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机构养老管理条例(草案)》.docx
《《廊坊市机构养老管理条例(草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廊坊市机构养老管理条例(草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附件2:廊坊市机构养老管理条例(草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养老机构的运营管理,促进养老机构发展,保障入住老年人和养老机构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河北省养老服务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养老机构的规划建设、机构设立、扶持发展、服务规范、运营管理和监督检查,适用本条例。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养老机构是指依法办理登记,为老年人提供全日集中住宿和照料护理服务,床位数在10张及以上的机构。养老机构包括营利性养老机构和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第四条养老机构的发展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统筹发展、保障基本、普惠多样的原则。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
2、当将养老机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养老需求状况,研究、制定扶持政策,保障经费投入,促进养老服务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养老机构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发展和改革、民政、教育、公安、财政、人社、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消防、卫生健康、审计、应急管理、市场监管、医疗保障、退役军人事务、商务、金融监管、文化和旅游、体育、行政审批、工信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养老机构的服务和监督管理工作。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通过投资兴办养老机构、购买服务等方式,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
3、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无赡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保障。政府兴办的养老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收入住制度,向社会公开床位资源信息,在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基础上,优先保障孤老优抚对象和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高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的服务需求。笫八条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合作经营、委托管理等形式,加强向社会力量开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新养老机构运营管理模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民办养老机构,对符合条件的给予政府财政补贴。加强护理型养老床位建设,促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发展。第九条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
4、红十字会以及养老服务行业组织、老年人组织、慈善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等,应当发挥各自优势,做好养老服务相关工作。鼓励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通过多种方式提供、参与或者支持养老服务。第十条对在养老服务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第二章规划建设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会同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根据辖区人口、公共服务资源、养老服务需求状况等因素,制定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合理布局各类养老服务设施,编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确定养老机构配套建设标准。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可以将符
5、合规划条件的闲置公益性用地优先调整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新建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可以依法使用国有划拨土地或者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新建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以租赁、先租后让、出让等方式供应,拓展养老服务用地空间,降低养老服务用地成本。第十三条严格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合理确定设施种类、数量、规模及布局,形成结构科学、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养老服务设施网络。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通过整合或者改造存量企业厂房、办公用房、商业设施和其他社会资源,建设符合标准的养老服务设施。相关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在土地规划、消防审验、建筑安全等方
6、面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并出具部门职责认定意见书。常住人口达到中度以上老龄化的县(市、区)应上调新建居住区配建标准。第十四条经批准改变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用途、养老服务设施使用性质或者拆除养老服务设施的,应当按照不低于原有规模和标准建设或者置换;建设期间,应当安排过渡用房,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第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村养老服务纳入乡村振兴规划,统筹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利用农民房屋和闲置的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房屋等资源,因地制宜建设农村幸福院、敬老院等养老服务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惠型和互助性养老服务。支持有条件的村将经营收入、土地流转等集体经济收益,用于养老服务事业。第
7、三章机构备案第十六条养老机构登记后即可开展服务活动,并依照有关规定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第十七条营利性养老机构办理备案,应当在收住老年人后10个工作日内向服务场所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提出申请。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办理备案,应当在收住老年人后10个工作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同级的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提出申请。第十八条养老机构办理备案,应当向民政部门提交备案申请书、养老机构登记证书、备案承诺书等材料,并对真实性负责。备案申请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养老机构基本情况,包括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信息等;(二)服务场所权属;(三)养老床位数量;(四)服务设施面积;(五)联系人和联系
8、方式。第十九条民政部门收到养老机构备案材料后,对材料齐全的,应当出具备案回执;材料不齐全的,应当指导养老机构补正。第二十条已经备案的养老机构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等登记事项,或者变更服务场所权属、养老床位数量、服务设施面积等事项的,应当及时向原备案民政部门办理变更备案。养老机构在原备案机关辖区内变更服务场所的,应当及时向原备案民政部门办理变更备案,营利性养老机构跨原备案机关辖区变更服务场所的,应当及时向变更后的服务场所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办理备案。第四章机构服务第二十一条养老机构应当与入住老年人或者其代理人签订服务合同,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和争议的处理方式,依法保障各方合
9、法权益。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应当符合国家、省和市有关行业标准及规范要求。第二十二条养老机构应当建立老年人能力评估制度,根据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和入住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对老年人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照料护理等级。老年人身心状况发生变化,需要变更照料护理等级的,养老机构应当重新进行评估。养老机构确定或者变更老年人照料护理等级,应当经老年人或者其代理人同意。入住老年人或者其代理人对养老机构确定的照料护理等级有异议的,可以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照料护理等级评估。养老机构提供服务过程中,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对老年人进行服务安全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划分风险等级,建立服务安全风险防范机制。第二十
10、三条养老机构应当与收住的老年人或者其代理人签订养老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按照有关服务标准、规范以及养老服务协议约定提供下列服务:(一)根据需要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二)提供符合老年人居住条件的住房,并配备适合老年人安全保护要求的养老服务设施和用具;(三)定期对老年人活动场所和使用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四)提供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和民族风俗习惯、适宜老年人食用的膳食;(五)建立夜间值班制度,做好老年人夜间监护工作;(六)其他适合老年人的服务。第二十四条养老机构应当根据需要为入住老年人提供情绪疏导、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精神慰藉服务。养老机构应当为入住老年
11、人疾病诊疗提供便利条件。对突发危重疾病的入住老年人,养老机构应当及时通知其代理人或者指定联系人并转送医疗机构救治;入住老年人的代理人或者指定联系人应当依法履行相应义务。第二十五条养老机构发现老年人为疑似患有传染病或者严重精神障碍的,应当通知其代理人或者指定联系人,协助其依照传染病防治、精神卫生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并报告住所地县(市、区)民政、卫生部门。第二十六条养老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尊重入住老年人的人格尊严,禁止散布、泄露入住老年人的个人信息与隐私,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入住老年人。养老机构应当建立老年人信息档案,收集、保管服务协议等相关资料。档案资料的保管期限不少于服务协议期满
12、后五年。第二十七条养老机构因变更或者终止等原因暂停、终止服务的,应当提前六十日书面通知老年人或者其代理人,并书面告知备案的民政部门。老年人需要安置的,养老机构应当根据服务协议约定与老年人或者其代理人协商确定安置事宜。相关部门应当为养老机构妥善安置老年人提供帮助。第五章运营管理第二十八条养老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日常运营、人力资源、财务收费、信息档案等管理制度,制定并公开服务标准、工作流程。第二十九条养老机构应当按照建筑、消防、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特种设备等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开展服务活动,配备与运营服务相适应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护理等级配备规定数量的护理人员。养老机构应当依法与工作人员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廊坊市机构养老管理条例草案 廊坊市 机构 养老 管理条例 草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74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