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编制导则.docx
《某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编制导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编制导则.docx(8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某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编制导则广东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广东省水利厅二OO八年五月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社会经济、农村城市化与城市工业化得到了快速进展,但区域与城乡经济进展不平衡,特别是广大的丘陵山区,特殊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气象条件与区域生态环境,导致山洪灾害不断发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常受到威胁;水土流失与地质灾害未能得到全面治理,直接影响当地的农村经济进展。我省丘陵山区山洪灾害造成的缺失越来越大,仅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分别于1994年、1997年、2002年、2006年与2007年发生了五次较大的暴雨洪灾,特别以2002年“8.6”特大洪灾与2006年“7.15”最为严重
2、。据广东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调查资料,以2000年底为基准年统计,小流域山洪灾害直接威胁着丘陵山区77万城镇人口、308万农村人口与固定资产达312.0亿元、年产值331.5亿元的工矿企业及固定资产投资达677.9亿元基础设施的安全,威胁人口占全省人口总数的4.5%。因此,为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政策,改善我省丘陵山区小流域内群众居住与生产生活条件,治理水土流失、地质灾害与面源污染,从根本上解决小流域的安全、生态、进展、与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意义重大。近年来,随着城市防洪与防灾减灾工程的实施,大江大河与县级以上大中城市的防洪减灾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但我省境内山地
3、与丘陵广布,针对丘陵山区山洪及其引发的地质灾害与水土流失的防治工程还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进展的需要,缺乏较系统、完整的防治规划。为保障丘陵山区社会经济进展成果,实现广东省2010年进入宽裕型小康社会的目标,务必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提高防御山洪灾害与地质灾害的能力,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与生态环境,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促进当地经济进展。2007年6月6日至9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率领省政府办公厅、水利厅、民政厅、交通厅等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到瑶安乡察看灾情,看望群众,指导防汛抗洪、救灾与重建家园工作,期间指出:“通过多年的大规模投入建设,我省大江大河的治理已经取得显著成绩,防灾减
4、灾能力明显提高。现阶段的突出矛盾是小流域的治理滞后,隐患较大。省市县各级在治理小流域水患的过程中要走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误区,科学规划、统筹考虑,走综合治理、整体治理之路,力争小流域防汛抗洪的长治久安”。李容根副省长亦对小流域治理工作做出了重要批示。本导则是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小流域综合治理精神,在水利厅有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与有关专家的帮助下编制完成的。导则是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编制的根据,使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编制有统一思路、统一标准、统一方法、统一格式;便于根据灾害的影响程度与投资,安排全省小流域综合治理分期实施计划;解决小流域综合治理方面存在的技术问题。2008年3月14日,广东省水利厅在广
5、州市主持召开了本导则评审会,水利厅规划计划处、三防办、建管中心,广州市水务局、河源市水务局、梅州市水利局、清远市水利局、连州市水利局、河源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清远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等单位的代表与特邀专家参加了会议,通过征求与会代表与专家的意见,对导则进行了修改、补充与完善。2008年5月4日,经水利厅厅务会议讨论,对本导则提出了补充修改意见。之后,水土保持处组织起草单位有关人员多次进行讨论、修改与完善,最终形成本导则。本导则分为正文、附录与条文说明三部分。本导则编写参照标准化工作导则(GBTL12000)的要求进行,目的是为了指导我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的编制,各地要根据当地小流域实际情况有
6、所取舍,参照执行。本导则由广东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本导则起草单位: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要紧起草人员:王建白文博杨宪杰袁鹰舒若杰叶凌飞郑国权占达鲁审查:张国平黄汉禹刘霞审定:朱军蔡庆陈汉先高雪山林举贤朴圣国胡建广东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编制导则正文目录1.1 为实现小流域可持续进展战略与广东省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推动广大丘陵山区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协调进展,指导我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编制工作,明确规划编制指导思想、原则与内容,解决有关技术问题,根据广东省水利厅对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与有关技术规范、规程、标准及文件,参照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编制技术大纲,结合广东省实际,制定本
7、导则,为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并对规划的任务、内容、程序、方法、成果资料的整理等提出基本要求。1.2 本导则适用于频繁发生山洪灾害、地质灾害、水土流失严重与农村经济进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不协调的小流域。小流域其它专项规划与区域性规划可参照执行。1.3 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要严格遵循科学进展观,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率先实现现代化,建设与谐社会要求出发,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治理方案,使小流域防洪、生态、人居、饮用水安全得到基本保障,社会经济全面进展。1.4 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务必与当地“十一五”经济与社会进展规划、水利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
