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个性解放与反叛传统的形成-TheFormationofIndividualEmancipationandtheRebelliousTraditionofModernChineseL.docx
《中国现代文学个性解放与反叛传统的形成-TheFormationofIndividualEmancipationandtheRebelliousTraditionofModernChineseL.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文学个性解放与反叛传统的形成-TheFormationofIndividualEmancipationandtheRebelliousTraditionofModernChineseL.docx(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国现代文学个性解放与反叛传统的形成TheFormationofIndividualEmancipationandtheRebelliousTraditionofModernChineseLiterature作者:胡焕龙/王达敏作者简介:胡焕龙,淮南师范学院中文系;王达敏,安徽大学文学院原文出处:文艺研究(京)2013年第1期第60-69页内容提要:个性主义精神的确立,是中国文学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个性精神直到明代才开始形成独立的文学思潮。晚清时期,中国思想先驱融会中西建立的现代“人学”,成为现代中国文学个性主义精神的文化资源。“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以个性解放为核心精神
2、,开创中国文学新纪元,并将其凝结成新的文学传统。20世纪20至40年代文学的个性解放传统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一是向左转,在“革命加恋爱”模式下,“革命”逐渐消弭“个性”;二是以丁玲、巴金、曹禺等为代表,沿着“五四”道路把个性主义精神发扬光大;三是向右转,“京派文学”在原始主义价值取向中对个性解放作出新的阐释。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复印期号:2013年04期关键词:传统/个性解放/现代文学/人文精神标题注释: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文学现代传统的形成研究”(批准号:11BZWO95)、安徽省社科规划办项目“胡适、陈独秀与中国文学的现代传统”(批准号:AHSK09-10D158)阶段性
3、成果表现人的主题,张扬个性,反叛传统,作为一种人文精神与文化传统,在中西方文学史上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地位与影响。三千年的中国文学史,“教化”传统成为绝对至尊的核心传统,张扬个性、表现人的感性欲望的文学创作,只是在社会政治动荡、异端思潮崛起的历史夹缝中昙花一现,展示个性魅力与人性光辉。而当社会政治重新回到正统轨道,它就只能以潜流或在野形态涓涓延续。而描写人的欲望,张扬个性精神,则代表了欧美文学史的基本风貌,绵延数千年,成为欧美文学的核心传统。因而,在某种程度上说,个性主义精神的确立,是中国文学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一、古代中国文学中的个性精神与近代中国文学的人文思潮反叛意识与个性意识在中西文
4、学传统中的地位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距,根本原因是人在中西文化结构中的实质与地位的差异。从自然观或宇宙观看,中国传统文化虽看重人在宇宙中的崇高地位,但这里的人只是哲学意义上的类概念,而非生物学、社会学意义上的灵与肉”活生生的存在;西方文化强调天人相分,很早就有了人对自身的发现,清醒地意识到自身作为灵与肉的结合体在与宇宙自然相对立状态下的独特存在。从社会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注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孔孟虽高扬个体尊严,但这个体的尊严在于他体现了某种普遍的社会道德精神,并不表明个体本身的存在意义。西方文明很早就突破了人与人之间的血缘关系、宗法关系,形成了以个人为核心的价值取向,表
5、现在文学上,是个人主义形成传统。而在中国文学史上,这一文学传统直到晚明才初步显现。春秋战国时期,以诗经和离骚为源头,我国古代教化与抒情”两大文学传统开始闪烁灿烂的光辉。当诗经的民间集体创作以“温柔敦厚”之美在中原大地展现其礼乐教化”之功时,南方楚地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异军突起。强烈的个性气质,彻底反抗和大胆怀疑精神,使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成为独特的“这一个”。盛唐是个性张扬的时代,作为这一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者,李白以其绚丽夺目的诗篇及伟大人格,为古代中国个性主义文学增添了美丽的光环,融注了强劲的精神力量。因为在李白的诗歌王国里,不只是一般的青春、边塞、江山、美景,而是笑傲王侯,蔑视世俗,不满
