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镇总体规划(2018—2030).docx
《新时代乡镇总体规划(2018—203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乡镇总体规划(2018—2030).docx(3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新时代乡镇总体规划(20182030)文本第二十九条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13-第三十条近期建设规划-14-第三十一条远景发展规划-15-第五章规划管理措施与建议-15-第三十二条规划管理措施与建议-15-第六章附则-16-第三十三条本规划生效口期-16-第三十四条规划变更及程序-16-第三十五条规划解释权-16-目第一章总则-1-第一条规划期限和规模-I-第二条规划范围-1-第三条规划成果组成及法律效力范围-I-第四条法律效力力度规定-1-第五条组织实施机构及执法部门-1-第二章规划目标-1-第六条总体目标定位-1-第七条经济发展目标-1-第八条社会发展目标-I-第三章镇域总体规划-2-第九条
2、经济发展规划-2-第十条产业空间结构-2-第十一条规划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2-第十二条镇域村镇体系暨新村布局规划-2-第十三条镇域综合交通规划-3-第十四条镇域市政公用设施规划-4-第十五条镇域空间管制-5-第十六条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卫规划-6-第十七条综合防灾规划-6-第四章城镇建设规划-7-第十八条城镇性质及规模-7-第十九条发展方向选择-7-第二十条城镇功能结构-7-第二十一条用地布局规划-7-第二十二条城镇公共配套设施规划-9-第二十三条绿地景观系统规划-10-第二十四条城镇道路交通系统规划-10-第二十五条城镇市政公用设施规划-Il-第二十六条环境保护规划-12-第二十七条环境卫生工
3、程规划-12-第二十八条综合防灾规划-12-第二章规划目标第六条总体目标定位根据宏观发展战略,结合镇的发展基础、资源条件和区域发展态势,确定其总体发展目标定位为:把镇建设成为集宜业、宜居、宜游于一体的综合型城镇。第七条经济发展目标规划到2020年,镇生产总值达到2.9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000元,三产结构调整为25:40:35o规划到2030年,镇生产总值达到9.6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2000元,三产结构调整为30:10:60。镇经济发展IR标表指标现状(2017年)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生产总值产值(亿元)2.22.99.6年增率(%)10%12%三次产业
4、比例23:50:2725:40:3530:10:6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58002100042000第八条社会发展目标建立和谐的城乡关系,推动城镇化进程。积极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电等各项社会事业,在全镇普及中学义务教育,健全各类文化体育设施,推动群众性文体活动的开展。医疗保健水平有较大改善,使全镇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环境保护,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公正、安全、文明健康发展和全民素质全面提高。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期限和规模规划期限:2018-2030年。其中,近期2018-2020年,远期2021-2030年。用地规模:近期城镇建设用地规模256.5
5、9公顷:远期城镇建设用地规模318.68公顷。人口规模:近期6000人;远期22000人。第二条规划范围镇域总体规划范围:以镇行政区为规划范围,规划面积为47.12平方公里。城镇建设规划范围:指镇城镇,规划控制面积为802.73公顷。城镇建设用地规模:318.68公顷。第三条规划成果组成及法律效力范围本总体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四部分组成,其中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四条法律效力力度规定本规划一经批准,凡在规划区范围内从事各项规划编制,进行城市规划管理和开展各项建设活动,均应以本规划为法律依据,原总体规划自动作废。同时,本规划对城镇体系发展布局、各
