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应用安全技术原理与实践教学教案.docx
《Web应用安全技术原理与实践教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eb应用安全技术原理与实践教学教案.docx(7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课题名称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计划课时6课时内容分析本章将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概要性描述。首先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及性能;其次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然后介绍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包括ISO/OSI的体系结构、TCP/IP体系结构及五层的体系结构;最后介绍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及性能2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3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4 .了解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教学重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及性能2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教学难点1.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教学方式以PPT讲授为主,并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学过程1.1 计算
2、机网络概述(3课时)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总体概述。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是信息收集、分配、存储、处理、消费的重要的载体,是网络经济的核心,其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是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工具之一。掌握网络的基础知识是进行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基础。通信技术是负责数据信号在底层的传输。1.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对计算机网络,可以从以下角度理解。(1)从广义角度来看,只要是能实现远程信息处理的系统或进一步能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都可以称为计算机网络。(2)从资源共享角度来看,计算机网络必须是由具有独立功能的自治的计算机组成的,并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3)从用户透明
3、角度来看,计算机网络就是一台超级计算机,资源丰富、功能强大,其使用方式对用户透明,用户使用网络就像使用单一计算机一样,无须了解网络的存在、资源的位置等信息。1.1.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从不同的角度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讲解。物理组成:(1)硬件(2)软件(3)协议工作方式:(1)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网络上,供用户直接使用的主机组成,用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其工作方式主要为C/S方式和P2P方式。(2)核心部分:由大量的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它为边缘部分提供连通性和交换服务。主机之间的工作方式主要分为三种:客户服务器(CIient/Server,C/S)方式、对等连接(PeerToPee
4、r,P2P)方式和C/S-P2P混合方式。P2P亦称“点对点方式”或“点到点方式”。1.1.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按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1 .按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分类按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分类是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按照地理范围的大小,可以把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3种类型。2 .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可以分为:总线型网络、环型网络、星型网络、树型网络、网状型网络和混合型网络。3 .按传输介质分类根据网络使用的传输介质,可以将网络分为两种:有线网络、无线网络。4 .按传播技术分类根据所使用的传播技术,可以将网络分为:广播式网络和点到点网络。1.1.4计算机网络的
5、性能1 .几种常见的性能指标1)速率2)带宽(BandWidth)3)吞吐量4)时延对四种时延进行解释。5)时延带宽积6)往返时间RTT7)利用率8)误码率2 .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特征D费用2)质量3)标准化4)可靠性5)可扩展性和升级性6)易于管理和维修1.1.5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着重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主要经历的几个阶段。1.2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3课时)1.2.1网络协议在计算机网络中要进行大量的数据传输和交换,这些行为必须遵守事先约定好的规则,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简称协议。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学习计算机网络就是要学习网络中的许多协议。1.2.
6、2网络的分层结构详细解释分层结构。说明分层带来的好处。1.1.1 据在各分层间的传递及相关概念1.2.4 OSl参考模型OSI划分的七个层次由高到低依次为:Application(应用层)、Presentation(表示层)、Session(会话层)、Transport(运输层)、Network(网络层)、Datalink(数据链路层)和PhySiCal(物理层)。1.2.5 TCP/1P参考模型TCP/IP是一组用于实现网络互联的通信协议,Internet网络体系结构是以TCP/IP为核心的协议族,被称为TCP/IP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分为四个层次,从上到下分别是应用层、运输层、网
