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矿业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docx
《某矿业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矿业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docx(13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某矿业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2017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贞丰县挽澜乡高家岩煤矿2017年7月1日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人员名单序号姓名单位(部门)职务专业签字1赵华安全生产委员会矿长通风2望家兵总工办总工.程师测量3文耀新生产技术科生产矿长采矿4尚玉龙安全科安全矿长采矿5张明机电运输科机电矿长机电6朱伯荣通防科通风副总通风7张加永地测科地测副总地测8曹建三安全科安全副总安全9李兵生产调度室主任调度10胡应喜机电科科长机电为贯彻执行煤安监行管(2017)5号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定级办法与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的通知、黔安监煤矿(2017)2号“贵州省安全监管局、贵州煤监局关于印发
2、贵州省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定级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进一步推进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中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标准化建设工作。为高质量地搞好安全风险分级与辨识评估工作,我矿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的评估专家组,对矿井上下所有要紧作业场所与有关作业范围,进行全面排查与分级,针对水、火、煤尘、瓦斯、顶板等要紧灾害与运输系统、构造、大型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至灾因素,进行了全面的辨识与分级评估,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对事故多发的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与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与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排查、分级与评估,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空间分布图,制定相应的防
3、控措施,提升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强化各级管理人员对风险的管控能力,从而确保安全生产,有效防控重特大事故。第一章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情况7第一节煤矿概况7第二节煤矿自然安全条件7第三节煤矿生产系统26第四节煤矿安全管理34第二章安全风险辨识评估40第一节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范围及原则40第二节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根据40第三节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程序44第三章煤矿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78第一节矿井瓦斯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78第二节矿井水害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81第三节矿井火灾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88第四节矿井煤尘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90第五节矿井顶板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9
4、2第六节矿井机电及提升运输系统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96第七节其他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100第四章评估结论105附件:煤矿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第一章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情况第一节煤矿概况一、企业性质、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交通矿山名称:黔越矿业有限公司贞丰县挽澜乡高家岩煤矿地址: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挽澜乡窑上村企业性质: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法人兼总经理:杨志选营业证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520000MA6DNYF11K采矿许可证:C5200002012031120124633有效期:2014年10月至2018年11月安全生产许可证:(编号:(黔)MK安许证字【1823号】)有效期:2015年1
5、1月11日至2018年11月10日地理位置:贞丰县挽澜乡高家岩煤矿属整合矿井,位于贞丰县城南西平距8.0km的柏枝树邻近,属贞丰县挽澜乡所辖,隶属贵州黔越矿业有限公司,矿区有公路相通,距县城公路里程约16.0km,距白层码头约36km,距南昆铁路安龙站93km,交通十分方便。企业性质属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行业管理属贞丰县工科局管辖。贞丰县挽澜乡高家岩煤矿为技改整合矿井。地形地貌:矿区总体为脊状山地貌,属中高山地形。总体为南高北低,矿区北部较低,四周较高,地层走向多为东西向,倾向北或者倾向南、南西,倾角515。,最高点位于矿区南西角的磨刀石,海拔高程为1630m,最低点位于矿区北东部的冲沟内,海
6、拔高程为950m,最大高差680m。环境状况:井田周围无大型污染企业,环境状况较好。二、井田、拐点坐标、面积高家岩煤矿为整合矿井,生产能力15万ta0矿区范围由24个拐点圈定,面积36104km20其拐点坐标为西安坐标,见表表1-4-1矿井范围拐点坐标表直角坐标拐点XY拐点XY12807460355580601328051463555610622807490355574201428057323555656532806260355572901528057343555700542806042355570391628049653555700552806041355567591728049643555
