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碳和碳的化合物(练习)(解析版).docx
《专题04碳和碳的化合物(练习)(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4碳和碳的化合物(练习)(解析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专题04碳和碳的化合物目录0考点过关练2考点01碳的单质2考点02二氧化碳制取方法56产点0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7Q真题实战练11重难创新练20考点过关练考点01碳的单质1.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对应用途不正确的是()A.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作电极B.氧气具有助燃性,可做燃料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来净水D.生石灰能吸水,常做食品干燥剂【答案】B【解析】A、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所以A正确;B、氧气没有可燃性,所以不能做燃料,所以B错误;Cs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可净化水,C正确;D、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因此可以吸收水分,做食品干燥剂,D正确。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C60可用作超
2、导材料B.木炭可用作电池电极C.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D.金刚石可用于裁割玻璃【答案】B【解析】A、Ceo可用作超导,催化,医学及生物领域,所以A正确,B、用于做电极的是石墨,而不是木炭,所以B错误;C、石墨质软,具有滑腻感,所以可用于制铅笔芯,所以C正确;D、金刚石是天然最硬的物质,所以可用于裁割玻璃,D正确。3 .石墨烯是一种非常优良的纳米材料,由碳元素组成,化学性质和石墨相似,还具有超强导电、导热的性能。关于石墨烯的认识错误的是()A,可作散热材料B.是-种新型化合物C.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D.可作新型电池的电极【答案】B【解析】依据题目信息,石墨烯是一种非常优良的纳米材料,由碳元素组成,化学
3、性质和和石墨相似,还具有超强导电、导热的性能。由于具有导热性,所以可作散热材料,A正确;石墨烯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B错误;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C正确;由于石墨可做电极,所以石墨烯也可做电极,D正确。4 .下图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金刚石石墨GnA.原子的排列方式改变,则构成的物质种类改变B.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相同C.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化学性质相同D.在特定的条件下,石墨既可转化为金刚石,也可转化为C60【答案】C【解析】A、金刚石是正八面体结构,石墨是层状结构,原子的排列方式改变,则构成的物质种类改
4、变,A正确;B、金刚石、石典和C60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产物都是二氧化碳,B正确;Cs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如02和和。C错误;D、由于金刚石、石墨和C6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可以相互转化,D正确。5 .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探究实验装置。【提出问题】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什么气体?【提出猜想】(1)产生的气体有三种情况猜想一:CO;猜想二:CO2;猜想三:。【设计方案】实验前后分别对两支试管里的物质进行称量,数据设计如下:称量对象反应前质量反应后质量质量差试管+固体混合物MiM2mi即(Mi-M2)试管+澄清石灰水M3M4m2
5、即(M4-M3)(2)若m2=0,则猜想成立。(3)若猜想二正确,理论上mi与4n的关系是:Zmm2(填域【实验并记录】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称量对象反应前质量反应后质量质量差试管+固体混合物69.8g65.4gmi试管+澄清石灰水118.9g122.6gm2同学们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4)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应产生C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5)原因二: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反思与评价】(6)经查阅资料知道:木炭还原氧化铜直接产生CO2气体,该反应类型属于o(7)本次实验结果与资
6、料显示不一致,对其可能原因有同学提出下列分析,其中合理的是(填选项序号)。A.装置不漏气B.装置内还有CO2气体未被吸收C.澄清石灰水吸收了空气中部分C2D.生成的C02部分与过量的C反应生成了Co【答案】(I)CO(或一氧化碳)和CO2(或二氧化碳)一二4 4)C+CuO-Cu+CO5 5)CO2+C-2C0(6)置换反应(7)BD【解析】(1)提出猜想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什么气体应可能有:猜想一:co;猜想二:CO2;猜想三:CO和CCh三种情况;故填:CO和CO2;(2)因CO不溶于水,CO2溶于水,4m2=0,说明反应产生的气体不能被澄清石灰水吸收,是CO,所以猜想一成立:故填:一;(3
7、)猜想二即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CXh能溶于水,且能与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若猜想二正确,理论上试管+固体混合物减少的质量等于试管+澄清石灰水增加的质量,即Ami与Amz的关系是:Zm=am2;故填:=;(4)根据实验数据得到,m=69.8g-65.4g=4.4g;m2=122.6g-118.8g=3.8g;Zm2O且4mZSm2,因此猜想一、二均不正确,应该是猜想三成立,反应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生成;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应产生Co和铜,该反应方程式为C+CuO-Cu+COT;故填:C+CuO=Cu+CO;(5)原因二:木炭利氧化铜在高温条件
8、下反应中的一种产物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CO,该反应方程式为CO2+C二C0;故填:CO2+C=2CO;(6)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碳,该反应是种单质和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7)本次实验结果与资料显示不一致。对其可能原因有同学提出下列分析,可能的原因是:A、若装置漏气,对Ami没有影响,但生成的CCh部分漏出,造成4m2偏低,故A不合理;B、若装置内还有C02气体未被吸收,会造成Anu偏低,故B合理;C、澄清石灰水吸收了空气中部分CO2,会造成Amz偏高,故C不合理:D、若生成的CO2部