7、际层、网络接口层。1.2.6五层的体系结构OSI参考模型是网络技术的基础,尽管概念清楚,理论也较完整,但由于太复杂等种种原因,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真正占领市场并得到广泛应用的是TCP/IP体系结构,但其最下面的网络接口层并没有具体的内容,虽然这在当时的环境下非常快速地适应了市场的需求,将一些异构的网络都包容了进来,但缺少了对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内容的约定。因而本教材按照五层的模型来阐述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去掉OSl参考模型中的表示层和会话层,将TCP/IP参考模型中的网络接口层改为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样更加清晰、简洁、完整。三种体系结构的层次划分及对应关系如图1-22所不。OSI体系结构T
8、CP/IP体系结构五层体系结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应用层应用层运输层运输层运输层网络层网际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网络接口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物理层1.3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1.4 本章小结首先介绍了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及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各种性能指标。随后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包括OSl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通过对两者的对比,引入了五层的体系结构。全书以五层的体系结构对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体系进行了描述。思考题和习题教学后记课题名称第1章物理层计划课时8课时内容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了物理层的功能、作用与特性,讲述了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描述了数据通信的三种方式。详细讲述了数
9、据交换的三种基本方式。描述了物理层之下的传输媒体并且介绍了每种传输介质的分类、特点以及性能参数指标。最后描述了同步光纤网与同步数字系列的概念和特点。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1 .理解数据通信基础知识2 .了解常见的传输媒体3 .理解同步光纤网与同步数字系列概念和特点教学重点1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2 .常见传输媒体教学难点数据通信基础知识教学方式以PPT讲授为主,并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学过程2.1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4课时)对数据通信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技术进行描述。2.1.1 数据通信系统模型通信系统包括发送系统、传输系统和接收系统。(1)发送系统:包括信源和发送器。信源即产生数据的设备,比
10、如计算机或者其他终端设备。(2)传输系统:是传输数据时使用的通信通道,比如双绞线通信通道、光纤通信通道、微波通信通道和无线电波通信通道等。(3)接收系统:包括接收器和信宿。接收器即进行信号译码的设备,通常为调制解调器,译码使用其中的解调功能。信宿即最终接收数据的终端设备,比如计算机等设备。2.1.2 数据通信基本概念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包括信息、数据、信号和信道。(1)信息(information):数据通信主要目的是信息交换,信息是数据经加工处理后得到的有意义的符号序列。(2)数据(dala):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分为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计算机内部存储的二进制数据是数字数据,是由离散的电信号所表
11、示的。当采用电波表示数据时,则为模拟数据。信息与数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数据是信息的表现形式和载体,而信息是数据的内涵,信息是数据加工处理后得到的,对数据做出具有含义的解释。(3)信号:信号是数据的电子或电磁表现形式,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4)信道:信道是通信双方以传输媒介为基础的传输信息的通道,表示某一个方向上传送信息的媒体。1.1.3 模拟信号数字化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即模拟信号的数字化编码。模拟数据数字化编码的常用方式是脉冲编码调制(PUISeCodeModulation,PCM)它在卫星通信,数字微波通信、光纤通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模拟信号数字化流程包括采样、量化以及编码三个
12、环节。(1)采样(SamPIe):采样作为模拟信号数字化的首要环节。每隔一定的时间,把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所对应的电平幅度值抽取出来,作为样本基数,再根据样本基数将原信号表示出来,这个过程称为采样。(2)量化(QUamiZing):即采样获得的样本幅度,依据量化级别进行取值的全过程,即取整。该环节完成之后,脉冲序列就转化为数字信号。(3)编码(EnCoding):量化后,采样的样本用二进制码表示。编码是将一种数字信号转换为另一种数字信号。调制需要载波,载波把基带信号的频率范围提升到较高频段,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常用的编码方式有归零码、不归零码、曼彻斯特、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常用的调制方法有调
13、幅、调频和调相。1.1.4 编码与调制技术编码是将一种数字信号转换为另一种数字信号。调制需要载波,载波把基带信号的频率范围提升到较高频段,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常用的编码方式有归零码、不归零码、曼彻斯特、差分曼彻斯特编码。(1)归零码(ReturntoZero,RZ):通过编码在发送“0”或“1”时,单位码元时间内返回初始状态(零)的编码方式,正脉冲表示1,负脉冲表示0。(2)不归零码(Non-ReturntoZero,NRZ):通过编码在发送“0”或“1”时,单位码元时间内,不返回初始状态(零)的编码方式。用正电平表示1,负电平表示0。(3)曼彻斯特编码(ManCheSterEncodi
14、ng):即自同步码,是指用通过编码发送信息时,时钟同步信号一并传输。按照位周期中心的跳变方向表示0还是U如向上跳变表示0,向下的跳变表示1。(4)差分曼彻斯特编码(DifferentManchesterEncoding):是曼彻斯特编码的一种变形。该编码方式在每一位中心保持跳变,位起始边界有跳变表示0,位起始边界没有跳变表示K常用的调制方法有调幅、调频和调相。(1)调幅(AM):载波信号的振幅伴随着基带信号的变化而变化。有载波输出对应1,反之对应0。(2)调频(FM):载波信号的频率伴随着基带信号的变化而变化。0或1分别对应不同的频率。(3)调相(PM):载波信号的初始相位随基带信号的变化而变
