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厦门环境总体规划》.docx
《《美丽厦门环境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丽厦门环境总体规划》.docx(1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美丽厦门环境总体规划(2014-2030年)2015年6月目录第一章总则1一、规划背景1二、规划范围2三、规划时限3四、规划依据3第二章生态环境基础与形势5一、自然概况5二、社会经济概况5三、生态现状8四、环境现状9五、生态环境存在问题16第三章资源环境约束力分析19一、资源承载力评估19二、环境容量评估21第四章规划目标与指标25一、城市环境发展定位25二、发展战略25三、规划目标26四、指标体系29五、指标可达性分析32第五章城市环境空间管控37一、生态控制线37二、环境功能区划38三、环境风险红线42四、环境空间管控43第六章环境质量保障规划50一、大气环境质量保障规划50二、水环境质量
2、保障规划54三、土壤环境质量保障规划60四、声环境质量保障规划62五、固体废弃物处置规划65六、辐射污染控制规划67七、环境风险防范体系规划69第七章城市环境公共服务体系规划71一、规划目标71二、环境基础性服务71三、基本民生性服务74四、环境安全性服务79五、环境信息性服务80第八章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规划83一、规划目标83二、产业发展战略83三、优化产业结构84四、优化产业布局88第九章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规划95一、“网格化管理机制建设95二、智慧环保建设95三、环境监测能力建设96四、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96五、环境预警与应急能力97六、环境科研能力建设97七、环境宣传教育能力建设98第
3、十章重点工程99一、重点工程设计99二、重点工程项目100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101一、法治保障IOI二、行政保障102三、组织保障103四、资金保障103五、技术保障103附表:美丽厦门环境保护总体规划重点工程项目一览表105第一章总则一、规划背景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强调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这为我们未来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一五”以来,通过编制并实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一系列的规划,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取得了
4、较大的发展。但是,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因为缺乏一个具有发展战略性、区域协调性和空间开发统筹性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顶层设计,城市环境管理经常处于被动、后置和末端补救的局面。城市环境管理要向前端推进,必须考虑从源头解决问题,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应运而生。国务院于2011年12月15日和2013年9月10日分别印发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42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要求探索编制城市环境总体规划(以下简称环境总规)和研究开展城市环境总体规划试点工作。环保部于2012年9月19日印发
5、了关于开展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12)1088号),标志着环境总规编制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大连市、鞍山市、伊春市、南京市、泰州市、嘉兴市、福州市、宜昌市、广州市、北海市、成都市、乌鲁木齐市共12个市被列入第一批环境总规编制试点城市。2013年6月19日环保部印发了关于继续开展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13)670号),确定了12个第二批环境总规编制试点城市,包括长治市、本溪市、铁岭市、铜陵市、烟台市、威海市、海口市、三沙市、贵阳市、石河子市、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平潭综合试验区。2014年12月17日环保部印发了关于继续开展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工
6、作的通知(环办函(2014)1749号),确定了4个第三批环境总规编制试点城市,包括青岛市、厦门市、贺州市、贵州贵安新区。自此,厦门市正式被环保部列为第三批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城市。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重要战略部署,市委、市政府于2013年8月出台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确定了“山海一体、江海连城”的大海湾城市战略、“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大山海城市战略和“青山碧海、红花白鹭”的大花园城市战略,并提出了“两个百年”愿景:到2021建党100周年时,将厦门建成美丽中国的典范城市;至J2049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展现“中国梦”样板城市。作为“美丽厦门”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美丽厦门环境总体规划
7、的编制工作于2013年9月正式启动,本规划将作为未来厦门市统筹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助力城市绿色发展转型的行动指南。二、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厦门市行政区范围,包括陆域面积169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90平方公里。三、规划时限规划基准年为2013年,规划近期为2015年,规划中期为2020年,规划远期为2030年。四、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2)环保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12)1088号,2012年9月19日(3)环保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工作规程的通知,环办函(2012)1088号,2012
8、年9月19日(4)环保部办公厅关于继续开展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13)670号,2013年6月19日(5)环保部印发了关于继续开展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14)1749号,2014年12月17日(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2015年4月25日(7)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2013年9月10日(8)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2015年4月2日(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办发(2014)56号,201
