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水印纯文字版推荐最新国规教材新课标高教版中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荐第六单元14课15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docx
《无水印纯文字版推荐最新国规教材新课标高教版中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荐第六单元14课15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水印纯文字版推荐最新国规教材新课标高教版中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荐第六单元14课15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docx(2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14课第一框教案课题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授课类型I新授课教学时数1课时教材中等职业学校教科书思想政治基础模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明白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懂得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要求和重要成就,掌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2 .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明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懂得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民生的重要意义,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教学重难点理解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明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懂得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民生的重要意义,自觉参与生态
2、文明建设。学情分析通过前面五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生态环境保护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经常接触生态环境保护的话题,环保意识较强,对推进绿色发展已经有一定的认知和思考。但是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认识不深刻,对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理解存在偏颇,且在自觉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有所欠缺。学习本框题,有助于学生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教学方法教法:议题式教学法、实践体验法、案例教学法学法:合作探究、社会实践教学准备1 .文本资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在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
3、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2 .视频资源:人民日报新媒体视频大美中国锦绣家园、纪录片这十年第三集美丽的中国、2023年8月15日央视晚间新闻节目践行“两山论”十八年安吉余村的蝶变、2022年7月21日新闻联播节目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勇立潮头敢为先、2022年7月17日新闻联播节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举行,多国人士肯定中国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课前预学【回归生活调研先行】【发布任务,热身导学】1 .查阅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楼兰古城、都江堰的相关资料,了解文明延续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2 .查找浙江省安吉县余村的相关资料(包括新闻、
4、图片、视频等),了解余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变化发生的原因、促进变化发生所采取的有效举措以及变化发生后带来的积极作用。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搜集例证,体会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增加社会责任感。课中研学【开门见山导出新知】【情境创设】播放人民日报新媒体视频大美中国锦绣家园O【学习任务】观看视频,说说你的感受。【分享讨论】学生分享感受,教师总结并导出新课,补充讲解生态文明的概念。【知识讲解】生态文明: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社会和自然状态。2007年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了生态通过带领学生观看视频,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引出本
5、课主题。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2022年党的二十大进一步要求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议题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探窕学习建构新知】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 .大自然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2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情境创设】课本第132页“阅读与思考”。【小组讨论】1 .人与自然是怎样的关系?2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分享讨论】学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享自己的理解。【知识讲解】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该“阅读
6、与思考”中正反两方面的例子都启发我们要处理好这一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总结建构】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自然是生命之母,广袤的草原、肥沃的土地、渔产丰富的江河湖海等,不仅给人类提供了生活资
7、料来源,也给人类提供了生产资料来源。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人类,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情境创设】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引用了这样一句古语,阐释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呈现议题】说说你对“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的理解。【分享讨论】学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享自己的理解。【知识讲解】教师总结学
8、生回答,解读古语,加深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观”,对于解决现代社会的环境问题,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天人合一”的思想,“万物并育”的理念,倡导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通过“阅读与思考”中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引发学生思考并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引入古语,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蕴含着传统哲学的生态智慧,加深学生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解。3.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要求和重要成就4.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然万物和谐共生。【总结建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古今中外,生态破坏、文明衰落的事例众多。历史教训表明,在整个发
9、展过程中,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方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后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也积累了不少生态环境问题。为扭转这一局面,我们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欠为主的方针,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在推进生态
10、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重点新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一一“十个坚持”(1)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2)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3)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4)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5)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6)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7)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8)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9)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IO)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情景创设】播放纪录片这十年第三集美丽的中国。【学习任务】结合
11、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所学内容,说一说我国为什么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小组讨论】学生观看视频,分小组讨论,派一位代表分享本组观点并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分享。【总结建构】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实施,中国作为全球第一个大规模开展PM2.5治理的发展中国家,向大气污染全面宣战。十年间,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在加速变革,越来越清洁的能源支撑了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广泛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通过对“相关链接”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
12、容,帮助学生形成对这一思想的整体认识和系统把握,加强政治认同等学科核心素养。议题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探究学习建构新知】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2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3 .良好生态环境对于民生的重要意义【情境创设】1.教材第134页“阅读与思考”。2.播放2023年8月15日央视晚间新闻节目践行“两山论”十八年安吉余村的蝶变视频。【学生分享】观看视频,阅读教材第134页“阅读与思考”,各组展示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从余村前后环境、经济、人民的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比对,并谈一谈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知识讲解】余村由一个重污染“首富村
