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重点专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医学重点专业建设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预防医学重点专业建设方案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立项建设“十三五”自治区重点专业建设的通知宁教(高办2015109号)的要求,以及评审专家的意见,学院对原建设方案进一步完善和修改,形成新方案。(一)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培养模式,根据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科优势及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着意构建“1突出、2结合、4平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1、构建“一个突出。在校期间,“突出以岗位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从理论到实践的各个环节都注重学生的岗位胜任力、执业能力的提高。2、坚持“两个结合”。根据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学校与基地结
2、合”,培养实用性人才。3、搭建“四个平台二(1)搭建“早期走进公共卫生”平台,培养低年级学生对公共卫生的专业认同和专业思维。1)建立优秀专家和校友一堂课制度。每年邀请15位区内外专家,结合个人发展、工作实践和专业进展,为本科生开设讲座。以增强学生对公共卫生理论的认知和早期接触。2)举办走进公共卫生系列活动,包括主题征文、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归属感。3)调整实践课程体系,增加专业课前实习环节,使学生提前进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熟悉各科室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环节,培养学生早期接触公卫,早期接触科研的能力。(2)搭建“理论与实践对接”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是通过本科生导师制,
3、开展基本科研能力训练。二是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训练和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借助国内、国际的大型科研合作项目,开展“群体现场实践”,不仅使学生在现场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而且使其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四是要求学生按照“一生一题”的原则以论文答辩的形式完成毕业专题实习。学生要完成从查阅文献、课题设计、开题报告、实验(调查)研究、数据收集、统计分析、论文撰写、PPT制作以及论文答辩的全过程,以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某些理论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及书写论文的能力,以适应卫生
4、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3)搭建“模块化实验教学”平台,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全面实施预防医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一一建立“一个目标、四个层次、四个模块”的本科生实验教学体系,即以提高学生公共卫生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开设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四个层次的实验课程;建立公共卫生基础实验I、公共卫生基础实验n、公共卫生常用技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案例四个模块,形成启发式、互动式、研究式的实验教学的模式,引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科学研究,激发本科生组建科研兴趣小组和自主开展实验研究的热情。(4)搭建“社会实践与服务”平台,培养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以教师科研课题、大学生社会实践为突破口,引导
5、学生积极投身公共卫生社会服务。通过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等一系列措施,最终形成大一学生“本科生导师制,大二学生早期接触科研,大三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群体现场实践,大四学生“专业课前实习,大五学生“一生一题毕业论文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二)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在国家及自治区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支持下,全面实施“421”师资队伍建设战略,即:4种措施提高素质,2个优先突出重点,1套管理系统激发活力。1、采取“四种措施”,提高公卫师资素质。(1)实施“双十计划”,逐步提升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启动“国内10人培训计划”,即5年分别安排10名左右教师外出进修和到自治区CDC实践锻炼;
6、启动“境外10人培训计划”,即利用5年时间,共安排10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境外参加学历或短期技能培训。(2)针对“不同学历”,合理安排教师培训内容。对于硕士学历的教师,要以学历进修和业务进修并重,同时考虑技能培训;对博士学历教师,要以到CDC实践锻炼为主进行培训。通过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实践培养名师;利用横向课题、院企合作的优势促进教师深入企业和基层,强化社会服务意识,使教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进而使专任教师成为具有较强教学科研能力和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名师。(3)坚持“以德育才”,不懈地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建设列入教师的岗位责任制,定期检查和考核,不断提升职业道德素养。继续完善本科生
7、导师制,并将其引入到学生管理之中,把思想品德教育、专业教育、学习规划、科研意识培养、心理健康、考研和就业指导列入每一位教师的导学任务,通过导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发挥“传帮带”作用,重视教学传承。利用本专业教学名师及教学课程评价推出的优秀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培训,同时在中青年教师间开展教师基本功大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2.坚持“两个优先”,培养青年学科骨干教师。(1)坚持优先培养“教学和科研全能型”骨干教师。积极选拔专业理论基础扎实、教学管理水平高、教育科研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作为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进行重点培养。对经过考核具有
8、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资格的,要给予重点扶持,在工作条件、实践锻炼条件、培训机会等方面给以政策倾斜。(2)坚持优先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通过与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实践教学基地在人才培养上的合作,通过专门措施提高实践基地师资的教学能力和学校年轻高学历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质性的医(教)师资格的考取和职称晋升,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3、建立一套管理系统激发活力。积极推进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教师管理的各项制度,从而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系统。主要建立和完善引导、评价、竞争3种机制:引导教师主动参加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推进科学管理,积极推进现代管理手段在教学管理和评
