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对联教育研究.docx
《小学生对联教育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对联教育研究.docx(5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小学生对联教育研究成果简介对联是我国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一种凝缩了的艺术,被誉为“诗中之诗”,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2005年,国务院把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以来,一些名联故事也开始出现在小学高段的语文课本中。为继承传统文化、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我们尝试将对联教学引进到小学高段语文学习中。旨在让学生通过对那些喜闻乐见、脍炙人口的对联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并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对联美的意境熏陶下,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在诵读、学习、积累对联的过程中,训练语言的凝练度,逐步积淀文化的底蕴,培养创新思维,并在对联的熏
2、陶下,不断丰盈心灵,提升品格修养,为健全人格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成果主要内容小学高段(四、五、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识字量,有了一定阅读分析、遣词造句的能力,依据人教版教材适当安排了对联学习内容,在小学高段开展对联教学。1 .选择对联学习的内容在对联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实践研究,选择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的102个对联故事,500对对联进行教学,内容包括:智对、趣对、山水对、数字对、生肖对、节日对、行业对、校园对、乡土对、时事对、人物对、之最对等,推荐学生阅读“中国楹联网一一中国最大对联网络“,阅读笠翁对韵、中国对联大全等书籍,编写出版对联教学校本教材。2 .探索对联教学的流程诵读对句,感受
3、音韵;赏析品评,加强理解;想象改编,表现共鸣;感悟填补,实现突破;锤炼创造,自由发挥。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大声地朗诵,感受对联中节奏美、韵律美;判断对联的优劣,欣赏对联中用词的准确,斟酌合适程度,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行再创造,以自己的方式来表示对对联美的理解;进行填补对联的尝试,琢磨锤炼语言,填补对联中关键的字词,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结合语文课本的学习,结合平时生活的场景,创作简单对联。3 .总结对联教学的策略故事引路,激发兴趣;诵读对联,日积月累;融入课堂,?L实基础;专项训练,拓展提高;科学评价,循序渐进。用充满智慧的对联趣事做引子,引导学生能主动进行学习;日日积,促进底蕴积累,期待厚积薄
4、发;针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牛刀小试,会有大收获;反复琢磨,精心锤炼语言,提高语言凝炼度;过程与终极评价相结合,底线与金字塔评价相结合。4 .挖掘对联教学的途径耳濡目染,滋润心田;低吟高诵,渐成习惯;特色舞台,彰显才干;修身养性,精学典范。营造班内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意无意受到感染;保证每日诵读时间,日复一日养成良好诵读习惯;“斋阁”舞台上显示每人的能耐,逐步形成班级特色;学对联中的典范,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二、成果创新性在对联教学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既学习先进经验,也不断寻找适合本校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的内容和方法,于是,在学习内容和方法上有所创新:1 .编写了全市小学首本涉及对联的教材读对联学古文。
5、教材分三册,适合四、五、六年级学生使用。在研究六年的基础上,集合多位参与研究教师的智慧编写出来的。一改以往的对联读本仅简单分类罗列的弊端,每一册根据人教版教材内容并相应拓展,分六个单元,选择了学生喜欢的34个有趣的对联故事作为引入,设置了“对联故事吧”、“对联金钥匙”、“对联串串烧”、“对联训练营”四个栏目,不仅有有趣的故事引路,也有简单解释、相关对联知识介绍帮助理解;还有同类对联的积累,拓宽知识面;更有学生喜欢的练习题可以尝试。2 .总结了适合小学高段学生的相关对联学习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边尝试边研究,查阅大量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针对现在对联教学中零打散敲,只注重简单记忆的现状,逐渐悟出
6、了对联教学的五字流程:“读-赏-想-补-创”,也总结了对联教学的五字策略:“引-积-融-练-评”,还挖掘了对联教学的四字途径:“濡-诵-显-学”。在不断总结的过程中,有效的开发和实施了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求,逐步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三、研究成效1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研究能力对联教学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联学习中,到小学六年级毕业,大多数学生掌握了500对对联,以及一些对对子的基础知识,掌握量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上千对的对联。根据学生对联数量的掌握情况,对联基础知识的学习情况,创作对联的热情程度来看,对联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一大特色。由于学生
7、对对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对联学习不满足于课堂内所学的对联,80%勺学生自行购买了有关对联的书籍进行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还不时请教老师,有时学生出对子考老师,老师都一时语塞。2 .提升师生素质,开发师生创造能力在参与对联教学的研究过程中,给教师、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提高的机会。给他们搭建了人人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营造了一个浓浓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学习对联的过程中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能够在继承、学习中提升修养,对教师而言,参与研究的过程,也是一次很好的提升自己文化修养和品德修养的机会。在参与编写校本教材的过程中,教师的创造潜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创造能力也得
