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doc
《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doc(2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实验一 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并掌握应变片测量电路。二、根本原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在弹性元件上通过特定工艺粘贴电阻应变片来组成。一种利用电阻材料的应变效应将工程结构件的内部变形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此类传感器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被测量转化成弹性元件的变形,然后由电阻应变片将弹性元件的变形转换成电阻的变化,再通过测量电路将电阻的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变化信号输出。它可用于能转化成变形的各种非电物理量的检测,如力、压力、加速度、力矩、重量等,在机械加工、计量、建筑测量等行业应用十分广泛。1、应变片的电阻应变效应所谓电阻应变效应是指具有规如此外形的
2、金属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应变而其电阻值也会产生相应地改变,这一物理现象称为“电阻应变效应。以圆柱形导体为例:设其长为:L、半径为r、材料的电阻率为时,根据电阻的定义式得11当导体因某种原因产生应变时,其长度L、截面积A和电阻率的变化为dL、dA、d相应的电阻变化为dR。对式11全微分得电阻变化率dR/R为:12式中:dL/L为导体的轴向应变量L; dr/r为导体的横向应变量r由材料力学得:L=-r(13)42、应变灵敏度 它是指电阻应变片在单位应变作用下所产生的电阻的相对变化量。(1)、金属导体的应变灵敏度K:主要取决于其几何效应;可取 15其灵敏度系数为:K=金属导体在受到应变作
3、用时将产生电阻的变化,拉伸时电阻增大,压缩时电阻减小,且与其轴向应变成正比。金属导体的电阻应变灵敏度一般在2左右。3、贴片式应变片应用在贴片式工艺的传感器上普遍应用金属箔式应变片,贴片式半导体应变片温漂、稳定性、线性度不好而且易损坏很少应用。一般半导体应变采用N型单晶硅为传感器的弹性元件,在它上面直接蒸镀扩散出半导体电阻应变薄膜扩散出敏感栅,制成扩散型压阻式压阻效应传感器。本实验以金属箔式应变片为研究对象。4、箔式应变片的根本结构金属箔式应变片是在用苯酚、环氧树脂等绝缘材料的基板上,粘贴直径为0.025mm左右的金属丝或金属箔制成,如图11所示。(a) 丝式应变片(b) 箔式应变片图11应a、
4、单臂UoUU(R1R1)(R1R1R5)R7(R7R6)ER7R6R1R1R7R5R1R1R5R1R1R7R6E设R1R5R6R7,且R1R1RR1,RRK,K为灵敏度系数。如此Uo(14)(R1R1)E(14)(RR)E(14)KE(b)、双臂(半桥)同理:Uo(12)(RR)E(12)KE(C)、全桥同理:Uo(RR)EKE6、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原理图 图13 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原理图图中R5、R6、R7为350固定电阻,R1为应变片;RW1和R8组成电桥调平衡网络,E为供桥电源4V。桥路输出电压Uo(14)(R4R4)E(14)(RR)E(14)KE 。差动放大器输出为Vo。三、
5、需用器件与单元:主机箱中的2V10V步进可调直流稳压电源、15V直流稳压电源、电压表;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 4位数显万用表自备。四、实验步骤: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说明: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由应变式双孔悬臂梁载荷传感器称重传感器、加热器+5V电源输入口、多芯插头、应变片测量电路、差动放大器组成。实验模板中的R1(传感器的左下)、R2(传感器的右下)、R3(传感器的右上)、R4(传感器的左上)为称重传感器上的应变片输出口;没有文字标记的5个电阻符号是空的无实体,其中4个电阻符号组成电桥模型是为电路初学者组成电桥接线方便而设;R5、R6、R7是350固定电阻,是为应变片组成单臂电桥、双臂电
6、桥半桥而设的其它桥臂电阻。加热器+5V是传感器上的加热器的电源输入口,做应变片温度影响实验时用。多芯插头是振动源的振动梁上的应变片输入口,做应变片测量振动实验时用。1、将托盘安装到传感器上,如图14所示。图14 传感器托盘安装示意图2、测量应变片的阻值:当传感器的托盘上无重物时,分别测量应变片R1、R2、R3、R4的阻值。在传感器的托盘上放置10只砝码后再分别测量R1、R2、R3、R4的阻值变化,分析应变片的受力情况受拉的应变片:阻值变大,受压的应变片:阻值变小。图15测量应变片的阻值示意图3、实验模板中的差动放大器调零:按图16示意接线,将主机箱上的电压表量程切换开关切换到2V档,检查接线无