6、项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要求等具有指导作用。文本中的斜体字部分为规划强制性内容。第五条组织实施机构及执法部门本规划经市区人民政府审批,由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市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规划的实施和对违反本规划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处罚。第三章镇域总体规划第九条经济发展规划1、发展战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新型城镇化,促进全镇社会、经济、环境的健康发展,建设绿色小镇一一健康生态循环产业主导的“健康绿谷”、商贸重镇一一以物流商贸、旅游服务为主的“城市东部门户”。2、发展方向第一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绿色生态为核心竞争力,以品牌效益为动力,以农旅融合、“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为方向,大力发展体验农
7、(林)业、休闲农(林)业,同时依托农产品加工与电子商务形成“种一产一销”一体化的发展模式。第二产业以保护镇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禁止污染大、破坏生态环境的工业企业进入镇,应逐步实现工业生态化转型,裁点发展农产品加工。第三产业根据自身资源环境条件,重点发展具有观赏性、游览性农作物的种植,打造以农业休闲、康养度假为主体的特色旅游品牌,增强对周边乡镇的旅游竞争力。积极主动的承接、联动大佛景区的旅游服务功能,以佛光湖公园为抓手,立足自身旅游资源特色,明确自身乡村旅游的定位,通过完善配套服务,发挥生态优势,吸引游客。大力发展以物流贸易、物流配送、会展业等为代表的物流商贸业,以物流商贸凸显城镇特色,以冷链物流
8、基地为依托,建设区域性物流商贸中心。第十条产业空间结构根据镇的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基础、产业发展态势,整合现有资源,规划其形成“一心、一廊、两带、三区”的产业空间结构。“一心”:指镇城镇综合服务中心;“一廊”:指绕城高速与S103形成的田园生态景观廊道:“两带”:乐井快速路产业发展带、泥溪河生态休闲观光带;“三区”:指城镇发展区、田园休闲区、森林体验区。第十一条规划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1、镇城人口预测近期2020年:15000人远期2030年:31000人2、城镇人口预测近期2020年:6000人远期2030年:22000人3、城镇化水平预测近期2020年:40.00%远期2030年:70.
9、97%第十二条镇域村镇体系暨新村布局规划村镇体系本次规划的村镇体系等级结构分为三级:中心城镇、中心村、基层村。(1)中心城镇中心城镇为镇城镇,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中心,规划总用地规模为802.73公顷,城镇建设用地规模318.68公顷,聚居人口22000人。(2)中心村中心村为镇域各片区中心,为基层村的经济、文化、生活服务中心。本次规划主要在镇城南侧设置村为中心村,而镇域北侧考虑到镇城镇及城市的福射效应,不予配置中心村。(3)基层村规划裕农村、台子村、石农村、石梯村、夏沟村、普农村为基层村。村镇体系规划一览表MtI名款I人口(人)I职修定位I中心城镇镇城镇22000镇域政治、经济、文
10、化、旅游中心中心村村2000片区经济、文化、生活服务中心口:村裕农村1500本村的主耍居民点和生活服务场所台子村1500石农村1500石梯村500夏沟村500普农村1500合计310002、新村布局规划镇规划聚居点6处,聚居人口为2800人,占地面积为17.07公顷,其中,村为现状提升,其余均为新建。规划新村(聚居点)建设一览表序号村名聚居点名称规划人数(人)用地面积(ha)备注1裕农村裕农村聚居点9002.12新建2石农村行农村聚居点14703.56新建石农村聚居点23302.49新建3村村聚居点8006.12现状提升4普农村普农村聚居点1251.2黄冲普农村聚居点1751.58万家坝562
