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教案.docx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教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三课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艺第兴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音乐体裁。教学重难点:弥撒曲、经文歌、众赞歌、无伴奏合唱、杜飞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一、历史及文化背景文艺复兴时期是从中世纪通向巴洛克时代的过渡时期,是欧洲文化的繁荣时期。这时期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重新受到重视,因而得名“文艺复兴”。但文艺复兴不是古代文化的简单复活,而是标志着代表新兴市民阶层意识形态的资产阶级文化的萌芽和发展。文艺狂兴时期所形成的思想体系被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主张一切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的封建教会思想。人文主义者提倡人性,反对禁欲主义,反对教会宣扬、人生有
2、罪、离世绝俗、禁欲苦行和悲观厌世的思想。它肯定人是生活的主人,应当享有友谊和爱情,应当追求财富和个人幸福,享受大自然和艺术美。因此人文主义者的视线是面向人间而不是天国,是面向现实而不是虚幻。二、音乐体裁1、弥撒曲:弥撒曲是天主教弥撒祭曲活动演唱的歌曲,是宗教音乐中一种重要的体裁。弥撒祭曲活动分为“普通弥撒”和“特别弥撒”两部分。普通弥撒所演唱的词与曲均固定不变,特别弥撤则根据教会所日历或婚丧等仪式而有不同。普通弥撤中演唱的弥撒依次为: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羔羊经。在特别弥撒中演唱的弥撒曲主要包含进台经、升阶经、阿莱路亚、奉献经、圣餐经。2、众赞歌德国路德教会的赞美诗。众赞歌的歌词不再用
3、拉丁文,而改用本民族的当代语言;歌词亦由亳无韵味的经文和祷词,而改为有韵律的诗歌。在音乐方面,也把繁琐的发调体一变而为纯朴的和声体,使歌词和旋律都清晰可闻。3、经文歌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演唱解释圣经的复调合唱歌曲。12、13世纪之交,用1段每个音节唱几个音的素歌旋律作为固定歌调的无伴奏复调合唱歌曲,称“克劳苏拉”。其中固定歌调唱拉丁文歌词,其他声部则象现在的练声曲那样不唱歌词。13世纪初,克劳苏拉中不唱歌词的上方声部常填入歌词,称为“莫泰图斯”,这个字源出于法文的“mot”,意为歌词,后称整个复调合唱歌曲为“经文歌”。4、无伴奏合唱意大利罗马乐派的创始人作曲家帕来斯特里纳开创了庄严明净的无
4、伴奏合唱风格。无伴奏合唱该名称源自于罗马天主教堂。在那里演唱赞美诗时从来不用乐器伴奏。欧洲16世纪的很多合唱也无伴奏,但也有用管风琴或其他乐器伴奏,只是这些乐器所演奏的曲调与合唱的各声部所唱的曲调完全一样。19世纪以来无伴奏合唱获得了广泛应用。很多无伴奏合唱曲的内容都是表现非宗教的日常生活。三、音乐流派1、勃艮第乐派(15世纪上半叶)代表人物:勃艮第乐派主要有三大代表人物:英国的约翰邓斯泰布尔,法国的纪尧姆迪费,法国的吉尔班舒瓦。纪尧姆迪费(杜飞)生平:是勃艮第乐派最重要的音乐大师。他大约在1400年左右出生在佛莱芒和瓦洛尼亚的边界地区。14091414年间,他是贡布雷教堂唱诗班的歌童。他的青
5、年时代是在意大利度过的,先后在比萨和里米尼的马拉泰斯塔宫廷、罗马教皇唱诗班、佛罗伦萨和博罗尼亚等地的唱诗班服务。1445年他回到贡布雷,他的音乐才华逐渐为当地的贵族所赏识,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就曾经是他音乐上的学生。1474年,迪费在贡布雷去世。音乐:迪费的主要作品是弥撒曲、经文歌、等各种当时主要的宗教音乐体裁的作品,圣母赞歌、法语尚松(以回旋歌为主)以及拉丁文歌曲。此外还有不少世俗歌曲。他可能是最早使用世俗歌曲作为弥撒曲的定旋律的作曲家。他的音乐充满了热情的和声和感情丰富的旋律,预示着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2、吉尔.班舒瓦生平:勃艮第乐派另一位音乐大师吉尔班舒瓦(GiIIeSBinChois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文艺复兴时期 音乐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74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