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一).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课题第7课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一)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理解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区别(2)了解人际交往的功能及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3)熟悉人际沟通模式的理论(4)掌握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原则及心理障碍调适素质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到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一种需要,并帮助学生形瞬极的人际交往关系,使学生精神愉快、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人际交往的功能,人际沟通模式的理论教学难点: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调适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文旌课堂APP教学设计第1节课:考勤(2min)
2、一互动导入(5min)一传授新知(28min)一课堂讨论(IOmin)第2节课:问题导入(5min)一传授新知(25min)一解讨论(10min)一课堂小结(3min)一作业布置(2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考勤(2min)【教师】使用文旌课堂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互动导入(5min)【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认为如何才能交到朋友?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应注意些什么?【学生】思考、举手回答通过互动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授新知(28min)【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引入新知,讲解大学生人
3、际交往和人际沟通相关知识一、人际交往概述(一)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通过教师讲解、课堂互动,使学生了解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认为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有何区别?【学生】聆听、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学生回答,讲解新知人际交往是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流信息和沟通情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人际关系.在心理学上,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各种具体的社会领域中,通过相互的交往建立起来的心理上的联系。人际交往是一种行为,人际关系是一种状态。(二)人际交往的功能【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要进行人际交往?【学生】聆听、思考、主动回答
4、问题【教师】总结学生回答,并讲解详细内容人际交往是个体能够适应环境和社会生活,担任一定的社会角色,形成健全的人格的基本途径。1 .获取信息和交流思想功能人们通过人际交往,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和知识,这对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和自我发展都至关重要。2 .自知和知人功能人们往往是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慢慢认识自己的。一方面,人们通过与别人的比较来认识自己,即将人际交往的对象作为衡量自己的“尺子和照鉴自己的“镜子;另一方面,人们通过别人的评价和看法来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3 .社会化功能社会化是个体通过学习和实践发展自己的社会性的过程,也是个体逐渐适应社会的过程。4 .身心保健功能人作为社会性动物,有着强
5、烈的被爱和被依赖的情感需求.人们通过情感交流,诉说个人的喜怒哀乐、爱憎恐悲,引起彼此间的情感共鸣,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在生活中,那些交际范围较广的人,往往精神生活更丰富,身心也更加健康。(三)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区别,人际交往的功能,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人际沟通模式的理论等相关内容【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回答,讲解新知1 .外表吸引性良好的外表是人际吸引的基础,这里所说的外表不仅仅指外貌,也包括优雅的举止、得体的装扮、动听的嗓音、甜美的微笑等。*【心理小知识】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个体身上表现出
6、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方面的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2 .个性相似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个性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人更容易互相吸引.3 .需求互补性需求互补性是指双方在交往过程中获得互相满足的心理状态,即两个人通过彼此的交互作用所获得的报偿超过由此带来的损失.当双方的需要及期望形成互补关系时,人际吸引会变得强烈。4 .情感相悦性情感决定了人的主观意识,人的主观意识在人际关系建立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情感在人际交往中起着基础作用。双方心理上的接近减少了人际间的摩擦与心理冲突,这种相互间的赞同与接纳,是彼此间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条件。5 .时空接近性在人际交往中,时空上的接近是人与人之间
