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招聘考试大纲2022版(含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docx
《江西省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招聘考试大纲2022版(含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招聘考试大纲2022版(含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docx(9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一a一_ae_:*ft*ftS教育综台知识考试大纲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和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戢发2018)19号)精神,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实施,完善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办法,更好地执行中小学教师资格准人制度,将热爱教育事业、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学专业人才吸纳到中小学校任教,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江西省教育
2、厅会同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要求和精神,组织有关专家研究编写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为招聘合格的中小学师资提供有力的帮助O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的修订体现了普适性、前瞻性和导向性,突出了对教学实践能力的考直本大纲将作为今后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笔试命题的依据,也可作为广大考生复习和备考的参考资料。N爵思想X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的编写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教育部颁发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依
3、据,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力求从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方面来进行全面考核。考试大纲主要内容分为: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三部分o这些内容涵盖了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理论基本素养、综合素质及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等模块知识,重点考有教师专业发展知识、教师综合性知识、教师实践性知识和其他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I.试卷结构与题型一、考试形式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O选择题用2B铅笔在专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非选择题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专用答题纸上作答。32 .试卷分值:1OO分。3 .考试时间:120分钟。二、试题内容结构试题主要包括教师职业道德
4、与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三部分,各部分分值占总分的百分比大致为15%、48%、37%各部分分值具体所占比例以当年考试试卷为准。三、试题难度试题总体难易程度适中,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的占分比为4:4:2o四、题型说明1 .试卷包含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题型,选择题占60%分值,非选择题占40%分值。2 .第一部分选择题包括两道大题,共60分。第一大题为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小题1分,共40分;第二大题为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或不选均为。分),共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围绕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内容,主要考查考生对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
5、三方面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在中小学教育工作中实际运用的能力。3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包括两道大题,共40分。第一大题为辨析题,共5题,每小题5分,共25分;第二大题为案例分析题,共1题,15分。(1)辨析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三部分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案例分析题:主要以案例的方式呈现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典型问题及现象,考查考生运用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的能力,重点考查考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I.考试内容及要求第一部分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概述一、
6、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二)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道德之间的区别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结构(一)教师职业理想(二)教师职业纪律(三)教师职业技能(四)教师职业作风三、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一)境界的高尚性(二)意识的自觉性(三)行为的典范性(四)影响的深远性四、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一)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原则(二)教育人道主义原则(三)教书育人原则(四)教育民主原则(五)人格示范原则(六)依法执教原则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2008年修订)的基本内容(一)爱国守法(二)爱岗敬业(三)关爱学生(四)教书育人(五)为人师表(六)终身学习二、中小学教师职业
7、道德规范(教育部2008年修订)解读(一)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二)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三)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五)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六)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三、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特征(一)体现以人为本理念(二)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三)倡导性要求与禁止性规定相结合(四)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特点(一)内省性(二)自主性(三)实践性(四)持恒性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一浮习(二)实践(三)反省(四)慎独第四节教师职业行为规范一、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一
8、)思想行为规范(二)教学行为规范(三)人际行为规范(四)仪表行为规范二、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一)坚定政治方向(二)自觉爱国守法(三)传播优秀文化(四)潜心教书育人(五)关心爱护学生(六)加强安全防范(七)坚持言行雅正(八)秉持公平诚信(九)坚守廉洁自律(十)规范从教行为教师违反职业行为的处分(一)处分种类与期限(二)处分的权限与程序(三)申诉与复议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解读(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概述(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基本内容1 .总则。2 .教育基本制度。3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4 .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5 .教育投人与条件保障。6 .法律责任。
9、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解读(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概述(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基本内容1.总则。7 .学生。8 .学校。9 .教师。10 教育教学。11 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解读(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概述(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基本内容1 .总则。2 .权利与义务。3 .资格与任用。4 .法律责任。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概述(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1总则。5 .家庭保护。6 .学校保护。7 .社会保护。8 .网络保护。9 .政府保护。10 司法保护。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解读(一
10、)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概述(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基本内11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12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13 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14 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解读(一)学生辘事故处理办法概述(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基本内容1 .事故与责任。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1)学校责任(第九条)。(2)学生或未成年学生监护人责任(第十条)。(3)第三方责任(第十一条)。(4)学校免责(第十二条)(5)学校不承担事故责任(第十三条)。(6)与职务无关的个人行为责任(第
11、十四条)2.事故处理程序。学校救助(第十五条)。事故报告(第十六条)。事故解决(第十八条与第十九条)。3 .事故损害的赔偿。(1)学校赔偿(第二十六条)。(2)学校追偿(第二十七条)。(3)监护人赔偿。(4)举办者赔偿。保险理赔。第二部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词源(二)教育的定义二、教育的要素(一)教育者(二)受教育者9(三)教育内容(四)教育手段二、教育的属性(一)教育的本质属性(二)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 .历史性。3 .相对独立性。四、教育的起源(一)生物起源说(二)心理起源说(三)劳动起源说五、教育的发展历程(一)原始社会的教育1
