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示范区发布首届物联网十大应用案例38.docx
《无锡示范区发布首届物联网十大应用案例3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锡示范区发布首届物联网十大应用案例38.docx(3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无锡示范区发布首届物联网十大应用案例3821世纪,物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它是20世纪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革命的自然延展与全新走向。2009年,温家宝同志在视察无锡时提出建立“感知中国”中心,开启了中国物联网进展的新纪元。5年来,无锡市以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为载体,以示范应用为引领,全面推进物联网知识、人才、资源等进展要素的集聚,技术、应用、产业高地加快崛起。智慧工业、智慧农业、智慧电力、智慧物流、智慧交通等一大批应用示范项目方兴未艾。为表彰无锡物联网应用的优秀案例,推广典型应用,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加快培养市场价值,无锡市人民政府与新华通讯社江苏分社联合主办“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首届
2、物联网十大应用案例”评选及公布活动。今天公布的十大应用案例包含:“锐泰节能系统”:探索数字化能源监管新模式、中农“水产养殖系统”:实现河蟹智能化有氧养殖、“西泾变电站”: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无人值守”、中科软追溯体系:为肉类蔬菜流通加把“安全锁”、大为车踪监控系统:构筑城市涉车案件智能防控天网、移动“车卫士”:编织市民电动车出行“防盗网”、“悟莘科技”:为大型基础设施“实时把脉”、中科怡海:“37个感知点”确保太湖无锡水域无湖泛、矽丰“健康服务云”:让24小时专业保健医生进万家、“晓山系统”:搭载物联网技术服务老龄化社会。附: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首届物联网十大应用案例“锐泰节能系统”:探索
3、数字化能源监管新模式当前,我国节能减排形势严峻。无锡锐泰节能系统科学有限公司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锐泰能源监管系统技术支撑平台(FrontView).物联网数据网关与能源传感器,整合搭建智能能耗物联网监管系统,实现各类能源计量设备的无缝整合与实时动态监控,为工业企业、高等院校、公共机关、大型公建的节能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该系统已在全国100多个单位应用推广。节能减排呼唤智能化能源监管方案节能减排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定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十二五”以来,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仍偏低,单位GDP能耗超世界平均水平2倍,节能减排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4、。“能源管理处于节能产业链的顶端环节。”无锡锐泰节能系统科学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弟消说,长期以来,各行业缺乏一套技术先进、体系完备的“节能监管体系”来科学监测能源消耗、实施定额管理、挖掘节能潜力,导致节能工作效率低下,节能效果无法考评,节能减排目标难以实现。据唐弟清介绍,锐泰公司依托江南大学节能研究所的综合学科优势,经多年创新研发,形成了适用于不致规模与场合的智能能耗物联网监管系统。该系统以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集成创新的“锐泰能源监管技术支撑平台(FrontView)”为基础,使用物联网、开放平台建设、子系统嵌入等先进技术,实现各类数字化能源计量监控设备的无缝整合、全面实时动态监管监控。Front
5、VieW是一个介于感知层与应用层之间的核心技术支撑与开发平台。”无锡锐泰节能系统科学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政介绍说,其具有可视化、可控化与自动化优势,可实现智能对象、人员与流程的互通互联。在该平台基础上,全面整合传统节能操纵器、能源管理智能操纵器、锐泰自主研发的智能数据网关(SmartGateIoOo)等物联网核心设备,实现对电、水、气、暖、空调、重点用能设备与可再生能源的实时感知,对电能、供暖、分体空调与VRV空调进行远程调节。“该系统综合运用了能源传感、电子测量、自动操纵、信息融合、网络安全、环境工程等技术,有效推进计量监控点、互联网络、FrontVieW平台联动,实现了基于传感网、物联网与互联
