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美丽的新世界-——从本雅明《讲故事的人》谈开去.docx
《不再美丽的新世界-——从本雅明《讲故事的人》谈开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再美丽的新世界-——从本雅明《讲故事的人》谈开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不再美丽的新世界从本雅明讲故事的人谈开去TheNewWorldThatIsNoLongerBeautiful:ATalkofffromTheStorytellerbyWalterBenjamin作者:张闻昕作者简介:张闻昕,中山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原文出处:东吴学术(常熟)2021年第20212期第128T32页内容提要:在讲故事的人中,本雅明认为,经验因战争和生产力的爆发式增长而贬值,这一现实导致讲故事的艺术日渐消亡。与此同时,长篇小说与新闻报道兴起,成为新的文学现象。借用本雅明观察新旧世界更替的独特视角,文章聚焦当今世界,受互联网影响颇深的现代生活之中,“游戏”这一新场域对长篇小说的冲击,以
2、及“游戏”与现代生活自身面临的难题。期刊名称:外国文学研究复印期号:2021年07期关键词:本雅明/讲故事的人/经验/长篇小说DOI:10.1610032-1815c.2021.02.017一、叙事之内之外:故事,及其构造的世界古人和现代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能够完全投入到一种宇宙经验中去,而这种投入对后者来说几乎是完全陌生的。当我们进入工作与时日描绘的世界时,会发现那个时代的一切都已尘埃落定。纵然生活持续地给予谜题,但人们深信事出有因,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安排。并且,如约翰伯格告诉我们,人们相信村里所发生的事件是人类经验的典型。至于无人逃脱的生与死的共同命运,人们已经达成共识:其背景是不必
3、深究的神秘,其形象早被顺从地接受。讲故事的人诞生于手工业.”人们一遍又一遍地讲述同一个故事,如同手工艺人一刀又一刀地雕刻着自然赐予的原料完美的工艺品与故事正诞生于相似的循环。并且,经验、故事、人们眼中的世界,三样要素如齿轮一般紧紧契合,并不存在不和谐的地方。如果相信本雅明的自问:”讲故事的人跟他的素材一人类生活一之间的关系,本身不也是一种手艺人式的关系吗?那么就是相信,故事与传统手工业一样,只能生存于人与自然切实相系的时代。故事像木雕一样被雕琢,买卖在熟人之间进行,确定的生活,稳定的世界,于此,我们几乎可以认定,世界本身即是永恒。对古人而言,故事并非再造一个世界,而仅仅是对他们所身处之世界的一
4、丝不苟的素描。即使其中有什么用现代眼光看来过于离奇的叙述,在古人们朴素的心中,他们就是这样虔诚而自然地相信着的。故事的讲述一般由一个熟悉的人开始,他要不是从外面回来,就是总在村子里。时不时,听故事的人会打断他,提出问题一故事由此生出了新的枝叶。除非极特殊的情况,讲故事的人总是愿意反复讲同一个故事。听故事的人也并不每次都能听到新故事。一些老故事被不断地咀嚼:童年时和青年时听到的同一故事不一定具有相同滋味。又往往,一个听故事的人离开了,另一个新的听众加入。于是讲故事的人兴致勃勃地将故事永无止境地讲下去一对不同的听众,他将采用不同的讲法。这也就是本雅明赞赏的:完美的故事从层层叠叠的复述中诞生。故事的
5、落成建立在经验的合法性上,建立在人们对周遭世界的信赖目光中。然而,进入二十世纪,本雅明却告诉我们,经验失效了。战争让种种经验沦落为彻头彻尾的谎言。”不仅外在世界的形象,而且内在道德世界的形象都在一夜之间面目全非。世界的解体、经验的贬值导致了故事的难以为继。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家园突变为炮弹飞驰的战场,受土地哺育的儿女被炮灰堆集而成的新土地埋葬切都与从前不同了。人们失去安息之所,迫切地为自己的精神寻找新的居处,于是新闻报道与长篇小说进入视野。一方面,本雅明承认新闻报道给故事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另一方面,他对新闻又有种轻视的情感:新闻报道的价值只体现在它尚是新闻那一刻,它的生命力只在于这一刻;它完全取
6、决于这一刻,且必须刻不容缓地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没有什么比否认一项事物的生命长度更令人感到轻蔑了。但新闻报道究竟如何产生威胁?本雅明只提供了寥寥数语。破碎的故事世界遗留下什么?遗留下人们对现处世界的恐惧与不信任,更重要的,对可信之物的渴求。人们最想听的已不再是来自远方的消息,而是使人掌握身边事情的新闻报道,以及,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要素则在于其可信性.虽然本雅明不满由新闻传递的事件都已被事先冠以各种解释,但他毕竟是从惋惜故事衰落的作家角度出发。也许人们根本就渴望新闻报道与生俱来的确定性呢?人们失去了什么,就想占有什么。以往,故事有整个经验世界作为依托,可是那个世界覆灭了,人们听到的故事变成了空心
