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胜:毛泽东与武装斗争.docx
《毛胜:毛泽东与武装斗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胜:毛泽东与武装斗争.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毛泽东与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显著特点。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专制统治,进行过各种形式的斗争,但最主要的形式是进行武装斗争。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毛泽东以极大的精力研究军事、指挥作战,对武装斗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人民军队、怎样建设人民军队,打什么样的仗、怎样打胜仗,建设什么样的国防、怎样建设现代化国防等重大问题,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作出了极为杰出的贡献。“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无议会民主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2、总是凭借着反革命的暴力,对革命人民实行残暴的镇压。我们党成立初期,就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党的一大纲领中明确规定,“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这表明,我们党从建党一开始就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且坚持用革命的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但是,由于对中国的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缺乏深刻认识,陈独秀以及中共中央的多数领导人对建立党直接领导的武装,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中央还要求在国民军中从事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只是注意政治宣传的事,而不可干涉到军事行政上事”。这使党在大革命的危急时刻完全处于被
3、动地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遭到反动派的疯狂屠杀。毛泽东后来比喻说,“被人家一巴掌打在地上,像一篮鸡蛋一样摔在地上,摔烂很多“。血的教训使党认识到,根据中国当时的国情,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坚持武装斗争,组建由党直接统率和指挥的军队。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拉开了我们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8月7日,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在这次会上突出地强调:“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在领导秋收起义时,他进一步指出:“要夺取政权,没有兵力的拥卫或去夺取,这是自欺的话。我们党从前的错误,就是忽略了军事,现在应以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注意军
4、事运动,实行在枪杆上夺取政权,建设政权。”党还领导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起义,逐步建立和发展自己领导的革命军队。毛泽东、朱德在斗争中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毛泽东对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1938年11月,他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指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原则是普遍地对的,不论在中国在外国,一概都是对的。”他认为,中国革命战争在其历史进程的各个时期中有不同的内容,但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武装斗争
5、“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优点之一”,处在“谁有枪谁就有势,谁枪多谁就势大”这样的环境中,共产党员不争个人的兵权,但要争党的兵权,要争人民的兵权,有了枪就可以造党、造干部、造学校、造文化、造民众运动,“延安的一切就是枪杆子造出来的。枪杆子里面出一切东西”。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进一步分析中国国情和革命特点,强调“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我们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是在革命战争中进行的,没有武装斗争,就不会有今天的共产党。这个拿血换来的经验,全党同志都不要忘记“。他还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
6、宝,三个主要的法宝。”“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这些论述是对武装斗争的理论阐述,也是对中国革命发展客观规律的深刻揭示。基于对“在枪杆上夺取政权,建设政权”的深刻认识,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及时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引领我军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为党和人民事业提供坚强保证。正如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所指出:“为创造中国人民的军队而奋斗,是全国人民的责任。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对于这个问题,切不可只发空论。”“我们的军队是真正人民的军队”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据此首先提出人民战争这个概念,强调要动员广大群
7、众积极参加革命战争。中国革命长期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要战胜敌人,必须使革命战争与广大民众相结合,在民众中发展自己、壮大自己。“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起义时,毛泽东为起义军取名为“工农革命军”,就是要建设一支完全不同于旧式军队的人民军队。为了保证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完成党的任务,毛泽东提出和总结了一整套建军治军原则。特别是在革命的紧要关头,他对秋收起义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改变了起义军中旧军队的习气和不良作风,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1929年6月,针对红四军内部关于军队指挥权归属的分歧,毛泽东充分肯定红二、四团
8、建立起党的领导权的做法,强调军队归党支配,一个子弹不问过党不能支配,他们是绝对的党领导”O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军魂和命根子,是保证人民军队艰难奋战而不溃散,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所在。针对红四军在部队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毛泽东系统总结经验教训,起草了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决议明确规定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强调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坚决贯彻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完全服务于人民革命斗争、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强调红军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必须同时担负打仗、做群众工作和筹款三大任务。强调要加强红军政治工作,特别是
9、政治教育工作。这些规定很快在红四军内得到贯彻,随后在其他红军队伍中也逐步得到施行,解决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如何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在革命战争的实践中,毛泽东反复强调要动员广大群众,进行人民战争。他明确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在革命政府的周围团结起千百万群众来,发展我们的革命战争,我们就能消灭一切反革命,我们就能夺取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的鲜明口号,强
10、调“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要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就会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弥补武器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正因为如此,我们党主张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废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适当地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民众抗战,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毛泽东满怀信心地说,“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解放战争的胜利,同样是人民战争的胜利。面对国民党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毛胜 毛泽东 武装斗争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30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