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物距、像距、焦距与成像性质、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师版).docx
《18物距、像距、焦距与成像性质、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物距、像距、焦距与成像性质、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师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初中物理自主招生讲练18物距、像距、焦距与成像性质、凸透镜成像规律一 .物距、像距、焦距与成像性质的关系(共7小题)1 .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的主轴移到距凸透镜45Cm处,则成像的情况是()A.放大的实像B.缩小的实像C.等大的实像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答案与解析:u=30cm成放大的实像。所以f30cmV2f,因此15cmf2f,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烛焰和光屏对调位置以后,2fuf,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Bo3 .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需从飞机上向地面拍照,叫航空摄影,如果所用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cm,则所成清晰
2、的像与镜头的距离为()A.IOcmB.略大于5cmC.5cmD.略小于5cm答案与解析:从飞机上向地面拍照,物距很大,因此这时像几乎成在焦点处,但要略大于焦距。故选:Bo4 .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在距透镜4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40CmB.30CmC.20CmD.IOcm答案与解析:当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时,此时像距大于2倍焦距,设焦距为f,则2f40cm,得出ffIOcmB.10cmf7cmC.10cmf6cmD.20cmf14cm答案与解析:(1)当物体离透镜20Cm时,成缩小的实像,因此物体位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之外,即20cm2f;
3、(2)当物体离透镜14Cm时,成放大的实像,因此物体位于凸透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即fV14cmV2f;(3)当物体离透镜6cm时,成放大的虚像,因此物体位于凸透镜的1倍焦距之内,即6cm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像先成放大的像后成缩小的像。故选:ABDo三.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其他应用(共44小题)17 .某同学将如图所示的“国家节水标志”固定在墙上,再将一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移到标志的正前方,然后改变玻璃杯与标志之间的距离。则透过玻璃杯和水观察该图象时,可能看到的是()A.国家节水标志B.答案与解析:因为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左右中间厚边缘薄,上下厚度一
4、样,相当于凸透镜,所以是左右颠倒;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左右变大,上下不变,不可能看到D;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左右颠倒,如图A:由于像与物体在上下方向上大小相同,不可能出现BC中的图片;故A正确。故选:Ao18 .青岛九中宿舍已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当人脸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成像、拍照、扫描,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完成身份认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脸是能够发光的光源B.人脸经摄像头成缩小倒立的实像C.人脸经摄像头成像的原理与放大镜成像的原理相同D.人脸应保持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答案与解析:A、人脸不会发光,故人脸不是光
5、源,故A错误;BC、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C错误;D、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刷脸”时,人脸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故D错误。故选:Bo19 .如图为光通过凸透镜的光路图,图中P为2倍焦距处,关于凸透镜成像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荒野求生中,贝尔用冰取火时,他拿着这块“冰”要正对太阳光,引火物放在AB两点间取火C.眼睛要在凸透镜右侧合适的位置才能看到C点处物体所成的像D.利用物体放在B点时的成像特点,人们制成电影放映机答案与解析:A、物体放在A点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故
6、A正确;B、“用冰取火”时,“冰”要正对太阳光,棉絮放在焦点F处温度很高,可以取火,在AB两点间不可以,故B错误;C、u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故D正确。故选:Bo20 .小阳同学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观察到在距凸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呈现一个放大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5cmB.IOcmC.15cmD.25cm答案与解析:因为当在距凸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呈现一个放大的像;所以,v=20cm2f;则fV0cm,四个选项中只有A符合题意;故选:Ao21 .用照相机给小兰拍照,先拍半身照,保持小兰和相机位置不变,调整摄像头焦距,拍小兰全身照,照相机
7、镜头的焦距和像距位置变化()A.焦距变大,像距变大B.焦距变小,像距变小C.焦距变大,像距变小D.焦距变小,像距变大答案与解析:当拍了一张半身照之后,保持相机和人的位置不变,又拍了一张全身照,即该过程中的像在变小,所以应增大物距,即增大相机和人之间的距离,但此时保持相机和小兰的位置不变,即物距不变,只能使透镜的焦距变小,就相当于增大物距,同时像距也在变小。故选:Bo22 .用手拿着一支铅笔,开始时手伸直,眼睛盯住铅笔。然后慢慢弯曲手臂,让铅笔靠近眼睛,这时你会发现,在一定的位置,铅笔开始由清晰变模糊。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距变小时,像就变大,因而变得模糊B.物距变小时,到一定程度,成
8、的像变成了虚像,因而变得模糊C.物距变化时,当超出眼睛能调节的范围时,像就不能落在视网膜上而变得模糊D.物距变化时,焦距不变,像距就要发生变化,因而变得模糊答案与解析:A、当观察物变近时,物距变小,像距不变,像不变,故A错误;B、物距变小时,到一定程度,成的像不会变成虚像,四因为像不能落在视网膜上而变得模糊,故B错误;C、物距变化时,当超出眼睛能调节的范围时,像就不能落在视网膜上而变得模糊,故C正确;D、物距变化时,焦距改变,就要发生变化,像就不能落在视网膜上而变得模糊,故D错误;故选:Co23 .平面镜水平放置且镜面朝上,在镜面上方竖直放置一凸透镜,在凸透镜左侧主光轴上两倍焦距处有一点光源S
9、,关于点光源在该光具组中成像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oA.两个实像,两个虚像C. 一个实像,两个虚像B.两个实像,一个虚像D. 一个实像,三个虚像答案与解析:(1)由题知,凸透镜主光轴上两倍焦距处有一点光源S;首先可以确定点光源S在凸透镜右侧两倍焦距处可以成一个等大的实像Si,这个实像又可以通过平面镜成一个虚像S2(平面镜成像)(2)点光源S通过平面镜可以成一个虚像S3,形成的这个虚像S3(相当于一个发光点)又可以通过凸透镜再成一个等大的实像S4(因S3在两倍焦距处的正下方,且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由于通过S4的光线不能被平面镜反射(或不能再射向平面镜),所以S4不能在平面镜中再成一个虚