7、误后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调节放大器的增益电位器RW3适宜位置(先顺时针轻轻转到底,再逆时针回转1圈)后,再调节实验模板放大器的调零电位器RW4,使电压表显示为零。图16差动放在器调零接线示意图表1 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数据重量(g)020406080100120140160电压(mV)00.2-4.4-9.1-13.8-18.6-23.5-23.7-285、 根据表1数据作出曲线并计算系统灵敏度SV/WV输出电压变化量,W重量变化量和非线性误差,=m/yFS 100式中m为输出值屡次测量时为平均值与拟合直线的最大偏差:yFS满量程输出平均值,此处为200g。实验完毕,关闭电源。一、数据分析:
8、1.根据实验数据,通过计算,得到了相关数据和画出了最小二乘拟合曲线2.计算灵敏度S=U/WU=-5.3mv W=20g S=-0.192=m/yFs100%=2.063/-28100%=7.36%3.问题与讨论:分析实验的不足之处以与如何改良,回答实验手册文档上的思考题1.在实验中,调零可能会有误差2.称量时,会有人为的因素在里面,会导致误差实验二 应变片半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应变片半桥双臂工作特点与性能。掌握测量方法。二、根本原理:应变片根本原理参阅实验一。应变片半桥特性实验原理如图21所示。不同应力方向的两片应变片接入电桥作为邻边,输出灵敏度提高,非线性得到改善。其桥路输出电压Uo
9、(12)(RR)E(12)KE 。图21 应变片半桥特性实验原理图三、需用器件与单元:主机箱中的2V10V步进可调直流稳压电源、15V直流稳压电源、电压表;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四、实验步骤:1、按实验一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中的步骤1和步骤3实验。2、关闭主机箱电源,除将图17改成图22示意图接线外,其它按实验一中的步骤4实验。读取相应的数显表电压值,填入表2中。图22 应变片半桥实验接线示意图表2 应变片半桥实验数据重量(g)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电压(mV)-0.38.919.025.836.344.854.764.975.585.5 0
10、.19.219.325.136.645.256.065.376.585.73、 根据表2实验数据作出实验曲线。实验完毕,关闭电源。五、思考题:半桥测量时两片不同受力状态的电阻应变片接入电桥时,应放在:答:在临边。因为在临边时,中点的电位变化的才能和另外的参考点进展比拟,如果不在临边,也就会出现当两个应变片都发生变化时,与他们对应电阻的电位差可能会出现0的情况.实验三 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应变片全桥工作特点与性能。二、根本原理:应变片根本原理参阅实验一。应变片全桥特性实验原理如图31所示。应变片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应力方向一样的两应变片接入电桥对边,相反的应变片接入电桥邻边。当应变
11、片初始阻值:R1R2R3R4,其变化值R1R2R3R4时,其桥路输出电压Uo(RR)EKE。其输出灵敏度比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得到改善。图31应变片全桥特性实验接线示意图三、需用器件和单元:主机箱中的2V10V步进可调直流稳压电源、15V直流稳压电源、电压表;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四、实验步骤:实验步骤与方法除了按图32示意接线外参照实验二,将实验数据填入表3作出实验曲线并进展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计算。实验完毕,关闭电源。图32 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接线示意图表3全桥性能实验数据根据表3实验数据作出实验曲线。五、思考题:测量中,当两组对边R1、R3为对边电阻值R一样时,即R1R3,
12、R2R4,而R1R2时,是否可以组成全桥:答:可以的.当两对边电阻相等时,电桥平衡. 实验五 应变片直流全桥的应用电子秤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应变直流全桥的应用与电路的标定。二、根本原理:常用的称重传感器就是应用了箔式应变片与其全桥测量电路。数字电子秤实验原理如图51。本实验只做放大器输出Vo实验,通过对电路的标定使电路输出的电压值为重量对应值,电压量纲V改为重量量纲g即成为一台原始电子秤。图51 数字电子称原理框图三、需用器件与单元:主机箱中的2V10V步进可调直流稳压电源、15V直流稳压电源、电压表;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四、实验步骤:1、按实验一中的1和3步骤实验。2、关闭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应变 片单臂 电桥 性能 实验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