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3版教案第一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3版教案第一章.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学 系 课 授 主 职教案2023-2024学年第1学期院专业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年级教师称教学与研究部制2023年8月教案(首页)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授课专业各专业年级课程编码TSSZL20103授课方式El课堂讲授实践/实验课考核方式EI考试考查课程性质必修课团通识必修课口专业必修课选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课程总学时48学时周学时4学时学时分配课堂讲授42;实践/实验课6学时教学目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之一,其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
2、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为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使用教材教材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编(著)者本书编写组出版社及出版时间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8月EI马工程教材口规划教材口自编教材教指委教材口高水平或优秀教材其他推荐教辅资料无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第1学期联系方式周次授课时间授课章节第一章本(章)节授课方式El课堂讲授口实
3、践课教学时数8学时本章节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着重把握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二重分化,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熟悉事物发展中的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熟悉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熟悉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增强学生的辩证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世界的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以及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讲解本章内容时,注重引导学生着重把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自觉确立求实的
4、思维观念,注重从客观实际出发,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事物,客观地看待事物。此外,努力提升辩证思维能力,尤其是驾驭和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关系的能力。同时,还要加深对唯物辩证法批判的、革命的本质的理解。真正的、彻底的唯物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已经转变为对客观现实进行批判和改造的实践,而非仅仅是“解释世界”的理论。依据本部分的教学内容与逻辑结构,教学可以依照教材内容,构成三个教学模块展开教学。第一模块讲世界的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用48学时学时;第二模块讲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用2学时;第三模块讲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用2学时。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L世界的物质统一性;2
5、.物质决定意识;3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4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难点:1.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5 .物质决定意识;6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7 .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思维能力。教学策略1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的主要内容运用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与学生进行讨论。2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主要内容运用讲授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与讨论式教学法相结合组织教学。3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适宜运用讲授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与讨论式教学法相结合组织教学。学情分析1 .了解学生及其原有的知识基础。这门课面对的是大二学生,在大一的时候
6、学习了德法和纲要,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2 .通过导论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的基本了解,再学习第一章哲学部分的内容就容易理解。教学过程设计(一)“世界的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教学思路与教学专题方案设计1 .导入新课教师以武林外传中的台词或是流浪地球2的科幻感给人的感受,引出科幻背后是科技,科技背后是大国崛起、强国之路的话题,引发学生思考,初步讲解物质决定意识。2 .简介教学目标教师介绍本次课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教学目标有清醒认识。3 .呈现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讲清哲学是什么,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进而介
7、绍哲学的基本派别。使学生对哲学的含义及重要性有初步的了解。知识点2:哲学的物质范畴。讲清什么是物质和物质范畴,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范畴理论的丰富意义。使学生理解辩证唯物主义是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实现了物质观上的重大变革。知识点3:物质的存在方式。讲清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使学生理解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以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知识点4:物质世界的二重化。人类的出现,特别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使世界发生了二重分化,即从自然界中分化出人类社会,从客观世界中分化出主观世界。使学生了解在
8、实践活动中,人们始终在处理自然与社会、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力求克服二者的对立而达成它们的统一。知识点5: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讲清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如何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学生全面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自信自立,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科学认识人工智能的发展。知识点6: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讲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本质上也是物质的,人的意识统一于物质。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生动体现。(二)“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教学思路与教学专题方案设计一、导入新课。由问题“青藏高原的形成对自然地理和人类历史有什
9、么影响”导入本次课的教学,引发学生思考;二、介绍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具有清醒认知;三、呈现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点1: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首先,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普遍联系引起事物的发展变化。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其次,联系具有客观性,具有普遍性,具有多样性,具有条件性。知识点2:事物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首先,对立统一规律是根本规律。对于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
10、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其次,质变和量变的概念,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再次,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其内在矛盾运动,以自我否定的方式而实现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就是要揭示事物自己发展自己的完整过程及本质。知识点3: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包括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现实与可能。知识点4:量变质变规律。讲清质、量、度三方面的规定性,以及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使学生正确理解适度原则,了解量变质变的关系并联系生活实际加以把握。知识点5:否定之否定规律。讲清否定的
11、内涵,事物的辩证否定过程,以及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指导意义。使学生全面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正确看待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知识点6: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讲清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成对范畴以及在实践中如何把握它们的关系。使学生正确把握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处理实际问题。(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教学思路与教学专题方案设计一、导入新课。结合相关视频导入本课教学。二、介绍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具有清醒认知。三、呈现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点1: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唯物辩证法是其核心内容,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本
12、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它揭示了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普遍规律,既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论。知识点2: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思维方法,要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思维能力,特别是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系统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课堂教学创新点结合社会热点与学生进行讨论。如厄尔尼诺现象对整个世界的影响,新冠肺炎对世界局势的影响,青少年时代的学习生活对一个人的一生的影响,让学生认识事物发展变化之间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变化过程和发展趋势,以及分析
13、认识事物联系发展的五个环节。课后作业1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2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关系。教学小结与反思教学小结:本次教学使学生必须清楚以下几方面的重点问题,分别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辩证法部分,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认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五个基本环节,即内容和形式、本质和现象、原因与结果、必然和偶然、现实与可能。初步了解运用唯物辩证法需要掌握的五种思维能力。教学反思:一、课前反思。明确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的认知,制定更合适的教学策略;研究学生的相关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二、课中反思。营造学习氛围,通过导课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基调,并使学生进行亲身经历讲解,互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并且把握教学节奏。三、课后反思。主要是对每一模块的所讲时长进行反思,及时修整下一课时的教学进度。同时,感悟课堂效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情况如何,根据情况作以实时调整。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58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