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六上《七律长征》教学设计.docx
《统编六上《七律长征》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六上《七律长征》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统编六上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逶迤“磅礴”等词语的意思。2 .理解诗句内容,感受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3 .从字里行间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教学方法:情景感悟法学习方法:合作交流法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长征资料。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初识长征。1 .谈话引入长征。同学们,几十年前,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2 .学生交流
2、资料。请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交流红军长征路上的故事。3 .老师补充资料。(1)相机出示资料: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其间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2)谈话:读了资料,你大概知道了长征的长就是什么的长?(师生交流,体会不易。)4 .了解毛泽东主席。请同学结合课前搜集的信息,为大家介绍毛泽东主席。5 .认识“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古诗中的近体诗,每首四句的称绝句,每首八句的称律诗;每句七个字的称七言律诗,每句五个字地
3、称五言律诗。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诗,也是一首律诗,合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每首律诗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学生齐读四联名称。)6,板书课题,全班齐读。二、认读生字,初读课文。1.出示阅读提示,初读课文。阅读提示: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认读词语,相机理解。3 .指名朗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4 .师范读课文,读出节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5 .学生自由练习,全班展示。三、学习诗词,感受
4、不怕。1.了解诗词结构,学习首联。师:同学们,全诗哪一联最能概括整首诗的意思,说说理由。(学生交流)(1)理解远征。自由读首联,看看哪个词语与课题相照应?(远征)(2)理解万水千山。抓词体会意思。红军在这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从这句诗中的哪个词可以体会出来?(万水千山,说明了红军长征路上困难多、艰险多)这个词还可以怎么说?(千山万水、千难万险)据词找山水名。同学们,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诗人很难一一记叙,那么诗中选取了哪些地方?你们能找到吗?(3)理解只等闲。红军战士面对千难万险,怕不怕?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解释只等闲。(只等闲:只是把困难当作平平常常的事。)(4)指导朗读。不
5、怕”要读得语气坚决,充满信心;只等闲要轻读,读出当作平常事的平淡语气。(5)小结:这一联总写,诗人直接点出长征的艰难,以及面对困难时红军的态度。2.分组学习其他三联,感受不怕。(1)出示阅读提示:分组学习颔联、颈联和尾联,找找远征难体现在哪里?战士们又是怎么看待的?(2)全班交流。预设,相机学习其他三联:(一)学习颔联。课件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1 .看图感知艰难。课件出示图片:绵延不绝的五岭山脉、雄伟高大的乌蒙山。(1)在长征途中,红军得面对万水千山的险阻。看,这五岭山脉和乌蒙山是什么样的呢?诗中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的呢?(2)红军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呢?2 .对比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律长征 统编 七律 长征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46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