8、到了进一步的开发,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3 .形成办学特色,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对联教学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事,也赢得了家长的好评,家长们认为经过对联教学,孩子的说话能力、作文能力、想像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联教学更是得到了社会上一些热爱传统文化人士的大力支持,他们写来了热情洋溢的感谢信与鼓励信,还把他们收集的有关对联资料寄与我们共享,也表示愿意做对联教学的志愿者。宁波晚报、邺州日报对我们开展的对联教学也于2010年6月与8月分别进行了报道,宁波教科网、勤州教育网等网站进行了转载。对联教学逐渐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也成了学校一张亮丽的“名片”。研究发现:对联学习是训练语言凝练
9、度的最有效方法,它言简意赅的语言,朗朗上口的形式还是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在语文学习中也大有作为,巧妙地引用对联、创作对联,可以为语文学习突出主题架桥铺路,也可以为语文学习的提纲挈领服务,使语文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如此,对其他学科也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对联多一字少一字都不得的精炼、准确性,更提高了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语文学习有时间、空间拓展对联的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增大课堂容量,引导课外阅读,诱导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扩大知识面,而对联就是-引发种开目药,他们的食欲,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机会和舞台。目录主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JJ)研究背景1传承古文化需要对联作为重要的部分2新课程改
10、革需要对联作为必要的补充3.教育的现状需要对联作为空白的填补4.学生的发展需要对联作为人生的奠基J)7研意义11222231对联学习有助于提语言凝炼的程度2,对联学习有助于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3.对联学习有助于训练韵律节奏的感觉4.对联学习有助于提升传统文化的素养、研九()课题目标(_!)研究对象、研九头J施,(J)选择对联教学的内容1.分类学习,自主选择2.基础知识,逐步渗透,3.寻找融合,提升素养”1)探索对联教学的流程1 .诵读对句,感受音韵2 .赏析品评,加深理解3 .想象改编,表现共鸣4 .感悟填补,实现突破55锤炼创造,自由发挥6(三)总结对联教学的策略61.故事引路,激发兴趣62诵
11、读对联,日积月累73 .融入课堂,夯实基础74 .专项训练,拓展提图,85 .科学评价,循序渐进8(四)挖掘对联教学的途径91 .耳濡目染,滋润心田92 .低吟高诵,渐成习惯93 .特色舞台,彰显才干1l4 .修身养性,精学典范1l四、秘f效,C,0O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研究能力11(-)提升师生素质,开发师生创造能力11()形成办学特色,弘扬民族传统文化12五、研究结论13(一)对联学习是训练语言凝炼度的有效方法13(二)语文学习有时间、空间拓展对联的内容1314()对联学习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必要的途径13反心与展望附件:一、课题研究大事记15二、课题的立项批复17三、发表的相关文早18四、
12、对联学习材料选21(一)对联的范例精选21(二)对联的基础知识49五、对联教学的课例62六、对联的综合实践66七、对联手抄报选登70八、学生对联创作选76小学高段学生进行对联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引言:对联作为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们传统教育中最高成就的体现,现在离我们的生活日渐远去。作为教育者,作为文化传承者的我们有义务也有必要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我们思考着。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背景1 传承古文化需要对联作为重要的部分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大树上绽放着一朵奇葩一一对联。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名山大川、楼
13、台亭阁、寺庙道观、商肆民居,无处不联;庆生悼死、怀远伤别、试才竞捷、外交辞令、报刊标题、戏剧唱词也往往运用对联。对联因其精致、高雅、丰满、对称、华美的艺术效果广受中国老百姓的喜爱。对联中的精华部分,不仅积淀了许多人类美好的故事、情感与智慧,更沉积着一个民族代代不息的灵魂。在它的哺育下,我们更能体会到作为一个炎黄子孙的骄傲,更能感觉到我们的根深深地扎在这一片土地上,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必须继承前人文明,并把它发扬光大,而且对联文化也只有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才能赋于它新时代的特色。2 新课程改革需要对联作为必要的补充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家迫切的需要创新性人才。对联
14、教育不仅能启迪人们的思想,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生的质量与品味,还能培养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联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力量,直接诉诸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使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迸发,这正是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新课标重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深远的影响,重视对学生民族审美个性的培养,对民族优秀传统的继承。对联不仅充分体现了汉语的特点,而且能不断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传统的私塾教学中,“对课”是学生的必修课。因此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把对联引入课堂。这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还可以增强语文课的知识性、生动性和趣味性,开拓想像和创造的空间,使课堂增添浓郁的
15、文学品位。3 教育的现状需要对联作为空白的填补作为二千多年教育的核心内容一一对联,是中国语文教育最高峰的体现。在古代,对联这种我国特有的文学样式是孩子们接受启蒙教育时的必修的功课。而纵观我们现在的对联教育现状,对联对孩子们来说已经是遥不可及了,音律、平仄、对仗这些对联术语听起来离学生的生活很遥远了,甚至可以说是孩子们视而不见的“盲点”了。为了解学生掌握对联的数量,以及学生对于学习对联的兴趣,接触对联的基本方式等情况,我们在雅戈尔小学的4年级(250个)学生中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四年级段250个学生平均每人掌握的是0.5对对联,30%的学生是第一次听说对联,40%勺学生表示看到过对联,但并