10、像:所以,会出现两个实像,两个虚像,即S能成四个像。如下图所示:24 .如图所示,一点光源位于凸透镜的主轴上,凸透镜位置固定。当点光源位于A点时,它的像在B点;当点光源位于B点时,它的像在C点。则凸透镜位于()ABCA.A的左侧B.AB之间C.BC之间D.C的右侧答案与解析:A、如图1,当凸透镜在A的左侧时,当物体在A点时,物距小于焦距,像在B点。当物体在B点时,物距小于像距,像在C点,两次成的虚像,物距都小于像距,并且物距增大,像距也增大。符合题意。B、如图2,当凸透镜在AB之间时,物像在凸透镜的两侧成实像,如果物体在A点,像在B点,根据光路是可逆的,物体在B点,像一定在A点。不符合题意。C
11、s如图3,当凸透镜在BC之间时,当物体放在A点,像在B点,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成虚像,物距大于像距。不符合题意。D、如图4,当凸透镜在C点右侧时,当物体放在A点,像在B点,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成虚像,物距大于像距。当物体放在B点,像在C点,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成虚像,物距大于像距。不符合题意。故选:Ao25 .一焦距为f的凸透镜。主轴和水平X轴重合,透镜左侧X轴上有一点光源。点光源到透镜的距离大于f而小于2f,若将此透镜沿X轴向右平移2f的距离,则在此过程中点光源经透镜所成的像将()A. 一直向右移动B. 一直向左移动C.先向右移动,接着向左移动D,先向左移动,接着向右移动答案与解析:点光源到透镜的
12、距离大于f而小于2f,若将此透镜沿X轴向右平移2f的距离,点光源一直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点光源在二倍焦距处物像之间的距离最小。如图所示,(黑色)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向右移动,(蓝色)凸透镜移动距离物体二倍焦距处,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凸透镜继续向右移动,(红色)凸透镜距离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通过图可以看出像首先向左移动,然后再向右移动。26 .关于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照相时,被照者与相机
13、的距离是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B.汽车的观后镜是利用了凸面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来增大视野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略大于一倍焦距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答案与解析:A、照相机照相的原理是将2倍焦距以外的物体成像在胶片上,所以照相时应该站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故A正确。B、汽车观后镜则是利用了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利用凸面镜可以达到扩大视野的目的,故B正确: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故C错误;D、因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所以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会聚一点,热量集中,温度较高可以点燃纸屑,故D正确
14、。故选:Co27 .图中L为一薄凸透镜,ab为一发光圆面,二者共轴,S为与L平行放置的屏,已知这时ab可在屏上成清晰的像,现将透镜切除半,只保留主轴以上的一半透镜,这时ab答案与解析: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当将透镜切除一半,只保留主轴以上的一半透镜后,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下半部分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仍然完整;由于透镜的一半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一半,故亮度会减弱,变暗了。A.尺寸不变,亮度不变C.只剩半个圆,亮度不变B.尺寸不变,亮度降低D.只剩半个圆,亮度降低故选:Bo2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5、)A.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B.人眼可以看到实像,不能看到虚像C.光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是实际存在的D.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答案与解析:A、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B、人眼既可以看到实像,又可以看到虚像,如照相机拍的照片是实像,被放大镜放大的物体是虚像,故B错误;C、光线是为了方便研究光而引入的,其实光线是不存在的,故C错误;D、1光年是指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因此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故D正确。故选:Do29.如图所示,P、Q为凸透镜主轴OIo2上的两点。若物体放在P点可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在Q点可得到一个缩小
16、的实像,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OiPQfitA.凸透镜必须在P、Q之间B.凸透镜一定不在P、Q之间C.凸透镜可在P点左侧,也可在P、Q之间D.凸透镜可在Q点右侧,也可在P、Q之间答案与解析:当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形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在二倍焦距之外时,形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可在P点左侧,在P点的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Q点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可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凸透镜也可在P、Q两点之间时,可以让透镜靠近Q点一些,此时Q处于一倍到两倍焦距之间,而P处于两倍焦距之外,也可漏足题设条件。故选:Co30 .近年来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
17、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神器”可以()A.增大像距B.增大像的大小C.缩短景物到镜头距离D.增大取景范围答案与解析: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自拍神器”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o31 .以下仪器或装置中用到透镜放大原理的是()A.汽车车前灯B.体温计C.汽车观后镜D.电压表答案与解析:A、汽车的车前灯中的反光碗,用到了凹面镜的会聚作用,没有用到透镜的放大原理,故A错误;B、体温计的侧面呈三角形,当观察示数时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对液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8 物距 焦距 成像 性质 凸透镜 规律 教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66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