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集团人力资源部关于劳动争议的预防与应对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集团人力资源部关于劳动争议的预防与应对方法.docx(2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某集团人力资源部关于劳动争议的预防与应对方法劳动争议案件大多数是企业方败诉,这几乎已成社会共识,而败诉对企业来说就意味着管理权威的减弱甚至丧失,后续不良影响甚大。而且,随着系列新的劳动立法的出台,劳动者的权利将得到更加强力的保护,劳动争议也将明显增加。企业如何面对劳动争议这一难题?毕竟是什么导致了劳动争议?为什么总是企业败诉?如何防患于未然?一旦已经发生如何有效应对?越来越多的企业对这些问题感到困惑,迫切需要找到答案,本课程因此而生。第一讲当前劳动争议的特点及进展趋势预测劳动争议与经济纠纷相比较,经济纠纷是一个企业与另外一个企业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企业外部的关系,而劳动争议是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是
2、一个内部关系。劳动争议涉及到的情况虽小,但是影响大,假如处理不好,关于一个单位的权威性、可信性都会产生很大的削弱,因此,劳动争议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关注。当前劳动争议的特点及进展趋势预测劳动争议会随着立法的完善与人们意识的强化而发生变化。(一)当前劳动争议的特点现阶段劳动争议有什么特点呢?1 .数增长快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从全国范围看,这几年,劳动争议案件都是按照20%左右的比例增长,从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来看,还远远不止20%,有些甚至是以每年50%的速度递增。比如江苏省苏州市,那里的劳动争议案件每年都递增50%以上。这就导致各个地方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人手极其短缺。2 .类型变化多目前,除了
3、一些传统的劳动争议案件之外,比如劳动报酬的争议,解除劳动合同的争议,经济赔偿的争议,休假待遇争议,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类型,比如商业秘密的保护问题,股票期权问题,飞行员跳槽问题,还有足球运动员、篮球运动员转会跳槽问题这都是一些新型的劳动争议案件。3 .单位败诉率高这个特点特别应该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这也是劳动争议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2007年单位败诉率达到87%,这个比例是惊人的。4 .处理难度大集中的表现是劳动争议案件的调解率不断下降。劳动争议案件交到劳动仲裁机构,首先是要调解,到了法院也会先调解,调解不成的时候再裁判,现在的调解率不断下降,争议双方非得追个曲直,明个是非不行,处理难度大。(二
4、)今后劳动争议进展的趋势这段时间我国劳动立法的步伐非常大,步骤非常多,节奏非常快,劳动合同法己经出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障法、集体合同法都将在近期或者近年出台,出台之后,必定对劳动争议产生很大的影响。劳动争议进展有两个趋势。.数量将更大,几年,劳动争议的数量以非常高的比例逐年递增。近期与将来一段时间,劳动争议的增长率会更高,数量会更大。,新老法交替、交接的过程,劳动争议数量会大幅增加由于新的劳动合同法出台之后,关于同样一件情况,新法与旧法可能就会有不一致的解释。也就是说新旧法交替过程会导致劳动争议数量大幅增加。,新的劳动合同法,更加倾斜于保护劳动者增加了劳动者很多的权利,相
5、应的就增加了企业很多的义务。劳动者的权利越来越多,主张权利假如不给,争议就会产生。,劳动者的维权意识与当地的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成正比劳动合同法与其他法律的出台,关于劳动者强化维权意识有非常大的提高作用。劳动者的维权意识越高,劳动争议就会越多。在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这个大背景下,法律将会更加保护弱势劳动者的权利。5 .单位败诉率将更多今后,单位在劳动争议上的败诉率将更多,也是由于新的劳动法律,更加倾斜于保护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增加了更多义务。这些新的立法关于企业劳动用工的管理产生了很多的影响,其中很大的影响就是管理难度增大,对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讲劳动争议的预防(一)劳
