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正教复兴背景下的当代俄罗斯文艺政策与意识形态重建-ContemporaryRussianLiteratureandArtPolicyandIdeologyReconstruction.docx
《东正教复兴背景下的当代俄罗斯文艺政策与意识形态重建-ContemporaryRussianLiteratureandArtPolicyandIdeologyReconstruction.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正教复兴背景下的当代俄罗斯文艺政策与意识形态重建-ContemporaryRussianLiteratureandArtPolicyandIdeologyReconstruction.docx(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东正教复兴背景下的当代俄罗斯文艺政策与意识形态重建ContemporaryRussianLiteratureandArtPolicyandIdeologyReconstructionAgainsttheRevivalofOrthodoxChurch作者:田刚健作者简介:田刚健,OliVer790702S,博士研究生,黑龙江大学中俄全面战略协作协同创新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西方美学、文艺学研究原文出处:文艺理论研究(沪)2014年第20143期第116T23,145页内容提要:普京时期的文艺政策是“新俄罗斯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集中体现。为填补苏联解体后特别是叶利钦时代留下的意识形态真空,俄罗
2、斯政府通过立法规划、教育宣传、战略外交等方式间接引导东正教参与国家意识形态重建。借助于东正教孕育在俄罗斯文艺传统中的帝国崇拜、末世拯救、聚议共同等核心价值召唤,普京政府一系列关涉东正教的文艺政策有效起到了整合社会思想、提振民族精神、遏制道德滑坡、增强国家认同和文化软实力等重要作用。TheliteratureandartpolicyinPutin,seraepitomizestheNewRussianIdeaintheideologicalfield.Tofilltheide-ologicalvacuumintheUSSR,especialIytheYeltsinera,theRussiango
3、vernmentpassedlegislationonlaws,educationanddiplomacytointroduceOrthodoxChurchintothereconstructionofnationalideology.ThroughthecorevaluesoftheOrthodoxChurchimplantedintoRussianliteratureandartssuchasempireworship,eschatologicalsalvation,communitysense, etc, the policy Putin government has integrati
4、ng societal spirit, curbing moralofliteratureandartintheperformedimportantroleinthought,boostingthenationaldegradation,promotingnationalidentityandstrengtheningculturalsoftpower.期刊名称:文艺理论复印期号:2014年10期关键词:俄罗斯/文艺政策/意识形态/东正教RUSSia/theliteratureandartpolicy/ideOIOgy/theOrthOdOXChUrCh标题注释: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
5、代俄罗斯文艺形势与未来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3&ZD126)、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当代俄罗斯大国战略中的文艺格局研究”(项目编号:13JJD750007)和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3C046)阶段性成果。文艺政策作为国家在文艺保护和发展领域实行的一整套制度化、理念化和行为化的政治主张,是政策主体用以调节文艺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杠杆,是国家意识形态和主导价值的基本体现和主要载体。普京执政以来,面对苏联解体后特别是叶利钦时代留下的意识形态真空,为整合社会思想、提振民族精神、遏制道德滑坡、增强国家认同和文化软实力,将俄罗斯传统价值和现代性追求合二为一,提出
6、了以新俄罗斯思想为核心的意识形态战略。在这一战略实施中,俄罗斯政府借助东正教复兴的社会趋势,通过立法规划、教育宣传、战略外交等方式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文艺政策,经过文化市场资本运作和文艺界参与的推波助澜,将东正教中蕴含的帝国崇拜、聚议共同、人道主义等核心文艺精神与意识形态重建诉求相融合,成为俄罗斯精神重建、道德净化和审美重构的重要力量之一。叶利钦时代政治格局、社会体制和经济制度的激烈震荡造成了俄罗斯民众思想意识和文化心理的深刻矛盾、困惑和危机。广泛存在的滥用职权、官僚主义、权贵垄断、寻租腐败等国家机会主义行为和政府病现象,造成国家形象和政府信任的双重危机。俄罗斯的社会意识领域呈现出一种精神迷惘的状
