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3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目录学校基本概况11本科教育基本情况21.1 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21.2 在校生规模21.3 学科专业设置情况21.4 本科生招生规模与生源质量22师资与教学条件32.1 师资队伍建设32.1.1 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32.1.2 专任教师队伍情况42.2 教学条件建设52.2.1 教学经费投入52.2.2 教学条件保隙53教学建设与改革63.1 加强专业与课程建设,推动本科教育内涵式发展63.1.1 强化专业建设,突出办学特色63.1.2 优化培养方案,提高培养质量73.1.3 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有效提高教学质量83.1.4 全面推进思
2、政课建设,努力培养时代新人103.2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进课程思政全覆盖103.2.1 丰富内涵,完善课程思政体系103.2.2 多维发力,加速提升建设成效113.3 强化实践教育教学,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123.3.1 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推进实践教学改革123.3.2 深化创新创业改革,提升双创人才质量133.4 推进文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43.4.1 力口强第二课堂建设,持续发挥育人能效153.4.2 发挥语委基地优势,促升语言文字推广163.5 深化国际合作教育,提升学生国际视野173.5.1 扎实推进留学教育,提高教育国际水平173.5.2 力口强国际交流合作,拓宽合作交
3、流途径173.5.3 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共享优质教育资源173.6 深化教学研究与改革,赋能课堂教学提质183.6.1 强化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83.6.2 推进课程改革,切实提高教学实效183.6.3 持续多措并举,助力教学能力提升194教学质量保障体系204.1 注重落实顶层设计,推进工作落实落地204.1.1 完善教学体系模式,助力全面发展人才培养204.1.2 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提升本科教育教学工作214.2 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完善质量保障机制224.2.1 强化制度保障,提升教学质效224.2.2 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学热情234.2.3 加J强质量监控,促升教学质量244.
4、3 加!强质量工程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265学生学习效果275.1 学风情况275.2 教学满意度275.3 毕业情况285.4 就业措施及状况295.4.1 多措并举促就业295.4.2 落地生根见成效306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306.1 推进学分制改革,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306.2 实施“主修+辅修”,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316.3 试点书院制改革,推动一站式社区建设317人才培养特色317.1 聚焦两系双模,推进高水平本科教育317.2 强化培德育人,培养时代新人328尚需解决的问题33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及关于高等
5、教育的系列讲话精神和要求,坚守“为党育才、为国育人”初心使命,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总目标,深化推进高质量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本科教学内涵建设,促进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增强,提升高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基本概况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学科结构完善,学术实力雄厚,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办学特色鲜明的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7年进入首轮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2022年进入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一百年来,学校
6、始终坚持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同向同行,形成了“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和“实干、报国、创新、卓越”的东大文化。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是东北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承担“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建设项目,通过实施开放发展战略、人才强校战略和教育创新战略,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学校整体水平、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目前,学校占地828.76亩,建筑面积356775.13平方米。设有研究生分院和9个学院,37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六大学科门类,同时共享东北大学
7、全部博士和硕士学科点资源,单独设有光学工程、民族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学校现有全日制统招在校本科生10692人,硕士研究生1266人,博士研究生107人;教职工848人,其中专任教师599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283人,硕士、博士生导师26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1人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省级高层次人才52人,省级教学名师12人。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2个,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设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秦皇岛分中心,海洋油气勘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地震光
8、电探测分中心,东北大学航空动力装备振动及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拥有“985工程”实验室2个、河北省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个。获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支。五年累计承担科研项目千余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百余项,获得省部级奖励21项。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全面贯彻东北大学的办学思想,秉承“同一家园、同一梦想、一同奋斗、一同分享”的理念,践行“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根本,以科学研究为支撑,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办学使命,充分利用办学资源和办学
