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验收与运行维护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验收与运行维护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验收与运行维护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7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ICS子03.120.99CCSAOOB3405马鞍山市地方标准DB3405/TXXXXXXXX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验收与运行维护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theconstruction,acceptanceandmaintenanceofspongecityprojects(征求意见稿)XXXX -XX-XX 实施XXXX-XX-XX发布马鞍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言11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基本规定35施工细则46验收细则217运行维护细则33附录A(资料性附录)各类用地中建设项目海绵设施选用一览表42附录B(资料性附录)施工检查
2、工作表43附录C(资料性附录)建设项目海绵设施验收备案表46附录D(资料性附录)海绵设施运行维护要点和巡视周期表47附录E(资料性附录)运行维护工作表单61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马鞍山市城市更新发展服务中心提出。本文件由马鞍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马鞍山市城市更新发展服务中心、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程鹏、张亮、孙静、吴道文、马倩倩、俞露、汤钟、章小宝、张兴宇、吴丹、陈泠峻、周培廉、鲁言言、张毅星、王晓飞、刘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验收与运行维护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
3、件规定了马鞍山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验收与运行维护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施工细则、验收细则、运行维护细则。本规程适用于指导马鞍山市行政区域内新、改、扩建项目源头管控类海绵设施的施工、验收与运行维护,不适用于市政管渠、市政调蓄设施等类型。其他地区可参照执行。源头管控类海绵设施包括渗透设施、储存设施、调节设施、转输设施和净化设施等类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GBGBGBGBGBGBGBGBGB50009-201250014-202150
4、015-201950108-200850208-201150137-202150141-200850180-201850268-200850300-201350318-2017GB 50345-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室外排水设计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T 50378-2014GBGBGBGB50400-201650420-200750693-201151192-2016GB/T 5134
5、5-2018屋面工程技术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城市绿地设计规范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公园设计规范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CECS381:2014硅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CJJ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82-2012CJJ/T 85-2017CJJ/T 135-2009CJJ 142-2014CJJ/T 188-2012CJJ/T 190-2012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城市绿地分类标准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透水破路面技术规程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JGJ 155-2013JGJ/T 229-2010DB34/T 3954-
6、2021DB34/T 5082-2018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3.1海绵城市spongecity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3.2海绵设施spongefaciIity对于雨水具有“渗、滞、蓄、净、用、排”等一项或多项功能的工程建设设施。3.3低影响开发lowimpactdevelopment通过模拟自然条件,在源头利用一些微型分散式生态处理技术使得区域
7、开发后的水文特性与开发前基本一致,进而保证将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3.4源头管控类海绵设施sourcecontrolspongefaciIity能对初期雨水径流总量和污染物进行控制的海绵设施。主要包括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植草沟、植被缓冲带、生物滞留设施(雨水花园)、雨水湿地、渗透塘、渗管(渠)、雨水罐、蓄水池(调蓄池)和初期雨水弃流设施等。3.5渗透设施infiItrationfacility能使雨水下渗到土壤表层以下,以补充地下水的人工或自然设施。3.6透水铺装和透水基础permeablepavementandpermeablefoundation由透水性的面层、具有一定蓄
