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学年第1学期论文评分表.docx
《2024—2024学年第1学期论文评分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2024学年第1学期论文评分表.docx(2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4-2025学年其次学期论文评分表课程名称中国社会思想专题任课老师孙凯姓名学号牛熠冕20244442院系年级哲学院社会学系社会工作专业论文题目梁漱溟的朝话与21世纪的“朝话”论文考试评分标准及得分状况项目项目评分标准得分论文选题15分1目的明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115分)2目的比较明确,具有确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610分)3目的欠明确,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05分)论文观点30分1观点显明,有针对性和创新性(2030分)2观点清楚,具有确定的理论创新(1020分)3观点欠明晰,具有确定的理论思索(010分)论文结构25分1结构完整,逻辑严密,层次清楚(1725分)2
2、结构较完整,有确定的逻辑性和层次性(916分)3结构欠完整,逻辑不够严密,层次不够清楚(08分)论文资料15分1能够充分占有和分析学界的经典前沿材料(11一15分)2能够占有一些相关探讨材料(610分)3资料比较欠缺,经典性和前沿性差(05分)论文规范15分标题、内容提要、关键词、正文、语言、注释和参考文献等1都比较规范(1115分)2大部分比较规范(610分)3大部分欠规范(05分)本门课程最终得分(总分100分)任课老师签字:时间202407黑龙江高校社会学系课程论文题目:(此处写题目,用小二宋体加黑)课程名称(宋体三号加粗,下同)考查学期/学年第学期考查方式课程论文姓名学号专业指导教师(
3、“题目用小二号黑体,居中.标题上空二行,标题与下一行之间空一行.)专业学生XXX学号XXX(“专业”、“学生”与“学号”用小四号黑黑体,专业、学生姓名与学号姓名用小四号楷体.整行居中。题目与专业、姓名、学号之间空一行,专业、学生、学号与正文之间空二行。)关键词:X;X;XXX(小四号宋体)丁(四号宋体加粗,居左空两字)一、(作为正文一级标题,用三号宋体字,加粗,左空两字,间距为:段前1行,段后1行)(小4号宋体,20磅行距)XXXXXX(一)(作为正文二级标题,用四号宋体,加粗,左空两字,间距:段前0.5行,段后0.5行)(小4号宋体,20磅行距)XXXXXX1、(作为正文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宋
4、体,加粗,左空两字,20磅行距)(小4号宋体,20磅行距)X(1)(作为正文4级标题,用小4号宋体,不加机,左空两字,20磅行距)(小4号宋体,20磅行距)X二、XXXXXXX(作为正文一级标题,用三号宋体字,加粗,左空两字,间距为:段前I行,段后I行)(小4号宋体,20磅行距)参考文献(三号宋体加粗,段前、段后各一行)1X(小4号宋体,行距20磅)XXXXX.例如: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书目M.北京:高等教化出版社,1957.15-18.2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附2:课程论文正文的要求一、一般性要求1.课程论文包括各
5、门课程的大作业、课程考试论文、社会调查(实践)报告等。2 .字数要求:按各门课程老师的要求;若没有具体要求,则一般不少于3000字。3 .学生装订论文依次:1)评分表;2)封面;3)论文正文。二、规范格式1.论文统一以A4纸页面排版,左侧装订。4 .全文字体:宋体。5 .标题字体:加黑;题目小二号,一级标题三号,二级标题小三号,三级标题四号。标题序号标号:一级标题用一、二、三编号;二级标题用1、2、3编号;三级标题用(1)、(2)、(3)编号。6 .正文要求:宋体,小四号,行距L5倍,段前0.5,字间距为标准值。7 .图表标号:图1.1图1.2图2.1图2.2(标在图下方)表1.1表1.2表2
6、.1表2.2(标在表上方)8 .页眉和页脚。页眉的左上角为“课程名称论文/作业/社会调查(实践)报告”,右上角为姓名。页脚为以阿拉伯数字标示的页码,页码自正文第一页起至参考文献结束止,格式居中,页眉页脚的字体为默认字体。9 .引文的标识方式:(1)引用的参考文献统一列示于正文之后,且应将参考文献编号标注于正文右上角,同一份文献编号相同;参考文献中列示的文献书目,应与正文标注的参考文献编号相对应。(2)参考文献的建议格式(可参考正式发表的论文采纳其他格式):书籍格式:编号作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期刊格式: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页码.网络资源:编号作
