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
《雅安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雅安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4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雅安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JLX-刖三“十三五”期间,雅安市继续保持突出的生态优势,持续厚植生态本底。2020年末,全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森林覆盖率分别位居全国、全省前列。全市空气质量、地表水国、省控断面及各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标。但同时,雅安市生态环境保护仍然任重道远,大气污染治理成效不稳定,城乡面源水污染治理难度较大,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依然存在,对标全面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美丽雅安要求仍存在差距。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雅安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隙,素有天府之肺动植物基因库之称”“生态优势是雅安最突出的优势”“要突出绿色发展”等重要指示要求,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2、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雅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要求,根据雅安市委、市政府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的相关要求,制定雅安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战略引领,是“十四五”期间雅安市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统筹推动减污降碳的重要依据和行动指南。第一章雅安市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十三五”期间,雅安市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新突破,规划目标总体完成,但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仍任重道远。“十四五”时期,是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重要机遇期,要在总结分析雅安市情实际的基础上,进一
3、步把握形势、抢抓机遇、攻坚破难、乘势而上,奋力开创雅安生态环境保护新局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新突破地区生态优势持续保持。“十三五”期间,雅安市始终将生态保护修复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通过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提升森林覆盖率约4个百分点,开展保育湿地面积约27万亩,持续强化20余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为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濒危物种“动植物基因库”提供优良生境保障。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市国土面积比例33.14%。全市森林覆盖率69.14%,位居全省首位。河流湿地资源丰富,河网密度位居全省前列,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倍。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十三五”期间,雅安市地表水国、省
4、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市、县及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o重点湖库瀑布沟水库三星村、青富、三谷庄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II类水质标准。“十三五”期间,雅安市空气质量连续三年稳定达标,呈整体改善趋势。2020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6.2%,比2016年提升2.1乐PM2.5平均浓度为27.1Ugm3,比2016年下降21.2乐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第13名,季度排名多次进入前十位。污染防治攻坚成效显著。2020年,雅安市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IL95万吨,59.7%的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全市生活垃圾日焚烧处理能力达700吨,行政村生活垃圾无害
5、化处置率达90%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77%、废旧农膜回收率达81%。全市大气、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水平较2015年水平明显下降,二氧化硫下降30.89%,氮氧化物下降21.25%,化学需氧量下降7.1%氨氮下降9.6乐全面完成考核指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面积14.28万亩,安全利用率94%。核查统计疑似污染地块20个,安全利用率100%。环境治理体系和能力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不断健全,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及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全面落实河(湖)长制,设置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1561名。在全省率先出台流域水环境保护
6、的地方法规雅安市青衣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其中关于水电站生态流量下泄管控方面的系统性立法属全国首创。名山区农村“1+8”微治理模式获省领导肯定,农村垃圾分类处理“高岗村模式”被全省推广。绿色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雅安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能耗分别下降23.3%和17.7机成功创建国家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区,培育四川贡嘎雪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建成雅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源四环锌铸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省级绿色园区、省级绿色工厂。建成“中国雅安大数据产业园”,获评2020年度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成功创建大熊猫国家公园园地共建先行区和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全国康养
7、城市排名进入前5位。第二节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难度加大。全市空气质量区域性差异大,中心城区PM2.5、臭氧污染水平相对较高且不稳定,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难度较大。“十四五”国、省控断面数量增加,受水资源、水环境本底影响,持续改善流域水质、提升水环境质量排名面临较大挑战。名山区水资源相对缺乏,生态本底相对较差,城乡面源污染治理任务较重,畜禽养殖污染贡献较大,两合水河小流域水质稳定达标面临挑战。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还需完善。部分乡镇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较为滞后,部分县(区)雨污分流建设较为滞后,尚未单独建设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设施。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设施建设进度缓慢。农村生活污水收集治