12、.非阶级性。2.生产性。3.简单性。(二)古代社会的教育1 .古代社会教育形态(中国、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中也嗡o2.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三)近代社会的教育(四)现代社会的教育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一)摊孑仔、孟子、老子、学N等(二)西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二、教育学独立及开始发展阶段(一)学科初创时期(夸美纽斯)(二)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三)其他著名教育家(洛克、卢梭、康德、裴斯泰洛齐、斯宾塞)三、教育学的多样化阶段(一)实验教育学(梅伊曼等)(二)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等)(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凯洛夫、杨贤江等)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第
13、一节教育与政治一、政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一)政治决定着教育性质(二)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三)政治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与受教育权(四)政治决定着教育管理体制二、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一)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政治服务(二)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三)教育能够形成政治舆论第二节教育与经济一、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一)经济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二)经济制约教育结构(三)经济制约教育目的(四)经济制约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五)经济制约教育手段二、教育对经济的反作用(一)教育再生产劳动力(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三)教育创新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第三节教育与人口一、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作用(一)人口数量对教育的影响(
14、二)人口质量对教育的影响(三)人口结构对教育的影响二、教育对人口的反作用(一)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关键(二)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三)教育有助于改善人口结构第四节教育与文化一、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作用(一)文化观念影响教育观念(二)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的(三)文化传统影响教育内容与方法二、教育对文化的反作用(一)教育促进文化传承(二)教育促进文化选择(三)教育促进文化交流(四)教育促进文化创新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人的身心发展及其规律一、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二、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论(一)内发论(二)外银论(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三、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一)顺序性(二)阶段性(三)不均衡性(四
15、)互补性(五)个别差异性四、几种主要的人的发展观(一)遗传决定论(二)环境决定论(三)二因素论第二节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一、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一)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基础,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二)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三)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四)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二、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一)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二)环境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方向、水平、速度与个别差异(三)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四)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一)学校教育在人的身
16、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二)辩证看待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四、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部动力(一)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部动力(二)主观能动性通过人的活动体现出来第四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概念与功能(一)教育目的的概念(二)教育目的的功能1 .导向功能。2 .选择功能。3 .激励功能。4 .评价功能。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一)国家的教育目的(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四)教师的教学目标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一)个人本位论(二)社会本位论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1957年毛泽东提出的教育目的;1982
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教育目的;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的教育目的;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的教育目的;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的教育目的;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教育目的;2018年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教育目的;202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教育目的的表述。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三、新时代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一)坚持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性质(二)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三)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四)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
18、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四、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一)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二)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第三节素质教育一、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全面推进二、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三、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一)教育目的不同(二)教育对象不同(三)教育内容不同(四)教育方法不同第五章学生与教师第一节学生一、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学生是发展的人(二)学生是独特的人(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二、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一)生存权(二)发展权(三)受保护权(四)参与权三、学
19、生的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四)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四、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一)生理成熟期提前(二)学习目的多元化与实用化(三)价值观念多元化,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人生观(四)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五)心理问题增多第二节教师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一)非职业化阶段(二)职业化阶段(三)专门化阶段(四)专业化阶段二、教师的职业角色(一)传道者角色(二)研究者角色(三)示范者角色(四)管理者角色(五)知己者角色三、教师劳动的特点(一)复杂性(二)创造性(三
20、)示范性(四)长期性四、现代教师观(一)教师角色的转变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O2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4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二)教师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学生上,教师应尊重与赞赏学生。5 .在对待教学上,教师应帮助与引导学生。6 .在对待自我上,教师应注重反思。7 .在对待同伴上,教师应加强合作。五、教师的职业素养(一)崇高的职业道德(二)先进的教育理念(三)合理的知识结构(四)精湛的专业能力(五)良好的身体素质(六)健康的心理素质六、教师专业发展(一
21、)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1 .傅乐的教师关注阶段论。2 .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循环论。(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 .职前教育。2 .新教师人职辅导。3 .在职培训。4 .自我教育(包括反思、阅读、同伴互助等).七、新时代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的举措(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二)提高教师培养层次(三)优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四)开展教师全员培训(五)完善教师准入与招聘制度第三节师生关系一、良好师生关系的构成(一)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二)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三)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二、师生关系的模式(一)三种典型的师生关系模式(二)三种师生关系模式对学生的影响三、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小学 心理健康 教师 招聘 考试 大纲 2022 教育 综合 基础知识 学科专业 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32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