9、优势持续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繁荣提供服务。1本科教育基本情况1.1 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以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崇德尚美,具有家国情怀、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基础功底厚重,专业知识扎实,能够从事学术研究、工程应用、综合管理的高素质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注重专业教育、第二课堂和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和协同育人作用,构建“大思政”格局。强化思想塑造和价值引领,不断厚积专业基础,持续加强知识运用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育人成效,切实服务国家和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1.2 在校生规模
10、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12069人,本科生人数为10692,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88.59%。1.3 学科专业设置情况学校本科专业总数37个(包括国际化办学四个同代码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文学、法学6个学科门类。2022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从教育部获批。目前,本科专业布局结构为:工学专业21个,理学专业5个,文学专业2个,经济学专业3个,管理学专业5个,法学专业1个,工学专业增加显著,符合学校办学特色方向,各专业门类占比如图1.1所示。1.4 本科生招生规模与生源质量2022年,我校面向全国除西藏以外30个省(市、区)招生,招生计划2700人,共分为1
11、0个专业类、民族学专业及3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其中,普通类本科招生计划2400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面向全国20个省(市、区)招生,计划人数300人。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图1.1各专业门类占比在实际录取的2700名新生中,男生1803名,女生897名;年龄最大新生1996年出生,最小新生2008年出生;共招收21个少数民族学生231名;应届生2540人,往届生160人。新生报到率为98.59%,较往年基本持平。2022年我校34个本科专业,除3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外,按照10个专业类进行招生。其中工学类学生占总招生人数的50.07%,理学类占5.93%,管理学类占17.37%,经济学类占8
12、.55%,语言类占5.67%,法学类占1.30%,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占11.11%。2022年我校招生生源情况基本保持稳定,在12个省(市、区)理工类最低投档位次上升。招收文史类的省(市、区)中,有5个省(市、区)最低投档位次上升。各省理工类录取最低分超当地控制线100分以上的20个;超当地控制线50分以上的10个。各省文史类录取最低分超当地控制线100分的9个;超当地控制线50分以上的6个。悉尼学院面向全国20个省(市、区)招生,其中16个省(市、区)的最低投档位次上升显著,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江苏省,上升5552名。20个省(市、区)的最低投档位次平均上升1235名。2师资与教学条件2.1 师
13、资队伍建设2.1.1 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20222023学年,学校有专任教师599人,外聘教师194人,折合在校生数12811人,生师比为18.41:1。教学管理人员21人,学生管理人员79人,专职实验技术人员31人。在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247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1.23%;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581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96.99%。为更好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作用,推进教学研究与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成长与发展,打造优质的教学团队和师资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依据国家和河北省政策方针,完成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管理办法出台工作。本学
14、年学校新增河北省教学名师3人,省级教学团队3支,河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支。截止目前,学校有省级教学名师12人,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10支,河北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支,河北省师德标兵3人,宝钢优秀教师7人,围绕本科教学一线教师的优质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2.1.2 专任教师队伍情况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教师5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35%;副高级职称教师191人,占31.88%。受学校底子薄和教师教学任务重等方面制约,专任教师中教授职称所占比例偏低。职称结构分布见表21所示。表2-1职称结构分布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人数占比()人数占比()人数占比()人数占比()569.3519131.893
15、4757.9350.83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76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205人,硕士及以上学位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6.99%,高学历专任教师符合新时代学校发展需求和目标定位。学位结构分布见表22。表2-2学位结构分布博士硕士人数占比()人数占比(%)37662.7720534.22专任教师中35岁及以下教师121人,3645岁教师313人,45岁以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2.45%。学校教师以年轻教师为主,偏于年轻化,具有激情、探索和活力的优势,在教学活动中勤于开拓,勇于创新,但也需要进一步通过鼓励引导、培训交流、经验传授等方式帮助其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能力。年龄结构分布见表2-
