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单元综合素质达标含答案.docx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单元综合素质达标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单元综合素质达标含答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敖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元燎合素质达标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1 .龙龙爷爷家的粮仓里储存着很多水稻种子,但是过了1年都没有发芽,主要原因是缺少()。A.土壤B.空气C.水分2 .下面的哺乳动物中有迁徙习性的一种是()。A.熊B.狐狸C.鲸3 .青蛙冬天藏于洞中,主要是为了适应冬天()的环境。A,食物缺乏B.气温低C.缺水4 .通过种子发芽实验,我们知道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oA.适量的水分B.足够的土壤C.合适的温度5 .阳光下的绿豆苗与黑喑处的绿豆苗比,在黑暗处的绿豆苗特点是()oA.茎细,叶子偏黄B.茎细,叶子深绿C茎粗,叶子深绿6 .蚯蚓喜欢怎么样的
2、环境,下列最合适的是()oA.干燥的土壤B.湿润的土壤C.黑暗、湿润的土壤7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oA.荒漠中生长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的部分长得多8 .秋天,梧桐树会落叶C.蚯蚓生活在土壤中,能够疏松土壤8.关于生态系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块草地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B.我们做好的生态瓶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C池塘里的水草、螺狮、鱼虾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9,北极狐的毛色在冬季变为白色,毛量变多,这主要是为了()oA.好看B.求偶C.抵御寒冷,隐藏自己10.狗在夏天常常吐出舌头,主要是为了()oA.寻找食物B.喝水C.散发热量IL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隐含
3、的食物链是()oA.植物T蝉螳螂一黄雀B.蝉一螳螂一黄雀C螳螂一蝉一黄雀12 .制作生态瓶的正确顺序是()o在生态瓶中种上几棵水草,并在水面放一些浮萍。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小鱼、小虾等小动物。找一个透明的大塑料瓶,洗干净后剪去上半部分。在瓶的底部铺上一层干净的沙子,再装入大半瓶自然水域中的水。A.B.C.13 .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oA.北极熊体毛呈白色B.触碰含羞草叶子会合拢C.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松动14 .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oA.相互利用的关系B.互惠互利的关系C.吃与被吃的关系15.健康饱满的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有()oA.光照、适宜的温度、空气B.土壤、
4、空气、适宜的温度C.空气、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16 .科学家在某冰川融化后发现了28种新的病毒,给人类带来了新威胁。大家推测冰川融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B.雪崩C.生物被破坏17 .诗人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中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影响高山上的桃花迟开的主要原因()oA.水分B.阳光C.温度18 .生活在干旱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退化成了刺,是为了()oA.进行光合作用B.减少水分的散失C减少养料的流失19.青蛙春天产卵,冬天冬眠,这说明()oA.生物会影响环境B.生物会适应环境C.环境会适应生物20.东非地区曾蝗灾肆虐,蝗虫群体每天能破坏约3.5万人的口粮,所到之处
5、,片绿不存,这个事例说明()oA.生物会改变环境B.生物能适应环境C.生物依赖环境二、判断题(对的打“Y”,错的打“X”,每小题1分,共9分)1 .做种子发芽实验只需一粒种子即可。()2 .在探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分的实验中,要保持不变的条件是水分。()3 .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4 .生态瓶中的动物放得越多越好。()5 .绿豆苗和它周围的各种生物形成了一个群落。()6 .“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的最直接证据是蚯蚓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7 .生物生存需要适宜的环境。()8 .生物与环境是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的。()9 .在食物网中,同一种动物只能吃一种食物。()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
6、)1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是:、和适宜的,聪聪的绿豆苗长得细细长长,可能是生长中缺少2 .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要的3 .制作生态瓶时,先向里面放,等其存活后,再向里面放一些O4 .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相互的。四、综合题第1题10分,第2题12分,第3题8分,其中第3(2)1 .请根据图中所示食物网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的生物之间存在着关系,一共有条食物链。(2)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3)如果蛇大量死亡,甲同学认为食草鸟数量将变多,他的推测的理由是O而乙同学认为食草鸟数量将变少,他的推测的理由是2 .