8、理率整体较低。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尚不完善,建制镇及农村区域收集转运体系不健全。城乡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不足,厨余垃圾处理能力较低。危险废物处置、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设施建设进度缓慢。环境监管领域现代化、科技化、数字化水平不高。生态环境风险隐患仍然存在。石棉县、汉源县铅锌矿采选、冶炼对土壤、地下水污染风险仍然存在。矿区固废处置设施存在短板,尾矿风险防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涉重金属企业清洁生产水平较低、长效监管机制尚不健全,涉重金属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管理存在薄弱环节。部分农用地存在土壤污染风险。部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测和预警应急能力较薄弱。绿色发展水平待进一步提升。建材、矿业等传统资源型行业占
9、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高,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水平有进一步降低空间,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仍处于相对较高水平。生态价值转化路径还需拓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融合不够充分,绿色发展示范市建设路径尚不清晰。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迎来新机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遵循。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生态文明意识普遍提高、责任不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机制不断完善,各部门齐抓共管、主动落实生态
10、环境保护工作的局面正在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拥有了力量源泉及方向指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为绿色发展示范市建设带来新机遇。“十四五”时期,“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川藏铁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在雅安汇聚叠加。雅安将借此机遇,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四大经济”,打造长江上游生态高地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产业发展高地,为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市提供有力支撑。美丽四川建设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新动力。美丽四川建设战略是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雅安市作为“天府之肺”川西生态优势突出地区,必将在美丽四川战略指引下获得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新动力。
11、在美丽四川建设战略目标下,各级党委、政府将进一步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加大环保投入力度。企业环境守法意识将得到强化,公众和社会组织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将进一步提高,将为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奠定良好基础、提供新的动力。雅安绿色发展示范市建设为生态环境保护带来新契机。雅安市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川藏铁路第一城、绿色发展示范市的目标。“十四五”时期,雅安将始终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雅安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将高质量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产业发展高地,高水平建设雅州新区,为雅安市生态环境保护带来新契机。第二章开启美丽雅安建设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开启雅安生态环境保
12、护新征程,必须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努力建设成渝地区绿美生态高地和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市,让雅安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美。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雅安重要指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省委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一手抓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一手抓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以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为目标,进一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护好“天府之肺”“动植物基因库”。以突出的生态优势为基础,落实雅安市第五
13、次党代会精神,建设好川藏铁路第一城、绿色发展示范市,加快建设美丽雅安。第二节基本原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系统保护、精准施策。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推进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修复。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人为本,共治共享。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理念,
14、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激发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向往。健全体系、提升能力。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完善“政府、企业、公众”生态环境治理格局,优化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机制,加强经济和法治手段,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夯实科技支撑,大力实施环境保护智慧化、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现代化治理能力。第三节目标指标到2025年,雅安市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省领先、全国前列,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持续增强,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做出有力贡献
15、。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贯穿雅安各项事业发展全过程,基本建成绿色发展示范市,以绿色为底色推动“川藏铁路第一城”高质量发展,为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提供优良生态支撑。展望2035年,雅安市全面建成系统稳定、功能强劲的生态系统,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更加牢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效应更为凸显,美丽雅安基本建成。表2.1雅安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指标体系指标2020年2025年五年累计指标属性(一)环境治理(1)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gm3)27.1完成省下达目标-约束性(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嶙(%)96.2完成省下达目标-约束性(3)空气质量重污染天数比率(%)0基本消除-约束性(4)国省
16、考断面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In类水体比例(%)100100-约束性(5)地表水质量劣V类水体比例(%)00-约束性(6)城市黑臭水体比例(%)00-约束性(7)地下水质量V类水比例(%)-完成省下达目标-约束性(8)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比例(%)59.780-预期性(9)乡镇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In类比例(%)100100-预期性(10)氮氧化物重点工程减排量(万吨)-0.17约束性(11)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翩、量(万吨)-0.028约束性(12)化学需氧量重点工程减排量(万吨)-0.1945约束性(13)氨氮重点工程减排量(万吨)-0.0101约束性(二)应对气候变
