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docx
《新形势下《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形势下《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新形势下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牛漫兰,徐利强,孙毅,李秀财,谢建成,李加好,沈越峰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作为国内较早开展地学专业的高校,经历了七十多年的发展,逐步成为中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以及社会服务的主力军和重要基地之一。地球科学概论作为地学类专业入门的基础课程,担负着专业知识的启蒙和地学价值观启迪的重要作用。在长期的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经验,建立了“立德树人、能力导向、创新创业”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体系。内容上,注重贴近现实,在知识体系中融入正确的价值观;讲解上,注重从问题切入,在重大理论观点的讲解中加强思想引导;
2、方法上,注重拓展创新,增强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家国情怀等方面的培养,达到培养地质领军人才和陶冶情操、提升素养“同向同行”的育人目标。2022年本课程被学校评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优秀示范课程,课程负责人牛漫兰教授也入选为2022年安徽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本文将从合肥工业大学地学教育概况、地球科学概论课程特点和课程改革实践与思考等三个方面入手,结合实例进行阐述和总结。1合肥工业大学地学教育概况合肥工业大学的地学教育始于1950年,目前有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环境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环境生态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8个本科专
3、业,其中,资源勘查工程和地质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拥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具有本、硕、博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教师学缘结构合理,并拥有国家级教学团体队、国家级一流课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安徽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安徽省成矿理论与找矿预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安徽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纳米矿物与污染控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合肥工业大学地质学科不断探索教育改革、进行专业改造,以培养适应国家、社会和学科发展需要的紧缺人才。按照“厚基础、宽口径、个性化、研究型”的原则,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和新途径,充分发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先后设置了地质学本硕创新实验
4、班、地质学英才班、地质学(地球深部探测)创新实验班,均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积累了丰富的拔尖人才培养经验。经历了70多年的厚重积累,合肥工业大学地学类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杰出地质学家、优秀管理和技术人才,逐渐成为中国地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的主力军和重要基地之一。在科学研究方面,以中国东部为主要研究基地,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郊庐断裂带、秦岭-大别造山带为主要切入点,研究陆内构造-岩浆-成矿和动力学等热点问题和社会需求,已形成自己的特色(牛漫兰等,2022),获得一批国内外颇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如郑庐断裂带的发现和研究成为国际地质大会的研讨专题,大别造山带岩石-地层单元的命名,淮
5、南生物群的发现,罗平生物群、初龙型动物胎生、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研究成果等。同时,利用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的特点,实行学业导师制,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赛,鼓励学生从事科研和创新活动,探索创新拔尖地质人才协同育人模式。2地球科学概论课程开设情况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地球科学概论总课时为48课时,其中40学时讲课和8学时实验,授课对象为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地下水、地理学等地学领域相关的一年级本科生最先接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因此,一直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授课,团队教师均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和丰富的野外实习工作经验,形成了“传一帮一带”的优良教学传统和稳定的教学体
6、系基础。目前团队共有教师6人,年龄结构合理,均具有博士学位和国外交流访学经历。团队教师长期在第一线从事本科生教学工作,教学理念先进,学术造诣较深,协作精神良好,构成了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层次地质人才的师资队伍。该课程自开设以来深受广大学生欢迎,教学效果良好,历年来学生的评教满意度均达到优秀水平。地球科学概论采用的是南京大学舒良树教授主编的普通地质学(第三版)作为主讲教材,陶世龙、万天丰编著的地球科学概论(第二版)和杨树锋主编的地球科学概论(第二版)作为参考教材。本课程作为地质类专业的入门课程,既要高屋建领、纵观全局,从整体上介绍地球科学的系统脉络,让学生了解地球科学的特点、基本理论、研
7、究方法和最新研究进展,避免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又要深入浅出、生动形象,使学生了解地质工作的特点和意义,吸引学生对地质学产生兴趣。由于本课程涉及知识面宽,感性知识多,团队教师团队采用雨课堂等新的教学工具和双语教学、交互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使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育人实效。同时,为了更好推进素质教育,本课程在介绍专业知识的同时,特别注意培养科学素质、科学精神、团队意识、投身科学的热情和社会责任感。3课程改革的建设背景和面临的新变化科学思想是科学发展的动力,现代自然科学体系在文艺复兴之后逐步确立以来,地球科学指导思想也发生了数次变化,这极大地促进了地球科学的发展。地球科学发展史上曾存在
8、几次代表性的大论战,即“水成论”与“火成论”、“均变论”与“灾变论”、“固定论”与“活动论”等,每一次论战之后地球科学便迈上一个新台阶。二十世纪末,地球系统科学继“活动论”之后逐渐成为地球科学新的指导思想,地球科学的核心研究对象也由固体地球逐渐扩展至地球表面,地表各圈层(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的交互作用、协同演化成为地球系统科学的学科发展方向。当前,自然科学也面临新的形式,如新工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正在成为科学的前沿和热点,这些新的研究领域与地球科学逐渐走向深度融合,学科的交叉性日渐增强,广泛的国际合作成为解决重大地学问题的重要方式。此外,人类对行星地质体的探测和研究已不局限在地球
9、,人类的深空探测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我国已成功从月球上成功取回月壤,“祝融号”探测器成功登录火星。行星科学与地球科学的结合正日渐紧密,“未来地球”和“宜居星球”将会是未来一个时期地球科学的发展方向。同时,招生方式由以前按专业招生转化为大类招生,由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为课堂+互联网的多元化学习方式。在此背景下,传统的地球科学概论授课内容和授课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快速的学科发展,这要求地球科学概论的课程体系、授课方式和实践内容必须进行调整,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4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4.1 优化教学大纲,改革考核方式,提升创新能力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球科学概论 新形势下 地球科学 概论 课程 改革 实践 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29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