7、态,以至于俄罗斯在长达近10年的时间里一直徘徊在社会改革基本道路抉择的问题上,陷入精神与意识形态的全面危机(李景阳L2)。这种意识形态真空造成的危机在大众意识中表现为一种对核心价值的民族认同的丧失,暴露出爱国主义淡漠、理想信念丧失、道德滑坡严重、主流文化式微等社会问题和病症。据2001年俄罗斯联邦政府制定的俄罗斯联邦2001-2005年公民爱国主义教育纲要显示:传统精神价值贬值对国内居民大多数社会集团和年龄层次的人都产生了消极影响,形成爱国主义最重要因素的俄罗斯文学、艺术和教育在对人的培养方面的意义急剧下降。社会正在失去传统的俄罗斯爱国主义意识,冷漠无情、利己主义、不知羞耻、无端的攻击性行为、
8、对国家和各种社会机构的不尊重,正在社会意识中广为扩散。意识形态的空洞在文艺领域集中体现为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和传统价值观的严肃文学陷入低潮,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商业文化潮流严重冲击本土文化,高雅、严肃的影视、音乐等艺术作品鲜有人问津,艺术作品中非政治化、非意识形态化、讽刺性模拟、享乐主义、娱乐因素明显增强,轻松的题材和体裁、风格秀、色情表演和恐临大行其道。原先被禁的得到解禁,恐怖和暴力变成游戏、情欲编入引人入胜的场景之中,戏剧秀则与博彩业捆绑在一起“(贝文力34)。严肃文学和经典文学的刊物数量骤减,相关的出版机构及文化事业单位惨淡经营;因工资待遇不高,文艺工作者艰苦度日。乌兰诺娃的境遇便是
9、一例,这位曾享誉世界的俄罗斯芭蕾艺术的象征和骄傲,在转型时期只能靠变卖家产来维持生活和支付医疗费用。面对俄罗斯精神的整体萎缩和困顿,在俄国具有近千年精神统治传统的东正教悄然复兴,它不仅以国家统一、国家集权和帝国信仰的历史感召重新登临了政治殿堂,更以末日救赎、道德至上和聚议共同的精神力量告慰着陷入迷惘的俄罗斯人。1997年9月国家杜马通过的俄联邦关于信仰自由和宗教组织法特别确认:俄联邦为世俗国家,承认东正教在俄国历史上、俄国精神和文化形成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2002年2月又通过俄联邦传统宗教组织法,进一步肯定东正教之于社会发展中的各方面作用,保障东正教组织展开正常活动等,东正教已经成为后苏联时期
10、参与俄罗斯重建进程的重要力量。普京执政前,无论是教众规模上还是社会影响上,东正教都堪称全国第一大宗教。截止2002年,全俄共有128个主教区,管辖1.9万个教区和480所修道院,教徒遍布全国89个行政主体,自认为是东正教徒的俄罗斯人就已占到国民的60%,即超过8千万居民信仰东正教(AEkM0B635)这为东正教文化促成普京时期国家意识形态重建提供了社会基础和环境前提。普京总结叶利钦改革的经验教训,执政伊始便以新俄罗斯思想作为意识形态和文化战略的理论基石建构新的国家主导价值体系,以填补苏联解体后延续多年的意识形态真空。新俄罗斯思想”是一个合成体,它把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与经过时间考验的俄罗斯传统价
11、值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两大支柱,一是高于各种社会阶层、集团和种族利益的超国家的全人类价值观;二是被人们称作俄罗斯人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的价值观。所谓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的价值观”即包括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作用和社会团结”四方面(普京,普京文集2000-20027-10)o不难发现,这传统的价值观的内涵是19世纪30年代俄罗斯教育大臣乌瓦罗夫提倡的“东正教、专制制度和人民性三位一体强国之道的当代回响,充分体现了普京回归俄罗斯传统文化寻求思想资源和价值支撑的政治诉求,其意图就是在大厦将倾时提振民族精神、统一社会思想、团结国家力量。东正教作为俄罗斯文化传统精神中的最重要内涵之一,在填补意识形态真空
12、过程中责无旁贷地扮演了新俄罗斯思想”建构者和实施者的角色,而其之所以能够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因为苏联解体以及包括无神论在内的苏联式意识形态的退场,而由东正教填补信仰真空,而是因为俄国文化的独特性,以及俄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一向和东正教相关联(林精华121)俄罗斯由文化立族,东正教精神是俄罗斯文艺的根本,是俄罗斯的民族意识、思想观念、文化理解和生活经验的重要支点。尼别尔嘉耶夫在俄罗斯思想中曾指出:俄罗斯民族就其类型和精神结构而言是一个信仰宗教的民族出身于平民和劳动阶层的俄罗斯人甚至在他们脱离东正教的时候也在继续寻找上帝和上帝的真理,探索生命的意义。在俄罗斯人那里,连那些不仅没有东正教信仰,而且
