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魏征传》与司马光《谏院题名记》对比阅读(附答案与译文).docx
《《新唐书-魏征传》与司马光《谏院题名记》对比阅读(附答案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唐书-魏征传》与司马光《谏院题名记》对比阅读(附答案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新唐书魏征传与司马光谏院题名记对比阅读(附答案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材料一: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可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羯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其年,迂尚书左丞。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按讯,非是。彦博奏日:“征为人臣,须存形迹,不能远避嫌疑,遂招此谤,虽情在无私,亦有可贡。“帝令彦博让征,且曰:“自今后不得不存形迹。”他日,征入奏曰:“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
2、知。”帝黑然改容曰:“吾已悔之征再拜日:“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帝曰:“忠、良有异乎?”征曰:“良臣,稷、契、咎陶是也。忠臣,龙逢、比干是也。良臣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空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远矣。”帝深纳其言,赐绢五百匹。帝宴丹霄楼,酒中曰:“征每谏我不从,我发言辄不即应,何哉?”征曰:“臣以事有不可,故谏,若不从辄应,恐遂行之。帝曰:“弟即应,须别陈论,顾不得?”征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面从可,方别陈论,此乃后言,非稷所以事尧舜也J帝大笑。(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材料二: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
3、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举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于版,光恐久而漫灭。嘉祐八年,刻于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司马光谏院题名记)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卿所陈(八)谏(B)前后(C)二百余事(D)非卿至诚(E)奉国(F)何能若是1
4、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引”有“领,邀请”之意,和苏武传中的“虞常果张胜”中的“引”意义不同B. “责”有“责备、责怪”之意,和促织中的“因责常供”中的“责”意义相同。C. “瞿”是像鹰隼一样睁大眼睛惊视之意,文中是惊惧,大惊失色的意思。D. “萃”有“汇聚,聚集”之意,与成语“出类拔萃”中的“萃”意义不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温彦博认为作为臣子应该注意行迹,远避嫌疑,但魏征认为作为臣子如果只注意个人行迹,那么国家的兴衰就很难说了。B.魏征认为良臣和忠臣有不同的地方,良臣对君臣皆有益,忠臣对君臣皆有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唐书-魏征传 谏院题名记 新唐书 魏征传 司马 题名 对比 阅读 答案 译文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74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