17、化(1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完成省下达目标约束性(1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完成省下达目标约束性(16)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完成省下达目标-预期性(三)环境风险防控(17)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496-约束性(18)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1/*2完成省下达目标-约束性(四)生态保护(19)生态质量指数(EQl)/*稳中向好-预期性(20)森林覆盖率(%)69.1703-约束性(21)生态保护红线占国土面积比例(%)33.14以省上正式公布的红线比例为准-约束性注:L重点建设用地指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所有地块。2 ./
18、*指标按新标准尚未统计。3 .将根据林草湿数据与国土三调数据对接融合成果及时调整。第三章保护“天府之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高地加强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和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构筑生态安全空间格局。高水平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全面加强生态涵养保障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生态宜居城乡建设,实现生态价值转化,高水平保护“天府之肺”,高质量建设长江上游生态高地。第一节构筑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加强生态空间用途管制。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核心,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各类自然保护地为重点,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复合型、立体化、网络化的总体生态安全格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保护红线、
19、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功能空间控制线。根据生态保护需要,结合土地综合整治、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等各类工程实施,逐步清理生态空间内建设用地。开展全市生态状况变化遥感调查评估,定期发布生态质量监测评估报告,对重要生态功能区人类干扰、生态破坏等活动进行预警。实施大渡河、青衣江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严格分区管理与用途管制。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其他区域严格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在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前提下,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加大对生态保护红线内违法开发建设活动以及毁林、捕
20、猎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查处力度。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完善全市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和生态保护红线台账数据库,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监测网络。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本底调查,核定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基线水平。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推动制定自然保护地管理制度,健全”分类设置、分级管理、分区管控”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科学划定自然保护地类型范围及分区,加快整合归并优化各类自然保护地,持续推进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严格管控自然保护地范围内非生态活动。提升蜂桶寨、喇叭河等自然保护
21、区管理水平,强化自然保护地原真性和完整性保障。以自然恢复为主,辅以必要的人工措施,分区分类开展受损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修复。加强巡护路网、监测监控、森林防火等保护管理设施建设。第二节高质量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建设。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站项目建成投运,将大熊猫国家公园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对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实行差别化用途管制,保障栖息地生境完整。加强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修复,强化受损和碎片化栖息地的保护恢复,推进实施二郎山、泥巴山、拖乌山大熊猫生态廊道建设和修复。稳步推进大熊猫栖息地乡土树种、喜食竹种栽种,因地制宜探索人工纯林改造,提升大熊猫生存适宜度。推动全面消除核
22、心保护区种植养殖、居住等人为活动,实现矿业权有序退出。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园地共建先行区建设。加强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等领域研究,推动形成试点成果,打造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雅安样本”,建设出色出彩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第一市。加强大熊猫等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加强大熊猫、川金丝猴、琪桐等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加快建设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推动实施珍稀濒危物种救护、繁育和野化放归。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和濒危野生动物实施拯救保护工程。持续开展珍稀野生动植物人工培植驯化和野化试验研究,推进种群复壮研究。逐步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体系,推进大熊猫等珍稀濒危动物重点区域种群动态监测,开展风险分析与评估。建
23、立健全珍稀濒危动物保护管理机构运营机制,加强多级多渠道资金保障,持续强化队伍能力建设。以大熊猫公园高水平保护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与雅安市经济社会发展互促互进。以生态旅游、生态保护、绿色农业等为抓手,打造雅安大熊猫文旅品牌。构建完善大熊猫国家公园精品文创体系,推动1869中国大熊猫生态世界、雅安熊猫会展博览馆、雅安大熊猫自然博物馆项目建设。以大熊猫主题演艺、大熊猫观光园、大熊猫主题游乐园等项目为支撑,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会客厅。建立可持续入口社区发展机制,以全域打造国际熊猫城为引领,推动建设荥经县龙苍沟、宝兴灵关镇、天全喇叭河镇等入口社区。持续做好自然教育示范基地
24、和生态体验示范基地建设,推进熊猫新城等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基地建设。到2025年,力争建成5处自然教育基地和6处生态体验基地。第三节全面提升生态涵养能力夯实森林系统生态本底。全面推行林长制,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因地制宜推进陡坡耕地、重要水源耕地、严重污染耕地退耕还林,系统推进森林生态功能提质增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夯实雅安“天府之肺”生态基础。实施全域天然林保护修复工程,落实森林管护、封山育林政策,强化水土流失治理。实施林地用途管制、林地使用审核审批和使用林地定额制度,巩固94.27万亩退耕还林成果,加强新一轮3.55万亩退耕还林管护,确保全市林地保有量稳中有升。以锅巴岩矿区留白山体生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雅安市 十四 生态环境 保护 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56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