8、水空间的透水性垫层构成的能够透水、滞留和渗排雨水的铺装地面。主要包括透水砖、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植草砖、透水路面等。3.7绿色屋顶greenroof表面铺装一定厚度滞留介质,并种植植物,底部设有排水通道的构筑物屋面。3.8下沉式绿地sunkengreenIand下沉式绿地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下沉式绿地指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在200mm以内的绿地;广义的下沉式绿地泛指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不包括调节容积),且可用于调蓄和净化径流雨水的绿地,包括生物滞留池、渗透塘、湿塘、雨水湿地、调节塘等。本规程中指狭义的下沉式绿地。3.9生物滞留设施(雨水花园)bioretentionfaciIity(
9、raingarden)通过土壤的过滤和植物的根部吸附、吸收等作用去除雨水径流中污染物,延缓雨水的人工设施。包括入渗型、过滤型及植生滞留槽三种类型。3.10渗透塘infiItrationpond通过侧壁和池底进行入渗补充地下水的洼地,具有一定的净化水质和削减峰值流量的作用。3.11渗井infiItrationweII是一种通过井壁和井底进行雨水入渗的设施。为增大渗透效果,一般可在渗井周围设置水平渗排管,渗排管周围铺设砾(碎)石。3.12储存设施storagefaciIity能对径流雨水进行滞留、集蓄,削减径流总量以达到集蓄利用、补充地下水等目的的具有一定容积的设施。3.13湿塘wetpond具有
10、雨水调蓄和净化功能的景观水体,湿塘可结合绿地、开放空间等场地条件设计为多功能调蓄水体,即平时发挥正常的景观及休闲、娱乐功能,暴雨发生时发挥调蓄功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多功能利用。3.14雨水湿地constructedwetIand通过沉淀、过浓和湿地植物的生物作用等方式达到设计目标的低影响开发设施。3.15蓄水池cistern具有削减峰值流量作用、雨水储存功能的集蓄利用设施,可分为地表式和地下式。3.16雨水罐rainwatertank雨水罐也称雨水桶,为地上或地下封闭式的简易雨水集蓄利用设施,可用塑料、玻璃钢或金属等材料制成。3.17调节设施regulatingfaciIity能在降雨期间暂时储
11、存一定量的雨水,削减向下游排放的雨水峰值流量、延长排放时间的具有一定容积的设施,一般不减少排放的径流总量。3.18调节塘regulatingpond调节塘也称干塘,以削减峰值流量功能为主,一般由进水口、调节区、出口设施、护坡及堤岸构成,也可通过合理设计使其具有渗透功能,起到一定的补充地下水和净化雨水的作用。3.19调节池regulationpool调节池为调蓄设施的一种,主要用于削减排水管渠峰值流量,一般常用溢流堰式或底部流槽式,可以是地上敞口式调节池或地下封闭式调节池。3.20转输设施transferfaciIity用来收集、输送和排放径流雨水的设施。3. 21植草沟grassyswale一
12、种收集雨水、处理雨水径流污染、排水并入渗雨水的植被型草沟。包括简易型和增强型两种类型。4. 22渗管/渠infiltrationpipe/channel渗管/渠指具有渗透功能的雨水管(渠),可采用穿孔塑料管、无砂混凝土管/渠和砾(碎)石等材料组合而成。5. 23净化设施purificationfaciIity通过过滤、吸附等方式净化雨水的设施。6. 24植被缓冲带vegetationbufferzone建立在河湖、溪流和沟谷沿岸的具有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去除径流中的泥沙、有机质、杀虫剂和其他的有害物质的植被带,植被缓冲带又称作植被过滤带、缓冲带、河岸缓冲带、保护带等。7. 25初期雨水弃流设施i
13、nitialrainwaterabandonmentfaciIity利用一定方法或装置将降雨初期污染物浓度高的径流雨水予以弃除的设施。8. 26人工土壤渗滤设施artificialsoiIpercolationfaciIity一种利用土壤中的动物、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土壤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将雨水净化到一定水质指标的雨水处理设施。4基本规定8.1 建设项目海绵设施应严格按图、按规范施工,加强过程监管。8.2 建设项目海绵设施施工、验收、运行维护时应确保人身安全、做好安全防护措施。8.3 马鞍山市建设项目海绵设施的施工、验收、运行维护除满足本规程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14、的规定。8.4 参照马鞍山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21-2035年),建设项目海绵设施的选取宜根据不同类型用地的功能、用地构成、土地利用布局、水文地质及项目特点等综合比较后采用,一般情况下可参照附录表A选用。8.5 建设项目海绵设施施工应注意保护和修复原有的生态系统,施工时,发现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时,应停止施工,确需建设时应考虑工程建成后对原有生态环境的影响,经充分论证可行后才可进行施工。8.6 建设项目海绵设施应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使用,改建、扩建项目建设应避免对原有建筑物造成影响。8.7 建设项目海绵设施施工应满足功能和景观双重要求,需提高精细化施工水平
15、。8.8 建设项目源头管控类海绵设施验收质量应符合本规程和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未经验收合格的设施不得交付使用。8.9 建设项目源头管控类海绵设施验收实行联合验收制。8.10 建设项目海绵设施验收监理单位应及时督促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对项目进行自检,收集项目建设过程中自检材料可作为验收参考材料之一。8.11 建设项目海绵设施验收责任单位应建立技术档案,包括设施设计资料、施工过程记录、验收过程记录、验收报告、验收单位及人员档案等。8.12 参与验收的建设、勘察、监理、设计、施工等各方不能形成一致意见时,应当协商提出解决的方法,待意见一致后,重新组织项目验收。8.13 工程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进
