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国际意识培养.docx
《论大学生国际意识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大学生国际意识培养.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论大学生国际意识培养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需要更多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这对现代高水平大学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自主创新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创新人才成为国家人才战略的核心。持之以恒地培养和造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大批创新人才,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需要研究和更新教育思想与教学
2、观念,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教育教学组织形式,都在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得到集中反映。一般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运行方式。说到底,就是培养什么人才以及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推动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无须讳言,长期形成的专业教育模式、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在大学本科教育中仍然占据主流。旧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一是以继承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以传授前人知识为主,注重演绎,忽视归纳;二是在当今学科交
3、叉与综合背景下专业对口教育根深蒂固;三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在教学中基本处于被动和从属的位置;四是单向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学习者的个性和主动性都得不到发挥,导致教学过程中学生要素的缺失。显然,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只有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到人才,我们国家才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越走越远,越走越快。一、学术研究要有扎实的基础,也要有广阔的视野作者系南京大学与巴黎第八大学合作培养的博士,2008年提交了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现代文学在法国的译介和接受,通过答辩,分别获得南京大学与巴黎第八大学的博士学位。2010年,该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4、。作者从1997年考入南京大学法语系至2008年获得博士学位,前后共花费11年时间,其中有8年师从许钧教授学习翻译,进行翻译研究。文学翻译与翻译研究是南京大学法语语言文学学科的优势研究方向,有一批学术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1981年批准设立的首批博士点的学科带头人,何如教授在中国诗歌法译方面成就卓著。该学科的另一个研究方向是翻译理论研究,历史上何如教授、陈宗宝教授等在该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至今仍为国内法语界所称道。现任学术带头人许钧教授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近年来在翻译基础理论、翻译批评和翻译文化研究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在翻译学科建设和翻译人才培养方面做了许多开拓性的
5、工作。正是有这样优良的学科传统和扎实的学科基础,南京大学法语语言文学学科在研究生的培养中,特别强调研究生要在打好学科研究基础的同时,不断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要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就必须建立各方面的学术交流渠道。我的指导教师许钧教授特别注意利用南京大学法语学科的优势,在翻译理论研究领域不断寻找与国际同行的联系与合作。早在1996年,南京大学法语专业便与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和巴黎高师、巴黎第八大学等法国一流名校联合进行“中法文学与翻译研究”的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在合作科研的基础上,许钧教授与法国名校的一流教授建立了稳固的学术交流渠道,并开始合作培养博士生。目前,南京大学法语系已同巴黎高师、巴黎第三大学
6、、巴黎第四大学、巴黎第八大学、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等国际一流法国高校的著名教授与学者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签订了博士生联合培养协议。法语系先后有十余人获得法国政府和中国政府的奖学金,赴上述法国名校进行联合培养,迄今已有4人获得中法双博士学位并回国任教。同时,许钧教授利用其学术影响与国际上最重要的翻译研究学术刊物建立了稳固的学术联系,为A&HCI来源期刊META杂志主编研究专号中国翻译理论与实践,先后担任META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主办的Babel期刊的编委,推荐博士生的研究成果,把他们的研究视野直接引向国际学术研究前沿。正是通过许钧教授的积极努力和具有启发性的引导,我不断开阔自己的学术视野,在攻读
7、硕士学位期间,就以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课题为参照,以翻译的文化观为指导,将中法文学译介和互动研究确定为自己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做好研究,我特别注重打好基础,在翻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问题研究方面阅读了大量中外文献,以阅读促进并深化思考,在思考中发现问题。通过读书和思考,我发现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如何对待差异性是一个事关文化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问题。在导师的引导下,我在法国著名翻译理论家贝尔曼对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化与翻译的研究成果中得到了启发,选择了“异”的概念探讨作为我的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课题,从跨文化交流的高度,从翻译的本质、翻译的目的和翻译的策略等多个层面对翻译中“异”的概念进行了探索,进而对文学
8、翻译中如何对待差异、理解差异、传达差异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该论文后来被导师推荐给法国巴黎第八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际著名的福楼拜研究专家奈夫斯教授,论文有幸得到了他的认可。以此为基础,我又在2004年获得法国政府奖学金,成为了许钧教授和奈夫斯教授合作培养的博士研究生。由于有了中法双方导师的指导,在博士学位论文题目的选择和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具体写作中,我渐渐地养成了习惯,坚持不断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紧密跟踪国际学术前沿。一方面,随着自己学术视野的打开,我对学术线索的发现和跟踪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对学术资料的求索途径也由以前单一的图书馆的借阅渠道,扩展到了与专门的学术研究机构、基金会和权威专家的联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国际 意识 培养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50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