7、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来研究凤仙花种子发芽的影响因素。取6个同样大小的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土壤,并编号。将相同的6粒凤仙花种子分别埋进6个花盆的土壤中,处于适宜的、相同的深度。将这6个花盆分别放在不同的环境中(见下表),进行观察并记录。编种子所处环境实验结编号果种子所处环境实验结果1不加水,置温暖处不发芽4加少量水,置寒冷处不发芽2加少量水,置温暖处发芽5加少量水,用透明杯罩住发芽3加过量水,置温暖处不发芽6加少量水,用黑色杯罩住发芽(1)要研究种子发芽和温度的关系,我们应该选择实验和来进行实验。(2)实验1和2研究的是种子发芽和的关系,实验5和6研究的是种子发芽和的关系。(3)如果以上实验中种子
8、都没有发芽,其可能的原因是(4)这个实验在设计上还存在一些缺陷,请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3 .如图所示,三个一模一样的密封瓶子,里面等量的细沙、水。A内有生物:小鱼、螺蛔;B内有生物:小鱼、螺蛔、金鱼藻;C内和B内生物一样,现在将A和B置于阳光照到的地方,C置于不透光的盒子里,问:(I)A和B比较,改变的条件是(2)上题中这个改变的条件对生态系统的作用是提供和(3)B和C比较,可以研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4)这三个生态瓶中的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的应该是瓶。五、同学们在课堂上研究了蚯蚓的生活环境后,想要模仿此研究活动研究两条涡虫对水分的需求,下面是他们的研究记录表。(共12分)实验次数待在潮湿端的
9、涡虫数(条)待在盒中间的涡虫数(条)待在干燥端的涡虫数(条)我们的解释第1次1O1涡虫喜欢潮湿的环第2次2OO境第3次2OOL这个实验中改变的环境条件是()A.水分B.光照C.温度2这个实验中有一处明显不足:改进的方法:3.下列和涡虫的生活环境完全不相同的是()。A.蚯蚓B.娱蚣C蝴蝶答案一、1.C2,C3.B4.B点拨: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分、温度、空气。土壤和光照不是发芽必需的条件。5 .A点拨:黑暗环境下,绿豆苗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6 .C7.C点拨:A选项:地下根系发达能更好适应荒漠缺水的环境。B选项:落叶能更好适应寒冷干燥的秋冬季节。8 .C点拨:生态瓶模拟的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包
10、括所有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9 .C10.CILA12.A13 .A点拨:蚯蚓松土属于“生物影响环境”。14 .C15.C16.A17.C18.B19.B20.A二、LX点拨:避免偶然性,一般要3粒及以上种子。2.3.4.5.6.7.8.9.三、1.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温度阳光2.养料3.植物小动物4.依赖影响四、L(I)食物5(2)绿色植物一食草昆虫T青蛙一蛇T老鹰(3)天敌数量减少,短时间内食草鸟数量增多长期来看,食草鸟数量增多后,绿色植物减少,导致食草鸟数量又下降点拨: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当某种生物数量发生变化后,短期内与之存在食物关系的生物数量会发生变化。但长期之后各种生物数量会趋
11、于稳定。2. (1)24(2)水分光照(3)种子干瘪、受损伤(4)增加每个花盆中凤仙花种子数量。3. (1)植物(2)氧气食物(3)光照(4)B点拨:生态瓶模拟的是生态系统,其中包括必要的植物和动物,以及阳光、水分等非生物环境。植物为动物提供氧气和食物,动物为植物提供二氧化碳。五、LA2.涡虫数量太少,实验结果存在偶然性增加涡虫数,再进行多次实3.C数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达标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8分)1 .从远古的独木舟到现代的船舶,科学技术改变了船的动力系统,推动了船的发展,下列关于船动力的发展史排
12、序正确的是()oA.人力动力一风帆动力一蒸汽动力一电力动力一核能动力B.风帆动力一人力动力蒸汽动力T电力动力一核能动力C.人力动力一蒸汽动力一风帆动力电力动力一核能动力2 .王奶奶想乘坐一艘最稳定最舒适的船去旅行,她应该选择()。绫Z&3 .下列没有受到水的浮力的是()oA.正在水中下沉的石头B.正在升空的热气球C.正在行驶的船4 .下列关于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潜艇是依靠调节自身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上浮下沉的B.潜艇设计成鱼的身体形状,是为了伪装成鱼,防止被海洋动物攻击C.测试小船时,船总是向左偏,我们可以把船舵往右偏转5 .对独木舟进行负载测试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A.放置钩码时
