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精品教案.docx
《《兼爱》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兼爱》精品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兼爱精品教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积累古汉语中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2 .在了解墨子的“兼爱”思想的基础上,感受墨子“摩顶放踵利天下”的精神力量,从而涵咏心灵,激励人生。3 .通过对儒家“仁爱”思想与墨家“兼爱”思想的比较,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教学重点:结合兼爱中非攻等墨子的文章,全面了解墨子的“兼爱”思想。教学难点:对儒家“仁爱”思想与墨家“兼爱”思想加以比较。教学过程环节一:理解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1.梳理全文内容,绘制思维导图。导图要求用字尽量简省。教学环节.思维导图示例(一)思维导图示例(二)oBo思维导图示例(三)(1)请用原文回答:墨子认为天下之乱的起源是什么?“察乱
2、何自起?起不相爱”(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墨子认为践行兼爱的方法是什么?“爱人若己”“视人若己”2.“非攻”实际上就是一种国家层面上的“兼爱”。视人若己,那视别国若己国,就没有攻伐了。请思考:墨子主张的非攻是反对一切战争吗?他说的兼爱是爱一切人吗?墨子是坚决的反对战争,可是他为什么还要撰写兵书训练军队呢?补充一下几段文字,帮助学生认识该问题。【材料一】盗,人也;多盗,非多人也;无盗,非无人也。奚以明之?恶多盗,非恶多人也;欲无盗,非欲无人也。世相与共是之。若若是,则虽盗,人也;爱盗,非爱人也;不爱盗,非不爱人也;杀盗,非杀人也,无难矣。(墨子小取)【材料二】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
3、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西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墨子非攻上)【材料二】今逑(通“逮”)夫好攻伐之君,又写其说,以非子墨子曰:“以攻伐之为不义,非利物与?昔者禹征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此皆立为圣王,是何故也?”子墨子言曰:“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者也。彼非所谓攻,谓建也。(墨子非攻下)情不知其不义也:确实、实在又饰其说:粉饰、掩饰谓部也:讨伐、声讨墨子所说的“兼爱”是不包括爱“盗”的,他认为对于坏人我们不但不要
4、爱,我们还要把它除掉,所以墨子在好几篇中都讲到了,我们要“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墨子兼爱中)墨子的兼爱是要除去这些暴人、害人的人。同样,墨子反对的是侵略战争攻伐战争,是那种不正义的战争,而对于正义之战,墨子恰恰是认可并支持的,他讲非攻救赎,当时有很多强国欺负弱国,对于弱国来说就要抵御强国,墨子号召他的弟子帮助弱小的国家,抵抗强大的侵略者,典型事例呢,就是止楚攻宋这件事情。墨子他讲到作为一个弱小国家,要有充分的准备,武器的配备,城墙的防守,粮食的储备,一旦被侵略应该有能力抵抗。墨子他还写了很多的军事著作,教人怎么来做到最好的防范以及战斗的准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墨家对正义之战是极力支持的
5、,特别是主张对暴君的诛伐之战,比如说像禹征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墨子认为这都是可以的,诛的是不义之君主,诛杀暴君对老百姓是有好处的。3.墨子一再强调“兼相爱、交相利”,梁启超曾说:“矍子讲兼爱,常用兼相爱交相利六字连讲,必合起来,他的意思才明。”儒家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罕言利”,而墨子却大谈特谈“交相利”,墨子的兼爱思想里义与利是什么关系呢?【材料一】子墨子言日:“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日:“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攀,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由天下之害也。”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兼爱 精品 教案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73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