7、彼此熟悉、加深了解的一个客观外在条件.时空上的远近往往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居住S巨离的远近和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频率的高低.【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接近性心理实览”(详见教材),并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学生】聆听、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二、人际沟通【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们平时是怎样与人沟通的,沟通方式是怎样的?【学生】聆听、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讲解新知沟通是人与人交往的桥梁,沟通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五种沟通姿态萨提亚认为,良好的沟通一定包含三大要素:自己、他人和情境。首先,要在乎自己,意味着沟通过程中必须要提
8、炼自己所要表达的真实内容,即不是对方想听到什么,而是自己想说什么.其次,要在乎他人,意味着不要去伤害他人。最后,要在乎情境,意让双方在能产生安全感的环境中进行沟通,这就需要一个私密的空间。根据萨提亚的理论,人际沟通姿态包括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和一致型五种,每种沟通姿态都代表了一类人的生存姿态,因此,也可以把人分为对应的五类.1 .讨好型讨好型的人擅长关心别人,但是往往忽视自己,其内在的价值感比较低。2 .指责型指责型的人有自己的想法,且十分坚持自己的想法,从而容易忽略别人的建议。3 .超理智型超理智型的人十分理性,做事有效率,习惯就事论事,但很难与人交流内心感受,给人一种冷漠感。【
9、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对比指责型与超理智型,思考二者分别有哪些不足之处?【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发言4 .打岔型打岔型的人思维比较混乱,常常抓不住重点,他们喜欢插嘴,却不直接回答问题或者回答不到点子上。5 .一致型一致型的人情感流露和言语一致,内心和谐平衡,自我价值感比较昌)。【心理小知识】萨提亚经过调直发现,普通人中,有50%的人是讨好型;30%的人是指责型;15%的人是超理智型;0.5%的人是打岔型;4.5%的人是一致型.(二)PAC人格理论PAC人格理论是由精神分析专家艾瑞克伯恩提出的,这是一种针对个人的心理治疗与分析方法.他认为,每个人在心理上都有3种状态,即父母状
10、态(parent)、成人状态(adult)、儿童状态(child),这3种状态在每个人身上都交互存在。P状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通常表现为统治、训斥、责骂等家长式作风。A状态表现为注重事实根据和善于进行客观理智的分析。C状态表现为冲动、月纵和任人摆布。(详见教材)【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录课堂讨论(10min)【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你的沟通模式是哪一种?你对自己的沟通模式满意吗?为什么?【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派代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第二节课问题导入(5min)【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大学生人
11、际交往的特点是什么?【学生】聆听、思考、主动回答问题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授新知(25min)【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引入新知,洪解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原则、心理障碍及调试等相关知识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1.迫切性迫切性是指大学生对人际交往方面的需求极为强烈。【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为何会具有迫切性?【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发言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他们思想活跃,精力充沛,特别希望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渴望迅速拓展自己的朋友圈。通过教师讲解、课堂互动,使学生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原则,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及其调适方法等
12、内容2 .开放性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大学生与异性的交往上。随着生理的成熟,大学生对于爱情特别关注和敏感J也们对校园里的异性交往大多持认同态度,并主动去了解异性、与异性交往。3 .广泛性广泛性是对于大学生交往的内容和范围而言的。在人际交往中,大学生除了交流学习、生活外,还常常一起探讨人生理想、大学恋情、成长经历,了解彼此的内心世界,等等。4 .时代性时代性主要体现在大学生沟通形式的改变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不再仅局限于信件往来、电话交流或面谈等形式,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多地运用现代化的通信工具(如微博、微信、QQ、电子邮件等)进行沟通交流.5 .平等性平等性是指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处于平等
13、的地位。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他们期待交往的双方彼此尊重、相互接纳。6 .理想性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动机相对单纯,情感因素占绝大部分。他们在交往中真诚、坦率,注重精神方面的契合,对人际交往有较高的期望值,并将其理想化.7 .不稳定性由于大学生的心理还没有发育成熟,情绪、情感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详见教材)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说一说你与人交往的原则是什么?【学生】聆听、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讲解新知1 .平等的原则2 .互利互助的原则3 .信用的原则4 .宽容的原则(详见教材)三、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及其调适【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