9、分与过量的C反应生成了CO,会造成COz偏低,Amz偏低,故D合理。故选BDo考点02二氧化碳制取方法6 .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A、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生成的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B、实验室中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可选择该装置来制取,固体放在多孔隔板上,液体装入长颈漏斗,通过控制开关,打开开关,固液接触反应,关闭开关,试管中气压变大,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并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
10、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验满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澄清石灰水只能检验是否是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故选B。7 .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气体制取,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A可用于加热固体制气体8 .装置B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C.装置C只能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D.装置D用于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进入的导气管口是b【答案】A【解析】A、装置A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气体,符合题意;B、装置B无法实现固液分离,无法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不符合题意:C、装置C是排水法收集气体,用于收集难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的气
11、体,不符合题意;D、装置D用于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气体进入的导气管口是a,不符合题意。故选Ao8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发生装置如图所示,其中装置B相对于装置A的优点的叙述中,其中合理的组合制取气体较多;方便添加液体药品;可控制反应速度;可控制反应的停止和发生;A.B.C.D.【答案】A【解析】含分液漏斗的装置相对于含试管的装置比较:含分液漏斗的装置可以通过控制分液漏斗中液体滴加的速度和量来控制反应速率,但是不可以控制反应的停止和发生;且方便添加液体药品,制取气体的较多,所以选项A合理。故选:A9 .以下是实验室常用于制取气体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1)为获取二氧化
12、碳气体,实验室常用利用大理石与稀盐酸的反应制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若想要制取和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且需要随时添加稀盐酸,请从而提供的装置中选择适合的装置并进行组合,组合的顺序是(填字母)。(2)二氧化氮是一种棕红色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硝酸钠、硝配钠和水。实验室用的少量二氧化氮可利用铜片和浓硝酸制取,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i)=Cu(NO3)2+2H2+2N2o上面提供的装置最适合用于该实验的发生装置的是(填字母)。如果用如图H装置(其中液体倒掉)收集二氧化氮,气体应从填(a”或“b”)导管口进入。防止二氧化氮污染空气,从另一端管口排出的气体需要通
13、入到(填化学式)溶液中。【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BFDAaNaOH【解析】(1)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即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I=CaCI2+H2O+CO2T;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且需要随时添加稀盐酸,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干燥装置为F,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择的收集装置为D,故组合的顺序是BFDo(2)实验室利用铜片和浓硝酸制取少量二氧化氮,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二氧
14、化氮气体比密度比空气大,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果用如图装置收集二氧化氮,气体应从a导管口进入,二氧化氮是一种棕红色的有毒气体,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由题意知,氢氧化钠和二氧化氮反应,为防止二氧化氮污染空气,从另一端管口排出的气体需要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考点0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0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用途中,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A.用于灭火B.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C.用于制碳酸饮料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答案】D【解析】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且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质),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
15、碳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用于制碳酸饮料,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D。11 .从下列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实睑1实睑2CO2能溶于水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CCh不能使干石蕊试纸变色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A.B.C.D.【答案】B【解析】对比实验无法得出CO2能溶于水,错误;对比实验,十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CO2中变红色,证明CO2与水反应生成的