13、”到“风景区”“文明村”“示范村”的变化,原因在于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导,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绿色发展道路。【总结建构】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既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情景创设】播放2022年7月21日新闻联播节目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勇立潮头敢为先视频。【小组讨论】结合视频及小组展示内容,讨论:1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 .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民生有何意义?【总结建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
14、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情景创设】播放2022年7月17日新闻联播节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举行,多国人士肯定中国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视频。【小组讨论】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3 .结合自己所了解的实际情况,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简要说说如何助力可持续发展。【补充讲解】教师结合学生分享,补充讲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的前
15、提下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发展。【总结建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的共有财富,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通过图文形式呈现余村的变化,引导学生阅读文字、读图获取相关信息,感悟、思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观看视频,结合课前搜集资料,引导学生探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学生在了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基本理念的基础上,探讨实践路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4.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交融,城乡鸟语花香,这样的自然美景,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对人的生存来说,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金山银山固
16、然重要,但如果空气、饮用水都不合格,哪有什么幸福可言。空气、水、土壤、蓝天等自然资源用之不觉、失之难续。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绿水青山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也是人类永续发展的最大本钱。离开了绿水青山,人类社会的一切财富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坚定不移地保护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利用自然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壮大“美丽经济”,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情境创设】阅读教材第135页“相关链接”材料,思考问题:1
17、 .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是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2 .联系浙江安吉余村的案例,说一说这两地是如何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派一位代表分享本组观点并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分享。【总结建构】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大力推进荒山造林绿化,完成各类造林数万亩,每年产出的物质产品和生态服务总价值达上百亿元;林场良好的生态环境带动了周边区域乡村游、农家乐、土特产品加工等产业迅速发展,有力带动了周边乡村脱贫致富。这些都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和浙江安吉余村都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同时,充分挖掘生态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
18、转化。通过分析塞罕坝机械林场和浙江安吉余村的成功案例,加深学生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解和认同,同时对学生进行“听从党的召唤,响应国家号召”意识、“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意识的培养。【知识拓展素养提升】【布置作业分层检测】1 .布置基础作业:学生学习用书相关测试题。2 .布置拓展作业: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你的家乡为保护生态环境采取了哪些举措,效果如何?你对家乡政府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有何建议?通过让学生主动了解家乡保护生态的举措及并为家乡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热爱家乡,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升学生发
19、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践学小结作业板书(思政渗透、安全交底)七、教学反思第14课第二框教案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时数1课时教材中等职业学校教科书思想政治基础模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L了解绿色生产方式的内涵,理解推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的意义和要求,贯彻绿色发展理念。2.了解绿色生活方式的内涵,理解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的意义和要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积极参与全民绿色行动,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教学重难点理解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的意义:自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学情分析通过第14课第一框的学习
20、,学生懂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明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懂得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民生的重要意义,为本框题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己经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知道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途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仍然存在诸多违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行为,同时对本专业或其他领域的绿色生产方式不甚了解。本框题的教学宜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推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的意义,自觉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教学方法教法:议题式教学法、实践体验法、案例教学法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1 .文本资源:巴黎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2 .视频资源:纪录片征程第十九集为了地球村,科
21、普中国视频一“笔”开始绿色生活绿色生活从减少一次性物品开始。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课前预学【回归生活调研先行】【发布任务,热身导学】(1)查阅资料,了解巴黎协定。(2)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本专业或其他领域有哪些绿色生产方式,形成小组调查成果。(3)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4)开展调研,了解在家庭、学校、社区都有哪些绿色生活方式,这些绿色生活方式有什么积极作用。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加深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提升社会责任感。课中研学子议题1:推进绿色生产方式一、械绿色生产方式【创境激趣导出新知】1.绿色生产方式的内涵【情境创设】1 .阅读教材第136页“阅读与思考”。2 .观看纪
22、录片征程第十九集为了地球村精彩片段。【小组展示】小组代表展示课前研究成果,分享自己对巴黎协定、碳达峰和碳中和的了解。【小组讨论】1.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3 .观看视频,你感受最深的内容是什么?4 .我国为什么制定上述目标?【知识讲解】碳达峰指某国家(地区)或某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学生通过展示小组课前研究成果和小组讨论,进一步了解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相关内容,理解我国坚持推进绿色生产方式的原因。2.推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的意义和实践要求碳中和指通过抵消或从大气中去除等量的碳来平衡温室气体排放量,以达到净碳足迹为零的做法。“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
23、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制定这一目标,既是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响应巴黎协定约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总结建构】教师总结讲授绿色生产方式的内涵:绿色生产方式,要求按照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组织生产,创造绿色产品、满足绿色消费。推进绿色生产方式是助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达成的重要举措。【相关链接】绿色产品是指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产品。从开发设计、原料采用、加工制造、流通、使用、报废处理到再利用的全过程,都采取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工艺,即“清洁工艺”,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印 文字 推荐 最新 教材 新课 标高 教版中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六 单元 14 15 生态 文明 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30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