7、者.文章题目,发表日期;网络资源路径.三、纪律要求1 .不得抄袭,如发觉雷同部分超过40%的,均按不及格以至零分处理。2 .不足2000字的,成果按缺考处理。附3:学士学位论文例文2瓷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现代与传统的博弈杂散局回族族内婚观念变迁的个案探讨学院: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年级:2024级专业:社会学姓名:王向瑁学号:20242060指导老师:孙凯2024年4月26日摘要回族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回族社会也悄然发生着变更。而婚姻观念的考察则是视察社会变迁的一个精致线索,本文把杂散居回族的族内婚观念变迁置于现代化的理论框架之下,通过一个散居回族家庭的三代变
8、迁的个案,来揭示经济和政治的现代转型、城市化、宗教世俗化和价值多元化等多股力气的交织如何型塑了个人的境遇和观念,在与社会进程相照应的视角下谛视回族族内婚观念的变迁;展示“现代”和“传统”力气困难的博弈关系;对现代化发展趋势的理论进行回应。关键词婚姻观念;族内婚;现代化;变迁AbstractHuiisoneoftheimportantethnicgroupsinChina.Huisocietyhaswitnessedsignificantchangeswiththeconstanttransformationofsociety.Sincemarriageisadelicateclueforust
9、oobservethesocialchange,thisthesisinvestigatethemaritalconceptofHuilivinginscatteredcommunitiesundertheframeworkofmodernization.Thisthesisrevealshowthemoderntransformationofeconomyandpolitics,urbanization,secularizationofreligionandvaluepluralismhavetogetherconfiguratedthepersonalsituationandconcept
10、withanindividualcaseof3generationsinonefamily,studythemaritalconceptofHuiagainstthebackgroundofsocialdevelopment,exhibitthecomplicatedgamebetweenmodernizationandtradition,andresponsetothetheoryofthetrendofmodernization.KeywordsMaritalconcept;endogamy;modernization;transformation书目摘要关键词AbstractKeywor
11、ds书目I前言0第一章婚姻和族内婚概念的界定0其次章文献回顾1(一)民族社会学中的族际通婚探讨1(二)国家-社会关系探讨框架下的城市回族社区探讨3(三)回族婚姻观念变迁探讨的相关论文4第三章探讨框架5(一)何为现代化5(二)本文的分析框架6第四章案例分析7(一)姥姥的故事及其社会学分析7(二)妈妈的故事及其社会学分析8(三)小L的故事及其社会学分析10结论13注释15参考文献16致谢18前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构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费孝通)的格局。回族,作为人数众多、分布广泛的一个民族,与其他各民族一同创建了中华民族的光辉文明。无论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保卫边疆的角度看,还
12、是从开发自然资源、文化互补的视角动身,回族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都占有着不行低估的作用。因此,关注回族社会及文化对民族、国家、社会都有着特殊的意义。从上世纪中期起先,随着国家政权的建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加快,安排经济的实施、广泛的政治动员在那个时代的人心中烙下了时代的烙印。1978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市场经济建立、民主政治推行、价值体系多元化、宗教世俗化、世界日益联为一体,深刻而巨大的社会转型更有力地型塑了社会成员的观念。在现代化的洗礼下,传统价值观念被推到理性和科学的阳光下重新谛视,千年承袭不变的价值传统受到多元价值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谛视回族的婚姻观念变迁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从文化