6、现实,指斥人生,饮酒赋诗,纵情欢乐”。因此,李白人格的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独立不羁,不受任何约束。这是魏晋开始的人的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物,是盛唐精神的高度升华的产物。他那凝结着时代精神的个性气质,上承屈宋,中接魏晋,下启晚明,铸造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与文化人格,延及“五四绽放出现代个性解放的绚丽奇葩。到B免唐,这种肆意张扬的个性消融于朦胧含蓄、纤弱伤感的美的意境。两宋时期,婉约词延续着这种纤细蕴藉,苏轼却在庄子的遁世与禅的空灵中让入世进取之心得到安息。在此,人开始朦胧觉醒,但老庄境界最终又温柔地湮没了人。直到明中叶以后,个性解放浪潮汹涌澎湃,在中国历史上可谓继往开来”:它既是本土文学个性解放历史
7、硕果的结晶,又成为现代中国文学个性解放传统凝结的思想资源。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就是人的发现与个性解放,中国文学现代化历程呈现如下三步曲:晚明至清初的本土文化中的自发转型阶段,19世纪西风东渐”与民族危机中的中西融会阶段,五四以后以个性主义为旗帜的“西化”阶段。明代是继春秋战国之后中国社会又一次全面的“礼崩乐坏时代。随着全国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等发生重大变化。商人的社会地位空前提高,拜金主义成为社会生活的核心价值观念。同时,以土人为主体,人的个体意识、独立意识相对增强;表现为狂放不羁、自由放纵的世俗享乐;传统“男女大防”也被冲破,于是形成全社会的个性解放
8、浪潮。伴随人性解放的“颓废成为一种审美对象,直到“五四”一代许多作家身上如郁达夫、庐隐等,在反抗封建礼教过程中,还明显地表现着这一精神气质。以王守仁的“心学”为代表的哲学思潮为此提供着形而上的论证。天理由外在宇宙移到内在宇宙一一人心之中。哲学本体的根本性变迁使人由被压抑的对象一变而为宇宙本体;“人心”成为一切存在的评判者。这样,压抑人的理学一变而为体现人的本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的“人学.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在此情况下,明代文学观念以崇尚真情、推重性情为核心,向正统的“载道”文学观进行挑战。李贽的童心说,成为明代“人的文学的哲学基础和创作纲领。公安派随之倡导”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在
9、文学创作上,除文人性灵小品外,市民小说创作走向繁荣。冯梦龙的三言、凌濠初的二拍是充分体现这一时代文学精神的优秀之作。金瓶梅以男女之欲”为中心,成为明代以后“世情小说”代表,赤裸裸描写男女纵欲的艳情、色情小说,更是蔚为大观。而以汤显祖的牡丹亭为代表的文人戏曲创作,高扬情”的大旗,以情抗理,使人的解放潮流开始出现理性光辉。总之,”晚明个性思潮发露于元明之际,形成于明代中叶,高涨于万历时期,天启、崇祯之际渐趋平亍,至清初犹存余波微澜,康熙以后急速退落,作为潜流继续流淌。直到五四时期,才被新文学家开掘出来,与波澜壮阔的五四新潮汇合在一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两个历史时代,明代是立足本土文化的内生
10、型”转变,清代则是民族一文化危机下被迫应战的“外发型现代转型。明代人的解放是基于自然人欲的解放和个性的张扬,相似于14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真正意义上人的解放”的初步形态。晚清以降对人的关注,主要是出于民族主义觉醒后对现代民族国家的迫切诉求,出于为建设“新国家”的先期步骤新民”的政治需要,而个性解放寓于其中。康有为以自然人性与人道”为纲,挖掘原始儒家人性论的合理内涵,结合西方新的人性论与天赋人权学说,构建自己的人性与人道之学,成为现代中国人学的开创者。他认为以“食色”为代表的本能欲望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所谓人道,就是满足人的“去苦求乐”的天性和自然欲望之道。严复在对人的本质看法上与康有为一
11、致,他认为:背苦而向乐者,人情之大常也;好善而恶恶者,人性所同具也。人就是这自然本性与社会属性合二为一的高等生灵。体现这两种属性的思想与行为,就符合人道。在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率先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思想启蒙运动一“新民”运动。在梁启超看来,新时代国民的基本素质主要表现在既有独立人格,又有合群精神,私德、公德兼备。在精神和行为上都达到现代西方社会学说的自由”境界。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新国民,现代民族国家才能最终建立起来。国学大师兼革命先区章太炎对人与国家之关系的理解与梁启超大体相反而与康有为的思想更为接近。章太炎始终以个人为本看待社会与国家;后者的建立与否及存在形态,必须以人的生存需要为根本。他根据佛