6、动争议的预防原理为什么会产生劳动争议,预防劳动争议的作用在什么方面?这都是要考虑的问题。(一)防胜于消预防劳动争议要比应对劳动争议重要得多.防胜于消,防就是预防,消就是应对。预防劳动争议有很多内容。1 .病患一“防患于未然”企业发生劳动争议就像一个人患了病一样,应付这个病患的最好办法就是“防患于未然”好,处理劳动争议是同样的道理。2 .火灾一“消防结合,以防为主”劳动争议就像火灾一样,企业发生劳动争议,就起火了,应该消防结合,以防为主。3 .成本一防小于消从成本的角度来看,绝大多数情况下,预防的成本要比应对的成本小得多。【案例】前段时间,有一家非常著名的快餐公司发生了一起劳动争议。有个员工在公
7、司工作了12年,后来这个公司不要这个员工了,员工就向公司要求支付12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企业就跟他讲:前面几年你是通过劳务派遣公司派遣到公司来工作的,后面几年才是直接跟公司建立劳动关系的,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只支付后几年与公司建立劳动关系那段时期的经济补偿金,前面那几年的经济补偿金不应该支付的。员工说我在这公司做了12年,就要给我12个月的工资做经济补偿。结果就申请劳动仲裁,由于这个公司是国际上著名的快餐企业,引起了媒体的关注。最后的结果,是这个公司按照员工在公司实际的工作年限全部支付。假如在处理情况的时候友好协商,包含把劳务派遣公司叫来一起协商,成本就会降低很多。现在在许多大型的跨国企业与
8、外商投资企业里的劳动争议相对较少,就是他们把产生劳动争议的苗头提早消灭掉,宁愿多给两个月工资,也不要产生劳动争议,他们明白,一旦产生劳动争议,实际付出的要远远高于多给员工加一个月、两个月工资的成本。4 .与谐一防优于消现在非常强调与谐社会,要建设社会主义与谐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关系就是劳动关系,没有与谐的劳动关系就没有与谐社会可言。要预防劳动争议,不能等到劳动争议产生之后,再去应对。管理不到位,劳动关系是不可能与谐的。好多企业尽管官司赢了,却失去了民心,这样的劳动关系不能算是与谐的。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对这个方面非常重视,他们愿意请有关方面的专家,作为他们的劳资方面或
9、者劳动关系方面的专项顾问,顾问的作用就是预防为主。(二)为什么会产生劳动争议要想熟悉如何预防劳动争议?务必要找到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才能够对症下药,探明因此然。为什么会产生劳动争议?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1 .立法、执法方面的原因从国家的立法、执法方面,能够找到产生劳动争议的一些原因。当前劳动立法、执法的现状是什么呢?五个字“偏、乱、低、同、变”。,偏向劳动者倾斜,劳动立法是倾斜立法,是向劳动者更加倾斜的保护法律。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与一名员工签了劳动合同,约定了三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内,员工能够随时离开,不需要任何理由,但用人单位只有证明这个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才能解除合同。这说明劳动法对
10、劳动者的权利与用人单位的权利是不一样的,显然是更加保护劳动者,劳动立法的倾斜性保护是世界各国的通例,只是倾斜的程度不一致而己。这是劳资双方利益的博弈,关于这种倾斜性的特点,假如用人单位没有充分的意识,认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是平等的,什么都能够约定,那就错了。在劳动关系管理这个问题上,不是所有的情况都是你情我愿就能够决定的。比如,很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里面,有这样一个约定:双方任何一方都能够提早三十天,通知对方解除合同,这个约定是否具有效?作为劳动者,法律给了这个权利,能够提早三十天通知解除合同,但是用人单位要提早三十天通知解除合同,就务必要具备法律规定的理由,否则这个约定是无效的。这
11、个理由是什么呢?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患病或者者非因公负伤,不能从事原先的工作,也不能从事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单位能够提早三十天通知他,然后支付经济补偿金,支付医疗补助费;再比如,员工工作能力不能胜任,通过培训或者者调整岗位以后仍然不能胜任,提早三十天通知解除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在具备了法律规定理由的前提下,单位才有权利提早三十天“炒”员工的觥鱼,这就是法律对劳动者的保护。比如,好多用人单位与员工的劳动合同里边约定,中层干部没有加班费,在年终奖、季度奖的时候会考虑,这个约定有效吗?是否具有加班费不是靠双方约定的,这是法律直接规定的,只要超过劳动时间就要支付加班费,除非单位依法实行了
