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串讲.docx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串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串讲.docx(6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串讲讲义应考指导一、考试相关情况说明(一)课程基本情况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指定教材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张峰屹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11年9月第1版。此教材是最新版教材,与上一版教材,即罗宗强、陈洪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1 .整体内容没有太多的变化,但知识的系统性进一步加强,知识点进行了重新的整合。从大的方面着眼,显著的改变表现在三个方面。序号旧版教材新版教材1上古神话人物上古神话内容类型2诗经内容的分类:四类诗经内容的分类:五类3魏晋南北朝辞赋、魏
2、晋南北朝散文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2 .对于旧版文学史中的一些内容,新教材进行了适当的删减,内容更加集中。主要删除的内容有:楚辞其他创作作家、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3 .更加注重以整体把握与具体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知识点,教材结构更加清晰,知识点更加明确。每一编前都增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学发展的概况介绍,根据这一介绍展开论述。本教材系统阐述和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从先秦至唐代的发展,重点阐述了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家作品以及文学理论。从自学者角度来说,本课程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考生需要多花些时间强化领会和识记才可以较顺利地通过考试。(二)题型与分值从题型与分值来看,本课程共有五种题型模式:单项选择,多项选
3、择,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题型与分值情况如下:单选(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多选(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简答(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论述(共2小题,每题14分,共28分。(三)知识点分布从知识点分布来看,本课程试题覆盖了教材四编的全部内容。单选题覆盖面最广,基本上每章都能涉及。多选题则主要考察考生对于知识点的把握情况,出题范围也十分广。名词解释题主要是考查主要的作家、作品等基本概念和范畴。名词解释的分布基本上能够覆盖所有章节内容。简答题和论述题知识点的分布基本囊括了主要作家作品的内容分析和思想、艺术性的总结,一般一套试题中
4、简答和论述两种题所涉及的章节多具有补相关性。从整体来看,教材四编所占分数分布较为均匀,先秦文学占25%,秦汉文学占20%,魏晋南北朝文学占25%,隋唐文学占35%o(四)试题难度从试题难度来看,试题绝大部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察。对于重点知识每年都会重复出现,只是以不同的形式,或者考查不同的内容。这一点大家要特别注意,不要以为以前考过的知识点就不会再考。当然每年考题都会存在一些曾重点,这属于正常情况。总体而言,试题难度适中。(五)重难点分析见串讲内容,有详细说明。(六)命题特点从命题特点来看,整体上看,出题顺序是按照教材章节顺序展开的,历年变化不大,规律性强。此特点有助于我们答题时准确把握考点所属
5、章节,提高答题正确率。从具体题型来看,单选题、多选题出题内容十分具体、琐碎,可以涉及到考试大纲有关的所有内容。但单选题仍以细小的知识点作为主要的考察内容,重要作家、作品的特征和归属,主要作品的基本风格等一直以来是比较集中的出题点。名词解释题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广泛,但包含的数量有限,每一章都可以归纳出集中的考察点。简答题,论述题则集中在主要作家作品、流派、题材、体裁的考察上,应该说复习起来还是有章可循的。因此,将书中出现的概念、相关基本理论、重要作家作品全部掌握即可,这可以大大避免失分。二、本课程的学习建议1.考生在开始学习这门课时,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通常可