13、的传承和发展来看,各民族都有剧烈地保存自己文化传统的倾向。因为每个民族特有的文化不仅是相同民相互认同、相互帮助的重要标记,而且是各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表现民族自我的重要标记,是造就一个民族自尊心、骄傲感的重要精神力气J而上文所述的种种现代化的力气极大地变更了回族,尤其是杂散居回族的面貌:回汉通婚率的上升、回族受教化水平的提高、回汉接触的不断增多、宗教信仰的世俗化等给这个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但也给民族凝合力、民族认同和民族文化的传续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婚姻观念,作为民族观念的一面镜子,不仅受到民族传统、宗教信仰的影响,同时也是现代化发展的一面镜子,探讨回族的婚姻观念变更,恰如管中窥豹,可以帮助我
14、们窥见一个民族风俗和信仰的现代流变、一个民族为了抵制汉化和西化的艰辛和倔强,激发联系个人观念和社会议题的“社会学想象力”,洞悉“现代”和“传统”之间持续不断的博弈过程。第一章婚姻和族内婚概念的界定从社会学角度看,“婚姻”是男女两性之间一中特定的社会关系。“对一夫一妻制来说,结婚时由社会批准的男女之间的特殊社会关系,它是形成家庭的基础和家庭的核心。”在婚姻和家庭的起源一书中,苏联学者谢苗诺夫认为“婚姻是两性关系的确定社会组织。它必需以结婚双方负有确定的为社会所承认的权利和义务为前提。凡未经社会核准的两性关系都不是婚姻。”族内婚是指一个民族群体成员在择偶时选择本民族群体内成员建立婚姻关系。而族际婚
15、则指一个民族群体成员跨民族群体选择配偶。“族际婚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两个异性的关系,而且隐含着两个人所代表的族群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正因为如此,人们一般在“门当户对”的前提下进行选择;也正因为如此,文化自成体系、民族界限较为显明的回族在选择婚姻伴侣时,才更多地倾向于选择族内婚。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回族的族内婚观念是否发生了变迁?变迁的缘由又是什么?本文正是通过一个回族家庭三代变迁的个案,来揭示这种变更,并探讨现代化的诸因素如何促成了这些观念的变迁。其次章文献回顾(一)民族社会学中的族际通婚探讨我国学者马戎先生在其著作民族与社会发展中分别探讨了同族通婚和族际通婚的诸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方式。
16、马戎认为,“家庭所属群体基本特征“与“个人的基本特征”是一般人择偶的重要考虑因素,主要包括: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地域网络、宗教信仰、教化水平、职位和财产等。图一影响同族通婚中个人择偶确定的诸因素而民族间通常存在确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差异,但是各个不同民族间的差异程度不同。因而在探讨族际通婚中个人择偶确定的诸因素时,在群体层次上提出了三组变量:(1)、族群基本特征;(2)、历史关系特征;(3)、两族共处特征,构成了探究族际婚诸因素的理论框架。图二影响族际通婚中个人择偶确定的诸因素马戎先生在二十世纪50年头开展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和其他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影响将我国族际通婚的主要因素及其
17、变迁。依据50年头社会调查报告,回族”由于信教和生活习惯方面的差异”“有宗教选择地与外族通婚”。而1990年人口普查结果则反映出“回族的状况则比较引人注目。回族在90年头普查结果反映出来的如此高程度的与汉族通婚的状况,说明自50年头后回族在与汉族通婚的观念上发生了重大变更,即在坚持通婚者要皈依伊斯兰教这一传统要求方面,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变更。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部分回族群众自身的宗教观念有所减弱,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中和江苏这样城市化水平高的省份尤为如此J但是在宁夏和甘肃的回族中,与汉族通婚的比例很低,这说明在这两个地区的回族在很大程度上仍旧坚持传统的通婚观念(如族内婚和对宗教信仰的要求)