9、价中的应用,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管理的科学性;在适度稳健的状态下建立起良好的激励机制。(三)加强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1.更新完善教学内容,建设创新课程,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以公共卫生教育基本要求为依据,突出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应适应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紧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步伐,在原有课程基础上有机整合相关课程,构建适应时代需要的5个优化核心课程群。通过课程体系的重构,突出培养和提高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应急应变等现场工作能力。(1)群体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课程群:主要包括预防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卫生化学、卫生毒理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
10、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儿童少年卫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妇幼保健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案例、公共卫生常用技能、公共卫生基础实验I、公共卫生基础实验II等。(2)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课程群: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大学英语、体育等课程。(3)创新思维与科研方法课程群:主要包括专业方向进展、文献检索等课程,同时设立学术讲座、学术讨论、学生学术报告、毕业设计(论文)等。(4)管理学与法律法规基础课程群:主要包括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医学法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卫生法规与监督学、形
11、势与政策等课程。(5)医学专业基础课程群:主要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其相关的交叉与边缘学科课程: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人体寄生虫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病理学、机能学实验I、机能学实验II、药理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心理学、医学遗传学。2 .优化整合教学资源,提升教育质量,建设共享教学资源平台。(1)加强教学资源库的管理和利用,储蓄优质教育资源。优化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中积累的教学资源,针对课程群进行相关课程资源的整合,推进五大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整体建设,建立包括教学案例库、教学媒体库、课件与网络课程库、试卷试题库、文献库、公共卫生资源索引库等在内
12、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并实现动态管理,不断收集、整理、存储和传输教学信息,使之服务于教学、服务于课堂。(2)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优势,促进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以课程或课程群为资源组织单位,建设基于网络的共享型移动学习平台,依托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移动教学平台、教学信息资源库网络平台等,为教师、学生和社会提供统一的门户入口,形成动态开放式移动学习环境,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为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交流及社会服务搭建移动服务平台;建立适合现代公卫医师执业考试的计算机模拟考试中心。3 .更新教学理念,推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1)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坚持拓宽基础,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突出专
13、业特色的基本原则,开展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组织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结合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探讨课程整合、衔接、更新与提高的实施方法,以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办学思想、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修订预防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在保证满足各门专业课程理论课讲授的条件下,一方面适当减少部分课程理论课的学时数,将教材中的有些内容安排学生自学(如儿少卫生学),另一方面,减少专业课程相同或相似的实验内容、方法的学时数,将节约出来的学时数集中安排,整合预防医学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实验课程,形成公共卫生基础实验I、公共卫生基础实验H,增加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案例、公共卫生常用技能等课程,以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14、践能力。具体见下图:卫生化学(2)在精选内容、提高起点、避免重复的基础上,优化专业课程内容,确定每门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删除陈旧内容、削减课程间的交叉重叠内容,使课程内容充分反映本学科的核心理论与方法。课程中要求增加反映学科进展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进展的介绍,促使学生优化知识结构、拓展认知的新领域。依据新形势下社会对预防医学人才的要求。对照国家公卫医师考试大纲的要求,适时调整专业课程的教学计划,在儿童少年卫生学里增加儿童保健学的内容,新增设妇幼保健学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两门课程,开设“公共卫生专业方向课”选修课程。(3)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加强教材建设。实施精品战略,继续大力支持和鼓励教
15、师参加卫生部和教育部5年制和7年制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组织教师根据本专业的特色和教学需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自编教材,鼓励和支持适合双语教学、留学生教学的新教材编写与出版,着力打造本专业特色教材。紧密结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大力推进电子教材建设以适应日益普及的多媒体教学和需要。优先选用近三年出版教材、省部级优秀教材、“十二五”重点规划教材及面向21世纪教材等各类优秀教材。鼓励教师参编高质量的教材,在继续做好教材选用工作基础上,努力使我院专业教师主编或参编教材的数量达到9部,同时力争编写专业参考教材20部。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完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案例、公共卫生常用技能、公共卫生基础实验
16、I、公共卫生基础实验II实践教材的编写。通过教材的选用、主编或参编教材、自编教材及编写辅助教材等措施,使教材建设更能突出预防医学理论及实践技能培训。(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1.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采用并探索符合教学规律、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教学方法,一体化实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培养目标。探索创新性应用型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继续稳步推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等3-5门专业核心课程的PBL教学、CBL教学,开展启发式、窠例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全面改善教学效果和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