6、分为二个阶段:一是依据教材分章学习和做同步练习题阶段;二是总复习阶段,其复习技巧将在下面单独介绍。2 .紧扣大纲的考核要点复习。最好能够按照大纲中提练的课程内容将教材内容简化成自己的学习小册子。也就是将大纲中课程内容再充实一下。比如说某个概念,要把定义或含义写在这个概念之后,利于记忆。3 .注意总结教材中某些知识点的易考特性,比如主要概念、典型事件、重要作家作品、作品的内容、思想内涵、艺术特色等。遇到这些知识点要加以标识,这些都是出题的重要方面。4 .复习与练习要并行,每一次复习之后都会记住一些内容,但也会遗忘一些内容。通过联系可以达到查缺补漏,弥补复习中的盲点。复习三遍,往往就可以基本覆盖所
7、有知识点,所以考生在复习中要注意考练结合。三、本课程的学习方法1.必须保证已经全部学习完教材内容。考生要以考试大纲和教材作为学习的依据,掌握教材的知识点,从历年命题特点看,抓住教材是根本。5 .考生手中至少有一本与教材相配套的辅导练习,每学完一章内容后,做辅导书相应练习题;学完全部内容后再做模拟题。做题是为了有助于理解和记忆教材的知识点,检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分析出题的思路,所以做完题要注意分析总结,找出自己的知识漏洞,加以弥补,这样有利于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6 .要以理解作为重要的复习目的,不能仅记忆、背诵知识点,只有这样才能一步便应万变,考出理想的成绩。7 .学习本课程,一定要讲文
8、学史的理论与作品结合起来。大家要将之前所学文学作品选的内容和文学史进行对照、参考,这样不仅能加深记忆,而且可以帮助顺利完成考试答题。四、总复习技巧学完本课程后,进入复习阶段,一般说来至少要留出一个月的总复习时间。在总复习期间,考生应注意:1 .树立考试成功的信心,不打“退堂鼓”坚定的信心是成功的一半,只有树立了这样的信心才能把整个复习工作做好,否则不会考出好成绩。2 .制定灵活的复习计划,提高复习效率在复习时应注意教材内容的阅读,强化记忆;分析整理知识点、出题点、出题角度、解题方法等;做模拟题和考试真题,熟悉考点以及出题思路,熟练、巩固和检验所学知识,把握教材中的要点。3 .注意概括总结,浓缩
9、所学知识在复习阶段,要灵活把握知识,寻找适合自己的记忆方式和学习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总结,最终把书越读越薄。五、考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排除一切思想杂念,一心一意答题。4 .拿到试卷后,按照预先对试卷结构的了解浏览一下试卷,看看是否有试卷本身的问题,然后按照顺序逐一作答。试卷中有疑难问题或没有复习到的问题不要慌,可以先略过,然后往下答。答题中要仔细看题,避免出现因审题不清答错问题的现象出现。5 .答完卷后别忘记重新考虑最初没确定答案的那些题,另外要至少全部检查一遍看有没有因疏忽而出错的地方。6 .不要盲目提前交卷,在确保没有漏题的情况下经过两遍检查方可交卷。六、各类题型的特点和答题技巧(
10、一)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通常是考核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绝大部分知识点属于识记和领会层次。因此,要想在单项选择题部分拿高分,甚至拿满分的话,就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内容。从近三年的试题情况来看,这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比较细,需要大家在仔细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将细小的知识点标识出来,主动记忆。从难度来看,单选题是所有题型中最容易的,应该说得分会很容易。(二)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较单项选择题考核的难度大,其所考知识点比单选所涉及知识点要复杂,内容要多。从应试的角度来说,多选题的出题材料一定涉及的点很多,所以大家在复习时可以稍微注意一下。要确保答题准确率,只能提高自身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程度。当然,也要注意多选题