14、问题大学生常见的人际关系有哪些?)【学生】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讲新知大学生常见的人际关系有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等。其中,同学关系是最容易让大学生产生困扰,甚至产生心理障碍的人际关系。1.社交恐惧心理及其调适1)对社交恐惧心理的认识【教师】组织学生扫码观看社交恐惧”视频(详见教材),了解社交恐惧的一些表现社交恐惧心理是指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受挫之后,为避免再次遭受交往挫折而产生的一种防御心理。其主要表现为:在社交场合中感到害羞、局促不安,害怕去人多的地方,害怕抛头露面。社交恐惧心理通常是由社交失败经验引发的,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是直接经验引发社交恐惧心理;二是间接经验引发
15、社交恐惧心理。(详见教材)2)对社交恐惧心理的调适【教师】随机遨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调试社交恐惧心理?【学生】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讲新知(1)调整认知。(2)改善自身气质中消极的一面。(3)克服完美主义倾向。(4)进行系统脱敏训练。(详见教材)2.自卑心理及其调适1)对自卑心理的认识【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明陛因素容易让人产生自卑心理?【学生】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讲新知自卑来源于对自己的不正确认识和估计。自卑的人往往过分地注意自己的短处而对自己的长处缺乏足够的认知,进而产生自惭形秽之感。存在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常常表现为:缺乏自信、
16、做事畏首畏尾、羞怯、胆小、怕被人嘲笑或拒绝。自卑心理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个体在心理上与他人进行消极对比。.(详见教材)2)对自卑心理的调适(1)学会客观认识自己。(2)制订合理的理想目标。(3)改变不合理观念。(4)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5)观察自信的人并向他学习。(详见教材)3.自负心理及其调适1)对自负心理的认识【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自负心理有何弊端?【学生】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讲新知自负的人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总是拿放大镜看自己的优点,过分强调自我感受而忽视他人的感受;傲气轻狂,固执己见,唯我独尊,有较强的嫉妒心;看不起周围的人,很少关心他人;居高临下,
17、盛气凌人,不允许别人批评自己。产生自负的原因包括以下两点:(1)自我认知错误。(2)自尊心太强。(详见教材)2)对自负心理的调适(1)正确地认识自己,接受他人的批评,进行自我批评。(2)尊重他人,换位思考。(详见教材)4.嫉妒心理及其调适1 )对嫉炉心理的认识嫉妒心理是指个体因他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而产生的一种敌视心理。嫉妒一般发生在社会地位相同或相近、生活或工作关系密切的人际圈子里。2)对嫉妒心理的调适(1)化嫉妒心为动力。(2)加强自身修养。(3)充实自己的生活。(详见教材)5.猜疑心理及其调适1)对猜疑心理的认识猜疑是由错误的认知造成的。爱猜疑的人常常把问题归咎于他人,并从消极的视角看待
18、人际交往,对人际交往多持怀疑态度.猜疑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3种。(1)思维封闭、固化。(2)缺乏信任感。(3)自我防卫意识太强。(详见教材)2)猜疑心理的调适(I)改变认知方法和思维方式。(2)调控不良情绪。(3)培养自信心。(4)主动了解他人。(详见教材)6.闭锁心理及其调适1)对闭锁心理的认识闭锁心理是指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自觉或不自觉地封闭自己的内心,不轻易外露自己的内心想法和情感,甚至把自己与他人隔绝起来的心理现象。(详见教材)2)对闭锁心理的调适(1)优化自身性格。(2)摆正自己的位置.(3)多管齐下,综合矫治.(详见教材)【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录课堂讨论(10min)【教师】
19、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如何就P忌心理和猜疑心建国邨!适?【学生】聆听、思考、讨论、由小组代表上台发表讨论结果【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并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调适3醒讨论,巩固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调适方法课堂小结(3min)【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本节课学习了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区别,人际交往的功能,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人际沟通模式的理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原则,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及其调适方法等内容。希望大家课下多复习,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总结知识点,巩固学生对人际交往与人际沟通,大学生人际交往相特口识的印象作业布置(2min)【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请结合本节课内容,深入分析自己的人际交往有哪些优缺点,应如何改进?以书面的形式完成。【学生】完成课后任务通过课后作业复习巩固学到的知识教学反思本节课效果不错。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10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45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