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最新马原期末考试重点-赵傲霜.docx
《2023最新马原期末考试重点-赵傲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最新马原期末考试重点-赵傲霜.docx(4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最新马原期末考试重点题型:单选50分,材料分析题50分(哲学25分,政治经济学25分)重点:第一章到第四章考试范围:整本书2023年最新期末考试重点:带有下划线的内容导论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 .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2 .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1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
2、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2 .马克思理论的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 .马克思主义的其他思想来源:古希腊罗马哲学、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成果、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进步思想等。4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过程(1)1844年2月德法年鉴标志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2)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3)资本论系统阐述了剩余价值学说(4)哥达纲领批判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5)恩格斯反杜林论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5 .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1.马克
3、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2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观点和基本观点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就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1 .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2 .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3 .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世界的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唯物论)(本节全部内容均为重点)一、物质及其存在方式(多选)1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它提供了对于世界以及与世界关系全面而深刻的思考2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一是
4、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谁为本原的问题,即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二是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否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否认识或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理论分野。(一)哲学的物质范畴1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具体的物质形态出发说明世界。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对世界物质性的理解和把握有直观和朴素性。2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等同于科学发现的物质结构层次原子。却不能理解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3 .恩格斯对物质概念进行了初步概括4
5、 .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而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5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1)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2)理论意义: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1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1)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2)相对静止是物
6、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两种状态:空间的暂时位置相对不变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不变。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精致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物质的运动是永恒的和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暂时的和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2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存在形式(1)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2)空间就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3)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材料分析题)(一)物质决定意识1
7、.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2 .从意识起源来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形成和发展经历三个阶段:一切物质世界所具有的反映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3 .意识还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4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1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2 .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
8、作用。(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1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其前提。(2)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2 .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条件(1)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2)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经;(3)观能动性的正确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四)意识与人工智能1 .人工智能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一种特殊表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2 .社会性是人的意识所固有的本质属性。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
9、.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本质上也是物质的(3)人的意识统一于物质。2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最核心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3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在现实生活中和实际工作中的生动体现。第二节事物的联系和发展(辩证法)(本节全部内容均为重点)一、联系和发展的普ii性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事物的普遍联系1 .联系的含义:从哲学上讲,联系是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
10、联系不是事物之间个别的、暂时的现象,而是事物之间普遍的和永恒的现象。2 .联系的特点:(1)联系具有客观性。(2)联系具有普遍性。(3)联系具有多样性。(4)联系具有条件性。(二)事物的变化发展1、发展的实质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2.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原因(1)有新的要素、结构和功能(2)新事物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适应新条件的因素,在本质上优于旧事物。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材料分析题)
1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主要有: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重点)1 .矛盾的含义(1)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即对立统O(2)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而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 .矛盾的斗争形式可以分为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两种基本形式。矛盾
12、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发展。3 .矛盾的同一性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2)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3)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事物之所以能够转化,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具有相互贯通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方向、趋势不是随意的,而是有规律地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4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
13、条件。(2)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性力量。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和否定促使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1 .矛盾的普遍性的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2 .矛盾的特殊性的含义: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具特点。3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4 .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5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
14、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三、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一)量变质变规律1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基本状态和形式。2 .事物包括质、量、度三方面的规定性(1)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2)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3)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航或临界点。(4)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原则。3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发
15、展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4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二)否定之否定规律1 .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2 .辩证否定观的内涵:(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3.否定之否定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第三节唯物
16、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唯物辩证法的本质特征和认识功能(二)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统一1 .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2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还体现为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法既是客观辩证法也是主观辩证法,是二者的有机统一。(三)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矛盾分析方法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方法论上的体现,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一)辩证思维方法1 .归纳与演绎是人类思维从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的最常见的推理形2 .抽象与具体是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3 .逻辑的
17、东西和历史的东西是辩证统一的。(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包括:控制方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模型方法和理想化方法等。三、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1 .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系统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2 .底线思维能力体现了我们对事物变引起质变的“度”的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也体现了对矛盾分析方法的自觉运用。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认识论)第一节实践与认识一、科学的实践观及其意义(一)科学实践观的创立与发展1 .马克思科学阐明了人类实践的本质和作用,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8、这个包含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中,解释了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2 .科学实践观从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中把握实践,揭示了实践的本质,指明了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科学阐明了人类实践活动的特点、结构、形式和时间标准等问题,深刻揭示出实践与认识的发展规律,形成了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二)科学实践观的意义1 .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它从实践出发理解现实世界及其与人的关系,在实践基础上把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为形成现代崭新形态的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2 .建立了科学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变革3 .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
19、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为创建科学的历史观奠定了理论基础。4 .为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二、实践的本质与猿本结构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人的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基础。(一)实践的本质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2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二)实践的基本结构1 .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和中介是实践活动的三项基本要素(1)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2)客体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3)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
20、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2 .实践的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认识关系、实践关系、价值关系。其中实践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三)实践形式的多样性1 .实践的形式(1)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2)社会政治实践,具有鲜明的阶级性。(3)科学文化实践。2 .物质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构成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四)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3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三、认识的本质与过程(一)认识的本
21、质1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1)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知识是主观自生的,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某种客观精神的产物(2)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点是以感性直观为基础,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的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的对象。类似于照镜子那样的反射活动,所以又成为直观的、消极被动的反映论。(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的反映论。(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二是把辩证
22、法应用于反映论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二)从实践到认识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从实践到认识:(1)由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运动的第一次飞跃(2)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它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3)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联系(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
23、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也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发展(三)从认识到实践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第二次能动的飞跃)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是认识过程中第二次能动的飞跃。四、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一个又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致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第二节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一)真理的客观性1 .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最新 期末考试 重点 赵傲霜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68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