12、特殊的工时制.正常情况下都要支付加班费用,并不能通过一个合同,就免掉向员工支付加班费的义务。,乱目前,劳动法与劳动法律法规还有点乱,常常令人无从下手。要紧表达在三个方面:中央与地方的规定不一样全国的规定与地方的规定差异非常大。比如有一个员工在某公司工作了一年零三个月,现在解除合同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关于支付多少,各地规定不一致。按劳动部规定:一年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的按照一年来算,他能够领到两个月的工资;但在上海,规定一年一个月,不满一年的,但超过六个月的,按照一年算,假如不满一年,没有超过六个月,就不算了,只要支付他一个月工资就能够了。地方与地方的差异北京合法的一些做法,到了天津可能就违法了。
13、如劳动合同到期,单位不想续约了,要不要提早告知劳动者?劳动法规定,单位没有这个义务,上海也没有这样的规定,但是北京就规定,合同到期,用人单位不续约的话,务必要提早三十天书面通知劳动者,每拖延一天,赔偿一天的工资缺失。江苏省、浙江省等好多地方都跟北京的规定是一样的。劳动仲裁与法院之间的不统一劳动争议产生以后,不能直接到法院去起诉,务必要通过劳动仲裁。劳动仲裁裁决后,不服再到法院去。现在劳动仲裁与法院在很多政策的执行上是不一样的,劳动仲裁按照劳动部的,按照当地劳动局的规定;法院按照最高院与当地高院的一些规定,这样就会产生一些有趣的现象。同样一个劳动者,同样一个案件,他去打官司,在仲裁的时候,输了,
14、到了法院反而赢了。比如,仲裁时效问题。员工在用人单位工作了两年,每天都加班,但是加班费一分都没给,现在员工提出辞职,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这两年的加班费,还有证据在手,到了仲裁机构。仲裁机构认为,仲裁时效是60天,前面的都过仲裁时效了,只保留最后这60天的,就是最后两个月的加班费是受保护的,由于这最后两个月没有超过60天仲裁时效。到了法院之后,法院就会保护这两年的加班费,法院认为仲裁时效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起算呢?不是从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加班费但没有支付那一天开始,而是在离职的时候向老板提出来,老板不给而发生争议这一天开始计算,只要在60天之内申请仲裁,都能够争取这两年的全部加班费。,低我国现在只有一部
15、劳动法,接下来就是国务院的一些条例,再接下来就是劳动部的一些规定,与一些规范性的文件、通知、决定,上升到法律层面的,就劳动法一个,总体上讲效率层次非常低。企业在用工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延用一些规定与规范性文件,这种立法层次低,导致权威性不够。,空不要看现在劳动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大量存在,但实际上还是有好多的问题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就是无法可依,会产生大量的劳动争议。比如,很多企业都在使用劳务派遣这种用工方式,能够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规避用工风险,能够便于企业的灵活管理。劳务派遣公司的业务是很好,但是就整个劳务派遣行业来说,国家缺少必要的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因此导致劳务派遣引
16、发的争议非常多。,变这个变与立法层次低有关系,层次低就经常会变。另外,国家经济的进展比较快,这样也导致法律跟着要变化,而且事实上存在一个法律滞后的问题。2 .劳动者方面劳动争议的数量跟劳动者维权意识是成正比的,劳动者维权意识越高的地方,劳动争议越多,现在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大大增强,这是不可避免的一个趋势。另外,员工、劳动者的就业意识也发生了变化,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跳槽屡见不鲜。信息渠道的增多也有利于劳动者维权,现在各类渠道的信息非常多,专门为劳动者提供维权服务的机构也越来越多。第三讲劳动争议的预防(二)3 .用人单位方面用人单位是劳动争议中不变的主体,它的任何与劳动关系有关的政策方针,与具体工作
17、中的实践,都是引发劳动争议的线索。而且,关于众多的员工来讲,用人单位对劳动争议的产生几乎是防不胜防的。【自检1-1】当前劳动争议的挣点及进展趋势预测是什么?(一)当前劳动争议的特点4 .数量增长快5 .类型变化多6 .单位败诉率高7 .处理难度大(二)今后劳动争议进展的趋势1 .争议数量将更大2 .单位败诉率将更多【自检1-2】预防劳动争议有几方面内容?1 .病患一“防患于未然”2 .火灾一“消防结合,以防为主”3 .成本一防小于消4 .与谐一防优于消产生争议的用人单位的原因产生劳动争议有三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国家劳动立法、执法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劳动者方面的原因;另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用人单