8、划、乡镇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等有关规划相衔接,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耕作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综合治理、预防保护与开发利用相互促进,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1.5 规划编制应使用新技术、新理论与新方法,重视调查研究,提高规划的技术含量与可操作性、科学性。1.6 综合治理规划编制的要紧任务是:在全面调查与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拟定防治目标、原则及指导思想,针对存在的要紧问题,通过分析,有针对性地设计防治措施,建立完善的预警预报系统,制定防灾预案与救灾措施,估算投资,提出资金筹措计划,合理安排实施进度计划,建立完善的小流域组织管理措施。1.7 本导则要紧引用下列技术标准:水土保持规划编
9、制规程(SL335200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151631994);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1996)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防洪标准(GB/502011994);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SL2011997);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102192006);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暂行
10、技术规范(SL289-2003);水土保持术语(GB/T204652006);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8);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已建防洪工程经济效益分析计算及评价规范(SL206-98);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水利部关于颁发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与定额的通知(水总200367号)广东省水利厅关于公布我省水利水电工程系列定额与相应编制规定的通知(粤水基20062号)1.8 本导则为全省各地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服务,属指导性技术资料。2.1 小流域本导则中的小流域是指存在山洪灾害、滑坡泥石流灾害、水土流失危害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灾害威胁的
11、,丘陵山区以分水岭与出口断面为界形成的闭合集水单元。2.2 综合治理在综合调查分析小流域土壤、地质、水文、气象与水土流失的类型、分布、强度与小流域内山洪灾害与社会经济情况后,根据小流域安全、生态、进展、与谐的要求,制定具可行性、有操作性的防治方案予以实施,以达到防洪安全、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改善人居环境、进展地方经济的目的。2.3 山洪灾害是指丘陵山区小流域由降雨引起的突发性、暴涨暴落的地表径流导致的人民生命财产缺失与生产生活设施的破坏。2.4 地质灾害自然因素与人为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者地质体的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所产生的后果给人类与社会造成危害,称之
12、地质灾害。本导则要紧指滑坡、泥石流灾害。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与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现象。泥石流是指在水力与重力的综合作用下,山坡或者沟道突然爆发的含有大量水与泥沙、石块的液、固两相洪流。2.5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与人类活动的作用下,水土资源与土地生产能力的破坏与缺失,包含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缺失。2.6 崩岗是指山坡土体或者岩石体风化壳在重力与水力作用下分解、倒塌与堆积的侵蚀现象。3.1 规划方法通过对小流域已发生的山洪灾害、地质灾害与水土流失现状的全面
13、调查,对气象水文与地形地质条件的分析,对农村经济进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矛盾的探讨,研究小流域各类灾害的特点、规律,提出预防保护与治理计策措施。3.2 规划期包含规划基准年、近期规划水平年与远期规划水平年。3.3 治理目标包含综合治理总目标与分期目标。总目标:通过综合治理,使小流域全面实现“安全、生态、进展、与谐”的目标。分期目标:近期(至2015年)以防洪安全为主,即通过综合治理,使小流域在防治标准内洪水出现时安全泄洪,超标准洪水出现时,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灾害缺失降到最低;提出水土流失防治具体措施,初步治理水土流失,操纵地质灾害的进展;建立较为完善与具有可操作性的预警预报系统与防灾预案;初步实
14、现农村饮用水安全,提高农村生活质量。远期(至2020年)以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进展为主,即通过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与退耕(果)还林,全面治理水土流失与地质灾害;结合小流域治理现状与有关规划,适当进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强化人居环境治理,大力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为农村经济进展提出建议。3.4 规划任务(1)通过小流域防洪安全规划,查清小流域洪水灾害基本状况与原因,划定小流域洪水灾害发生的重点区域,明确规划区设计标准以内洪灾治理具体措施,超标准洪水的避洪预警预报与防灾预案。(2)查清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制定切实可行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3)根据小流域生态环境现
15、状与水土保持现状,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措施与小流域生态管理措施建议。(4)分析农村饮用水现状与人居环境现状,提出饮用水安全与人居环境治理措施。(5)分析小流域社会经济进展现状,遵循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思路,提出农村经济进展较为合理的建议。(6)在分区防治措施设计的基础上估算投资,提出小流域综合治理分期实施计划安排。3.5 资料统计以小流域为单元,以乡镇为基础,以村为单位,以2006年为基准年。4.1 自然条件要紧说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气象水文、土壤植被等要紧因素的特征值。4.2 自然资源要紧说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光热资源与矿产资源等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等。4.