12、家缘起性空教义,认为凡由诸多外在因素因缘组合者都是“假有、幻相,而没有自身的本质。人民是以独立个体为单元的实有,国家源于具有独立意志的人民群众的需要,是保护人民利益的工具而非先在的“神器。因而以人民之需要组合而成的国家则为假有。人民为本,国家为用为末。因此,章太炎在投身政治革命的同时,高举个人主义与个性解放大旗,在思想上走在时代的前列。作为周氏兄弟、钱玄同、陈独秀等人的老师或精神导师,章太炎的个人主义思想是“五四个性解放运动的思想渊源之一。二、现代中国文学个性解放与反叛传统的形成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文化的艰难转型过程中,先进中国人的各种救世方案包含着互相依存而又方向不同的两大目标:国家富
13、强、民族独立和人的解放。前者面对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与瓜分而形成现代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归结为现代民族国家建设的政治诉求,后者是在西方现代文化精神的参照与启发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性反思,在人的发现与人的自觉历史潮流中,高扬个体精神及其社会价值,体现为个体自由、幸福和人生权利,归结为人道的诉求。这就是当代学者所谓的救亡与启蒙两大时代主题。如果说为人生之道是本土传统的现代转化,那么,以个性解放、人道主义为精神实质的人的文学建设,则是“五四先驱对新时代中国文学的独特贡献,是20世纪中国文学新传统的集中体现。表面看来,尽管陈独秀从政治革命和思想启蒙的现实需要呼唤文学革命,胡适倡导以白话代替文言的
14、文学工具革命,但真正体现“五四”文学革命的新时代精神,开创中国文学崭新传统的,是以个人主义为本位、个性解放为形式的“人的文学。在回顾五四文学革命根本精神时,鲁迅写道:”最初,文学革命者的要求是人性的解放。茅盾也认为:人的发见,即发展个性,即个人主义,成为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的主要目标。胡适、郁达夫、周作人等无不认为,“个人”的发现,个性解放,是贯穿五四新文学始终、体现于各个文学流派创作的基本精神。这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价值理念。贯穿陈独秀一生的,是始终坚持个人本位与人格独立,坚持个人在思想和行动上的自主与自由。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新青年为阵地,发动声势浩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使个人主义
15、、自由精神、个性解放成为千百万中国新青年”信奉的人生价值取向,并最终凝结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精神。陈独秀是“五四”个性解放大潮的最初激发者,在敬告青年一文中,他满怀自信与激情地赞美了人生最可宝贵的青年时期。此前十五年,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是以象征手法呼唤新时代的民族精神,陈独秀则以个人主义为本位呼唤充分体现新时代精神的独立人格,呼唤具有进取和创新意义的个性解放。从“民族精神到个性张扬”,其中蕴含着历史性进步。陈独秀倡导的个人主义精神包括坚定的生存与反抗意志,独立的人格与崭新的思想。也就是说:个人主义:抗争精神+独立人格+新的思想。而且他认为,个性的张扬是民族觉醒、国家富强的前提,两者相辅相成。
16、1917年初,陈独秀、胡适以新青年为阵地,举起文学革命大旗。新青年以敢冒天下之大不藕精神批判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传统思想,而由此获得全国性影响,更因随后迁往北大,占领当时全国舆论制高点而进一步获得话语权。从此,新青年的每一个举动,几乎都对当时人们的思想和随后的中国文化走向产生了影响。在作为“五四文学革命宣言书之一的文学革命论中,陈独秀完全把文学革命作为“革新政治”的有效途径与工具。然而在精神气质上,作为坚定的老革命党的陈独秀却以毫不妥协的战斗姿态,以推倒一建设”的思维模式,向中国传统文学发起全面挑战,充分显示出对神圣传统的大胆怀疑与反叛精神。胡适大力倡导的易卜生主义”,成为“五四个性解放运动的理