18、位方面的原因。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有三个层次的内容:法律意识方面用人单位在法律意识方面的原因能够分为三类。(一)无意识就是法律意识几乎为零,非常欠缺。比如,有些企业的老板根本不给员工上社会保险,加班费一分都没有,根本没有法律意识。(二)低意识就是企业有一些法律意识,但是水平不高。【案例】甲员工因故没有上班,就委托乙员工代为打出勤卡,结果被发现了。代打出勤卡是非常常见的违纪行为,后来,公司查出甲员工那一天没有上班,但是出勤卡却打了,就进行追查,甲员工承认找人打卡,并写了书面情况说明。然后,人力资源部门就去找代打卡的乙员工部门的负责人,说明乙员工代打卡的情况,并指出准备要处理乙员工。这就可能出现两
19、种情况,一是乙员工承认代打卡,二是乙员工坚决不承认代打卡,人力资源部该怎么办呢?律师这议说,目前只有一部分证据,还要完善其他的证据。要去找代打卡的员工,跟他谈话,能够将甲员工的口供作为与乙员工谈话的一个硅码,让他承认确实是他代打的卡。双方都承认了,在这种情况下,再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处理,就非常可靠了。【点评】这说明已经有了意识,但是意识还没有达到较高的水平。(=)有错误的意识很多人头脑中存在着大量的误区,这个是问题最大的。【案例】有三个词,到底什么意思?除名、开除、劳动合同的解除。尽管这三个词里边都有一个“除”字,事实上有着不一致的含义,不一致的适用条件,用错了可能就会产生争议。除名,法律有明
20、确的规定,是关于连续旷工的职工、擅自离职的员工,一个月内连续旷工15天,或者者是一年内累计旷工30天的员工的一种处理方式,不是行政处分。按照我国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的规定,处分有七种: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最低的是警告,最重的是开除。开除是一种最严厉的行政处分,是对严重违纪员工的一种行政处分,程序非常严格,按照当时的规定,要由厂长或者者经理提出,通过职代会通过。劳动合同的解除呢?解除是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由于用人单位或者者劳动者一方或者者双方的主观意志而终结劳动关系,叫解除。解除是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者解除劳动关系,对象的标的物是劳动关系或者者劳动合同,除名与开除的对象与标的物都
21、是人。当然,除名与开除的后果导致的是劳动关系、劳动合同的解除。但是劳动关系的解除不仅仅表现为这两种情况。比如,很多企业规定,连续旷工3天就能够解除合同,但是不要随意地用除名、开除这样的词。还有一些错误的意识是似是而非的,如有的公司在试用期这个问题上规定,试用期内,劳动者要离职的话,务必要提早七天通知公司。这个规定是无效的,由于劳动法对劳动者的权利已经说得很清晰,在试用期内能够随时提出辞职,这是法律给劳动者的一个权利,用人单位根本没有权利通过规章制度或者者通过劳动合同增加劳动者的义务。定规立矩方面用人单位管理劳动关系,要紧是靠规范来管理,因此要定规立矩。现有的劳动法律法规、政策、规范性文件等,都
22、是粗线条的,是所有企业共性的东西。而每个企业情况不一致,因此务必要根据国家大的规定,针对企业一些具体情况,制订企业内部的法律,这就是规章制度。(一)用工管理规范的内容1 .大法类国家的劳动法律法规政策、规范性文件,这是国家的大法类。2 .小法类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的个性化的规章制度,叫小法类。3 .合同类第三类就是合同类,就是用工单位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培训协议、保密协议、就业限制协议等。(二)定规立矩存在的问题许多用人单位在定规立矩方面存在三方面的问题:1 .规矩的缺失就是规章制度或者劳动合同缺失或者者不全,没有规章制度与相应的合同与协议,无法可依。2 .规矩的空洞很多企业制订
23、的规章制度,签订的劳动合同,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空洞。照搬法律的条款,没有针对性,不具有操作性,这要引起重视。国家的法律法规,属于大法类,是粗线条的,企业务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全面的、个性化的、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案例】企业在规章制度或者者劳动合同里都有这样的规定:员工严重违纪能够解除劳动合同。这是法律的规定,但是没有多少用处。国家规定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劳动纪律或者者规幸制度的,用人单位能够随时解除员工的劳动合同,不需要补偿,这是法律的规定,等因此给了企业一个授权,能够对这种严支违反劳动纪律或者者规章制度的员工随时解除合同的授权,同意并需要企业通过自己的规章制度或者者劳动合同来明确界