16、不记得其中的内容,80%勺学生认识对联还是在参加婚庆或者是外出旅游时看到的,在老师介绍了几对简单的对联之后,90%勺学生表示很有兴趣学习。但其实对联离我们并不遥远,仔细观察就能发现。4 学生的发展需要对联作为人生的奠基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曾指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对本民族人文文化的认同程度。缺少人文精神的民族最终会走向虚无,走向异化。”我们是一个文明古国,五千年的文明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遗产,其中一部分便是对联。让学生诵读对联中的传世佳作,讲讲有趣的对联故事,知晓有关的对联知识,并进行简单的创作,并把对联学习融入到语文学科甚至所有学科的学习中,不仅拓宽了学习的内容,
17、更可以说是为补上人文精神这一课的,对联中所包含着人生哲理,审美情趣、理想追求等,可以让人在不同的岁月中,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感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渐构筑具有时代气息的人文精神的支柱。(二)研究意义1 .对联学习有助于提高语言凝练的程度对对联本身是一个遣词造句的过程,需要有丰富的词汇和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对联的基本特点是对偶,所以,学习对联有助于学生恰当运用修辞和提高学生把握句子结构的能力。对对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对引导学生阅读古诗文、积累语文素材有积极意义。对联往往要引用史实、典故、名言,要求学生在阅读方面要大量涉猎,因而对写作有重要帮助。对联言简意赅,一字一义微词深意,所以能
18、用简要的语言表达明确的含义。这对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有帮助2 .对联学习有助于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一幅好的对联,均是由创作者结合实地场景,触景生情,由情生文,以文抒景的杰作,不管处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即使是市井之民,也有不俗的创作。好的对联读后均能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使人生灵增识,回味无穷。一幅好的对联,它不仅是可读性的语言艺术,亦是可视性的装饰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强烈的时代性,严谨的格律性,高度的概括性和广泛的实用性。无论何时何处、何人何事,若有好的对联,必定满堂生辉,令人心情愉快,且能雅俗共赏。3 .对联学习有助于训练韵律节奏的感觉在古代,对联这种我国特有的文学样式是孩子们接受启蒙教育时
19、的必修的功课。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我国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平仄、格律都体现出了节奏感,是我国独特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一种凝缩了的艺术。它以最精巧的语言和最有节奏的韵律集中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和情感,认人在品味的过程中,体会到对联文辞的精炼与民族文化精神的深邃。4 .对联学习有助于提升传统文化的素养通过对这些精选对联的学习,以及在练习对联中,诱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对联的欲望。学生在与传统文化的亲密接触中,情趣盎然地享受民族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趣味着,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凝炼中,暗含着极多的语言感悟点与思维训练点,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享受,是
20、开阔学生语文视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亲近文化传统的很好教体。二、研究设计陈寅恪先生说过“对对子形式简单而含义丰富,又与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有密切联系。”把对联引进我们的语文学习,做好研究前的设计,这样就会使研究更有计划性、针对性。(一)研究对象经过调查研究,针对小学高段(四、五、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识字量,且有了一定阅读分析、遣词造句能力的特点,配合人教版在高段语文教材在“口积月累”中安排了对联学习的内容,选择在小学高段开展对联教学。确定雅戈尔小学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经过两年半的学习,为学生打下一定的对联基础。(二)课题目标选择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的102个对联故事,500对对联进行教学,并
21、把对联历史、起源、形式、分类、用处等常识性知识穿插在教学之中,编写出版有关对联教学的校本教材。注重实践研究,在实践中探索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具有特色的对联教学流程,总结出保证对联教学的五条策略,挖掘出对联教学的四条途径。并且通过对联教学的实践,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学生通过对联的学习,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对联的习惯。在诵读、学习、积累对联的过程中,逐步积蕴了文化的底蕴,提高语言凝练度,发展创新思维。在对联的熏陶下,不断丰盈了心灵,提升了品格修养,为健全人格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研究实施著名学者刘征说过:“生活是语文之源,社会处处皆语文,生
22、活处处用语文。”对联也是如此。把学生学习对联与学生的学习、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是此研究的特色。(-)选择对联教学的内容针对小学高段(四、五、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识字量,且有了一定阅读分析、遣词造句能力的特点,配合人教版在高段语文教材在“日积月累”中安排了对联学习的内容,选择在小学高段开展对联教学。1 分类学习,自主选择在对联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实践研究,选择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的102个对联故事,500对对联进行教学,内容包括:智对、趣对、山水对、数字对、生肖对、节日对、行业对、校园对、乡土对、时事对、人物对、之最对等,推荐学生阅读“中国楹联网一一中国最大对联网络”,中国对联大全等有名书籍,编
23、写出版有关对联教学的校本教材。2 .基础知识,逐步渗透学生在学习对联故事的过程中,避免不了要学习有关的对联基础知识,如对联的历史、对联的起源、对联的形式、对联的分类、对联的要求、对联的创作、对联的常识、对联的用处等。把这些内容的学习安排在相关对联故事之后,并在三个年级中穿插进行,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3 .寻找融合,提升素养探索对联教育与语文教育的融合点,让语文的识字、口语、阅读、作文、欣赏学习都渗透有对联学习的内容,同时也让对联教学对其他学科也起到作用,激起学生学习对联的兴趣,也因此来提高学习的质量。(二)探索对联教学的流程将对联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丰富其文化底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生 对联 教育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6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