16、3 社会经济要紧说明流域人口、劳动力、土地利用结构、农村产业结构、粮食与经济收入;交通、通讯与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科技教育、经济进展与群众生活水平等基本情况及制约当地社会经济进展与防洪安全的因素。4.4 自然灾害包含洪水灾害、滑坡泥石流灾害、旱涝灾害等,说明历年灾害缺失情况。4.5 水土流失要紧说明其分布、强度、数量、危害、成因,重点说明水土流失面积、强度的分布与动态变化情况,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4.6 水土保持重点说明预防保护与监督管理开展情况,各项治理措施的综合配置情况、实施数量与分布、质量与效果、投资及成果(面积),分析水土流失治理方面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4.7
17、农村饮水安全与人居环境、灌溉、交通道路等方面存在的制约当地社会经济进展与防洪安全的问题。5规划根据、指导思想、规划原则5.1 规划根据(1)说明规划编制所根据的有关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等。(2)引用的文件与技术资料。5.2 指导思想以科学进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与谐相处,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广东省率先实现现代化、建设与谐社会的目标进行统一规划;以实施可持续进展战略,保障防洪安全与经济社会进展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与经济社会进展环境为中心,根据小流域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现状,通过防治洪水灾害、地质灾害,治理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建设,达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与生态环境,提高群众
18、生活水平,进展区域经济,使小流域经济走上可持续进展之路的目的。5.3 规划原则应根据规划区的实际,制定因地制宜的规划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治理为主、建管结合的思路,表达政府领导、行业负责、群众参与的模式,实现人与自然、人与水的与谐。6规划分区及总体布局6.1 区划原则小流域规划分区应坚持下列原则:(1)以地形坡度与植被覆盖度为基础,以是否存在自然灾害与水土流失为根据。(2)符合国家与各级地方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3)同一类型区应集中连片,适当兼顾行政区划。(4)与当地有关专业规划相衔接。(5)同一类型区灾害特点具有明显的相似性,生产进展方向与治理措施布局应基本一致。6.2 规划分区界定小流
19、域内生态保护区、治理开发区、重点整治区的范围。地形坡度大于25或者国家、各级地方政府划定的各类保护区等不得实施开发建设、破坏的区域及现状天然林分布区列为生态保护区;地形坡度小于25至坡脚地带,除天然林分布区外适宜农林业开发利用,但存在自然与人为水土流失的区域列为治理开发区,将开发与治理相结合,并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使水土流失得到治理;位于沟道下游与河道两侧至山脚的平缓地带,是小流域农业生产与开发建设与人居的要紧区域,应加强防洪安全设计、人居环境整治与监督管理工作,列为重点整治区。6.3 分区概况对分区内基本情况进行介绍,突出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治理方向,为防治措施总体布局奠定基础。6.4 防
20、治措施总体布局针对不一致区域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洪安全、生态保护、地质灾害与水土流失治理、人居环境整治、预防监督、监测预报与社会经济进展等各项措施的布置方案,说明各项措施实施的要紧内容,措施之间的关联性与必要性,绘制防治措施体系框图。7防洪安全规划7.1 基本要求查清小流域山洪灾害基本状况,划定重点防洪区域;确定防洪标准,提出防洪工程措施。分清轻重缓急,提出工程建设进度计划。7.2总体规划7.1.1 洪水灾害及成因分析(1)历年小流域灾害情况统计表(附相应现场照片)统计历年洪水灾害发生的时间、暴雨量、流量、持续时间、淹没村镇、人口、范围、财产缺失等。(2)成因分析从暴雨因素、地质因素、人类活动因
21、素等方面分析造成小流域洪水灾害的要紧原因,提出防治的计策与措施。7.1.2 防洪范围根据各小流域河道的防洪标准确定洪水水面线,划定防洪保护范围。以影响小流域居民生命财产、农田、基础设施安全等的范围为防洪安全防护范围,以整个小支流与小溪流的汇入口为防护重点。7.2.3防洪标准根据小流域具体情况,参考防洪标准(GB/50201-1994)制定小流域防洪标准如下:(1)村庄、乡镇政府所在地等人居集中点,防御洪水标准通常取20年一遇;(2)基本农田防御洪水标准通常取10年一遇;(3)截洪沟与排洪沟设计标准通常取10年一遇;(4)其他设施、零星居民点以防冲保护为主,不设防洪标准;(5)各小流域防洪规划可
22、根据实际情况对标准做适当调整。1.1.4 排涝标准涉及内涝问题的小流域,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广东省防洪(潮)标准与治涝标准(试行1995)经济合理地选用。1.1.5 防洪安全工程措施总体布置针对上述防洪安全规划的基本要求,研究达到小流域防洪安全标准的工程措施方案,进行必要的防洪安全工程措施总体布置方案比选,推荐合理方案,在1:50000地形图上标明要紧工程措施布置示意图,在相应的1:I(X)OO地形图上标明相应分项工程措施布置示意图。7.3 工程措施防洪安全工程措施包含:溪河整治与堤防建设、山塘水库建设、病险水库加固,在上述划定的防洪范围进行防洪工程布置。(1)河道清淤对影响河道行洪的沙石淤积
23、河段,按初步设计深度要求安排测量断面(通常50m100m间距),测量纵横断面到原河床底部与设计洪水水面线以上IOm20m,分段估算工程量;在1:10000地形图上标明清淤范围,并附测量的纵横断面图与工程量计算表。(2)堤防建设根据设计洪水标准与河道设计洪水水面线,在1:10000地形图上标明需要修筑堤防的两岸位置,说明堤防长度、型式、设计断面尺寸、材料,分段估算工程量。(3)岸脚防护对冲刷比较严重的河段、小溪流汇入口段、需要保护的基本农田与零星居民点,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护基、护岸等防冲防护工程措施,并在1:10000地形图上标明需要修筑护基、护岸的位置,说明长度、型式、设计断面尺寸、材料,分段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流域 综合治理 规划 制导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25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