24、定:劳动纪律是什么,什么行为属于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假如企业不去做这一点,就等于白白放弃了权利。如某一个员工连续旷工了3大,但公司没有界定连续旷工3天是严重违纪的话,就不能说连续旷工3天就是违纪,争议可能就此产生。法律还规定,员工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用人单位能够随时解除合同。那么重大损害到底怎么来界定呢?并不是说员工严重失职、营私舞弊了,就能够把他砂掉,后边还有一个条件,务必要达到一个后果,是给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假如有证据证明严重失职、营私舞弊了,但是没有造成严重的损害,也不能炒掉他。关于重大损害的标准,劳动部有一个解释,但企业情况千差万别,不可能制订
25、一个统一的标准,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规章制度予以确定,这就是制订规章制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点评】规章制度就是要把国家的法律法规明确界定好,量化好,操作好。好多企业没有熟悉这一点,导致规矩空洞,缺少规范,引发争议。第四讲劳动争议的预防(三)3 .规矩无效企业越来越意识到规章制度、劳动合同的重要性,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在这方面非常重视,制订了大量的规章制度,非常全面。全面是好情况,便于操作,但要注意有效性,假如违反中国的法律规定,就是无效。规章制度、劳动合同会在什么情况下无效?,首先是内容违法如针对女职工,特别是三期女职工的问题,怀孕女职工受到法律特别的保护。好多公司绞尽脑汁,在规章制度里边规定
26、:女职工三年内不能怀孕,这显然是违法的,侵犯了人家生育权:有的甚至规定员工三年内不能结婚,侵犯婚姻权;有的规定员工之间不能谈恋爱,假如是员工之间结婚了,其中一方务必要离开公司,这都是无效的条款。规章制度在制定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合法性审查。要避免人力资源管理的误区,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就要在制订规章制度的时候,不能仅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从便于管理的角度,从节约成本的角度,从调动员工积极性的角度,而忽略法律的角度,因此一定要注意合法性的审查,不能触犯劳动法的底线,避免违法。,不符合制订程序,是无效的制订规章制度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内容,还要注意形式。这个形式就是程序,要通过民主程序。按照我们现行
27、的规定,民主程序对不一致的企业有不一致的要求,对国有企业来说,制订涉及到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务必要通过职代会的讨论通过,否则就是废纸一张,不具有任何的法律效力。非国有企业制订一些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要征求工会或者者职工代表的意见。这是征求意见,而不是征求同意。工会与职工代表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监督权,没有决定权。规章制度制订好以后,通过民主程序了,还要通过一个公示程序。【案例】公司按照规章制度,对某一个违纪员工进行了处理。员工不服,到劳动仲裁机构去申请劳动仲裁。公司说,我们的根据就是规幸制度,是公司颁布的员工手册。这个员工说,这个手册我从来没有看过。假如规幸制度确实没有让员工看过
28、的话,对他是没有效力的。公司就要出示有关的证据证明曾经给他看过,问题就在因此否具有证据。因此公告的方式非常重要,这个问题值得企业重视。现在许多外商投资企业都是无纸化管理,靠内部局域网进行沟通,理论上完全有这种可能:就是正好那段时间员工的电脑有问题了,没收到,企业怎么能够证明这个员工确实看到过了呢?电子邮件在劳动关系管理中是与员工进行沟通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现在能够说是不可或者缺的一种工具,但是电子邮件在法律上并不可靠。电子邮件是一个证据,只只是证据的效力非常低。假如在案件里边,电子邮件是一个孤证的话,就是只有这一个证据,没有其他任何的证据,想通过作为孤证的电子邮件来证明某一个事实,通常来说,
29、法律是不可能承认的,务必要靠其他的证据相互配合,形成一个证据链,相互印证,才有相应效力。【案例】某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的副总经理,由于跟总经理关系不太好,就提出了辞职。他通过电子邮件发到总经理的邮箱里。总经理收到辞职信以后,第二天就通知人力资源部门办理退工,档案什么全部转移掉了。过了几天,副总经理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但员工主动提出辞职是没有经济补偿金的。如今,副总经理说不是自己提出辞职的,是公司没有给予任何的理由就办理退工手续了,一定要给经济补偿金。这个案子的焦点就在于:到底是谁炒的谁?公司总经理说,当然是你炒公司的,我这里有电子邮件,是你发过来的辞职信。提交法庭。但是副总经理说,我从来没有
