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2017)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能量》表格式教案.docx
《苏教版科学(2017)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能量》表格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科学(2017)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能量》表格式教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苏教版科学(2017)六年级下册什么是能量表格式教案【教材分析】什么是能量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神奇的能量的第一课时。学生己经学过冷和热热传递人的呼吸和消化物体的运动以及物质的变化等单元,为学生构建能量概念奠定了基础。能量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但又普遍存在,但由于看不见它,所以小学生难以从直观、形象化的角度来进行观察和认识。本课内容有三个活动组成,活动一,教材首先从一个问题引入一一这些物体靠什么“工作”或“运动”?引导学生通过研讨、交流、分析、汇报等形式,归纳并明确能量的描述性定义一一能使物体“工作”和“运动”的本领。能量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机械能是表示物体运动状态与高度的物理量。动能和势
2、能都是机械能,它们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活动二,通过游戏、观察、交流、分析、汇报,归纳并明确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如泥石流、龙卷风、钱塘江大潮、滚动的保龄球。活动三,则通过做小球反弹实验,以及观察生活中拉长橡皮筋、压缩弹簧等一系列现象,体验势能。【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冷和热热传递人的呼吸和消化物体的运动以及物质的变化等单元,为学生构建能量概念奠定了基础。但能量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但又普遍存在,但由于看不见它,所以小学生难以从直观、形象化的角度来进行观察和认识。六年级学生经过整个将近六年的实验教学,已经具有了较强的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明确关键点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着重培养学生仔
3、细观察、及时记录等实验习惯,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及时分析并解决问题。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经过多年的科学学科教学训练,六年级的小学生心智相对成熟,有很强的求知欲,会学着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有较强的分析、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教学目标】1 .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分析能量在生活中具体事例,知道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事物的运动变化都离不开能量。2 .科学思维:结合具体事例,通过探究、分析、描述具体的游戏、实验情境中动能、势能的存在之处,知道动能和势能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初步感受能量的大小。3 .探究实践:对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观察、分析、描述,发现能量的特点。4 .
4、态度责任:通过观察、分析、交流等活动,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能量的本领,描述生活中的动能和势能。【教学难点】理解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学生材料:体验动能的材料一一棋子2枚;体验势能的材料一一小球、米尺,橡皮筋,弹簧。【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探究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意图一、谈话1.同学们听到铃声都走进了1.学生讨论如设计意导入,初教室,铃声是从哪儿发出的?生:何知道有能量存在,图:利用生活中识能量喇叭里那喇叭是靠什么工作的呢?生:电2 .我们走近教室,看到灯光明亮,那灯是靠什么工作的呢?生:靠电喇叭和灯是靠电工作的,那这些
5、物体靠什么“工作”或运动呢?(依次出示:风筝、汽车、热气球、弹吉他的孩子、踢足球的图片)3 .为什么电能让灯发光、风能把风筝送到天上、汽油能让汽车奔跑?他们都拥有?生:能量(板书:能量)4 .这些能量我们看到吗?生:看不到。那我们怎么知道有能量存在呢?5 .学生讨论,汇报:电灯亮了、风筝上天、足球滚动也就是说我们能通过物体的变化来感觉能量的存在。6 .通过这些图片和事例,并汇报讨论结果:电灯亮了、风筝上天、足球滚动)也就是说我们能通过物体的变化来感觉能量的存在。.常见事例,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经验进行解释,在讨论中产生认知冲突,发现能量虽然看不见,但是因为能量在物体“工作”、运动中起作用,所以能感
6、知能量的存在,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能量的描述性定义。你觉得什么是能量?7.小结: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虽然看不到,但是却能感觉到它,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发光或者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二、弹棋L你想不想感受一下能量?1.学生做游戏,设计意游戏,感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小游戏感受感受能量,汇报结图:通过游戏来知动能能量。果:因为有能量,所感知动能,并进2.游戏规则:第一步,确定以棋子能运动;手指一步发现动能与起点(也就是棋子A的位置)和运动的能量传递给速度之间的关棋子B的位置;第二步,把棋子A棋子A,棋子A就弹系,在认知动能弹向棋子B,看谁能使棋子B移动出去了,碰到棋子B,的