11、中各选项之间的关系,通过逻辑判断增强得分机会。(三)名词解释题名词解释题基本上都是比较重要的概念,偶尔也会考到一些稍微琐碎和不太注意的知识点。主要的概念在教材中都比较突出地展现了出来,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做重点复习,这样往往能猜中一些试题。(四)简答题简答题用来考核考生对某方面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一般只需做条款式的解答,不需要展开。其出题范围与论述题相差不多。(五)论述题论述题是简答题的拓展,要求能够在回答要点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充分详细的分析论证,绝对不能只答要点,不展开,那样一定会扣分。要特别注意结合具体作品做答,所以复习时考生要注意作品的记忆,主要作家的作品要能运用到实际答题过程中,这
12、样才能保证解答的顺利。内容串讲第一编先秦文学一、本编考情分析题型知识点掌握程度分值名词解释诗经的来源识记3分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理解3分左传、战国策等历史散文识记、理解3分庄子、孟子等诸子散文识记、理解3分简答题神话的主要特征识记5分离骚的艺术成就应用5分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理解5分先秦历史散文繁荣的原因应用5分孟子文章的特点应用5分韩非子寓言的特点成用5分荀子说理文的文化特征应用5分论述题与楚辞产生相关的楚文化要素应用14分诗经的章法结构和语言的特点理解、应用14分二、本编知识结构体裁主要作家作品知识点神话传说上古神话传说神话的基本特性神话与传说的联系与区别神话的主要类别及其代表
13、作品神话的精神内涵特征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诗歌初民的歌谣古代典籍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歌谣实例原始歌舞的综合性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生活密切相关诗经基础知识基本内容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其各自含义诗经的流传内容婚恋诗:代表作、弃妇诗、基本内容人生感慨:代表作、基本内容政治讽谕诗:代表作、基本内容史诗、农事诗:代表作、基本内容文学成就抒情与写实的统一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四言诗的典范章法结构和语言的特点诗歌重章复沓的章法结构及其表现意义楚辞基本概况屈原的生平屈原作品及其真伪考订楚辞的渊源及其文体特点与楚辞产生相关的楚文化要素离骚离骚题义辨析离骚创作时间离骚的思想内容离骚的艺术
14、成就屈原的其他作品九歌:篇目、内容、艺术表现风格九章:篇目、表现特点天问、招魂宋玉生平及其创作九辩题义九辩的思想、艺术特色散文先秦散文繁荣的原因历史散文早期历史散文尚书、逸周书、铜器铭文春秋:概况、微言大义左传春秋三传左传、国语概况左传的叙事艺术左传的写人艺术左传的辞令艺术左传的文学成就战国策战国策概况战国策的文学特色诸子散文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基本特点第一阶段论语:概况、文学价值老子及老子:概况、文学特点墨子及墨子:概况、文章特点第二阶段孟子及孟子:概况、文章的主要特点庄子及庄子:概况、文学特色、文学成就第三阶段荀子及荀子:概况、说理文的文学特征韩非及韩非子:概况、寓言的特点三、重
15、难点详解(一)有关诗经来源、分类、流传1、诗经的基本内容诗经是我国第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包括国风160篇、小雅74篇、大雅31篇、颂40篇。小雅中另有笙诗6篇,不在305之数。2、采诗说:关于诗经的收集,汉代学者有“采诗”的说法。3、献诗说:采诗和献诗都是汇集诗经作品的重要渠道。4、删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订,汉代有“孔子删诗”的说法。司马迁首发此说。5、今人对诗经编订的一般看法今人般认为,诗经的编订,应是经过周王朝乐官们的筛选、整理和加工,逐步编定的。经手者非一人,完成也非一时。(二)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其各自含义今传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编辑,这大概是久已有之的分
16、类法。其分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一般认为是所用音乐的不同。风雅颂各地不同的音乐正声,是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宗庙祭祀用的舞曲今人普遍赞同这个看法。(三)诗经的流传先秦时,诗经本称诗或诗三百、三百篇,到汉代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赵人毛英鲁诗齐诗韩诗毛诗齐、鲁、韩三家诗于魏晋到北宋期间相继亡佚,只有毛诗流传到今天。(四)班固、何休对诗经的评述班固曾评论诗经道:“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相与歌咏,各言其伤。”何休说:“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J指出了诗经作品与实际的社会人生的亲密联系。诗经的确为后人展示了一幅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画卷。(五)婚恋诗的代表作品抒发恋爱和