16、行验收。主控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均应合格,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当采用计数抽样时,合格点率应符合有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且不得存在严重缺陷。8.14 建设项目海绵设施维护责任单位需配备相应的维护人员,组织实施巡视、维护工作,并做好工作过程记录。8.15 建设项目海绵设施维护责任单位应建立技术档案,包括设施设计资料、施工及验收记录、维护人员档案和培训记录、巡视及维护记录;8.16 雨季来临前对各项设施进行全面巡查,台风及暴雨等特殊天气预警发布后应根据各项设施的要求进行特殊巡视;巡视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针对性维护。5施工细则5.1 一般规定a)建设项目海绵设施应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严格按图
17、施工;b)建设项目海绵设施的施工应由具有相应施工资质的主体施工单位承担,施工人员应具有相应的施工经验;c)在建设项目海绵设施的开挖、填埋、碾压施工时,应根据现场情况选择施工方法,并编制工程计划和安全规程,施工不应损伤周边地下设施和土壤渗透能力,不应对建筑物、市政基础设施造成损坏;d)针对建设项目海绵设施应建立质量控制和质量检验制度;e)建设项目海绵设施所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等,进入施工现场时应按相关要求进行检验;f)对于径流污染严重、设施底部渗透面距离季节性最高地下水位或岩石层小于Im及距离建筑物基础小于3m(水平距离)的区域,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g)建设项目海
18、绵设施应尽量避免在暴雨、台风等天气施工。如在恶劣天气下施工应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h)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编制详细的施工专项方案。同时,应通过图纸会审,明确细部构造和技术要求,并编制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和安全施工交底;i)施工地段应设置行人及车辆的通行与绕行路线的标志;j)施工中采用的量具、器具应进行校对、标定;k)工程完工后,应将多余的材料整理和清理干净,并对损坏的路面等设施予以修复。5.2 渗透设施渗透设施一般包括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渗井等。一般规定如下:a)渗透设施的施工建设不应对周围的卫生环境产生危害,其底部应与地下水位保持必要的距离,各类设施底部与地下水位最小距离
19、不小于1m,并对雨水渗透设施进行径流污染控制的预处理,其雨水的下渗不应污染地下水源,渗透塘、渗井等深层渗透设施距建筑物基础的水平距离应当不小于3m;b)严禁市政污水管道接入渗透设施;c)当雨水渗透设施处于易污染的区域时,应在进水口处设置植被缓冲带、台阶绿地等径流污染控制措施;d)雨水渗透设施应和周围建筑物等保持一定的距离,或在建筑物等一侧设置防止渗漏措施,确保雨水渗透设施不会对周围建筑物的基础造成影响;e)当透水设施场地下存在停车场等地下空间开发时,应在地下构筑物顶层和渗透层之间设置导流排放设施;f)雨水渗透设施的植物宜尽量选择本地植物,并具有抗旱、耐短期水淹等特性;g)在施工阶段应注意避免在
20、开挖时造成对地下水源的污染或对周围建筑物的基础造成影响。5.2.1透水铺装5.2.1.1透水铺装典型构造如下,见图1:透水面图1透水铺装典型构造示意图5.2.1.2透水铺装应按下列工序施工,见图2:图2透水铺装施工流程图5.2,1.3透水铺装的垫层、基层、找平层、面层的做法应符合CJJ/T188-2012的要求。5.2.1.4透水铺装的施工应注意以下要求:a)路基、垫层、基层及找平层的施工可按现行的行业标准CJJI-2008执行,其透水性及有效孔隙率应满足设计要求;b)面层施工前应按规定对道路各结构层、排水系统及附属设施进行检查验收,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面层施工;c)透水路面施工前各类地下管线应
21、先行施工完毕,施工中应对既有及新建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等建(构)筑物采取保护措施;5.2.1.5透水砖路面施工应符合CJJ/T188-2012的要求。其中,硅砂透水砖施工应符合CECS381:2014的要求。5.2.1.6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应符合CJJ/T135-2009的要求。5.2.1.7透水沥青路面施工应符合CJJ/T190-2012的要求。5.2.1,8采用透水沥青路面的市政道路,透水沥青应在道路周边施工场地完工后再进行施工。5.2.2下沉式绿地5.2.2.1下沉绿地的典型构造如下,见图3:图3下沉式绿地典型构造示意图5.2.2.2本规程中的下沉式绿地指狭义式的下沉式绿地,应按下列工
22、序施工,见图4:图4下沉式绿地施工流程图5.2.2.3下沉式绿地施工应注意以下要求:a)下沉式绿地低于周边硬化地面的,下沉深度应按设计要求实施,宜100-2Oomm;b)下沉式绿地内宜设置溢流设施及排水管道,排放超过绿地消纳能力的雨水,溢流口的做法可参考雨水口,溢流设施最低点与绿地的高差宜大于IoOmin;排水管道管径不宜小于DN200;溢流口应采取防止堵塞的措施;种植土土质应满足本地绿地植物的生长要求,其厚度不宜小于250mm;种植土回填完成后应施加有机肥,并将种植土层进行耕翻,达到肥料与土壤混合均匀、壤疏松、通气良好;c)下沉式绿地植物选取应按照设计要求,优先选用耐旱耐淹的本地品种,不得随
23、意进行调整;d)进水口因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时,应设置碎石缓冲带或其他防冲刷措施。5.2.3生物滞留设施5.2.3.1生物滞留设施的典型构造如下,见图5:图5生物滞留设施构造示意图5.2.3.2生物滞留设施应按下列工序施工,见图6:场地施工砾石层施工穿孔排水管施工换土层施工溢流口及管道施工植被层施工覆盖层施工图6生物滞留设施施工流程图5.2.3.3生物滞留设施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a)生物滞留设施内应设置溢流设施,可采用溢流竖管、盖篦溢流井或雨水口等,溢流设施般低于硬化铺装地面高程100mm;b)砾石层应由直径不超过50mm的砾石组成,厚度约250-300mm。在其中可埋置直径为100mm的穿孔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绵 城市建设 项目 施工 验收 运行 维护 技术规程 征求意见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35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