7、的,仅仅是被虚无充胀的一张表皮。人们正需要解释,需要新闻报道将他们不了解的,新生活的来龙去脉解释清楚。人们至少从这类絮絮叨叨中感受到一种暂时的安定。而我们都知道,经验失效后,故事与其之内之外的世界,亦不可能再回到从前。二、经验贬值以后:长篇小说亦将没落生产力的发展与印刷术的发展,终结了故事的进途,又开启了长篇小说的兴盛。撰写TB长篇小说就意味着,通过描写人的生活而将生活的复杂性推向极致。小说家们开始孤独的写作,将无数个自我逼到墙角,以计算出生活最终的答案即生活的意义。基于此,故事的家乡是农村,是一个所有人都相识的社会。长篇小说没有那么幸运。它诞生于城市阴暗的小屋子里,被寡母灌输了太多情感与苦难
8、。长篇小说需要角色,需要行色匆匆的陌生人。小说家需要城市给予容污纳垢的街角,窥探隐私的门洞。他虽然写的是自己观察的世界,却需要城市的一切来启发他、承载他。讲故事艺术的师傅是农夫和水手。长篇小说并不对小说家的身份做要求,但要求其具备出色的表演能力,以扮演他笔下的角色。他既身处于其中,又超脱于其外。设想一个舞台,起先,是一束红光打在了木质地板上,接着,蓝色光束紧追而来,两条光束在空中相交,融合出一小块非红非蓝的区域。绿色、黄色所有光束在台上摇动交汇,缔造出它们单独时无法表现的绝景。灯光秀结束,灯光师上台致谢通常情况下,他的观众只有一人。在这个想象里,单色光束代表一个角色眼中的世界,灯光秀代表长篇小
9、说,而灯光师代表的即是小说家:他虽然没有上台,却在暗中控制了每一束灯光的来去。他利用灯光秀表达了自己。长篇小说的兴起并不缺乏线索。云朵之下,被毁灭性的枪林弹雨包围的,是人那渺小而脆弱的身体。在故事世界的余烬里,再也找不到一分一亩的避难处,除了一个地方一他们自己的身体。经验破碎以后,人们能相信的只剩下自己。于是,以穷尽自身为事业的长篇小说自然受到欢迎。对此,本雅明也曾引用卢卡奇的观点:”长篇小说是人在超验意义上无家可归状态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以自身为空间,长篇小说建立起新的“空间-时间十字坐标轴,并在这一体系中,将时间的重要性大大提升。人们甚至可以说:长篇小说的整个内部情节只不过是人与时间的
10、一种抗衡人们把对永恒的古老追求从土地上连根拔起,转而向时间求索:即使自身是有限的,时间却是无限的。通过长篇小说对时间长河的收束,通过时间在长篇小说中的投影,人们获得对永恒的又一次确信,并再次把握住生命中的确定与可信之物。但时至今日,长篇小说亦经历着来自现代生活的威胁。本雅明曾把新闻报道视作长篇小说的威胁,然而它并不是我们要说的那匹拦路虎,相反,它可能比故事与小说更早地遭遇覆灭的命运一新闻报道的可信度正在不断被动摇,且少有人再愿意听它的解释。那些将自身使命阐释为震撼读者的新闻更是自取其辱。因为小说家的惊奇至少是走到生活面前探寻,而新闻的“惊奇却要求生活在个人面前粉墨登场。长篇小说即便多少因为参与
11、主体的限制而略显干枯,不像故事,在本雅明的笔下显出被滋养的丰满,它仍然是有重量的。一个人的苦思、对自我生活的盘剥,于他所写作的长篇小说而言,如重力拉扯着鸟儿:飞得再高,终有一日要回到地面的归宿。现代生活从本质上而言,既缺乏经验,也缺少重量。经验的匮乏一目了然。除了人们不再相信过去所相信的,还因为科学进步已让世界走出好远。沧海桑田,不能要求现代复刻过去。缺乏经验的人们转头寻找体验长篇小说曾为他们提供了场所。对于我们这些读者而言,长篇小说之所以富含深意,并非因为它颇有教益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陌生人的命运,而是因为我们心中的兴趣之火在这一陌生命运的助燃下熊熊燃烧,从而给了我们一丝温暖,而这是我们自身的
12、命运永远也给不了的。QD人们在体验中称得生活的重量,置换得到自身生活的合理性。电影、电视,是小说体验的加强版,它们仅仅是更彻底地淹没了人的感官。真正危险的东西,称为“游戏。正如长篇小说流行的开端,长篇小说之所以区别于故事(狭义上的叙事文学),其原因在于,它从根本上来说依赖于书本。只在印刷术发明了之后,长篇小说才得以广泛传播(12)游戏”的流行依托于现代互联网的诞生。只要一个通过网络搭建起的固定场所,一个被无数人体验的固定剧本(在多数情况下甚至不需要),人们在其中交流、玩耍,并最终获得一个与现实生活迥异的生活。这样的场域便称为“游戏.(在此,应注意将其与一般观念中的电子游戏”区分开来。游戏”这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讲故事的人 不再 美丽 新世界 讲故事 谈开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76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