,笔者运
9、用六个章节来阐述广西开放大学“随叫随到”学生管理系统的开发,涵盖研究背景、开发环境、开发技术、系统功能等,具体如下:第一章论述的是本课题的背景及研究目的。笔者从广西开放大学的现实状况入手,阐明了本次所开发的学生管理系统所具备的价值。第二章对系统开发的概要进行了介绍,具体包括系统架构、开发工具、开发模式等。第三章对系统的需求分析进行了详细论述。第四章对学生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进行了介绍,包括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第五章描述了“随到随学”学生管理系统的实现过程,具体涵盖开发环境、运行环境、数据库管理系统、运行界面等。第六章中笔者总结了本次开发系统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加以展望。1.3 本章小结
10、本章为绪论部分,重点论述了广西开放大学“随到随学”学生管理系统的开发背景、开发目的,并介绍了全文的架构。广西开放大学是一所面向整个自治区提供远程教育的学校,广西开放大学随到随学是根据我校成人教育学生的特点,学生不受每学期固定开学注册时间的影响,在一年中随时可以进行注册报读的特殊教学管理方式。和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广西开放大学的学生遍及自治区内的各个地区,受教育的时间与地点都不固定,非常分散。本次所开发的系统正是处于这样的背景下,广西开放大学“随到随学”学生管理系统能够为该校教育体系中各个部门的沟通提供有利平台,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令学生管理工作得以简化,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对学校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
11、具有深远意义。第二章软件开发概要2.1 软件架构软件架构指的是系统的草图。软件架构所描述的为组成系统的各个抽象组件。组件间的连接能够体现出各组件间的通讯状况。在实现的过程中,抽象组件得以具象化,成为各种现实组件,如某一对象或某个类。这些组件多借助接口来实现连接。在开发计算机软件的过程中,软件体系结构是首要的基础。这一点与建筑建设领域中建筑设计先行的原则一致。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相关开发人员应先构建起软件构架,设计出满足客户需求的系统设计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后续的开发工作。2.1.1 物理架构在论述系统架构时,可以从物理架构与逻辑架构进行。物理架构侧重各项基础设施,包括系统、服务器与网络等。比
12、方说怎么样配置网络环境与部署服务器而使得应用系统具备较高的可用性与可伸缩性。再比如说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怎样优化基础设施架构而使得网站能够支持10万人同时在线,可以便利地对部署架构进行调整而实现10万人的同时在线。2.1.2 逻辑架构逻辑架构:该方面所侧重的是功能,涵盖直接提供给用户的各项功能及系统隐含的有关功能。简单来说,逻辑架构就是人们常说的分层,将项目划分为多个层级,经典的三层架构包括业务逻辑层、表示层与数据访问层。现阶段,常见的逻辑架构有B/S与C/S架构535-381.B/S架构的相关情况:在表现层中,用户能够凭借Web浏览器而对系统进行方面。在Web浏览器的作用下,用户能够获得友好
13、的、统一的界面。另外,服务器与浏览器为分离的,这为后续的系统升级与扩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Web服务器能够向终端用户展示各种业务信息,并将业务数据收集起来,处理用户经由Internet或Intnmet发出的请求,对后台业务与数据处理组件进行调控,使得组件能够顺利完成相应的工作。业务层涵盖各项业务的具体规则,是数据处理的执行层面。在这一层面下,各项业务规则均应用到数据处理中,从而实现表示层所传递的业务需求。数据层内存储了大量的业务数据。在MYSQL数据库的作用下,数据能够被存储,实现集中管理,令业务数据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得到提升。B/S架构的具体结构如下图2-1:图2/B/S架构图此外,C/S架构也
14、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系统架构,其为Client/Server的缩写,为客户机/服务器架构。在该架构下,任务被分配至CIient端与SerVer端,通讯成本能够得到有效降低,但是需要安装客户端才能够进行操作与管理。客户端与服务器端内设置的程序不一样,用户程序集中于客户端,服务器端的主要功能有数据共享、管理、维护与控制等,用户的各项具体业务还需依赖客户端程序完成。这种架构的特点是同时配置了服务器端与客户端,并对两者进行了分工;多数情况下都是客户端对服务器进行并发访问,在数据设计中引入了独占逻辑与锁定逻辑;和B/S软件相比,这种架构有一定优势但也有些许不足。这种架构开发起来相对简单,操作便捷,然而在后续
15、的升级与维护方面却困难重重。B/S与C/S架构的比对状况如下图22所示血:图2-2B/S与C/S架构的比较图2.2 软件开发模式常见的软件开发模式如下:增量模型:该模型引入了线性序列,这种线性序列在时间推进的过程中交错起来,每个线性序列都会生成可发布的软件“增量”,首个增量多为核心产品,侧重的每个增量都能够对应着发布可操作的产品,无需全部的需求呈现出来,仅借助一定量的需求增量包就能够加以开发。这种模型的优势在于:在分工方面比较灵活,在最初的时候无需投入过多的人力资源;在现有人力资源难以按时完成产品的时候,其能够实现核心产品的优先推出,可以将部分功能先发布给用户;增量能够有效地降低技术风险。快速
16、原型模型:该模型能够在需求分析阶段就对软件的需求展开非全面性的研究及定义,能实现软件系统的快速设计,将部分功能与性能展示出来。原型模型:该模型也被称为样品模型,借助逐步求精的策略而完善原型。主要思路为:将当前已有的系统设定成原型模型,持续优化与改进这一模型,最终向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在向用户提供原型的过程中收集用户的反馈信息,指导开发工作,最终向用户提供符合其需求的软件产品。螺旋模型:该模型适用于那些需求变动的项目,如大型复杂化的系统。这种模型能够提升风险控制水平,可以顺延着螺线而实现迭代处理。2.3 软件开发平台软件开发平台涉及到多方面,如开发工具、开发技术、系统架构与数据库等。现阶段,浏览