9、4年11月27日(10)厦门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4年11月6日(11)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厦门市人民政府,2014年3月(12)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厦门市人民政府,2011年2月(13)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厦门市人民政府,2010年12月(14)厦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厦门市人民政府,2010年8月(15)厦门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年10月14日(16)厦门生态市建设规划实施纲要(修编),厦门市人民政府,2013年5月(17)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2
10、0112020年),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2012年10月第二章生态环境基础与形势一、自然概况厦门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沿海,闽南金三角地区中心,九龙江入海处,地处东经117%3至118。至北纬24。23至24。54之间,东临台湾海峡,与澎湖列岛、台湾宝岛隔海相望。全市陆域面积1699平方公里(含滩涂面积),海域面积39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34公里。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形态依次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向海岸过渡,主要地貌形态为丘陵和台地。境内土壤类型分为放红壤性红壤、红壤、黄红壤、水稻土、风沙土、盐土、潮土等7个土类。厦门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受地形
11、与气候影响,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匀,由同安北部山区向东北平原及沿海一带递减。水资源相对贫乏,河溪众多而短促,河水含沙量不高,无较大的天然湖泊,水量随季节变化明显。厦门金属矿藏较贫乏,厦门岛黄厝独居石类型针矿床砂矿是唯一具有中型规模的远景矿床。花岗岩石材是最主要的自然资源,分布广、储量大。二、社会经济概况1 .城市发展历程厦门行政建制始于宋朝,称“嘉禾里”,隶属泉州府同安县辖下,元朝设立“嘉禾千户所”。明朝初年修筑城墙,号“厦门城”,意寓国家大厦之门。明永历九年(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郑成功改厦门为“思明州”。康熙年间改称“厦门”,设厅,仍属同安县辖,直至鸦片战争后,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早
12、期厦门城市功能基本以服务商埠发展的港口和商业为主,20世纪20-30年代中期,以华侨投资为主的城市建设开始兴起,城市扩张以原有商埠至中山路一带老城区向厦门岛东南部延伸,现代城市雏形基本形成。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80年设立特区后,城市建设稳步推进,通过一系列行政区划调整,境域不断扩大。城市定位由港口城市、海港风景旅游城市逐渐转变至海湾型城市,多核单中心城市结构基本确立。随着2010年经济特区范围扩大至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初见成效。2 .经济发展概况及趋势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厦门市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国民经济取得很大发展,从解放初期建设时期国民经济的逐步恢复发展到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
13、。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呈现逐步加速的过程,由1950年的3369.2万元(按1952年价计算,下同)增长到2013年的842.04亿元,年均增长14.07%。人均生产总值(1952年价)的发展趋势与地区生产总值基本一致,由74.1元/人增长到2013年的42800.6元/人,年均增长11.47%。尽管期间由于所有制改造和经济急于求成,曾经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总体上经济总量增长还是较为迅速。特别是创办特区以来,厦门市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实现“大进大出”,基本构成了经济特区全方位开放的经济格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从产业结构上看,解放前厦门市是一个消费性商业城市,工业基础薄弱。解放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
14、束缚和“以粮为纲”思想的影响,未形成较为合理的产业结构。由于城市化、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促使城市建设征用土地,农业用地逐年递减,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21.6%降低到2013年的0.9%。第二产业在1991年之前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整体增长较为迅速;2005年后比重持续下降,化工等传统行业面临产业转型升级,高新技术逐渐改造传统产业。第三产业自特区建设以来发展迅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近年来,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厦门市逐渐呈现出第三产业主导的结构特征,比重逐渐上升。近年来,厦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发展趋势符合厦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
15、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预期。同时,随着厦门市做强做大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等产业发展方向的确定,将稳步推动厦门市经济的增长。结合中国经济良好的内部发展环境及厦门市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以厦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厦门城市远景发展战略研究等既定经济发展目标与远景规划为基础,预测厦门市地区总产值将保持较为快速的增长,预测到2015年、2020年和2030年,厦门市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3827亿元、6390亿元和13796亿元。3 .人口发展分析至201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373.0万人,户籍人口为196.8万人。户籍人口中,城镇人口为159.7万人,约有