6、网的能耗感知、智能监管与智慧减排。”董政说。调研显示,智能能耗物联网监管主系统内已建成电能计量管理系统、给水管网监测管理系统、空调节能监管系统、燃气能源监测管理系统、供热能源监测管理系统、路灯能源监控管理系统、网络预付费水电管理系统、持续能源审计系统、能源综合分析系统等成熟子系统。“通过一套节能监管平台与多个节能管理系统的T+M模式,锐泰对能耗严格监管有了完善体系与计量根据。”董政说。截至目前,锐泰公司已取得“智能能耗物联网监管系统”核心技术的完全知识产权,包含7项国家专利,其中4项发明专利、2项有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设计专利,27项软件著作权、4项软件产品认定等。全国高校节能联盟副理事长、江
7、南大学节能研究所所长田备认为,锐泰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的成功研制与应用,有效实现了全方位能源使用的过程监管,实现了节能的精细化管理,为能源监管建立了具有指导性与可操作性的创新框架平台,提供了全新的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锐泰节能系统”助力绿色校园建设2004年,江南大学新校区启动,占地面积3125亩,学校建筑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在校学生与教职员工共3.2万人。随着校区条件的改善,能耗设备数量也大幅上升。其中,仅空调就有4800台套,每年耗能费用高达1700万元。“我国高等院校校园内水电汽耗用通常没有计量考核,用多少,算多少,许多高校一年耗能费用高达数千万,甚至上亿元,这种粗放型高校能源管理模
8、式亟待完全改变。”江南大学副校长田备说。2008年开始,江南大学着手由无锡锐泰节能系统科学有限公司进行“高起点节约型校园建设”,建有基于分项能耗统计的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从教师办公室到学生宿舍,食堂、浴室等每个角落的耗能量都有了计量根据。进入位于江南大学内的能源监管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整面墙壁大小的巨幕电子屏。屏幕上方显示“江南大学数字校园”字样,下方是各个院系的用电情况,如:2013年7月29日至2013年8月4日,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用电量10548.12千瓦时、商学院用电量2639.47千瓦时等。江南大学节能研究所工作人员打开“计量设备实时在线图”,近万个各类计量传感监控点的布局与实时工
9、作情况呈现眼前。散射图纵横交错,显示各计量监控点的位置与与网关相连的情况,屏幕左下方显示:总网关433个、在线网关358个,总设备4471个、在线设备3676个。“点开具体监控点,可看到该建筑的累计电量、有功电能、设备运行等情况,根据等级,分别显示为绿色正常、黄色特殊与红色警报。”江南大学节能研究所、无锡锐泰节能系统科学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邓敬军说。江南大学校园各类传感监控点的布置,实现了对学校能源感知与全程能源管理。“比如在学校,对宿舍里使用热得快的监管是个老大难问题。但假如使用数字监管系统,就能明白哪个宿舍违规现象正在发生。在办公室,假如有人下班未关电脑,第二天上班就会收到警示通知,大大减少
10、了浪费现象。”邓敬军说。目前,江南大学电能计量管理系统、给水管网监测系统、校园智能照明远程管理系统、燃气计量监管系统等已建设到位,校园用电计量与给水管网计量远程计量率分别达到99.3%与97%。通过水电的远程计量监管系统的创新应用,对全校的能源使用实现了分层次的实时监管与互动监督机制,通过实时监管、信息公示与指标执行的方式,广泛提升了师生们节约用能的意识。通过给水管网的实施监测,累计发现地下管网漏失10余次,通过及时维修挽回了大量漏水缺失。数据显示,新校区总人数由2005年的14000余人增加至2010年的30000余人,在学校科研总量,设备总量及空调数量都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月生均电耗由200
11、6年的70.9度降至2010年的55.4度,月生均水耗由2006年的7.79吨降至2010年的3吨,学校建设数字化节约型校园成效显著。2009年12月1日,江南大学“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的研制与应用”项目建设,得到国家教育部、建设部等各部委的高度认可,通过教育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专家组致认为该成果实现了“理念创新、管理创新与集成创新”,“在能源监管领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节能监管平台”第一品牌蓄势待发截至目前,无锡锐泰节能系统科学有限公司已为全国70多所高校进行了节约型校园建设,能源浪费现象得到遏制。仅2012年上半年,就连续中标了12个高校节能平台的建设项目,总金额达3000多