7、6791628061023555664718208438035556790728059143555580919280441035558330828056103555581020280534035558410928056103555530021280533535557480102805025355552862228060003555748011280502535555505232806450355578001228050453555584224280645035558080标高+150Onl至+80Om面积3.61km2三、开拓开采矿区可采煤层3层,煤层编号为JK、K2、K3煤层,其平均厚度分别
8、为O.75m、L25m、L20m,煤层平均倾角16oo矿区内可采煤层的煤类为单一的气肥煤。矿井布置有3个井筒,即主斜井、副平洞、回风平洞。(矿井要紧巷道特征见表1-3)o表1-3-1井筒特征表井筒名称井口坐标井口标高(米)运输方位角倾角井筒长度(m)断面(m2)掘净XY主斜井280552535556379+133390152706.45.7副平平280556835556396+1333IlOo3436.05.4回风平嗣280543935556318+13521355706.05.4采煤工作面使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爆破落煤,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掘进方式为炮掘。矿井正在布置的采区1个:一采区。
9、矿井布置有采煤工作面1个:1123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2个:1124运输巷、1124回风巷,为全煤巷掘进。第二节煤矿自然安全条件一、井田地质情况(一)、区域地质区域内从石炭系至第四系地层均有出露,其中以三叠系地层最为发育(图3)。综述如下:石炭系(C)要紧分布于矿区北部,岩性为浅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及硅质岩;二叠系(P)亦分布于矿区北部,下统岩性为开阔台地相质地较纯的碳酸岩,厚度变化大,百余米至千余米,与下伏地层石炭系呈整合或者假整合接触;上统岩性要紧为浅海相碳酸盐岩及碎屑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厚20030Onl左右;三叠系(T)为台地型沉积岩,下统为碎屑岩及碳酸盐岩,中统以碳酸盐岩为主
10、,上统由碎屑岩构成,自下而上由海相向陆相逐步过渡。连续厚度在560OnI以上;第四系(Q):要紧分布于沟谷及低洼地带由残坡积物、冲积物等构成。厚025m左右。区内构造特征表现为北西向、北西西向与北东向、近南北向交切,以北西向、北东向为主。要紧褶皱构造为龙头山向斜,矿区位于龙头山向斜的东扬起端。龙头山向斜:轴长约90km,两翼较对称,分南北两段,工作区位于北段。北段:轴长约55km,轴向285度左右,核部地层为上三叠统二桥组,翼部地层由内向外为三叠系各组与上二叠统龙潭组或者吴家坪组,地层倾角1050度。其中含煤岩系构成向斜轴长约28km;南段:分布于工作区外,轴长约35km,轴向340度左右,要
11、紧由中三叠统碎屑岩构成。碎屑岩分布区,褶皱紧密呈线状,次级小褶皱发育,地层倾角变化较大,多在2060度之间。区域内岩浆活动较弱,仅在早三叠世有偏碱性的火山喷发活动。其要紧表现为侵入于下三叠统碳酸盐岩中的偏碱性超基性岩体,岩体规模通常较小,产状复杂。区域内矿产较多,已发现或者开发利用的有:金、汞、硫铁矿、大理石、碎、煤矿、重晶石、陶瓷用粘土等,要紧矿产为金矿及煤矿。(二)、矿区地层矿区位于龙头山向斜东端北冀,地层为三叠系火把冲组、二桥组及零星分布的第四系(附图1)。1、火把冲组(T3h):为海陆交互相与冲积相含煤沉积组合,由石英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炭质粘土岩及煤层(线)构成多个沉积旋回,与下伏
12、地层把南组为整合接触,厚687810m。本组按岩性划分为三个段,各段之间为连续沉积。矿区内仅出露第三段中上部。第三段(T3h3):由浅灰、灰、黄灰绿色等色厚层至块状粗至细粒石英砂岩、细砂岩、粘土岩构成不等厚韵律层,砂岩中具斜层理。在中部含可采煤层(矿区主采)二层,自下而上编号为JK、K2oJK煤层厚O.70O.80m,在矿区稳固可采;K2煤层在西南部厚1.06-1.IOm,平均厚1.08m,其余地区厚1.201.30m,煤层在区内展布稳固。除可采煤层之外,本段含煤线913层,单层厚0.010.20m。本段产双壳类及植物化石,厚340-412m02、第四系(Q)为黄褐色砂质粘土及亚粘土夹岩石碎块
13、沿缓坡地带或者沟谷平缓处堆积,厚0(三)、构造矿区内构造比较简单,开采区位于龙头山向斜东端,岩层为单斜构造,岩层倾向为290330。(西部矿区),160200(北部矿区),330350(南部矿区),倾角615,平均为12。矿区中部断层较发育,有柏枝树断层、大榜断层,分述如下:1、柏枝树断层:分布于矿区中部,柏枝树一大石堡一线,长妹m,走向北东一南西向,断层倾向北西,倾角65。75。,断层破碎带宽5-IOm,水平断距50m,地层断距不详,为逆断层性质。2、大榜断层:分布于矿区中部大榜一线,长3.0km,走向北东一南西向,在柏枝树南西1.3Okm邻近与柏枝树断层相交,断层倾向南东,倾角6065,断
14、层破碎带宽38m,水平断距40050Onb地层断距40m,为逆断层性质。矿区内岩层中节理较发育,要紧发育于细砂岩及粉砂岩层中,计有NE、NW及SN向三组,其中NE向与NW向节理常形成“X”型,通常走向延伸十余米。地质构造为中等类型。(四)、煤层顶、底板条件1、主采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条件(1) JK煤层位于火把冲组中部,平均O.75m,距离二桥组底界平均170m。直接顶板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质胶结,力学强度较差,容易发生顶板跨塌、冒顶;直接底板粘土岩,力学强度低,可能发生底鼓及支柱下陷。(2) K2煤层位于火把冲组中部,矿区南西部平均厚1.08m,其余地区平均1.25m,距离二桥组底界平均1
15、60mo直接顶板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质胶结,力学强度较差,容易发生顶板跨塌、冒顶;直接底板粘土岩,力学强度低,可能发生底鼓及支柱下陷。2、工程地质条件预测评价综上所述,本矿区地形以中高山为主,地形有利于大气降水入渗,上覆地层与下伏地层岩石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含煤地层为粉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煤、小型节理带等软弱层,JK、K2煤层底板力学强度很低,假如支护不良,可能出现顶板跨塌、片帮、底鼓、支架下陷等工程地质问题,故本矿区工程地质条件为中等。在开采过程中应加强巷道顶、底、帮的支护管理工作,预防不良事故发生。二、煤层1、煤层(1)、含煤性煤矿区含煤岩系为上三叠统火把冲组,厚约100Om,要紧
16、由石英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粘土岩及煤层(线)等构成多个韵律,共含煤层(线)80余层,煤层总厚度最厚15.63m,最大含煤系数L4%,但达可采或者局部可采(2070m)并能在全区或者局部对比者,自下而上仅有KI、JK、K2、K3、K4五层煤。根据沉积特征及含煤岩性,将含煤岩系自下而上划分为下煤组、中煤组与上煤组三个含煤组。矿区范围只出露中煤组。下煤组:区内未见。据区域资料其底界位于把南组第二段底,顶界至KI煤层顶板。为三角洲平原沉积。含煤层(线)1214层,煤层单层厚度0.05-0.40mo除顶部KI煤层相对稳固,全区或者局部可对比外,其余煤层变化较大,难以对比。煤组厚41Om左右。中煤组: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矿业 年度 安全 风险 辨识 评估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26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