11、80017.073、公共设施配置规划对镇城镇、中心村及基层村的公共配套和社会管理设施进行整体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全镇的公共配套设施体系。规划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一览表序号设施类别城镇中心村基层村新村聚居点1行政管理其中镇政府派出所村委会2教育机构其中中学小学幼儿园3医疗保健其中卫生院敬老院日间照料点卫生站4文体科技其中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站运动场健身场地5商业服务其中集贸市场储蓄所便民服务站邮政代办点*注:1、“”表示应设置有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表示应可设置的公共服务设施:2、城领临近城区,部分公共设施共建共享:3、裕农村是侬区所在地,部分设施考虑与镇区共用,可不单独设置:4、新村聚居
12、点应设置便民服务站与健身场地。第十三条镇域综合交通规划1、公路规划以完善镇域道路交通网络,进一步加强城区与镇的联系,构建城区、城镇一体化道路新格局,构建城、镇、村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公路运输体系。(1)对外交通包括市绕城高速、省道305线、省道103线、乐井快速路,是全镇主要的对外交通通道,主要联系主城区、井研县等。(2)对内交通主要包括城镇与中心村及各基层村的交通联系网络。规划保留乐井路,并利用现状村道沿泥溪河打造旅游通道,达到三级公路建设标准。对镇域乡村公路进行梳理完善,村联系道路路幅宽度5-6米,村庄道路通村率达到100%。2、交通枢纽规划规划建设乐井快速路与省道305的全互通立交,保留
13、绕城高速半互通立交。(3)雨水系统规划镇雨水遵循就近排放的原则。城镇采用排水暗管的形式,聚居点以排水暗管或明渠为主,根据地形及区位条件就近排放。部分地区根据地形可采用明沟形式汇集雨水,直接排入水体。雨水管道沿道路敷设,建设用地边缘可采用明沟。3、供电工程规划(1)用电量预测镇镇域总用电负荷为2.8万kWo(2)电源规划规划近期继续采用现状35kV变电站供电,远期纳入城区供电网络。(3)变电设施规划规划将35kV变电站升级为IlOkV变电站,提高供电可靠性;保留佛光22OkV变电站。4、通信工程规划(1)电信需求量预测规划采用三网(电视、电话、网络)合一的新型电信供应方式,对全镇居民供应,入户率
14、达到100%,按1线/户的标准测算,公建按居民的10%计,则预测镇域电信需求量约9700线。(2)通信设施规划规划城镇电信线路由市区电信分局引入,中心村、基层村完善邮政代办点。5、燃气工程规划(1)用气量预测镇镇域总用气量为8370m7do(2)气源规划规划镇城镇、乐井快速路沿线聚居点及散居用气纳入市城区燃气管网,其余聚居点、散居采用电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3、道路交通设施规划(1)保留镇域省道305东侧现状加油站,保留城镇现状加油站,规划城镇新建加油站1座。(2)规划在镇设置公交首末站1处,作为主城区公共交通的组成部分。(3)根据镇旅游服务发展需要,规划城镇设置社会停车场4处,镇域其他地区根
15、据需要自行设置。第十四条镇城市政公用设施规划1、给水工程规划(1)供水量预测镇镇域用水总量为15167.5nPd(2)水源规划规划城镇、村、乐井快速路沿线聚居点及散居供水纳入市城区供水系统,未纳入城区供水系统的聚居点、产业用地等采用高位水池供水,散居自行采取地下水。2、排水工程规划(1)排水体制规划规划城镇及聚居点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2)污水系统规划污水量预测:镇域污水量按用水量的80%计,则镇域污水总量为12134m7do污水处理厂(设施)规划:规划保留镇城镇现状污水处理站。规划在镇城镇动物防疫站南侧设置污水泵站1处,并在镇城镇东北部新建工业污水处理厂1座,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在镇西南建
16、生活污水处理厂1座。达排放标准后就近排入沟渠。根据污水量的逐年递增变化的情况,污水处理厂可采用分期建设,也可一次建成。规划在村设置污水处理站1处,其余聚居点可根据实际情况建设一体化地理式污水处理设备或采用沼气池、生态湿地等生态化处理方式。及省道3。5两侧20米防护绿带,互通立交两侧30米的防护绿带。(3)管制要求要依法进行强制性保护,坚决禁止任何有损生态环境的建设活动。1)绝对禁建区管制要求:因生态价值保护、环境容量控制和灾害风险避让等要求,在绝对禁建区内严格禁止新增一切城乡建设。2)相对禁建区管制要求:在相对禁建区内禁止与主导要素无关的城乡建设用地类型。在绿化保护区、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防护区