17、相思的甜蜜郑风漆消,陈风月出,周南关雎,邺风静女,召南的擦有梅和野有死腐,郑风的狡童和褰裳表现恋爱的曲折和苦恼郑风将仲子,邮风柏舟,鄱风蟋蝶描写夫妻间真挚情爱齐风鸡鸣,郑风女日鸡鸣,郑风风雨,唐风葛生弃妇诗邺风的日月、终风、谷风,卫风氓,王风中谷有箍(六)弃妇诗这类诗歌,写妻子被丈夫无情抛弃,折射了比较深刻的社会问题。其中最知名的有谷风、氓等,它们多描述了女子对丈夫忠贞不二、辛勤持家、任劳任怨,却终遭无情遗弃的悲凄境遇,反映了当时女性社会地位的卑下、附庸的情状。(七)诗经婚恋诗的基本内容诗经里有不少作品,歌咏美丽多姿的爱情,抒发恋爱、婚姻生活的甜蜜和苦恼,有的作品还折射出某些相关的社会问题。基
18、本内容有四类:(1)抒发恋爱和相思的甜蜜;(2)表现恋爱的曲折和苦恼;(3)描写夫妻间真挚情爱;(4)弃妇诗。(八)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代表作品小雅巷伯,小雅巧言,小雅何人斯,魏风园有桃,王风黍离,桧风隰有英楚等。(九)简要说明抒发多种人生感慨诗歌的基本内容人生不易,会遭遇许多无奈和困境。诗经的一些作品,展示了多种人生的困窘,抒发了深沉的感慨。(I)描述的是无端遭人谗害的人生境遇,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如:小雅巷伯、小雅巧言、小雅何人斯等(2)表达了“土”的人生悲哀,如:魏风园有桃(3)悲叹家国沦亡,如:王风黍离。(4)抒发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桧风隰有妾楚。(+)政治讽谕诗代表作品讥刺揭露宫廷
19、丑闻邺风新台、鄢风墙有茨、郦风君子偕老、齐风南山、齐风敝笥、陈风株林描写繁重的劳役魏风陟帖、王风君子于役、邺风击鼓、唐风鸨羽、豳风东山、小雅采薇直刺最高统治者大雅瞻卬、小雅十月之交、小雅雨无正、小雅小旻、大雅民劳、大雅板、大雅荡、大雅抑赞美颂美统治者召南甘棠、邮风定之方中、卫风淇奥,大雅和颂中颂美的诗篇很多(十一)政治讽谕诗的基本内容诗经有许多作品写到人们对政治人物或政治现象的感受,其情感倾向大抵有讥刺和赞美二端。讽刺诗主要包含三类内容:揭露宫廷丑闻,描写繁重的劳役,直刺最高统治者。赞美诗主要是颂美统治者的作品。(十二)史诗:大雅中周人的五篇史诗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是周人的五篇
20、著名史诗。(十三)农事诗的代表作品豳风七月、周南米莒、魏风十亩之间,小雅的信南山、甫田、大田,周颂的载芟、良耙等。(十四)周人的五篇史诗的基本内容五篇著名史诗,它们叙述了自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生民主要描述了周始祖后稷神异的出生和天生的种植五谷的能力,以及他率民定居邰地的历史。公刘叙述周人远祖公刘带领周民从邰地迁居豳地,开荒辟地、造屋定居的历史。绵主要叙述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率民由豳迁岐,开地建房,创业兴国的事迹。末二章写到周文王能够继承祖业,平定夷狄,使周邦日益强盛。皇矣先是叙述太王(古公亶父)开辟岐山周原,击退异族昆夷;再说王季(文王父)继祖德业并传位给文王:然后着重记
21、述了文王伐密、伐崇的胜利。大明先是叙述王季与太任结婚生文王、文王与太姒结婚生武王,之后叙述武王伐纣灭商的事迹。五篇史诗蝉联而下,大致可以看出周人发展、兴旺的史迹。(十五)简析诗经抒情与写实相统一的特点诗经的作品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质实率真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形成了抒情与写实的统一。(I)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2)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直白的。(3)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真挚感情。(十六)“六诗”、“六义”赋、比、兴与风、雅、颂原本合称为“六诗”(周礼春官大师)或“六义”(毛诗大序)。(十七)朱熹、李仲蒙释赋、比、兴的异同朱熹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考 中国古代 文学史 一串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48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