12、万元。调研显示,除高等院校外,锐泰节能监管系统还涉及工业企业、公共机关、大型公建等行业。”锐泰公司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可靠的、可扩展的、低成本的数字化能源综合监管平台,打造中国节能监管平台第一品牌目标。”无锡锐泰节能系统科学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弟清说。近年来,锐泰公司助力无锡“感知能效”示范工程建设,对重点企业用能状况实施精细化、数字实时监控。一方面,及时掌握其能源消费状况,为政府能源管理提供决策根据。另一方面,实现对要紧耗能设备、工序用能的实时监控与评估分析,为企业节能诊断提供数据支撑。20U年,锐泰公司为无锡市市民中心建成“数字化感知能源监管平台”,配备装置3930块智能电表、73块智能水表、13
13、块智能燃气表、280个数据网关、6台服务器及一个监控平台,实时监控各项能耗数据,及时发现与避免“长流水”、“长明灯、“无人空调”等浪费现象。“比如对大厅、走廊、卫生间等公共区域700多部VRV空调进行集中操纵,统设定关机时间与温控标准,仅此一项每天即可节约用电3000多千瓦时,估计全年可节电30余万千瓦时,节约资金25万余元。”唐弟清说。据统计,2013年上半年市民中心用电同比下降14.74%,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此外,为充分发挥自身在“节能减排”与“传感”产业链中的优势,无锡锐泰节能系统科学有限公司全面整合上下游资源,依托江南大学科研力量、无锡高新区管委创新管理平台,集三方力量合
14、作共建“江南感知能源研究院”。目前,无锡锐泰节能系统科学有限公司已在全国建设了100余个系统。2012年,实现销售4000余万元,上缴税收500余万元。根据公司规划,2015年实现IPO,成为无锡第一家物联网上市企业。中国“节能监管平台”第一品牌正蓄势待发,为各行业节能减排与可持续进展提供全面的支持与服务。(新华社分析师李玮)企业简介:无锡锐泰节能系统科学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国内专业从事节能监管软硬件产品研发与节能管理服务的高新科技企业,坐落于无锡新区太湖国际科技园传感网科技园,注册资金IoOo万,占地3000平方米。公司依托江南大学强大的技术、人才、设备资源,核心技术研发与经营管理团
15、队具有十余年网络产品设计、制造、市场运作经验,专业从事节能监管系统产品研究、制造及系统设计、工程施工服务。案例简述:2008年,无锡锐泰节能系统科学有限公司在江南大学建设基于分项能耗统计的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校园内布置各类传感监控点近万个,实现了对学校能源感知与全程能源管理。目前,江南大学电能计量管理系统、给水管网监测系统、校园智能照明远程管理系统、燃气计量监管系统等已建设到位,校园用电计量与给水管网计量远程计量率分别达到99.3%与97机2009年12月1日,江南大学“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的研制与应用”项目建设,得到国家教育部、建设部等各部委的高度认可,并通过教育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中农“水
16、产养殖系统”:实现河蟹智能化有氧养殖在宜兴市水产养殖示范基地的蟹塘里,一台像蘑菇一样的设备固定在水中,对蟹塘内的含氧量进行监测,岸边的操纵器实时同意传输的数据,科学操纵水中溶解氧含量。江苏中农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智慧水产养殖系统”,以物联网传感技术精确识别蟹塘含氧量,无线3G设备、主控平台与增氧设备智能联动,实现了蟹塘的智能化精确增氧。该系统在无锡2万亩蟹塘成功应用,亩均增收100O元以上。这一应用案例为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增收致富农民,提供了成功借鉴。“智能化增氧”破解河蟹养殖难题河蟹属名贵淡水产品,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由于其习惯性较强
17、,近年来养殖规模迅速增加,为养殖户带来良好的收益。然而,河蟹养殖效果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关键要素是池塘中的含氧量。据悉,一旦含氧量低于每升3毫克,河蟹行动就会变得极为缓慢,身体容易虚弱。“缺氧危机在河蟹蜕壳时期尤为明显。”宜兴市农林局信息科黄炜芸介绍说,“河蟹从蟹苗到完全长大需要5次蜕壳,每次蜕壳后,河蟹体重将会大幅增加。蜕壳时期缺氧,容易导致河蟹停止蜕壳,难以长大。同时,河蟹蜕壳后,由于身体柔软,在水面或者岸边极易遭到鸟类等天敌的攻击。因此,蜕壳时期缺氧直接影响河蟹的产量与品质。”据熟悉,缺氧状况会全天发生。因此为保证产量及品质,养殖户只能增加巡塘次数,大幅增加养殖户的工作时间、劳动压力与