16、新物质能使石蕊变红,正确;由第一个实验可知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正确;对比实验无法得到C02密度比空气密度所以正确的结论是。故选B。12.(2023年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中考一模)如图: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中充满了二氧化碳气体,往2支具支试管中分别缓缓注入5ml紫色石蕊溶液和5ml澄清石灰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左侧试管内液体变红色B.右侧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等体积的水和澄清石灰水,后者吸收的二氧化碳较多D.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的液面左边高于右边【答案】D【解析】A、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则左边试管内液体变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B、二氧化碳能与石
17、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右边试管内石灰水有浑浊现象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G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溶解量不大,相同体积的水和石灰水,石灰水吸收的二氧化碳较多,故选项说法正确;D、右侧二氧化碳反应消耗的量远大于左侧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与水反应的量,所以右侧的气压变的比左侧低,所以右侧液面上升,U形管中的液面右边高于左边,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13 .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 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缺氧窒息B. 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C.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是常用的气体燃料D.冶金工业常用一氧化碳氧化法得到金属单质【答案】D【解析】A、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
18、缺氧窒息,说法正确;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说法正确;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是常用的气体燃料,说法正确;D、冶金工业常用一氧化碳还原法获得金属单质,说法错误。故选:Do14 .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Co被还原为CO2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清石水 港的.灰A.B.C.D.【答案】B【解析】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一氧化碳夺取了氯化铜的氯,CO被氧化为CCh,故选项说法错误。一氧化碳
19、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利用一氧化碳燃烧的热量给玻璃管加热,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故选项说法正确。说法正确的有;故选B15 .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验证一氧化碳的部分性质并验证产物。实验时,在点燃B处酒精灯之前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然后继续实验。(1)实验过程中,B中的现象是;(2) 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实验过程中,C中的现象是;(4) 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 D处在装置末端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的的目的是(6) D处导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O【答案
20、】(1)黑色粉末变成红色(2)CO+CuO=Cu+CO2(3)澄清石灰水变浊(4)CO2+Ca(OH)2=CaCO.4+H2O(5)尾气处理,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环境点燃(6)2CO+O2=2CO2【解析】(1)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氧化铜为黑色,铜为红色,反应的现象为固体由黑色变红色。(2)结合前面分析,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金Cu+C20(3)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l+H2Oo(5) 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且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则D处酒精灯
21、的作用为尾气处理,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环境。(6) 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16.在实验室,我们通常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供选用的装置如图所示:(1)写出仪器a的名称为O(2)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CO2,不可以选择的装置是(填图中装置对应的字母)。(3)CO2是-种酸性氧化物(能与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探究CO2确实能和NaOH发生化学反应,华雪同学选用了下列两种装置进行实验,都证明了C0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选择装置I时,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O选择装置II时,可观察到烧杯内的水沿着导管倒流入锥形瓶
22、中,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是:CO2和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1)长颈漏斗(2)BE或BF(3)气球变大CO2与NaOH反应,锥形瓶内气压减小CCh+2NaOH=Na2CO3+H2O【解析】(2)制取Co2不需要加热,Co2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且能溶于水,故填BE(或BF)。(3)CO2+2NaOH=Na2CO3+H2O反应后瓶内气压减小,气球内部的气压大于瓶内气压,故气球变大。烧杯内的水沿着导管倒流入锥形瓶中。真题实战练1. (2023陕西真题)碳元索是组成物质种类最多的元素。下列物质只含碳元素的是()A.石灰石B.金刚石C.碳酸D.石蜡【答案】B【解析】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 04 化合物 练习 解析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76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