30、发过这个东西,否定的一干二净,在这种情况下,公司面临着非常大的逆境。关于仲裁庭、法院来说,仅凭一个电子邮件,对方又否定掉了,是不可能采信的,务必要找其他的证据。鉴于公司不给经济补偿金,副总经理就委托了一个律师,给保险公司发了一封律师函。律师函里提到:我的当事人曾经于某年某月某日向公司总经理通过电邮的方式,提供了一个什么东西。上面有律师事务所的公幸。结果这封律师函的内容与提交的电子邮件的日期、当事人、内容是吻合的。这两个证据合在一起,相互印证,使得曲子邮件具有了一个能够为法律所认可的证据的效力。最后法院就采信了,判定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公示程序一定要完善,最安全的方法是规章制度出来以后要请员工
31、阅后签收、签阅。就是说员工看了以后,签个字就能够了,这是履行告知的程序。实务操作方面制订了大量的规章制度,最终还是要实施的,要通过人去实施这些规章制度,因此在实务操作方面,企业一定要注意,并不是制订好一个规章制度之后,就万事大吉了。规章制度制订是一个前提,定规立矩之后,接下来实务操作的时候,就要按照规章制度去执行。执行的时候也有好多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一)缺乏沟通有些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比较简单,做一个决定,没有跟员工进行事先的沟通,就出台了,让员工感受到非常突然,首先感受就是不尊重员工。由于缺少这种沟通,可能产生很多的误解,甚至产生争议。因此,沟通这个问题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今后,人力资源管理
32、的趋势是越来越人性化,靠强权、靠管理权这种自上而下、居高临下做法的空间越来越小。现行劳动立法的进展趋势也是越来越保护员工的利益,在法律上劳动者处于越来越强势的地位,用人单位则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用人单位在经济上、在财力上是强势的,但是在法律上是弱势的。因此,管理一定要人性化,多做一些加法,少做一些减法。扣工资,罚款,给处分,都是做减法,这是威逼的方法,抽鞭子的方法,越来越受到法律的禁止与限制,空间只会越来越小。逼着用人单位做加法,用吸引的方式,用鼓励的方式,用尊重的方式,用沟通的方式。【案例】某个企业要留住重要的员工,为了让他多给企业服务几年,给他提供一套住房,要求他务必跟企业签订一个服务期协议
33、,即享受这个住房,务必要给企业服务五年,假如提早走,要支付违约金或者者赔偿,这就是一种强硬的做法。新的劳动合同法出台实施以后,这种做法就不行了。由于新的法律规定,只有用人单位出资给员工进行特殊的培训,才能约定服务期,只有这一种情况。其他像提供了住房、汽车、期权等,为此约定的服务期都是无效的。这就逼着企业用其他的办法,不要来硬的,要来软的,就是我们讲的要人性化,要多沟通,多尊重,多协商。比如说,用人单位能够跟员工定一个协议,先借给员工多少钱,确立借款协议,然后,不要求一定要在用人单位干几年,但是能够提出希望:我希望你能够给我干几年,假如确实能够给我干满这几年的话,借给你的钱,我就不要了,放弃债权
34、。假如你没有干这几年,这钱我还是要收回来的。对员工的这种尊重、沟通、协调、协商越来越重要,人性化的管理越来越重要。现在好多企业就是缺少这方面的作法,引起了很多的纠纷。(一)缺乏变通处理劳动关系的时候,法律也不是唯一的标准,还有其他的好多标准,道德等也都能够成为标准,而且法律标准本身也是丰富多彩的,因此要学会变通。【案例】有一个员工,还有一个月合同就到期了。在这种情况下,他有情况得罪了总经理,总经理一气之下,非要炒掉这个员工。后来,人力资源部也没有办法,就照总经理的话处理了。结果员工说:我跟总经理叫板,是工作上的原因,争吵有什么不能够呢?最多说两句不尊重的话,这也不构成严重违纪?为什么把我炒掉,
35、好,我给你干了五年,给我五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弄得公司非常被动。第五讲劳动争议的预防(四)(三)缺乏证据其中重要的因素是缺乏证据,这确实是要引起用人单位关注的一个问题。“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里讲的事实,是客观事实还是法律事实?【案例】有一个重点消防单位,公司出台了一个规定,严禁员工在工作场所内吸烟,一经查出,属严重违纪,解除合同。有一个员工,躲在卫生间里吸灿,正好被两个巡视员发现,当场抓住,这个员工非常害怕,请求公司宽大处理,态度非常好。然后,这两个巡视员就把员工带到了人力资源部门,把当时的情况怎么发生的做了一个笔录。笔录做好以后,要求这个员工签字的时候,这个员工说,我已经承认错误