7、基础上,来例的距离最远。又把能量传递给棋举、分析生活中在做游戏的时候,请仔细观子B,棋子B就接着存在动能的具体察棋子运动的快慢、远近,并思移动了。事例,来丰富学考:棋子为什么会移动?什么情2.学生举例:生对动能的认况下棋子B移动得远?3 .小结:像手指运动、棋子移动这样,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就叫动能。4 .师:什么情况下棋子B移动得远?生:用力弹棋子A的时泥石流流动有动能,龙卷风运动有动能,潮水涌动有动能,保龄球滚动有动能。知。候。师:用力弹棋子A,那棋子A会怎么样?生:移动得很快。师:棋子A移动得越快,能量就越?生:大。师:棋子B就会?生:移动得越远。5 .游戏中,我们感受到了运动的棋子具有
8、能量,叫(动能),棋子运动的速度越快,动能(越大)。6 .你能举一些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的例子吗?(出示PPT)这些事物具有的动能分别表现在哪里?7 .小结:通过刚才的游戏和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发现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动能。运动的速度越快快,动能越大。三、小球实验,感知势能三、小球实验,感知势能1 .出示蓝球(乒乓球),这个小球具有能量吗?为什么?生:没有,因为它不在运动。2 .真是这样吗?让我们一1.学生实验,观察现象,汇报发现:小球在高处具有能量,松手后,能量释放,小球掉落,越设计意图:势能包含引力势能(如本实验的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等,起来做一个实验,老师找听课最高能量越大。
9、在这儿用小球从认真最积极的同学上来演示一2.学生活动,不同高度下落研下,让小球从不同的高度落到地感受势能,汇报发究重力势能,通上,仔细观察造成的结果有什么现:橡皮筋拉长产生过分析小球掉落不同?思考小球是靠什么下落势能,储存在那儿,的原因,知道小的。注意让小球下落只能直接松所以松开就会恢复球因为重力而具手,不能向下用力。原来的形状;弹簧压有能量,这个能3.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下去产生势能,所以量是储存着的,4.生汇报:球从越高位置下松开会恢复原样;塑当释放(松手)落,反弹越高;球靠自身重量下料尺被弯曲产生势时就显现出来落并且重量是一定的,反弹高度能,所以松开就会恢了,以此来帮助却不同,说明球在高处
10、具有了能复原样。学生感知重力势量,松手后,能量释放,小球掉能,明确在高处落,而且小球越高具有的能量越的物体是具有能大。量,释放后能量5.位于高处的物体“储存”显现,位置越高,了能量,叫做势能,其实不光位能量越多,反弹于高处的物体具有势能,老师还越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橡皮筋、弹簧、让学生通过塑料尺,请你拉一拉、压一压、拉橡皮筋、压弹弯一弯,感受一下,想想这些物簧、弯塑料尺等体的势能分别表现在哪里?活动,来感知弹6.学生活动。性势能,知道形7.学生汇报:橡皮筋拉长产变的物体会储存生势能,储存在那儿,所以松开能量,释放时就就会恢复原来的形状;弹簧压下会表现出来,从去产生势能,所以松开会恢复原而帮助学
11、生来完样;塑料尺被弯曲产生势能,所善势能的概念。以松开就会恢复原样。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又有什么发现?生:物体发生形变时又具有能量,叫势能。8.小结:位于高处的物体、发生形变的物体都具有能量,是一种“储存”起来的能量,只有在释放后才能显现,这种能量叫势能,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高度、形变的程度有关。四、总结1.今天我们研究了能量,知1.学生用知识设计意拓展道了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解释生活现象。图:用学习的知运动),能量看不见,却能感觉到识来解释古诗,它。移动、发热、发光、生长其实是把知识迁等现象都是能量在起作用。我们移到日常生活还知道了势能和动能,动能和势中,用知识解释能都是机械能,是能量的
12、两种基生活现象,既是本形式。对学生是否理解2.你能用今天获得的知识所学知识的一个来解释下面的古诗吗?检验,也是加深李白曾用“飞流直下三千尺,学生理解所学知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描述庐识的一个途径,山瀑布的壮观。飞流之下的瀑布同时激发了学生蕴藏着巨大的()能。进一步去探究能“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量的欲望,为后射天狼”的诗句表达了诗人苏轼面的学习做好铺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在拉垫。弓的过程中蕴藏着()能。【板书设计】1.什么是能量能量;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特点:看不见、能感觉、有大小形式:电能、声能、热能、光能、磁能、风能、机械能关系:能量大:运动快、高、远能量小:运动慢、低、近【知识要点】
13、1 .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虽然你看不见它,却能感觉到它。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发光或发声等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2 .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动能。3 .做撞棋游戏,体验动能:把A棋子弹向B棋子,看谁能使B棋子移动的距离更远。结论:我们会观察到把A棋子弹出撞向B棋子的速度越快,B棋子就被弹得越远。这说明能量有大小,动能与物体的速度有关。4 .泥石流的动能表现在:大量石块、泥沙伴随着洪水从高处急速流下。泥石流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常造成严重灾害。龙卷风的动能表现在:空气的高速运动形成猛烈旋风,会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等,甚至把人卷至空中带往他处。保龄球的动能表现在
14、:保龄球沿滑道向前滚动,将球瓶撞倒。钱塘江大潮的动能表现在:海潮倒灌时具有巨大的动能,会把大量泥沙带进河口,掀翻船只,拍打礁石,卷走岸边物体。5 .位于高处的物体具有能量,发生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这是一种“储存”起来的能量,只有在释放后才能显现,这种能量叫作势能。,6 .做小球反弹实验,体验势能:让球从不同的高度落下,比较球的反弹高度。结论:从不同的高度释放同一个小球,小球的反弹高度不同,从越高的位置释放,反弹得越高,说明重力势能与物体的高度有关。7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8 .动能、势能都是机械能,它们是能
