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宪法学视野中的“公共利益”.docx
《论宪法学视野中的“公共利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宪法学视野中的“公共利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毕业论文论宪法学视野中的“公共利益”姓名:李志超学校:宝丰电大学号:1241001400607指导教师:毛老师定稿日期:2016.9.20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1t司OOOOOOOOOOC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COOOOOOOOO1、7不0OOOOOOOOOOOOQOOOOOOOOOOOOOO0OOO0OOOOOOOOOOOOOOOOOOO1、又寸矛11京/多Fj现1zI大00
2、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禾UOOOOQOOOOOOO0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3()WkJ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3()FJ函OOOOOOOOOOOQOOOOOOO0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41、z2F*-性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42、不Ij隹OOOOOO
3、OOOOOOOOOOOOOOOG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5(1)j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5(2)3E-隹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5(3)L性口斯;i*f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5(4)胃,会OOOOOOOOOOOOOOOOOOGOOOOOOOOOOOOOOOOOOOOOO
4、OOOOOOOOOOOOO5四、公共利益的范围eoooeo000 6OOOO 6(一)是否为公共所需。(二)是否为公共所用()7,目FQooooooooooooq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6-S-、,&泳IJ6l-OOOOOOOOOOOOOOOOO0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6()*l.JlOOOOQOOOOOOO0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7OOO 71、共享性OOOOOO2、2隹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
5、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73、个体性。4、1E.当隹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GOOOOOOOOOOOOOOOOOOOOOOOO8OOO 8OOO 9OOO 105、制约性。/、OOOOOOXi释OOOOOO参考又献。OOOoo摘要现实生活中,公共利益范围失控,借公共利益的名义侵犯私有财产权现象广泛存在,因此,必须明确公共利益的含义,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否则,就可能因公共利益的过度膨胀和公权力的无限扩张与滥用,而致使私有财产权徒有虚名。宪法上“公共利益”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但由于其主体和内容的不确定性
6、,以及宪法规范本身的高度概括性与开放性,对何种情形属于公共利益问题,宪法文本不可能作出具体或者确定的标准。我国现行宪法中的“公共利益”主要规定在征收(征用)补偿条款中,但实际上,“公共利益”在1982年修宪时就在宪法第10条第3款中出现,但是直到近来才引起人们注意,并且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的原因除了2004年修宪对其重新强调之外,更主要的在于修宪后一系列的严重侵犯财产权事件的发生。如江苏的“铁本事件”、湖南的“嘉禾事件”、北京的“野蛮拆迁”事件等等。这些事件经过媒体报道后,引起人们的广泛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侵犯公民合法财产权的事件发生?这些政府的拆迁、征用行为是否符合宪法中规定的维护“公共利
7、益”的标准?进而,宪法中的“公共利益”规定如何得到准确地应用?本文将从这几方面对公共利益进行探讨。关键词宪法公共利益公益私益论宪法学视野中的“公共利益”一、宪法公共利益的表述在各国的宪法文本和学术研究中,对公共利益的表述是不尽相同的。如经常出现的表述有“公共利益”、“公共福祉”、“公共福利”、“公共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公共政策”、“国家利益”等。在我国的宪法文本中,同时出现了相互联系的概念,如公共利益、国家利益、祖国利益、社会利益与集体利益等。1954年宪法文本中三个条文直接涉及公共利益问题。第10条第3款规定:国家禁止资本家的危害公共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破坏国家经济计划的一切非法
8、行动。第13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对城乡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实行征购、征用或者收归国有。第14条规定:国家禁止任何人利用私有财产破坏公共利益。在1954年宪法中还出现了“公共秩序”、“社会公德”等词汇。1975年宪法第8条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不可侵犯。国家保证社会主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禁止任何人利用任何手段,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和公共利益。1978年宪法第8条采用了“公共财产”和“公共利益”的概念,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不可侵犯”,并在第8条第2款中规定:国家禁止任何人利用任何手段,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破坏国家经济计划,侵吞、挥霍国家和集体的财产,危害公共利益。
