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知识点总结.docx
《宪法学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宪法学知识点总结.docx(2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五届立格法协会宪法学知识点总结(注:本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具体复习内容以老师所划重点为主)第二章宪法的历史重点内容:我国宪法修正案第二次全面修改是对1975年宪法的修改,通过了1978年宪法,第三次全面修改是对1978年宪法的修改,通过了1982年宪法。目前1982年宪法经过了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五次修改,通过了共52条修正案。注意案法经济制度的修改力度最大:1982年宪法除第9条自然资源,第12条公共财产和第18条外贸经济这三条没有修改之外,其他都做了改动。1988年宪法修正内容1.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
2、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2.增加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I记忆规律1988年修改内容:爸爸爱发对)爸爸说,发发财是必要的,因此必须搞私营经济,补贴家用:没有成本怎么办,那就只有转让土地使用权了。1993年宪法修正内容1.增加“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改革开放”的规定。2建设目标从“高度文明民主”修改为“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3 .墙加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4 .计划经济相关内容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国家依法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5 .“国营经济”修改为“国有经济工6 .把“农村人民公社、农业生产合作社”修改为“农村中的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7 .县级人大的任期由3年变为5年。记忆规律1993年修改内容:三菖四变两必须三劳说,现在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要有中国特色,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要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人,必须长期在党的领导下搞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他把国营经济弄成了国有经济,把农村公社搞成了家庭联产,把计划经济搞成了市场经济,把县级人大代表的任期延长到了5年。(三更四变)1999年宪法修正内容1 .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
4、地位。2 .将“反革命活动”修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3 .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4 .规定“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 .增加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6 .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任务写进宪法序言。7 .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改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工8 .关于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作出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
5、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记忆规律1999年修改内容:九劳爱纠正九舅纠正说,我们是长期处于初级价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都应该多样化,农村应该确立统分结合的双展经营体制:市场经济不仅要实行,而且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还是重;要组成部分:救救小平: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特别猖獗,法治处于危急关头,必须救救法治。(九爵爱纠正)2004年宪法修正内容三个代表1 .在宪法序言中增加“三个代表”这一指导思想,增加“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2 .在宪法序言关于爱国统一战线组成结构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
6、事业的建设着”。3 .全国人大中应有特别行政区的代表。人权保障1 .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2 .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在“引导、监督和管理”之外,增加了“鼓励、支持”。3 .地方人大的任期统一为5年。4 .将国家对公民私人财产的政策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5 .将国家的土地征用制度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6 .增加“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O国家主席1 .
7、国家主席增加“进行国事活动”的职权。2 .义勇军进行曲正式成为国歌。3 .“戒严”改为“紧急状态”。记忆规律(2004年修改内容:司令做总结司令总结说,三个代表、三个文明的范围很大,所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得加入统一战线,特别行政区的代表也要进入人大:国家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啊,征收征用了人家的私有财产或土地要给补偿,社会保障制度也要搞起来,非公经济要鼓励和支持,地方人大的任期都要变成5年:国家主席进行国事活动的时候要唱国歌,一唱就进入了紧急状态。2018年宪法修改内容党的领导第1条第2款:“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增加: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8、义思想。社会主义法治序言第七段:“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发展序言第七段:增写“贯彻新发展理念,民族和谐1 .序言第十一段:“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2 .第4条第1款:“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 .序言第七段:“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来,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 .序言第十段:统一战线的组成主体修改为“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