15、化。例如。或1分别对应相位。度或180度。1.1.5 信道的极限容量信道容量是衡量信道传输数字信号能力的重要指标,是单位时间内,理论上信道传输数据的最大值,单位是b/s。奈奎斯特(NyqUiSt)(简称奈氏)提出信道无噪声干扰的情况下,码元传输速率的最高值与信道带宽的关系进而给出表示信道传输数据能力的奈奎斯特公式:C=2VVlog2JV其中,N表示作为数据载体的码元实际能够取得的离散值的个数,C为信道最高数据传输率。要想提高信道的最高传输率C值,可以提高信道带宽,或者提高每个码元能够取得的离散值的个数,即N值。1948年,信息论创始人香农(ShamKm)在奈奎斯特的工作基础上,把奈奎斯特提出的
16、无噪声干扰信道的传输容量,扩展到受噪声干扰情况下,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即香农公式C=WIOg2(1+SN)其中,W为信道带宽(以HZ为单位);S为信道内传输信号的奈氏准则和香农公式的主要区别:奈氏准则规定了码元传输速率是有限的,无法任意提高,不然会由于码元之间的干扰,接收方无法正确识别码元。奈氏准则没有给出信息传输速率(bs)的具体上限值,只是说明了要想提高信息传输速率,就需要设计更好的编码技术,使得每一个传输中的码元可以携带更多的比特信息,即离散值,从而提高传输速率。平均功率;N为信道内部高斯噪声功率;S/N为信噪比,单位为分贝;C为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1.1.6 信道复用技术数据通
17、信中,物理信道能提供的通信资源往往远大于通信双方的实际需求,可以采用多路复用技术来提高通信能力。多路复用技术包括: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波分复用和码分复用。(1)频分复用(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FDM):频分复用是将一条物理信道的总带宽划分成若干频带宽度,每条频带宽度形成一条逻辑信道(2)时分复用(TimeDiViSiOnMUlIiPleXing,TDM):将共享信道的占用时间,划分成等长时间片,轮流供不同信道使用。(3)波分复用(WaVeIengthDivisionMultiplexing,WDM):光纤作为新型传输媒体,不同信道在不同波长的子信道中传输数
18、据。(4)码分复用(CodeDivisionMultiplexing,CDM):每个信道在相同时间,占用相同频带进行通信。不同用户以不同码型通信,用户之间不会干扰。1.1.7 数据通信方式数据通信方式有三种:单向通信、双向交替通信和双向同时通信。(1)单向通信:又称单工通信,即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是一条单向通信信道,数据只能沿i个方向传输O(2)双向交替通信:又称半双工通信。指数据信号可在两个方向传输,通信双方都可以发送数据,但在某一分组交换个时刻数据仅能沿一个方向传输。(3)双向同时通信:又称全双工通信,指同时可在两个方向上传输数据。1.1.8 数据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从源站到目的站,要
19、经过中间节点(如交换机、路由器等)的转发才能实现。这种转发过程就是数据交换过程。从通信资源分配的角度看,交换的本质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分配传输线路资源。常见的数据交换方式有电路交换和存储交换,存储交换又分为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电路交换是传统电话网络使用的数据交换技术。报文交换是电报系统使用的数据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是计算机网络使用的数据交换技术。2 .2传输媒体(2课时)传输媒体也称传输介质或传输媒介,它是数据传输系统中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的物理通道。3 .2.1双绞线电缆双绞线电缆(TwistedPairwire,TP)是网络通信中常见的导引型传输媒体,比如平常使用的网线,也称为对称双绞电缆、双扭
20、绞线电缆或者平衡电缆。(1)按双绞线电缆是否包裹有金属屏蔽层分类,双绞线电缆分为非屏蔽双绞线电缆和屏蔽双绞线电缆。(2)按双绞线电缆性能(带宽)指标分类:双绞线电缆分为1类、2类、3类、5类、6类、7类、8类双绞线电缆。(3)按双绞线电缆特征阻抗(是一种双绞线电气性能指标)分类:有100欧姆、120欧姆、150欧姆等几种。(4)按双绞线电缆所包含的双线线对数分类:有电话通信中常用的1对、2对双绞线电缆。计算机网络通信常用的是4对,以及25对、50对、100对等大对数双绞线电缆。双绞线的电气性能指标如下:1)特征阻抗2)直流环路电阻3)衰减4)近端串音5)近端串音功率和6)衰减串音比值7)远端串
21、扰8)等电平远端串音9)等电平远端串音功率和10)回波损耗(ReIUrnLOss,RD11)传播时延12)传播时延偏差13)插入损耗2.2.2同轴电缆传统的有线电视又称为闭路电视,传输媒体使用的是同轴电缆。2.2.3光缆在通信领域,信息传输的速率提高的非常快,从20世纪70年代的56Kbits(使用铜线)提高到现在的数百Gbit/s(使用光纤),并且这个速率还在不断提高。所以光纤通信已经成为现代通信技术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光纤即光导纤维的简称,光导纤维是一种质地非常纤细并且非常柔韧的介质,它可以是一根玻璃丝或塑胶纤维。光纤非常细,连包层一起的直径也不到0.2mm,因此需要将光纤做成很结实的
22、光缆。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带宽远远大于目前其他各种传输媒体的带宽。光纤的结构由纤芯、包层和涂覆层组成。按制作光纤的材料可以分为:玻璃光纤、胶套硅光纤以及塑料光纤。按光在光纤中的传输模式可分为: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按光纤横截面上的折射率分布,可以分为均匀光纤和非均匀光纤两种。按光纤的工作波长分类,有短波长光纤、长波长光纤和超长波长光纤.影响光纤的传输性能的因素主要有光源与光纤的耦合程度、光纤的数值孔径、光纤损耗、光纤的模式带宽、光纤的色散和截止波长。2.2.4无线传输利用无线电波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实现灵活通信即无线传输。常见无线传输方式有无线电波、微波、卫星通信、红外线、激光等。2.3同步光
23、纤网与同步数字系列(1课时)早期数字传输系统有两个主要的缺点:(1)速率无统一标准。比如北美和日本的Tl速率为1.544Mbits和欧洲的El速率为2.048Mbit/S。基于光纤的数据传输在国际范围内难以实现。(2)非同步传输。为了降低传输成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各国数字网络主要采用的是准同步传输方式。这种准同步系统中,各支路信号的时钟频率会有偏差,这样给复用和分用带来麻烦。在高速率数据传输时,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时钟同步问题难以解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美国在1988年制定出数字传输标准,即同步光纤网(SynchronousOpticalNetwork,SONET)2.4 实验(1课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Web 应用 安全技术 原理 实践 教学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72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