9、1982年宪法以不同条文表述了公共利益。第10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可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同时在宪法第28条中使用“社会秩序”、第40条中使用“国家安全”、第51条使用“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第54条使用“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2004年宪法修订后,第13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二、对公共利益的研究现状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于如何界定“公共利益”因所处的法系不同往往采取不同的方法。
10、大陆法系的国家和地区普遍采取以列举、概括或折中的立法模式定义“公共利益”。在我国,有关公共利益的讨论主要围绕概念表述与具体构成而展开,己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由于迄今为止没有启动宪法解释制度,对公共利益的确切含义公众还没有取得普遍的共识。对文本中的公共利益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如有学者认为“在我国,i般社会公共利益主要包括两大类,即公共秩序和公共道德两个方面”。在民法通则和合同法中出现的“社会公共利益”的概念,在其内涵上与公共利益有一定的价值联系,但表述方式是不同的,如社会公共利益更侧重于秩序的价值,而公共利益更侧重于个体与公共生活之间的联系。为了说明公共利益与政治生活之间存在的价值联系,有学者将
11、公共利益分为四个层面:(一)最基础的层面,应该是共同体的生产力发展(二)公共利益就是每个社会成员都有可能受益的公共物品的生产,包括公共安全、公共秩序、公共卫生等(三)社会每个成员正当权利和自由的保障(四)合理化的公共制度。这种分类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不同领域公共利益的意义,有助于对公共利益进行类型化分析,但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公共利益分析上的价值与事实关系的合理把握,特别是围绕公共利益出现争议时,很难确定具体的标准。公共利益以保障社会成员利益为基本出发点,并通过制度的建立实现公共利益。从某种意义上,“创造政治制度的能力,也就是创造公共利益的能力”有学者以“列举”的方式来界定“公共利益,早在2000年,
12、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梁慧星研究员接受立法机关的委托,组织起草的物权法草案(学者建议稿)就列举了公共道路交通、公共卫生、灾害防治、科学及文化教育事业、环境保护、文物古迹及风景名胜区保护、公共水源及饮水排水用地区域保护、森林保护事业等属于“公共利益”。还有学者建议在正面列举那些事项属于“公共利益”后,再从反面列举哪些事项不属于公共利益,进而规范政府的征收行为。三、公共利益的概念有关公共利益的概念普遍存在于各国的法律之中,成为国家公权力运行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要素。公共利益(PUbIiCinterest)是社会生活和法律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概念。但究竟何为公共利益,又是一个令人十分困惑的问题
13、,尚没有一部法律、法规对什么是公共利益作出解释,也很难给公共利益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公共利益并非恒定,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并且在其所处的时代中充满冲突。尤其在当今国家事务多元化的时代,关于什么是公共利益,以及发生利益冲突时如何选择重点,总是疑问重生陈新民教授认为,公共利益作为一个正面价值评断的概念,“必须以一个变迁之社会中的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等因素及事实,作为考量该价值的内容。尤其,在民主及法治国家,对于公益价值之决定,更须以法的角度来予以充实我国现行的法律并没有规定什么是公共利益。在我国,“公共利益”的最主要的法律依据是宪法和1998年的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宪法第13条规定:“国家
14、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J2004年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第2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J(一)什么是公共利益的需要在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着社会共同利益的广阔领域,它们来源于人们从事社会生活的共同需要,以及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际中对共同需要的深刻认识。例如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环境保护等都是体现共同利益存在的领域。可以说,社会的存在就意味着社会共同利益的存在,否则,一个没有一致和共识的社会(也是共同体)是不可能存在和延续的。任何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利益的内在的一致性,就失去了其存在和运行的基本的条件和基
15、础,单纯的国家政府外在的强力是不可能长期而有效地凝聚一个社会共同体的。什么是公共利益的需要是一个见仁见智的现实难题,不仅在我国目前的法律框架内无法寻求到这一问题的现成答案,而且在实践中也因判断立场的不同而难以达成共识。事实上,形成这一难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共利益”概念的不确定性。(二)公共利益的内涵诚如学者所说,公共利益这一概念最特别之处在于其不确定性,是为典型的不确定法律概念。这种不确定性,可以表现在其利益内容的不确定性及受益对象的不确定性两个方面。从汉语的构词方式看,公共利益属于偏正结构,可以分解为“公共”和“利益”两部分,其中“公共”是用来修饰“利益”的。其实,“公共”主要是指利益的“
16、受益对象”,而“利益”才是真正的内容,所以,公共利益的不确定性主要就表现在“公共”的不确定性和“利益”的不确定性。1、公共的不确定性公共是相对于个别而言的,无论是“公共”还是“个别”都是相对的概念,并非静态的、一成不变的。因为作为个别的“某圈子”实际上是可大可小的,这种圈子最小是一个单个的个人,然后逐渐地向外扩展,根据个人与其他人之间的不同的联系,从而形成一个许多同心圆相互交错的图像。因此,对一个圈子来说,相对于圈子内的少数人,圈子内的多数人就是“公共的”,而相对于外层的一个更大的圈子而言,这个圈子又可能构成少数,成为“个别的”,比如,对一个街道来说,这个街道上大多数居民的利益相对于某个居民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宪法 视野 中的 公共利益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50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