13、甚至开始迫害东正教会的人,在内心也保留着东正教形成的痕迹(245-46)。历经千年的发展历程,作为民族精神代表的东正教绝不仅仅是一种宗教,而是一种不可阻挡的渗透进斯拉夫一俄罗斯民族的思想观念和日常生活里的弥散性存在。东正教所蕴含的帝国崇拜心理、聚议共同思想和博爱人道主义是经由俄罗斯黄金T弋经典作品缔造传扬的民族文艺精神之魂,是当下普京新俄罗斯思想的核心内涵,是其制定文艺政策实现重树强国梦想、凝聚民族精神和道德净化等意识形态诉求的深层动因。“第三罗马”的帝国崇拜心理一文化强国的梦想之基1453年,君土坦丁堡陷落,俄罗斯东正教称莫斯科为“第三罗马,自15世纪以来俄罗斯的使命是成为真正的基督教、东正
14、教的体现者与捍卫者俄罗斯是唯一的东正教王国,同时在这个意义上也是全天下的王国,正如同第一罗马和第二罗马一样,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东正教王国的强烈的民族性”(别尔嘉耶夫8)。于是,“第三罗马”学说成为莫斯科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的思想基础,其核心内涵是,俄罗斯是基督教世界的中心,是基督教的希望所在,俄罗斯民族是被上帝选定的优秀民族,定要历史性地完成上帝交给的捍卫俄罗斯和弘扬基督教的历史使命。18世纪彼得一世将这一思想演绎成大俄罗斯主义,其思想主旨就是俄罗斯本身就应该是一个强大的民族和国家,而且俄罗斯必然要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从而确立了俄罗斯的强国之梦。19世纪后,泛斯拉夫主义基于上帝选民的民族优秀论
15、而持有的强势国家心理将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外部侵扰的顽强承受力作为生命本质,将促进富强和扩张的发展战略作为政治诉求,将唯我独尊和傲视一切的宗教自信作为精神优势,提出了独具俄罗斯特色的帝国崇拜式的“强国精神。这一精神在俄罗斯现代文学思想领域得到了充分弘扬和彰显,怡达耶夫、霍米亚科夫、果戈理、马雅可夫斯基、阿赫玛托娃、肖洛霍夫等都在其作品中表达过对于俄罗斯所肩负的救世使命的高度认同和对于国家历经苦难终将强盛的坚定信心。其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少年颇具代表性。小说中主人公维尔希洛夫以俄罗斯精英自居,他带着铁链在欧洲漫游布道,将传播基督精神视为自己的使命,以神圣俄罗斯的宗教感和弥赛亚观念承担起全人
16、类的救赎事业。我在法国是法国人,和德国人在一起,我便是德国人;和古希腊人在一起,我便是希腊人,所以我是地道的俄罗斯人。我所以是真正的俄罗斯人,并且尽了最大的努力为俄罗斯效劳,是因为我体现了它的主要思想。我是这种思想的先锋(陀思妥耶夫斯基607)。维尔希洛夫的这番充满民族自豪感和救世精神的陈述,揭示了俄罗斯民族作为上帝选民的世界公民意识和优等强国心理。可见,第三罗马、救世主说和大俄罗斯主义”的帝国崇拜心理一直是俄罗斯挥之不去的情结,并逐渐被岁月锤炼为俄罗斯人整体的强国信仰。因此,在国家面临整体衰落危机之时,帝国崇拜的强国梦想这一俄罗斯民族深层稳定的民族心理成为了重振雄风的最佳文化基因。正如普京在
17、阐释新俄罗斯思想时才会强调俄罗斯过去是,将来也还会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在俄罗斯整个历史进程中,它们还决定着俄罗斯人的思想倾向和国家的政策。即使在今天它们依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普京文集2000-20028)。聚议性的民族认同力量爱国精神的历史之维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成一书中提出:宗教可以通过自身信仰所表现出来的特有凝聚力,将社会的不同人、群体、社会势力等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的各要素联系起来,并在共同信仰、共同价值、共同组织形式、共同教义和共同利益规范的基础上实现社会整合(579-83)。东正教的这种社会整合特性被19世纪的斯拉夫主义者霍米亚科夫称为聚议性(co6。PHoen3).聚议
18、性是教徒们在共同理解真理和共同探索拯救之路的事业中以教会为基础的自由统一,是以对基督和神规的共同之爱为基础的统一(张百春55)0其原则就是统一性和自由的结合,这种结合建立于爱上帝和爱上帝者之互爱的基础之上,意味着许多人的自由和统一结合在一起。哲学家洛斯基进而将这一理论生发,认为“聚议性”发挥作用的条件是只有在个别个人自愿服从绝对价值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只有个人拥有建立在对整体、对教会、对自己人民和国家的爱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洛斯基23)。如此则形成了俄罗斯东正教独特的个人统一逻辑:主教以对上帝的爱的名义将俄罗斯个体统一到教会整体中,地主以对沙皇的爱的名义将俄罗斯个体统一到村社整体中,政府以对祖国的