18、。”(二)国家-社会关系探讨框架下的城市回族社区探讨在牛街:一个城市回族社区的变迁中,作者良警宇从国家与社会关系调整的探讨框架下探讨了异质性与异族通婚的关系。作者指出,“异族通婚率的上升与社区异质性程度有关”,“在具有异质性人口的地区,存在着较高的通婚率二“20世纪50年头以前,这一社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以清真寺为核心的封闭性传统回民社区,社区同质性程度高;50年头以后,这一社区渐渐演化成为一个流淌性和开放性的社区,社区异质性程度不断提高。传统社区的同质性主要表现在社区成员相对一样的价值观、信仰、性能更为规范和高度的民族语社区认同意识,以及相同的经济生活领域,对社区民间权威和民间管理组织的普遍
19、信服。50年头以后,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社区的封闭性被打破,同质性渐渐减弱。这种变更突出表现在:第一是该社区从具有相对单一民族成分的社区演化为一个以回族、汉族为主的多民族杂居区。其次是社区传统的经济生活方式被根本变更,社区成员经济与社会生活方式的异质性程度越来越大。第三是20世纪50-90年头初期,国家的单位制、行政等级制和身份制等制度的普遍实施,使社区成员成为依附于单位和国家的社会成员,传统的以清真寺为核心的社区的民间权威和民间管理组织对社区成员的组织、管理和监督功能衰落,进一步使社区成员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信仰呈现多元化特点。第四是社会成员的认同意识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J另外,“20世纪50年
20、头以后,政府大力发展和普及一般教化,在社区变迁中,教化这一限制手段从社区掌控被转移给国家、社会掌控。”“社区成员民族成分的多元化、社区成员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及教化和政治生活的社会化而非社区化,是社区异质性的表现,并对异族通婚产生了影响。”(三)回族婚姻观念变迁探讨的相关论文除了专著外,探讨回族婚姻变迁的论文也在各期刊上不断涌现。主要分为如下几类:第一类从民俗学角度介绍回族婚俗文化,如近代以来杂散居回族婚姻观念变迁探讨(刘太玲,中南民族高校)、回族婚俗的传统与现代流变一一以先回族婚姻民俗文化为个案探讨(马健君,回族探讨,2024年第3期)、西北回族的婚姻习俗(马志荣,西部2024年第7期)、双
21、重文化构建的回族婚姻云南通海县纳家营村回族婚姻考察(肖芒,思想战线,2024年第6期)、西北回族社区婚姻文化变迁的思索一一以宁夏固原H村为例(沙彦奋昌吉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等。其次类用社会学、民族学等学科理论阐释回族婚姻制度。如回族民族内婚姻制度探析(马平,回族探讨1995年第3期)、回族婚姻择偶中的“妇女外嫁禁忌”(马平,西北民族探讨,1998年第2期)、回族婚俗文化论(周传斌,马东平西北其次民族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社会转型与回族婚姻家庭价值观念之嫡变(骆桂花,青海社会科学2024年第7期)、婚姻制度.族群意识.文化认同一一回族内婚制的历史成因和文化内涵(杨德亮,西北其次民族学
22、院学报,2024年第1期)、试论回族婚姻制度的变更及社会发展对其所产生的影响(俞布仁,张晓露西北民族高校学报2024年第5期)等。第三类结合实地调查考察回族婚俗及婚姻制度等。例如,邵阳回族婚姻构成的个案探讨一一以苏楚繁家族为例(苏静,民族论坛1997年第4期)、伊斯兰教影响下的西宁回族妇女(南文渊,收于主流与边缘,北京三联书店出版,李小江等主编)、宁夏城市回族通婚现状调查探讨一一以银川、吴忠、灵武为例(杨志娟,回族探讨2024年第1期)、城区回族婚姻制度的比较探讨(马玲艳,中心民族高校,2024年)、论城市界面下回族女性婚姻观念和行为的变迁(温文芳,青海民族探讨,2024年1月第一期)、近百年
23、来都市回族婚姻家庭变迁探讨一一对北京三个回族大家庭的调查(杨青,中南民族高校学报2024年第1期)等。第三章探讨框架(一)何为现代化本文将杂散居回族的族内婚观念变迁置于现代化的探讨框架之下,通过一个散居回族家庭的三代变迁的个案,来揭示经济和政治的现代转型、城市化、宗教世俗化和价值多元化等多股力气的交织如何型塑了个人的境遇和观念,在与社会进程相照应的视角下谛视回族婚姻观念的变迁;并在个案的分析中,呈现“现代”和“传统”持续不断的博弈过程,对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现代化”指的是十七、十八世纪从欧洲起源,之后渐渐扩散到全球的、一种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新的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是从“传统社会”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学年 学期 论文 评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60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