16、3所示。表2-3年龄结构分布35岁以下36-45岁46岁以上人数占比()人数占比()人数占比()12120.231352.2516527.552.2 教学条件建设2.2.1 教学经费投入学校始终坚持“积极筹措办学经费,优先保障教学投入,不断改善教学条件”的原则,优先保证教学日常运行经费和教学专项经费投入。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等内涵建设和质量工程项目予以专项支持,教学经费及使用严格执行经费预算管理制度,保证教学经费足额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本学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4219.11万元,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3293.22元。具体教学经费投入情况见表24所示。表2-4教学经费
17、投入情况项目数量学校教育经费总额(万元)39144.17教学经费支出总额(万元)6437.45学校年度教学改革与建设专项经费(万元)2344.61教育事业收入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收入(万元)21245.96本科生生均拨款总额其中:国家(万元)17674.19本科学费收入(万元)10500.49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总额(万元)4219.11教学日常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与本专科生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13.29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元)3293.22专业建设支出(万元)1219.49实践教学支出(万元)667.93生均实践教学经费(元)624.7生均思政课程专项建设经费(元)104.6
18、22.2.2 教学条件保障(1)教学用房学校总占地面积552,503.57m2,产权占地面积为527,796.08m2,学校总建筑面积为356,775.13m2o学校现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共计198638.1m2,其中,教室面积为34,404.52m2(含智慧教室面积1,038.64m2),实验室及实习场所面积为79,535.36m2,拥有体育馆面积8546.11m2,拥有运动场面积59230.38m2o按全日制在校生12,069人算,生均学校占地面积为45.78(m2生),生均建筑面积为29.56(m2/生),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16.46(m2/生),生
19、均实验、实习场所面积为6.59(m2/生),生均体育馆面积为0.71(m2/生),生均运动场面积4.91(m2/生),教学用地基本满足了学生学习、生活和运动需求。(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2.59亿元,相比上一年度增加21.31%,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02万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6034.49万元,新增值达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的30.39%o(3)图书馆及图书资源截至2023年9月,学校拥有图书馆1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14,717.48m2,阅览室座位数2,004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00.22万册,当年新增16,959册,生均纸质图书78.23
20、册。2022年图书流通量达到1.03万本册。3教学建设与改革3.1 加强专业与课程建设,推动本科教育内涵式发展3.1.1 强化专业建设,突出办学特色学校坚持以工科为主,经、管、文、理、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为依托,坚持高水平人才培养核心,强化“四新”建设理念,按照办学定位和服务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合理规划本科专业布局,制定详细的专业发展规划。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专业、课程内涵建设为抓手,以课堂质量提升为支撑,做优一流本科、建强一流专业、培优一流课程,讲活一流课堂、育好一流人才。对标对表审核评估要求、国家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标准,结合国家、行业和学校三级专业认证条件,完善大类专业建
21、设布局、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丰富实验教学资源、提升基层组织教学水平,加速推进特色优质专业建设,实现本科教学高质量发展。学校通过打造特色学科专业,逐步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结构合理、重点突出、与东北大学总校优势互补的学科专业布局,更好融入东北大学“双一流”建设。学校共有电子商务、健康服务与管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民族学5个与总校差异化发展专业。针对东北地区仅有3所高等院校培养民族学专业人才现状,民族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规模小,具有较大的开拓空间,为进一步提升东北大学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能力,支持东北振兴国家战略和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根据学校整体工作部署,学校继续从培养模
22、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运行机制等方面均进行了优化设计。20222023年度,学校多次组织召开学科专业建设及调整优化、一流专业建设、专业建设与认证、课程思政专业建设等研讨会,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凝练和聚力优势学科方向、构建良性学科专业布局、谋划特色发展为目标,重点讨论了部分学科专业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根据学校实情制定了学科专业调整优化导向: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充分考虑学校人才、资金等资源的支撑能力,重点发展优势、特色学科。截至目前,学校有通信与信息系统、区域经济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材料学4个
23、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个本科教育创新高地;通信工程、自动化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个省级优势专业列入河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行列;自动化、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个专业纳入河北省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英语、机械工程、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7个专业纳入校级一流专业建设行列。为进一步落实专业建设工作,强化专业建设成效,20222023年度,多次组织专业负责人参加专业认证、一流专业建设和审核评估等培训会,制定年度阶段专业建设任务,以省级一流专业建设为主线,校级一流专业建设为辐射面,对标对表审核评估和专业认证标准,积极推动专业内涵建设,努力建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东北大学 秦皇岛 分校 2022 2023 学年 本科 教学质量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76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