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服务实体企业化转制的调查与思考.docx
《高校后勤服务实体企业化转制的调查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后勤服务实体企业化转制的调查与思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高校后勤服务实体企业化转制的调查与思考摘要本文是关于我省近两年来推进高校后勤服务实体企业化特制工作的专题调研报告。调查表明,我省高校在改革后勤管理体制、建立后勤实体企业化运行机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后勤服务实体与学校之间建立了服务与被服务的经济契约关系,但与后勤服务实体企业化的改革目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必须深化国有后勤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创新经营机制,建立和完善高校后勤服务实体企业化改革的社会保障体系。关键词高校后勤服务实体企业化转制作者简介调研组组长:王青遢,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吉林长春130055)o副组长:孙宝森,原吉林省教育厅法规处处长;郭志强,原四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吉林四平13
2、6000)o执笔:袁海军,吉林省教育科学院高教研究所副所长(吉林长春130022);赵克祥,吉林农业大学后勤服务公司副总经理(吉林长春130118);王常青,吉林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今年,国家组织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入第三年,改革已经到了攻坚阶段。为了解我省两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展状况,总结改革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深化改革的思路与措施,根据吉林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领导小组部署,省教育厅最近组织了一次系统的调查研究活动。综合调研组深入省内15所高校,举行了多次有高校主管领导、后勤管理部门、后勤服务实体、社会投资方参加的座谈会及专家研讨会,就我省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模式、高
3、校后勤资产产权问题、高校后勤服务实体转换经营机制问题以及相关政策的落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形成了系列调研报告,为省政府领导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供了依据。本文是其中的一份调研报告,侧重反映我省高校后勤资产和人员从学校后勤行政系统剥离、组建后勤服务实体过程中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方面的状况。一、我省高校后勤服务实体企业化转制的现状高校后勤服务实体企业化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企业化转制过程中,我省形成了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职能分开一一从学校机关整体剥离后勤资产和人员一一后勤服务实体融入社会第三产业的“三步走”改革趋势;相应的,高校后勤的组织形式也正经历后勤机关一一后勤实体一一后勤企业三
4、种形态。高校后勤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高校后勤服务实体与学校的关系都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为向企业化转制奠定了基础。(一)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改革当前,我省高校后勤的资产和人员已经从学校行政系统整体剥离出来,初步实现了后勤服务实体化的阶段性改革目标。截止2001年底,全省高校共组建了后勤服务实体177个。据调查,我省高校后勤规范剥离之后,建立了“小机关、大实体”的后勤管理新格局。学校设专职后勤副校(院)长统一领导后勤工作,设置后勤管理处行使对后勤工作的规划、服务、监督和宏观管理职能。有些高校在后勤管理处设置了二级财务,与后勤服务实体之间发生直接经济关系,对后勤服务实体进行经济约束和管理。由于
5、许多学校同时设置了基建、财务、保卫(武装)、设备等行政机关,在实际运作中高校后勤服务实体要与其他部门发生联系,因此,多数学校的后勤管理部门还不能独立代表学校与后勤服务实体发生业务往来。高校后勤资产和人员从学校行政系统剥离出来之后,在原来有关科室的基础上组建了后勤服务实体,成立了校内后勤服务中心(总公司)。这些中心(总公司)有的是专业实体的松散联合体,有的是实行科层制管理的企业组织。前者有利于相对成熟的专业实体分别发展成为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的独立法人,后者有利于统筹资源配置和统一财务管理。中心(总公司)负责人一般由学校委任,并实行任期制管理。专业实体负责人由中心(总公司)聘任,有些学校则采取了中
6、心(总公司)招聘、学校考核任命的方式。许多学校还明确了中心(总公司)的县处级行政建制和各级负责人的相应行政级别。这种方式有利于学校对后勤服务实体的有效控制,但由于没有改变后勤服务实体负责人实际上的干部身份,任职期间仍保留着职称、职级、档案工资等附加条件,容易造成中心(总公司)负责人对上不对下,看重任期政绩而忽视长远发展的后果,客观上不利于后勤服务实体的企业化转制,不利于这些人向优秀企业家的目标努力、向职业经理人的方向发展。(二)高校后勤服务实体的机制建设我省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大都实行了企业化或模拟企业化运营,借助传统的业务范围,占领了高校后勤服务市场。一些高校后勤服务实体自筹资金投入高校基础设施
7、改造,进行水电扩容、锅炉房改造、管道维修等,既改善了高校办学条件,也壮大了自身的实力。部分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已开始走出校门,逐步融入社会第三产业。长春光机学院后勤动力中心积极开拓校内校外两个市场,不仅满足了学校的供暖需求,还托管了校外3万平方米住宅小区的供热工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加强了内部管理和机制建设,在人事用工制度、分配制度、财务制度等方面,按照现代化企业管理方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与探索。在人事用工制度上,多数后勤服务实体积极推行岗位责任制和全员劳动合同制。一些高校实现了从管理人员到一般职工的全员竞聘上岗,基本形成了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
8、进能出的良性运行机制。东北师范大学对原后勤职工实行全部内部退养,重新上岗的后勤职工已经不存在身份差别,搭建了全员劳动合同制的制度平台。在分配制度改革上,大部分高校在部分行业实行了准企业化的分配方式,推行岗位工资制和效益工资制,实行按岗定酬、按劳付酬;其余行业仍实行事业单位的工资管理模式发放后勤职工工资。在财务管理方面,多数高校实行财务委派制。财务管理人员由学校委派并实行轮换制,负责公司的财务记账、核算和管理。个别规模较小的院校,其财务管理仍由学校财务代管。从总体情况看,高校后勤服务实体通过强化管理和加强制度建设,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益,增强了后勤职工的危机感与责任意识。但是,这些做法充其量是原有
9、管理体制的改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事业单位的性质,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三)高校与后勤服务实体之间的关系高校后勤资产和人员从行政系统成建制规范剥离后,初步实现了事企分开的改革目标,高校与后勤服务实体之间以服务项目为纽带,形成了服务与被服务的经济契约关系。具体可以概括为承包经营型、物业管理型和项目竞标型等三种关系类型。1 .承包经营型。这种关系大多形成在专业性较强的行业,如供暖、餐饮、交通运输、公寓管理等。高等学校将锅炉房、食堂、车辆、宾馆等后勤资产连带后勤人员完全剥离出来,组建小型的专业化后勤服务实体,并将后勤资产承包给实体经营。为扶持后勤服务实体,多数学校实行“零租
10、赁”政策,在一定时期内免收承包费。后勤服务实体按承包合同提供服务,并向用户收取服务费用;学校则按照合同进行监督检查和质量验收。在这种关系下,后勤服务实体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权,能够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来增收节支、创造效益,增加实体的内部积累。多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证明,承包经营制尽管是一种有效的经营方式,但也存在许多弊端,如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国有资产隐性流失、学校承担无限责任等。2 .物业管理型。这种联系形式大多发生在日常性的服务行业,如卫生保洁、校园绿化等。学校将那些不宜剥离的固定资产和教学、科研设施上产生的有关服务项目,按人工费、材料费、管理费等进行综合指标计价,直接交由后勤服务实体管理和经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校后勤 服务 实体 企业化 转制 调查 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59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