13、要轻放B.需要测试多个大小不同的独木舟C.放置钩码时不用考虑钩码的位置6 .下面三艘同样大小的船,看看()船的货物最重。a7 .在不改变船体积的情况下,下列方法有利于增加船的载重量的是()。A.合理放置物品8 .增加船的底面积C.将木做的船改为铁做的船8 .如图在独木舟上放置多个重物,最可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是()。OOPaPoorOOOJe9 .典典想用多根吸管做一个筏子,下列方案不可行的是()。A.先用泡沫塑料将吸管的两端堵住,然后再组成筏子B.用细沙把吸管装满,然后再组成筏子C.先将吸管的两端折叠并固定紧,然后再组成筏子10 .橡皮泥和铝箔放在水中是沉的,但是把它们做成船时都能漂浮在水面上,
14、这是因为()oA.橡皮泥和铝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了B.橡皮泥和铝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减小了C.橡皮泥和铝箔在水中的体积变小了11 .为了增加船的稳定性,我们把船的底部设计成()oA.狭窄、起伏B.厚度不均C.宽阔、平坦12 .要使沉在海里的潜水艇上浮,正确的方法是()0A.往潜水艇的水舱内注水,以增加潜水艇的重量B.从潜水艇的水舱内排水,以减轻潜水艇的重量C.抛弃潜水艇的水舱,减小潜水艇的重量体积13.学生用边长12厘米的正方形铝箔做成不同底面积的三种船,他们研究的问题是()。A.船的载重量与船的底面积的关系B.船的载重量与正方形铝箔大小的关系C.船的载重量与船的体积的关系14.“曹冲称象”故
15、事中,船上石块的质量就是大象的质量,理由是()。A,在同一水面上完成实验B.在同一艘船上完成实验C两次实验中船排开的水量相同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x”,每小题2分,共14分)1 .帆船是利用风力前进的船。()2 .铁船能漂浮在水面上,所以铁是漂浮材料。()3 .潜艇是在水下航行的船,常规的潜艇一般用柴油做动力。()4 .在船自身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把船的体积造得尽量大,船排开的水量才更大,装载的货物才更多。()5 .船是利用物体沉浮的原理制成的。()6 .在“曹冲称象”的故事中,船受到了浮力作用。()7 .做橡皮泥小船时,船舱分隔,可以使小船更平稳。()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2分)1.船
16、在水中会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增宽船体可以提高,可以通过来控制行进的方向。2 .相同质量或相同大小的同种材料,制作的船型越大,船的载重量越大。3 .漂浮在水面上的船受到的浮力船的重力。4 .潜艇上浮时需要水以减轻重量。四、综合题第1题第小题4分,其余每空2分,共16分,第2题18分,第3题12分,共46分1 .校园科技节上,科技老师布置了一项造船任务:控制成本、载重量达到200克,有自己的动力,能运送货物到目的地。聪聪他们组参与其中。(1)小船的设计图应具备和o聪聪他们组会经历的过程是()oA,设计一问题一制作一测试一完善B.问题T设计T制作T测试T完善C.设计T制作一测试一问题T完善为完成载重
17、量的指标,应该把船()A.体积制作大点B.体积制作小点C.用电动机做动力设计时,把船头设计成流线型的目的是()。A.提高船的稳定性B.提高船的载重量C.减小水的阻力测试时,小科发现小船行驶路线忽左忽右,可以怎么改进()A.船底做宽B.船头变流线型C.增加船舵聪聪他们组采用的是电动机做动力,测试时,小船到了水中央就停止了,你觉得可能存在的问题是2 .某科学实验小组,用边长为12厘米的正方形铝箔做成了3艘小船,甲、乙、丙分别是3艘小船的设计图。根据设计图,可以计算出船的体积。甲乙丙甲船体积是立方厘米;乙船体积是立方厘米;丙船体积是立方厘米。船的载重量最大。(2)向小船中添加垫圈时,小船会(填“上浮
18、一点”“下沉一点”或“不变”),小船排开的水量会,小船受到的浮力会o(后两空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实验中测得甲船和乙船最多所能装载的垫圈数量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A.这说明船的载重量与船只体积大小无关B.这是因为甲船和乙船的体积相差不大,以及实验误差的影响C.实验失败,必须采用和课本上一样大小的铝箔纸进行实验(4)丙船最多能装载的垫圈数量()乙船最多能装载的垫圈数量。A.大于B.小于C.等于3 .听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后,同同也想试试曹冲的方法,他想称一下家里的小猫。于是,他找来一个泡沫箱当作小船,然后找来很多小石块和一台电子秤,他还需要用来记水痕的记号笔、水盆和水。请你帮他将
19、实验步骤进行排序。A.将猫放进泡沫箱B.将猫取出,再将小石块一块一块地放进泡沫箱,直到水位到“水痕”标识C.将泡沫箱放在水中DJi电子秤称出小石块的总重量E.用记号笔画出“水痕”标识正确的顺序是o将小石块和小猫分别装入泡沫箱,当泡沫箱沉到同一记号处时,它们的(湘同。A.体积B.重量C.大小根据图中泡沫箱上所刻“水痕”标识,图中的泡沫箱需要.(填“增加”或“减少”)石块,理由是答案一、1.A2.C3.B点拨:正在升空的热气球受到的是空气的浮力。4.B点拨:船舵方向与船航行方向一致。船舵向右偏转,船也向右偏,可以把船航向调直。5 .A点拨:测试独木舟的载重量时应该在同一个独木舟上重复测量。6 .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科版五 年级 科学 下册 单元 综合素质 达标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26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