9、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革命建设加改革1序言第十段:“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修改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3 .序言第十二段“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价值观第24条第2款“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功德”宪法宣臂第27条增加第3款:“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主席任届第79条第3款:国家主席,副主席删掉了“连续任职不得超过2届”的限制专门委员会全国人大下设的“法律委员会”变更为“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
10、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制定地方性法规,报本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生态文明1.序言第七段:“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4 .第89条国务院的取权增加了领导和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关系1.序言第十二段:“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后增加“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2序言第十二段,“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
11、运共同体J监察委员会1.第三章“国家机构”中增加第七节“监察委员会”:国家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性质:各级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的监察机关,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组成:主任,副主任若干人,委员若干人。任期:监察委员会主任每届任期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连续任职不得超过2届。(3)上下级关系:国家监察委员会领导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上级监察委员会领导下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4)法律保留:监察委员会的组织和职权由法律规定。负责: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和上一级监察委员
12、会负责。(6)监察独立: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2监察机关与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并列第3条第3款:“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第65条第4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3)第103条第3款:“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4)第104条: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监督本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和人
13、民检察院的工作”。第67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六)监督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3 .监察委员会人员的产生和罢免第62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取权:(七)选举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第63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下列人员:“(四)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3)第67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十一)根据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的提请,任免国家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4)第101条第2款:“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且有权罢免本级监察委员会主任、本级人民法院院长和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4 .政府
14、删掉了监察权第89条国务院的职权测掉了领导和管理“监察工作。第107条第1款: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取权中,删掉了监察工作的权力。第三章宪法的基本原则第一节宪法基本原则的概念概念:宪法的基本原则就是指通过宪法规范所体现的宪法内容的基本标准、基本准则或者基本界限。第二节人民主权原则一、含义人民主权原则又称为“主权在民原则”,是指国家的权利属于人民为人民所有,来源于人民。二、人民主权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一)宪法明确确认人民主权原则(一)宪法规定了人民主权原则实现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三)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特点1、对人民民主和对敌人专政2、工人阶级领导3、工农联
15、盟为基础及以知识分子为依靠力量之一4、爱国统一战线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三节基本人权原则含义:人权是指人之为人的权利,人作为人维持其生存、形成独立人格,保持人的尊严、完善自己的权利。2004年,人权第一次被写入宪法第四节权利制约与监督原则我国宪法关于权利制约与监督原则的体现:(1)人民对国家权利的监督(2)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3)国家机关内部自上而下的监督(4)国家机关之间互相制约和监督第五节单一制原则一、含义(一)国家结构形式概述(1)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之间的相互关系。(2)单一制是指国家由若干不具有独立性的行政