36、了,请求宽大处理,字就不要签了。人力资源部门的经办人考虑到反正是有两个巡视员看到了,又是根据当事员工自己交代的情况写的,不答就不答吧。第二大,就据此做出了辞退决定。过了几天之后,这个员工申请劳动仲裁。这位员工说公司没有任何理由解除劳动合同,要求恢复劳动关系,补发这一段时间的工资。就是一方面公司要请他回去工作,另一方面要补发前段时间的工资。这位员工的代理人在庭上讲,公司把我的当事人开除,要拿出有关的证据。据我当事人介绍,他从来没有吸烟,假如公司认为违规,请出示证据。公司无法提供证据,就找了当时的两个巡视员与人事科经办人过来,当庭做证。对方的代理人就说,这些证人现在仍在该公司工作,与被申诉的员工有
37、利害关系,他们的证词应该不予采信。结果这个情况就是无据可查。公司输了官司。这就是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的区别问题。客观事实是这个员工吸烟了,但是法律事实他没有吸烟。法律事实就是通过证据表现出来的,是要通过证据还原出来的,被法庭最终认可的事实。客观事实已经发生了,但己经是过去式,假如当时发生的时候,谁都不明白,也没有证据能够还原,就不能成为证据。只有通过证据还原出来的事实,才叫法律事实。多数情况下,这两种事实是吻合的,由于客观事实发生的时候,多少会留下一些痕迹,这些痕迹就是证据,只要能够把当时的痕迹拿出来,拿到法庭上,被法庭认可,就是还原出来的事实与当时的事实基本是吻合的,客观事实就成为法律事实。打
38、官司就是打证据。美国的一个大法官说:evidence,evidence,noevidencenoway,证据,证据,没有证据,没门。(四)缺乏论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公司在处理某件情况的时候,由因此当事人,情况处理的对还是错,有的时候确实看不清晰,应当有一个外部的人去把关,这种必要性是存在的。【自检2-1】平常讲的用工管理的规范,都包含什么内容?1 .大法类国家的劳动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这是国家的大法类。2 .小法类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规章制度,叫小法类。3 .合同类第三类就是合同类,包含用工单位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培训协议、保密协议、就业限制协议等。
39、【自检2-2】用人单住劳动法律法规实务操作时哪几方面常出现问题?,缺乏沟通,缺乏变通,缺乏证据,缺乏论证如何预防劳动争议产生劳动争议有三方面的原因:国家劳动立法、执法方面的原因;劳动者方面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用人单位的原因包含法律意识方面、立规立矩方面与实务操作方面的原因。熟悉成因后,能够更好地、有针对性地预防劳动争议。(一)要提高法律意识提高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就是培训,现在劳动法的培训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与重视。企业管理劳动关系的职能部门,务必要对劳动法律法规的知识运用技巧、实务操作技巧进行非常系统的培训。比如,劳动合同怎么签订、怎么履行、变更与怎么解除、终止,公司休假
40、怎么管理,工资、薪酬中间的一些法律问题怎么操作,规章制度怎么制定,针对一些特殊的人群,劳动关系怎么来管理等。这种培训,不论是对劳动关系部门还是其他部门,与单位的管理层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一)要加强定规立矩加强规避劳动争议方面的定规立矩,是一个非常基础的工作。假如公司现在还有缺失的、欠缺的规章制度,就要补上。假如公司规章制度已经非常完备、系统了,也要在这方面继续做工作,要不定期地对规章制度进行合法性的审查,要与时俱进。由于中国的劳动立法变化的频率比较快。定规立矩的时候,要注意外包。许多企业规章制度的制订是让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由法务部门参与一下,这可能会有问题,由于定规立矩是内部的立法,既然是立
41、法,务必要以有关的法律做基础,特别是劳动法律方面的基础。另外,内部的立法务必要跟企业的实际结合起来。因此,要由人力资源部门或者者法务部门与外包的机构携手来做两件事:,要确保规章制度是有效的,不能违法;,要确保规章制度的完备性,就是有用性与可操作性。外包的好处是专业的外包机构由于已经做了大量的规章制度,审查了大量的规章制度,能够汲取各家企业规章制度的长处,这符合社会化分工的趋势。第六讲劳动争议的预防(五)(三)要完善实操的技巧规章制度出来以后,还要完善操作的技巧,要做到规范化、人性化、灵活化。1 .规范化规章制度确定后,就要按照规范去做。2 .人性化这样处理情况不容易引起纠纷。【案例】美国的一家
42、企业在中国有一个子公司决定把业务全部收回放到美国总公司去做。这样,就有20几个员工面临劳动关系的解除问题。按照法律规定很简单,业务已经没有了,已没有任何岗位了,属于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合同无法履行,通过调整高位后,不能达成协议的,能够单方解除合同。能够提早一个月通知,然后按照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假如这样处理,只做到了规范化。很有可能会引起纠纷,由于有10几个人已经抱成团了,准备折腾一番。由于这是一家美国很大的公司,很注重自己的形象,不想发生什么劳动争议。但是这个公司在处理时考虑到,业务的收回决定是由总公司做出的,这些员工毕竟在公司干了那么多年,就在提早一个月通知与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基