18、养殖成本。为熟悉决上述问题,养殖户也做了一些尝试。一种方法是在蟹塘内辅助养殖一些螺蝴或者虾。它们对含氧量更加敏感,一旦水中溶解氧降低,螺狮就会爬上岸边,虾也会浮出水面。然而这种感性的方法缺点明显:无法减少养殖户例行巡塘的次数,即便最快时间发现特殊情况,打开增氧机,如今水中缺氧已经发生,无法提早预判。另一种方法是提早实施蟹塘增氧。但无法对增氧量进行合理操纵。提高了电费,增加了养殖成本。假如氧气过足而饲料没有及时跟上,容易导致河蟹之间互攻。“传统方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黄炜芸说,“因此我们将目光投向了物联网领域。”黄炜芸所说的是江苏中农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集成农业技术、传感技术、测控技术、通讯技术、
19、计算机技术,在国内创新研制的“水产养殖智能监控系统”。据江苏省宜兴市农林局信息科科长蒋永年介绍,“中农水产养殖智能监控系统”由采集、传输、操纵与中央管理四个部分构成。池中的溶解氧传感器作为采集与传输单元,可对蟹塘内的含氧量进行监测,一台采集器监控25-40亩蟹塘,采集到的信息通过内置的3G无线传输设备发往位于岸边的操纵器。随后,操纵器一方面对传输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当数值低于3毫克每升,就会自动开启增氧机,一旦高于5毫克每升,自动结束增氧。另一方面,采集器还会把汇聚到的信息传输至总操纵中心,用户能够通过互联网登录中农智慧水产养殖系统平台对设备进行监控。“中农智慧水产养殖系统”实现亩均增收IoOO
20、元在宜兴市水产养殖示范基地的蟹塘里,一台像蘑菇一样的设备固定在水中,杆顶拴着一个浮笼。“这就是采集器,”中农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王梦妮说,“顶端内置无线传输设备与供电电池,溶解氧传感器安装在浮笼里。整个采集器依靠太阳能电池供电,安装简便。”据王梦妮介绍,原本传感器是固定在杆上的。但是,通过实践摸索发现,由于溶解氧传感器自身要消耗氧气,若固定不动,那么测出的数值与真实数值间将有所偏差。通过升级,现在的传感器就安装在浮笼里,能够自己“走动”,让监测数值更加准确。此外,为了保护传感器,中农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在传感器上安装纳米防护罩及水泵自净系统。然而,具体应用过程中发现,螺蝴类的水生生物喜欢附着在
21、纳米防护罩上,导致设备难以清洗保护。因此,改用不易附着水生生物的铜网代替了纳米防护罩。“设备的清洗非常方便,通常半年捞出来一次,用刷子刷一刷就能够了。”宜兴市河蟹养殖户吕师傅说。在岸边,有一台像百叶箱的设备,这是系统的操纵器。它采取模块化装配,方便遇到问题时能够快速维修。同样,该操纵器也在实践中不断升级。王梦妮介绍说,一方面,中农物联网与中国移动进行合作,通过在操纵器中加装SIM卡模块,借助中国移动的3G网络进行设备间的互联。另一方面,在操纵器设备箱内安装了整套气象预警监控设备,可收集光照强度、气温、风速、风力等信息,并汇聚到操纵系统进行分析,对天气变化做出预判,配合溶解氧传感器的工作,建立超
22、前预警机制,以应对河蟹生长关键时期(7-9月)的复杂天气。智慧水产养殖系统在实践中更加完善。然而,这套集成了众多物联网技术的高科技设备在使用起来却非常简单。在操纵器的界面上,显示着开关模式、蟹塘标号、温度、含氧量等信息。养殖户能够根据显示的信息手动开启增氧器。同时,得益于无线传输与后台操纵系统,养殖户能够足不出户“居家”巡塘。据介绍,整套系统支持手动与自动混合操纵模式。养殖户既能设定程序让系统自动操纵增氧,还能够通过发送手机短信、下载手机应用程序或者登录系统网站远程开启或者关闭增氧器,进行操纵。据悉,溶解氧智能监控设备已顺利通过江苏省农机鉴定站的推广鉴定,被列入2013-2015年农机补贴目录
23、,单套售价为9800元。假如按照套设备监控25亩标准大小的蟹塘计算,扣除农机补贴的2600元,一亩地成本仅为280元。宜兴市水产养殖户吕师傅算了一笔账:自从使用该系统后,每亩河蟹产量从最初的150斤增加到200斤。同时,河蟹规格也从原先的2.5两一只增加到3两一只。行情好时一亩蟹塘能增收1500-2000元,行情通常时也能增收100O元。此外,每亩可节约电费80元左右。不计节约的人力成本,除去设备费用,一亩地至少增收100O元。中国农业大学李道亮教授认为,中农“智慧水产养殖系统”运用物联网技术,提升了产品数量与质量,增加了农产品的产出收益,真正实现了河蟹养殖的智能化,是一项值得推广运用的强农惠
24、农好办法。打造现实版“开心农场”助力科技惠农调研显示,宜兴市于2010年开始试用“智慧水产养殖系统”,最初覆盖K)OO亩蟹塘。2011年,已覆盖高睦镇5000亩中心试验区与杨巷、新建、官林、徐舍等镇5000亩扩大示范区,总面积达1万亩。2012年,推广面积又翻了一番,达至J2OOOO亩。河蟹养殖水域使用该系统后,河蟹的成活率与产量大幅提高。据初步测算,按己实施的2万亩螃蟹养殖水域推算,蟹农经济效益将增长2000万元左右。随着蟹塘覆盖面积的增大,中农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持续改进创新系统功能。“下一步,我们计划加入投喂决策、远程诊断、宜兴河蟹溯源等功能。江苏省宜兴市农林局信息科科长蒋永年介绍。投喂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无锡 示范区 发布 首届 联网 应用 案例 38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30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