17、问题能力。2 .构建自主式、协作式、交互式学习方式运用现代网络信息化手段和软件技术,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通过移动学习平台的开发与建设,探讨职业卫生、公共卫生案例等3-5门课程进行移动教学,将相关的学习资料通过移动平台免费开放,实现教学互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建立起以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库、课程资源管理系统、移动学习平台等为一体的立体共享移动学习平台,为实现自主式、协作式、交互式学习方式提供有利支持。3 .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相长。坚持教学教研科研一体化,教学教研科研一起抓,发挥科研的先导功能,提高教学质量。以教师最新科研成果和学科前沿知识引导课堂和实践教学,帮助学生跟踪学科动态,构建合理的知识结
18、构,启发创新思维。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师科研课题为基础,通过“本科生导师一贯制”、“早期接触科研”等机制对本科学生进行科研思维训练,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研课题,提高其在学校对理论与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鼓励教师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到教学内容中去,缩短理论和实践的差距,扩展教学容量。4 .积极探索导师一贯制教育,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大一开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由导师带领学生科研入门,结合学生的毕业生产实习,在后续的四年中,每位学生跟随自己的导师完成最后的毕业论文,逐渐缩短毕业论文生产实习专门时间安排,延长专业实习时间。借鉴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对本科生设立开题,中期汇报,毕业答辩环节,使
19、学生对于科研的每一个环节都亲自参与并进行实践,逐步建立学生的科研思维。(五)强化实践教学1.实践教学改革内容和模式(1)按照“三个五统一”做好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实验教学中做到“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登记表、实验报告、实验成绩的”五个统一;在实习教学上做到“实习大纲、实习计划或实习指导书、实习指导教师总结,学生实习总结、实习成绩”五个统一,在毕业论文上做到“毕业论文任务下达书、毕业论文任务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成绩、毕业论文答辩记录五个统一”。(2)通过“三步走”的方式认真抓好实习环节。第一步,认真制定实习计划。毕业实习计划包括确定实习各个环节的安排、实习单位、学生分组名单、联系人及其电话、
20、实习点指导教师等。第二步,选择合适的实习单位。随着我院毕业生在社会上越来越受欢迎,要求我们派实习生的单位也越来越多,我们按照学校实践教学基地的遴选条件,经过申请、现场考察、挂牌等环节,确认我院实践教学基地。第三步,严格实习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实习纪律、实习态度、实习考勤和专业技能。考核方式包括:学生自我考核、实习小组考核、实习单位考核和指导教师考核。(3)构建“三结合、六环节”的实践教学模式。“三结合”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采取日常实验与集中实习相结合,课内实习与课外实习相结合,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六环节”实践教学分为社会实践、课程实验、专业前实践、专业实践、毕业论文和生产实习等六个教学
21、环节,它们相互补充、相互配套、有机结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4)实施“三线”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建立院-实验中心-实验教师/实验员的实验课程实习管理线、院行政-系/教研室-教师组成的实习管理线以及院总支-辅导员-班主任负责的社会实践管理线的“三线”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根据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和完善课程实验大纲、专业实习大纲、生产实习大纲与毕业论文的管理办法等教学文件,确保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落实。(5)注重实践教学,增加技能及案例教学比重。根据目前预防医学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现实,我们改革现行的培养体系,增加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案例、公共卫生常
22、用技能等实践课程,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2.强化实践教学的措施(1)健全管理机构。建立“三线”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三条管理线,分工合作,明确责任,确保实践教学有组织、有计划、有落实,确保了实践教学的正常进行。(2)加强实验室建设。一是加强功能实验室建设;二是重视实验室管理;三是加强实验室规划工作。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学生以校、区、国家三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为平台自主选择实验项目,并可以利用实验室开展科技创新活动。(3)完善实践基地。加大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理顺学院与基地的联系,继续拓展实践教学基地,开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作为预防医学专业新的实习
23、基地。对于已挂牌的实践教学基地,要在巩固的基础上提高管理的规范性和实效性。做好基地兼职教师的聘任工作和培训提高工作;探讨与基地联合开展科研工作;明确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设定目标及质量参数严格考核专业实习的效果,强化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劳动卫生学与环境卫生学实验室)的管理,使其在教师、研究生及本科生科研方面的共享率提高。(4)整合实验课程体系,构建“模块化实验教学”平台。为了更加合理的配置和利用教学资源,做到资源共享,打破实验项目的学科界限,重新整合,统筹安排,最大限度的发挥现有的实验设备优势,将预防医学专业所属6个学科的实验室组建成院直属“预防医学实验中心”。在此基础上对各系、教研室所开设的
24、专业课程深入分析、充分论证,编制新的、更符合公共卫生新进展的实验教学大纲,切实解决课程间内容交叉、重复的问题,以及原有实验课低水平、简单重复的问题;打破原先各系、教研室以专业课为单位设置实验课的模式,以提高学生公共卫生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提出一整套能涵盖公共卫生专业培养要求的实验教学计划,“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三个层次、“公共卫生基础实验I、公共卫生基础实验H、公共卫生常用技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案例”四个模块的本科生实验教学体系,形成启发式、互动式、研究式的实验教学的模式。(六)教学管理改革1 .策划和实施教学管理队伍的优化和培训工程。加强培训,提升管理技能。院内每两年举办一次教学管理工
25、作研讨会,分析和总结管理中的问题和经验;每两年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等;与学校人事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合作,每年举办1期教学管理理念、教学管理技术的培训,不断提高学院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2 .搭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管理制度框架。通过研讨会、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多种形式对现有教学管理制度充分调研,在对调研数据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有分别的进行调整和完善,实现教学管理制度的优化和创新。3 .强化教学质量监控,提高教学质量。学院严格实行新进教师试讲制度、系教研室集体备课制度、院领导、教研室主任听课制度,把控教学质量关。通过实行教学示范课,鼓励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技巧。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学院和学校授课比赛,着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做到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75%以上由教授讲授,使学科优势与队伍优势在专业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坚持教学督导制度,充分发挥学校教学督导组的作用,请督导组专家指导青年教师的教案撰写,教学安排及教授教学技巧。利用学校的评教反馈系统,找问题,看差距,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附五年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58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