16、单位或自治单位组成,各组成单位都是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国家结构形式。(3)复合制是指国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某种独立性的成员单位(邦、州、共和国等)联合组成的联盟国家或者国家联盟的国家结构形式。(一)中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原因(1)长期实行单一制的历史传统(2)民族分布和民族成分状况(3)融洽的民族关系二、民族区域自治三、特别行政区制度特点:1、“一国两制2、高度自治3、当地人管理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享有广泛的自治区,其中包括1、行政管理权2、立法权3、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4、自行处理有关对外事务的权力5、高度自治的其他方面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依据基本法的规定,由中央人民政府
17、管理特别行政区涉及外交、国防等国家主权和表明中央政府地位方面的事务。中央对特别行政区拥有全面管治权,包括中央保留的在特别行政区行使的权力、中央授予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的权力及对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的监督权。第四章宪法的变迁第一节宪法制定权1 .制宪权的定义:宪法制定权是制宪主体按照一定程序创造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的一种权力。2 .宪法制定权的基本功能:制宪权的正当性制宪权的公共性制宪权的自律性制宪权的稳定性3宪法制定权的界限:受制宪目的的制约受法的理念的制约受自然法的制约受国际法的制约4 .宪法制定权主体:制宪权主体是制宪权得以运行的首要因素。5 .制宪权的行使程序:制宪机构的设立(制宪机构的
18、代表通常具有广泛性,代表各方面的利益)T宪法草案的提出一宪法草案通过(现代各国的宪法草案多由议会,代表机关决议通过)一宪法的公布(由国家元首或代表机关公布)第二节宪法渊源1 .宪法渊源即宪法的表现形式。2 .宪法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宪法典。3 .宪法性法律一般是指有关规定宪法内容、调整宪法关系的法律性质是法律宪法性法律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不成文宪法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成文宪法国家一般规定为宪法内容的法律二是在成文宪法国家有机关宪法内容的普通法律宪法惯例:是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形成,并被反复运用,为国家机关、政党及人民所普遍遵循而与宪法具有同等效力的习惯或传统。不成文宪法国家中:宪法惯例是宪法的重要
19、组成部分。成文宪法国家中:宪法惯例对宪法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宪法惯例都是在政治实践中行成的。宪法惯例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宪法惯例可以使宪法条文成为其文,实际不具有法律效力宪法惯例可以使宪法规定更易于实施。宪法惯例可以弥补宪法规定的不足,绝大多数宪法惯例起到的就是这一作用。修宪机关可以通过修宪程序将宪法惯例变为宪法的正式内容。宪法解释:是有权机关对宪法含义所作的说明。宪法解释与宪法具有同等的效力,也是宪法的组成部分。我国宪法的渊源宪法典:成文宪法典是我国宪法的主要渊源宪法性法律: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制定了一系列调整宪法关系的法律,即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我国在长期的国
20、家政治生活中也形成了一些宪法惯例,成为我国宪法的组成部分。宪法解释:宪法第67条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第三节宪法结构所谓宪法结构,是指单一宪法文件的成文宪法在内容上的体系和安排。我国宪法结构: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第四节宪法规范宪法规范的概念:所谓宪法规范,是指适用宪法调整宪法关系的各种规范的总和。某一类社会关系受到宪法规范调整后便成为宪法关系。宪法规范一般由宪法制定规范、宪法核、宪法修改规范和宪法律组成。宪法规范的特点:宪法规范是一种法律规范,具有法律规范的一般特点。宪法规范的政治性:宪法是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与人权保障的根本性规范,在制宪与行宪过
21、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表现一定政治性。宪法规范的制宪性:宪法规范是一种组织国家权力的规范,国家权力通过宪法规范的运用得到合理的组织和具体分配。宪法规范的最高性:宪法规范作为一种根本性的法律规范,在整个法律规范体系中处于最高的地位,制约和控制其他规范的存在。宪法规范的稳定性:宪法规范作为宪法的基本要素需要在社会生活中长期稳定,不得轻易变动。宪法规范的制裁性:宪法规范作为一种法律规范,具有制裁功能。从本质上讲,宪法制裁与刑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一样,其效力应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具有内在的制裁结构与形式。宪法规范的制裁性是由宪法效力的最高性与直接性所决定的。从性质上讲,宪法规范所体现的制裁性与其他法律
22、规范的制裁性是完全相同的,都能够发挥法的拘束力与影响力。宪法规范的历史性:宪法规范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有历史性。宪法规范的类型:确认性规范禁止性规范权利性规范与义务性规范程序性规范宪法规范的效力:宪法规范作为最高的法律规范具有法律上的实效性,约束国家政治、经济与文化生活的所有领域。宪法规范的效力是指宪法规范对宪法关系的各个领域所产生的普遍约束力。宪法关系宪法关系的概念与基本特征宪法关系是法律关系的一种,由宪法规范调整而形成。宪法关系是指由宪法规范调整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宪法关系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在宪法关系中,国家或者国家机关始终是重要的参与者,是宪法关系的一方主体。宪法关系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
23、泛,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宪法关系是法治国家中最基本的法律关系,宪法关系的建立或形成是一个国家实施宪法的基本目标,是检险一个国家宪法水平的基本标准。宪法关系的类型:国家与公民的关系国家与国内各民族的关系国家与政党的关系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中国的政治组织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民主集中制是一种新型的权力分工和制约机制。第五节宪法解释宪法解释制度是解决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之间冲突的基本形式之一。宪法解释的概念宪法解释是一种探求宪法规范客观内涵的活动,具体指一定主体对宪法内容含义及其界限所做的一种说明。宪法解释的概念一般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除有权机关的解释外,还包括政府社会团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宪法 知识点 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22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