17、器/服务器(B/S)架构是最为常见的开发架构,这一种开发模式下,ASP、.net、JSP为主要开发技术,vbscrip,C#,JAVA为常见的开发语言,DreamWeaVe8、PhotoShop为常见的开发工具。常见的数据库为MiCroSoftSQLSerVer2012、MYSQLl839431o2.4 本章小结在本章内,笔者对软件开发进行了概述,具体包括如下小节:第一小节对软件开发的架构进行了介绍,包括逻辑架构与物理架构两方面;第二小节对常见的软件开发模式进行介绍;第三小节软件开发平台进行了详细介绍;第四小节为本章的小结部分,对整个章节内容进行概括。第三章学生管理系统需求分析3.1 概述软件
18、需求分析(SoftwareReguirementAnalysis)是针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与研究,这一过程能够深入了解用户对于系统功能的需求,为整个软件开发工作提供可验证的依据。在软件项目开发与实现的过程中,软件需求分析为首要工作,是后续各项工作的前提。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出现不完整与不正确问题的软件产品有80%是因为需求分析不准确而导致的,另外,需求分析不准确还会导致系统出现根本性的功能问题。所以,项目开发成功的前提是做好软件需求分析工作。在传统的系统开发模式下,系统需求分析是首要做的一项工作,具体情况见下图3-1o整个系统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在于需求分析的准确与否。图3-1传统的系统开发模式3
19、.2 分析方法依据相关文献资料可知,软件需求分析的主要方法有“三步法”,即分为三个阶段来展开,具体如下“叫3.2.1 访谈式ViSitatiOn”阶段在这一阶段下,相关开发人员应与用户一方展开深入的沟通,包括领导层与业务层的工作人员,目的是为了在整体上掌控用户的需求方向,所需要了解的信息有业务流程、组织结构、软硬件环境、当前运行系统等。针对访谈需要应构建起有效地沟通路径。用户方面应给予配合,最好是明确相关接头人。依据该阶段下的内容,笔者一方面为系统开发的参与者,另一方面为系统的使用者,在日常的工作中对系统需求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笔者进一步引入了走访调查与问卷调查等方法,从自治区
20、内的各个分校与教学点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从不同角色的视角下,对需求有更为深入与准确的了解。这些都对系统的开发与实现有重要意义。3.2.2 诱导式Inducement”阶段该阶段工作是基于上一阶段的工作成果而进行。在上一环节中,开发人员对用户的业务流程、软硬件环境、组织架构等方面都有了充分的了解,基于此制作出简单的用户流程页面,并综合过往的项目经验,针对用户而采取启发式与诱导式的调查研究。与用户一同研究业务流程设计的科学性、便易性等。用户能够对简单演示的DEMO进行操作,从而更为准确地了解业务流程状况,给予意见。实现的策略:原型演示、拜访。所输出的有原型反馈报告与调研分析报告等。在这些工作下
21、,笔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系统功能与流程,构建起初步的系统模型,并从需求入手确定恰当的开发工具与开发平台,为后续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并实现系统原型的模拟演示“文323”确认式Afirm”阶段基于上述两阶段的工作成果,该阶段需要将流程进一步细化,明确各个数据项。在这一过程中,开发人员需要向用户提供原型系统与业务流程报告,明确业务流设计目标。用户对开发人员所提供的这些资料进行审查,操作开发人员提供的DEMo系统,提出相应的意见,并在所认可的报告与文件上签字确认。实现的路径:在拜访与沟通之后,向用户提交业务流程报告、数据项表、原型演示系统等。所获得的工作成果有:需求分析报告,具体涉及到业务流程报告、
22、数据项与原型系统的反馈意见。该报告经用户方与监理方签字确认后存档。依据该阶段的有关内容,开发人员能够对广西开放大学“随到随学”学生管理系统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设方案,确定开发工具与开发平台,为项目的具体实施环节奠定基础。综合来看,在需求调研中,需求分析的上述三个阶段是不可或缺的,三阶段法的推行能够向用户与开发一方提供保障,提高项目成功的概率。在系统建设时,如果运用了迭代法进行开发时,需要持续进行需求分析。然而在后期需求优化的过程中,则重点做好后两个阶段的工作。3.3 分析目标软件需求分析时需要实现的工作目标有:一是全面地描述需要实现的软件功能,对功能的完整性、一致性等进行判
23、断。在软件设计开始之前,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思考,确保软件需求准备;二是对软件实现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进行充分地了解,为后续软件设计、实现与验证等提供标准;三是开发人员在计量软件成本与制定软件开发计划时有章可循。在需求分析的过程中,所针对的内容有:软件的功能需求与非功能需求、软硬件及外部系统的接口状况、软件设计与实现过程中的限制、软件的反向需求等。在对广西开放大学进行需求分析时,应从软件的功能与非功能需求入手。3.3.1 软件功能需求分析在所有需求分析工作中,软件功能需求最为重要,也最为复杂。其所描述的是软件在多种状况下,有可能输入的各种数据信息,需要实现怎样的功能,并产生怎样输出“3】。功能需求应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生 管理 系统 设计 实现 _kaic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19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