17、以及市政基础设施防护区等要素空间内,禁止损毁设施与环境,非法取用资源行为,如开山、挖砂、采石、取土、开渠、打井、砍伐、开采地下资源、狩猎、开矿等,这类区域以保护为主、严格控制开发建设行为。4、“四线”控制线划定(1)红线镇内各项建设活动,主要包括城慎建设用地范围线及新村建设用地范围线.尤其是城愎应遵循规划所确定的道路红线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所划定的用地红线,所有建设活动应满足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2)绿线规划城镇公共叙地、防护地、公园和单位球地等。规划区绿线主要指规划区内泥溪河及其河流沟渠两侧的绿化带控制线.(3)蓝线以现有河流和主要濯溉、排洪渠多年来形成的岸线为控制蓝线。蓝线范
18、围内除修筑防洪堤、护岸等,不得进行其他建设活动,并应定期疏通河道,保护河道、沟渠的水流畅通,不得向河道、沟渠内愦倒垃圾、渣土,不得向河道亶接排放污水。规划区蓝线主要指泥溪河及其河流沟柒.黄线规划用于界定市政公用设旅用地范围的控制线.黄线控制各类市政公用设施、地面输送管禽的用地及设麓所需安全距离的用地范围,以保证各类设籁的正常运行.第十五条镇域空间管制K适宜建设区(1)范围规划划定适建区包括镇城镇、新村聚居点、产业用地,该区域为发展经济、推进城镇化、集聚人口的区域。(2)控制要求城镇的开发与建设应遵循本规划及相应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新村聚居点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用地,其规划需经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19、审核,由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各项建设用地规模应符合国家规定的用地定额指标,用地布局不得擅自扩展到规划区外,规划区内农用地在获得改变批准用途前,应按照原用途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均需依法申请。征用土地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补偿。2、限制建设区(1)范围限制建设区主要包括镇域内一般农田,城镇远景发展用地、城市规划区,以及坡度在12至25度的用地等。(2)控制要求城镇建设应尽可能避让、避免与生态保护发生冲突。确有必要开发的建设项目应符合城镇建设整体和全局发展的要求,并应严格控制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开发强度。3、禁止建设区(1)绝对禁建区基本农田及泥溪河两侧20米范围为本次规划
20、确定的绝对禁建区.相对禁建区绿化保护区:城供绿线内的用地.市政基础设施防护:变电站、垃圾转运站、污水处理厂等的防护绿带.交通设施防护:乐井快速路两侧20米防护球带;绕城高速两侧IOO米防护绿带;省道103慎城供建设区的道路上按规范要求按12Om间距设消火栓,城市道路下布置消火栓的给水管管径不小于DNl50新村聚居点根据实际情况,配建消防栓或消防水池,镇域内水量充沛的河流、堰渠上应考虑消防取水平台。镇城供、新村聚居点的街坊内应留有消防通道,消防通道最小宽度为4米.2、防洪规划镇城镇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设防,镇城内泥溪河及其支流以及新村聚居点按10年一遇标准设防.3、抗!防灾规划抗震防灾应认真贯彻
21、“予做准备,减少损失”和“预防为主、平震结合、防震减灾”的方针,以镇城镇为基础,从实际情况出发,提高城镇、中心村及基层村的综合抗震能力。银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设防标准为7度。重点工程和生命线工程提高一个等级设防,各类建筑要求采取抗装措施,地基和基础设计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4、地质灾害防治以“以人为本、统号兼顾、突出重点”为原则,做到责任落实、宣传与教育并重、监测信息反馈渠道建设畅通,建设好镇地质灾害防治网络。由于本次规划缺少地勘数据,无法进行工程地演评价,因此要求在规划的实籥与管理中,必须完善地勘数据和进行工程地质评价,根据工程地质情况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避免发生地质灾害.第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时代 乡镇 总体规划 2018 2030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7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