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小国史——莒国.docx
《东周小国史——莒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周小国史——莒国.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东周小国史一营国原创2023-08-0719:45历史长河边的磨坊#文化历史解析#先介绍“东夷”的背景知识。华夏文化是多中心起始源,而这里的多中心大概有三个区域;中原(河洛),东夷(海岱)与南蛮(江汉)。各地区有各自独立的发展谱系,以东夷来说,它的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可排列为:后李文化一北辛文化一大汶口文化一山东龙山文化一岳石文化。只不过东夷的发展脉胳被打断了,原因不一,导致东夷一分为九,后汉书东夷传云:“夷有九种,日吠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而莒就属于这其中的一支的后裔。莒国属于商王朝册封的方国之一,称为姑幕国,嬴姓,甲骨卜辞中称“虐”,东夷分支之一。莒国虽是商朝
2、的诸侯国,但并不服商,准确地说整个东夷族在商代一直不服商王朝的统治,迫使商王朝经常对东夷用兵。商代的甲骨卜辞,即商朝每有大事均会向上天“卜卦”,这些话语就会记录成卜辞。而商朝的卜辞就有许多“伐虐方”、“戍及直方”、“征直方”、“册虐方”等记载,可知商代的“虐”为东夷强国,时叛时服,曾屡遭商王朝军队的征伐,也曾被卫封册命。甚至在商朝末年大规模征伐东夷战争中,“直”也是重点目标之一。虽然直到最后,商朝都没灭掉莒国。西周时期的甘国西周初年,“三监”叛乱,与此同时,包括莒国在内的东夷诸国也参与了反周王朝统治的政治活动,周王朝开始大举东向用兵。周军灭亡莒国,“莒则周灭之矣。”后为了迅速建立周天下的秩序,
3、而大封诸侯,又把少昊后代封在莒地,这就是后来的新莒国,纪姓,还是属于东夷的一支。当然,“武王封莒”并不是对莒国的“改朝换代”,只不过是承认既定事实的一种政治行为,把早已经存在的国族作为商王朝的遗产继承过来,表明莒是在周的统治之下。莒国被再封后,被迫将国都向东迁至今胶县城西的计斤一带,世族谱云:“周武王封兹舆于莒,初都计斤,后徙莒。”计斤,即春秋时代的介根,位置大约在今山东胶州市市区西南,后迫于鲁国的压力,迁都莒地。春秋时期的莒国春秋前期的莒国还比较落后,不光西周诸侯国以“夷”称他们,莒国国君也自称“辟陋在夷”。当然文化上“落后”,军事上却比较“强”,“春秋之际,小国名见者,都、莒为强。”不过莒
4、国的“强”与“邦国”不同,邦国之前介绍过,胜在国小但君王十分贤明,而莒国的“强”胜在民风上,属于不知天高地后的那种。先说莒国的国君。莒国国君一般无谥号,多数以地名为号。如纪公、犁比公、著丘公、莒郊公等均是。其次,莒国国君争夺君位情况较多,且比较残酷。比如“营纪公生太子仆,又生季陀,爱季陀而黜仆,且多行无礼于国。仆因国人以杀纪公,以其宝玉来奔,纳诸宣公。”太子仆因其父莒纪公爱“季陀”,且莒国无礼于莒国贵族,太子仆得国人相助,杀其父莒纪公。“秋八月,莒著丘公卒,郊公不戚,国人弗顺,欲立著丘公之弟庚舆。蒲余侯恶公子意恢,而善于庚舆;郊公恶公子铎,而善于意恢。公子铎因蒲余侯而与之谋,曰:尔杀意恢,我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东周 国史 莒国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76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