43、础上,额外的再多给一点补助,加两、三个月工资,非常人性化。通过这种方法,双方皆大欢喜。3 .灵活化人性化也是一种灵活化。但是灵活化的要求不仅仅是这样的。【案例】美国某公司招聘公共关系经理,有一个人,他是在别的公司做ACA的,认为这个机会非常好,就想跳到这个公司来,但目前只有公共关系一个职位,而且他也很想做公共关系经理,就应聘了。为了增加胜率,他就在简历里,略微加了一点点的水分,说在做ACA的过程中间,釜做了一部分公共关系工作,结果应聘成功。做了两年,业绩还是不错的。但是发生了一件事,就是往常他做ACA的时候,曾经炒掉过一个员工。现在这个员工成为了他的上司,熟悉他的底细。结果就被戳穿了,公司是不
44、能容忍员工有不诚信的行为的,发现了确信是要被炒掉的。人力资源部门就找这个员工谈话,这个员工承认了是为了得到这份工作而加了些水分,但这两年毕竟业绩没什么问题。但公司还是不能容忍这种具有不诚信行为的员工,务必要走人。这个员工说,我在公司工作两年了,公司要支付两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公司说,不可能给你补偿的,你是严重违纪了,是欺诈。但是员工说,假如不给补偿,确信要打官司。这种大的企业并不想产生劳动争议,处理争议所付出的人力、时间、资金成本实在太高,仅凭简历上一点水分,就把他开掉,在法律上也不一定站得住脚。在这种精况下,双方都想谋取一种谁都能同意的方案,最后找到一种妥协的方案:两个月之后,这个员工辞职
45、,没有任何经济补偿,属于个人原因辞职。这两个月能够自己去找工作,不用来上班,照样拿工资。事实上就是两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作为公司,没有给他补偿,最多给他一、两个月找工作的时间,还是他自己提出辞职的,对上边也很好交代。后来操作的时候,ACA部门要求员工打一个辞职报告,以便向上面汇报批淮。员工不一致意,后来又想能够打一个协商解决劳动合同申请书。辞职报告是一个单方行为,解除劳动合同的申请书是一种申请,以双方协商一致为生效前提。这样的话,员工的顾虑没有了,人力资源部门把这个报告交到上面,双方协议一签,圆满解决问题。【点评】这就是灵活性的问题。(四)要外聘专业顾问很多企业,特别是上规模的企业,都有专业的
46、法律顾问,但是往往企业的法律顾问,对劳动人事方面的法律不一定熟悉。因此,现在好多大企业的劳动人事部门专门有劳动法律方面的专门顾问,专业进行咨询、论证,从事方案的设计与代理,这关于防止劳动纠纷确实非常有好处。劳动争议的典型类型1 .最常见的劳动争议,解雇员工的争议:,调岗、调薪的争议;,劳动报酬的争议;,公司休假的争议;,工伤待遇、工伤方面的争议;,女工、妇女保护类争议。2 .解除员工的劳动合同务必要做好的两件情况要有事实根据,要有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法律根据,包含下列内容: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企业的规章制度;合同协议类文件;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培训协议、保密协议,等等。【自检3-1】预防劳动争
47、议有哪几方面应该注意的事项?()要提高法律意识(二)要加强定规立矩(三)要完善实操的技巧(四)要外聘专业顾问【自检3-2】最常见的劳动争议有哪几种?1 .解雇员工的争议2 .调岗、调薪的争议3 .劳动报酬的争议4 .公司休假的争议5 .工伤待遇、工伤方面的争议6 .女工、妇女保护类争议各类劳动争议的预防劳动争议的典型类型有六类:解雇员工的争议;调岗、调薪的争议;劳动报酬的争议;公司休假的争议;工伤待遇、工伤方面的争议;女工、妇女保护类争议。解雇员工的争议解雇争议是三大劳动争议之一,也是用人单位败诉率最高的争议之一。建议解雇员工的时候,除了首先要做好事实根据与充分理由这两方面情况外,优先考虑的解决方式是协商。有了事实根据与法律根据之后,尽管能够把这个员工炒掉,但还是有风险,员工会仲裁、起诉。在法院判决之前,谁也不敢说自己是百分之百胜诉。因此,现在好多企业的做法是,哪怕找到员工严重违纪的事实,哪怕有了充分的根据,能够单方解除合同,还是先要跟员工协商,双方协商解除合同是最没有风险的。假如确实协商不成,差距太大,只好单方解除的时候,也务必是慎之又慎,最好有外部的人一起去论证。【案例1】有一个企业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店,某店长存在虚假报销的问题,还有好多客户投诉,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总部要调整他的工作。先把他从店长的位置上拿掉,到总部来做一个部门的负责人,从级别上来说是平级调动,工资也没有太大的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27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