19、名义将俄罗斯个体统一到国家整体中。于是,教会-村社-国家作为绝对价值与主教-地主-政府作为通达路径均以三位一体的对应关系构成了对俄罗斯人个体的控制和整合,实现了从膜拜上帝到尊崇沙皇再到热爱国家的社会的三维重合,于是对于宗教的坚定信仰演化为对沙皇的绝对服从、对村社集体生活的依赖和对于国家的热爱忠诚,宗教的聚议性转化为国家的“聚议性,在实现政教合一的基础上国家成为现实中的宗教,生成了俄罗斯“大国小我”的民族集体意识和“爱国主义”。果戈理的长篇小说塔拉斯布尔巴生动展现了这种“聚议性爱国精神所产生的强大民族号召力和自豪感。布尔巴在波兰边境的战斗中对将士们激励道:我们面临的是需要我们流血流汗,发扬哥萨克
20、崇高的献身精神的伟大事业!那么,让我们来喝上一杯,伙伴们,让我们先为神圣的正教的信仰干杯,愿这一信仰最终有一天会传遍全世界,到处都只有这一种神圣的信仰,所有的异教徒都将变成基督徒(果戈理46)。布尔巴正是通过强化俄罗斯东正教思维方式?口主体精神的一致性,召唤起将士们捍卫神圣罗斯”的力量和献身东正教的决心,从而激发起将士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献身精神。自998年罗斯受洗以来,无论是蒙古嶷粗人入侵时期东正教教会领导教众的集体反抗举动,还是1812年卫国战争时期斯摩棱斯克圣母像作为整个国家圣物在征战中所起到的精神鼓舞力量,以及1941年全苏联反抗德国法西斯侵略者时谢尔盖大牧首向全国教徒发出23份号召书,也
21、的确印证了东正教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所起到的重要凝聚作用(乐峰202-37)o因此,当俄罗斯在全球化时代再次遭遇民族国家认同危机时,普京强调,我们需要共同找到能团结整个多民族的俄罗斯的因素。除了爱国主义之外,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做到。可见在普京看来,面对意识形态混乱、文化实力差艮城大、民族凝聚力弱化的现实困境,只有重启俄罗斯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才能重燃民众心中的爱国火焰,焕发出民族整体力量,而这团结整个多民族的俄罗斯的因素无疑与始终握于俄罗斯精神掌心千年的东正教文化相关。博爱怜悯的人道主义道德净化的伦理之泉东正教较多保留了早期基督教的上帝之爱和人道主义传统,强调弃恶行善的伦理准则、公道诚恳的处世态度
22、、爱心宽容的道德传统等,特别体现于上帝“道成肉身”拯救人类和爱上帝、爱邻人的教义、上帝是父亲,人人是兄弟”的精神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抗议、对弱者和受欺凌受侮辱者甚至罪人的同献口怜悯之中(雷永生55)。这种传统与俄罗斯社会的特殊情况相结合,经由世俗宗教思想家和文学家共同完成,深深手龈于俄罗斯的文化深层焕发着持久的精神力量。正是果戈理、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及白银时代的现代主义作家诗人如梅列日科夫斯基、维伊万诺夫、梅列日科夫斯基、索洛维约夫等巨擘,通过安娜卡捷琳娜、上尉的女儿、复活、罪与罚、被侮辱和被损坏的人等名著生动描述了对于贫苦和弱小无助者的怜悯感和通过忍受苦难而赎罪获得复活的精神过程,以独特
23、的宗教道德理想焕发出东正教长久的心灵震撼和精神反思力量,不仅形成了俄罗斯文学所特有的启示录式的思维方式和宗教虔敬感等鲜明特色,同时以其艺术创作为东正教提供了更具深度和广度的命题,深化和拓展了东正教道德净化的精神价值。因此,在面对理想信念丧失、道德急剧滑坡、主流文化衰落、极端个人主义泛滥等种种社会文化病症时,东正教文艺精神所提倡的博爱、宽容、良心、正义、责任、虔诚、纯洁、谦卑、希望和爱等道德核心价值观成为了净化心灵的良药,被教徒视为宗教生活和世俗生活的伦理准则。正如普京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中强调的:东正教在俄国历史上一直起着特殊作用,不仅是每位信徒的道德准则,也是全体国民不屈不挠的精神核心。以博爱
24、思想、良好戒律、宽恕和正义为本。东正教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俄国文明的特性。千百年来,它那永恒的真理无时无刻不在支撑着人民,给他们以希望,帮他们获得信念。我坚信,在我们进入第三个千年的今天,在我们社会中加强互谅和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督教理想是可能达到的,也为祖国的精神和道德复活做出了贡献。无疑,在一时无法为民众提供更具信服力的道德资源,民众也无法安置因社会转型形成的迷茫心灵的状况下,东正教文化精神无疑是填补道德真空的最佳选择,自然在制定文艺政策重建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居于重要位置。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伴随国家体制的根本转型,俄罗斯当代文艺政策对国家意识形态的建构方式也由前苏联时期文化专制主义式的刚性灌输相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东正教 复兴 背景 的当 俄罗斯 文艺 政策 意识形态 重建 ContemporaryRussianLiteratureandArtPolicyandIdeologyReconstruction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76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