15、量的两种基本形式。苏教版科学(2017)六年级下册1-2各种各样的能量表格式教案【教材分析】各种各样的能量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神奇的能量的第二课时。本课在学生认识了动能和势能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其对能量形式的感知,使学生意识到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将停止了。本课的教学内容由四个活动组成。活动一,认识最直观、最常见的热能,通过观察冰融化时的状态,体验冰块融化时手逐渐变冷的感觉,理解热能在其中起的作用;回顾热传递的三种方式进一步加深对热能的理解。活动二,以交流、分析的形式认识电能和化学能。活动三,通过比较光能大小的实验,了解能量越大,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效果越明显。活
16、动四,通过阅读资料,认识核能及其运用。【学情分析】能量对于学生是熟悉而又陌生的。学生根据经验,对能量有一定的认知,缺乏系统的认识。他们不会从能量的角度来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六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善于分析和比较。因此,本课就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全面的认识能量,并感悟能量的作用,意识到能量对事物的影响。此外,经过六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实验已经有了较多的基础,已意识到对比实验需要控制变量。本课中比较光能大小的实验,把重点放到对学生控制变量能力的培养上,促进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养成。【教学目标】1 .科学观念:知道能量有多种表现形式,理解热、电、光、核、化学能等能量的作用。知道能量的
17、大小会导致不同的工作效果。懂得能量对人类和自然界的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2 .科学思维:能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的见解,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和理解别人的想法,实事求是,乐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注重实验习惯、实验思维方式的培养,引导学生控制变量,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分析现象、得出并交流结论。3 .探究实践:能通过实验探究能量大小与工作效果的关系。依据现象,得出合理的结论。4 .态度责任:初步了解所学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在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需要考虑伦理和道德的价值取向;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知道生活中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理解多种能量形
18、式的作用。【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能量大小与工作效果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学生材料:冰块、纸片、手电筒、激光笔、玻璃瓶、水。【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探究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意图回顾已知,聚焦1.提问: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能量,知道了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还了解到动能和势能都是机械1.学生思考、交流。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主题能,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你知道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能量?2.谈话并揭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各种各样的能量。(板书课题)直接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主题“各种各样的能量二、观察体验,认识热能(一)观察冰块的融化过程,体验热能作用1 .提问:老
19、师这里有一些冰块,如果把它握在手里,它会怎么样?冰块在融化的时候会有哪些变化?你的手又会有哪些感觉呢?2 .学生观察并体验冰块的融化过程。3 .汇报。4 .提问:为什么放在手里的冰块会融化,同时我们的手会觉得越来越冷呢?你们能从能量的角度来解释吗?5 .小结:我们的手具有热能。当手握住冰块时,手上的热能就传递给了冰块。冰块由于吸收了热能,所以开始融化。而我们的手,因为1.学生体验、交流、思考。设计意图: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把现象与热能进行关联,能从能量的角度来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进而感悟热能的作用。热能变少了,所以手会变冷。冰块融化和手变冷这两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热能在其中起着作用,热能在手
20、和冰块间进行了传递。6.提问:冰块融化的现象在自然界也经常能见到。例如,到了春天,冰雪会消融。这一现象说明冰雪吸收到了哪种能量?这个热能从哪里来?(二)观察图片,回忆热传递1.学生观察图设计意方式,进一步加深对热能的理解片、分析、讨论、图:通通过分析1.谈话:热能能传递。在这张交流图片,帮助学生图中,你能找到哪几种热传递的方回忆热传递的不式?同方式,进一步2.观察图片,学生讨论了解热能的作3.汇报用。随后通过问4.小结:热能能通过热传导、题”在生活中还热对流、热辐射的方式,从温度高有哪些地方需要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热能?”让学生5.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意识到热能的普方需要热能?6.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神奇的能量 苏教版 科学 2017 六年级 下册 第一 单元 神奇 能量 表格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49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