16、一半分布在厦门岛(94.5万)。从2000-2013年户籍人口的增长率来看,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现为增加的趋势,由2000年的3.7%o增加到2013年的11.2%o.机械增长一直是厦门市人口增长的主体部分,2000年以来外来人口比例增加,体现了厦门流动人口众多的特点。预测2015、2020和2030年,厦门常住人口将分别达到465万人、495万人及700万人。三、生态现状1 .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概况厦门市拥有较为丰富的亚热带海陆动植物资源。植被种类组成丰富,群落类型多样。现有植物178科1180种,其中野生高等植物有900种以上。陆地野生动物包括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等种类数百种。各类海
17、洋生物近2000种,其中有经济价值的常见鱼类157种,软体动物89种,甲壳类动物127种、藻类139种。海洋生物中受国家级保护有23种,受国际贸易公约保护有23种、受省级保护有种,捕捞和养殖种有171种。2 .生态建设与资源保护现状2000年,厦门成立了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原有的厦门中华白海豚省级保护区(1997年成立)、厦门文昌鱼市级保护区(1991年成立)和厦门大屿岛白鹭省级保护区(1995年成立)组成。该保护区核心区面积共7588公顷,除核心区外厦门管辖海域都是其外围保护地带。其中,中华白海豚保护区面积5500公顷,位于厦门西海域和同安湾口海域;文昌鱼保护区面积1871公顷,
18、位于厦门黄厝海域;白鹭保护区面积217公顷,位于厦门大屿岛、鸡屿岛全部陆地及其最低潮位线以上滩涂。2011年,建立了厦门五缘湾栗喉蜂虎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范围包括骑马山四周规划道路内侧和通屿湿地五缘湾道以北、环岛干道以西、五缘湾西北侧支路及湖面西岸以东区域,总面积约40公顷。3 .生态景观格局变化现状厦门市在近100多年的发展演化过程中,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张,使得厦门市土地覆被发生剧烈变化。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着城市空间扩张和人口分布中心的转移。20世纪90年代后,城市扩展的途径以侵占耕地等自然景观为主,城市区域景观破碎度逐渐加大。虽然优势景观仍然是耕地及林地,但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迅速。
19、岛内城市森林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岛外正处于加速城市化阶段,经济增长及社会发展模式将会成为影响岛外城市森林景观格局的重要影响因素。四、环境现状1 .水环境厦门市2002-2013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逐步提升,2013年北溪引水、坂头石兜水库和汀溪水库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低,杏林湾水库、贫筲湖水质均因氮、磷超标未达到功能区水质要求。近岸海域水体水质呈下降趋势,主要为劣IV类水质,氮、磷污染是水质达标率下降的主要原因。2013年厦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COD及氨氮排放量较2012年均有降低。(1)地表水环境历史与现状评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质量。2013年厦门市三个集中
20、式饮用水源地北溪引水、坂头-石兜水库和汀溪水库水质符合In类水质标准,水质达标率均为100%。2001-2013年期间厦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范围在73.6%100%之间。杏林湾水库水质在2001-2013年不能达到其功能区划V类水质的要求,功能区达标率为0,营养状态为重度富营养,其超标项目有总磷、总氮、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高锯酸盐指数。黄雪湖水质在20022013年均超过劣IV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2)近岸海域水环境历史与现状评估2001-2013年,厦门的近海岸水域的水质呈现下降趋势,除2002年厦门各海域水质相对较好,其他各年份均有超标现象。
21、2013年,厦门近岸海域I、11类海水比例仅占1.2%,III、IV类海水占4.8%,其余均为劣IV类海水,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无机氮与活性磷酸盐。与2012年相比,无机氮浓度有所上升,活性磷酸盐浓度基本不变。海域化学需氧量、溶解氧、石油类、重金属等其他污染物指标基本符合I、II类海水水质标准。(3)地下水环境历史与现状评估2006-2010年,同安区地下水监控点的水质均不符合III类水质标准。其中,2006-2008年水质均为劣V类,出现超标项目是亚硝酸盐和氨氮。200%2010年水质为IV类,出现的超标项目为PH值和高镒酸盐指数。2011年符合In类水质要求。2012年水质为IV类水质,超标项
22、目为PH值和亚硝酸盐。2013年符合III类水质要求。(4)水污染物排放2013年,厦门市废水排放总量为50212.77万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22935.95万吨,增幅11.67%;工业废水排放量27260.82万吨,增幅1.16%。2013年,厦门市COD排放40962.8吨,减幅6.97%;氨氮排放量7592.68吨,减幅为7.70%。COD来源主要是生活源(58.3%)、农业源(32.4%)和工业源(9.09%)。氨氮来源主要是生活源(74.20%)农业源(23.85%)和工业源(1.77%)。(5)水污染防治能力建设厦门市组织编制了厦门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调整了水源保护区范
23、围,完成了厦门市镇级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基本建立水源地应急预警体系。厦门市强化了九龙江流域水环境保护,落实与九龙江上游地市联合巡查、联合监测、联合治理,推进了九龙江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和流域交接断面排污总量控制责任制试点工作。厦门市开展了湖边水库等重点水域污染综合整治工程,加强了岛外9条溪流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开展了农村环境整治,启动并实施了“岛村模式”治理流域周边农村直排污水试点工作;加强了工业污染防治,开展“厦门市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 .环境空气(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2013年,在全国首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大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美丽厦门环境总体规划 美丽 厦门 环境 总体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74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