17、论纲领:”个性主义以崭新的面貌真正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体现了五四文学的现代化形态。这种思想观念与作家心态决定了在引进外国文学时将会以个性主义文学为第一选择,易卜生因而进入了热点。1918年6月,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日趋高涨之际,胡适把他轮值主编的新青年4卷6号编成易卜生专号”。其卷首代表作便是胡适的易卜生主义长文,其后集中刊载易卜生作品。在易卜生主义中,胡适首先颂扬易卜生的文学创作敢于直面人生与社会的现实主义精神。然而,易卜生主义”的核心理念是个人主义。胡适认为易卜生有一种完全积极的主张。他主张个人须要充分发达自己的天才性;须要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而发展人的个性,须有两个条件:第一
18、,须使个人有自由意志。第二,须使个人担干系、负责任。由自由意志造成的独立人格,是个人主义的灵魂。它也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革新和进步的根本动力。因为只有具备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的人,才能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承担起社会责任,为了公众的福祉和社会的进步,不惜以少数派甚至孤独者向庸众宣战。在易卜生戏剧中,胡适非常推崇国民公敌的斯铎曼医生。斯铎曼医生为了公众健康而向黑/C;的浴池老板发起挑战,结果真相得不到揭露,反而成了人人痛恨的“国民公敌。但他毫不退缩,坚定宣布:世上最强有力的人就是那个最孤立的人!”胡适事后回顾易卜生主义一文的社会反响时写道:”这篇文章在民国七八年间所以能有最大的兴奋作用和解放作用,也正是
19、因为它所提倡的个人主义在当日确是最新鲜又最需要的一针注射。以至于摹仿易氏作品主人公,立志做中国的娜拉、中国的斯铎曼医生,成为当时青年的时尚思想。茅盾后来在回顾这一社会思潮时也谈到:易卜生和我国近年来震动全国的新文化运动是有一种非同等闲的关系;六七年前,新青年出易卜生专号,曾把这位北欧的大文豪作为文学革命、妇女解放、反抗传统思想等等新运动的象征。那时候,易卜生这个名儿,萦绕于青年的胸中,传述于青年的口头,不亚于今日之下的马克思和列宁。(11)当代学者在分析五四时代那蓬勃兴起、不可遏止的“易卜生热时有这样的见解:易卜生主义在五四个性主义的呼唤下进入中国文坛,又在中国文学领域起到了导引、普及和充实个
20、性主义文学观念的作用,易卜生主义的传统孕育了五四初期整整一代文学家,造就了崭新的中国新文学。它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也是积极的。Q2)与此同时,胡适在贞操问题、论女子为强暴所污、我的儿子、美国的妇人等系列文章中,再以女子贞操问题和父子伦理问题为核心,引发了具有很大社会影响的家庭伦理革命大讨论。胡适家庭伦理革命的倡导,得到“五四新文化阵营的同声呼应,尤其是鲁迅,先后发表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论雷峰塔的倒掉、再论雷峰塔的倒掉等颇有社会反响的系列文章,鲜明地体现出五四时代独有的个性张扬和抗争精神。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时,深受尼采思想影响。尼采那种反叛传统、藐视庸众、坚守孤独的强者气质使鲁迅崇
21、拜不已。在摩罗诗力说中,他盛赞近代欧洲从拜伦到普希金的“摩罗诗人的反抗和战斗精神,热切呼唤中国的“摩罗诗人出世。如果说陈独秀、胡适以精神领袖的身份,从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角度引领个性解放社会思潮,那么周作人则通过学理阐释,从性爱和人性角度揭示人的解放的必由之路,在生命哲学层面上更深刻地体现出反封建的伦理革命意义。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日趋高涨、新文学运动蓬勃开展之际,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等文章,激起社会反响,成为新文学深入发展之际的纲领性文献。”人的文学一文的最大贡献,是把五四人的发现与文学的发现统一起来,将五四思想革命精神灌输到文学革命中去,在人的历史焦点上,找到了思想革命与文学革命的契合
22、点”(13)。周作人对推动五四”个人主义文学运动深入发展的另一重大贡献,是他系统地运用西方文化人类学、性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理论,剖析人性特质及其历史变迁,从人性和性心理角度论证人的解放尤其是妇女解放的必然性,引发了惊世骇俗的思想震荡。当其兄鲁迅通过小说伤逝及对易卜生娜拉的批评把经济独立作为妇女解放的先决条件时,周作人却更强调男女之间性的平等和妇女性的解放。周作人认为性爱在本质上是人的生命现象,是一种宗教感情。在纯真的性爱中,人的生命才处于最活跃自由的状态。新文学主将之一的鲁迅则以文学创作体现了个性解放与反叛的追求,其作品特点,一是“独异个人与庸众对峙而陷于孤独绝望模式,一是由此而来的深沉的悲
23、观主义及其灰暗、阴郁的主色调。所以李欧梵认为:鲁迅是中国现代作家中最具个人主义色彩的T立作家。我们可以说,五四传统在中国现代文学上一最能持续下去的传奇,便是它那独特的个人主义。也因为这个个人主义,五四作家们能以他们个人卓越的眼光来看待这个社会。(14)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小说狂人日记,作品以狂人独战社会的反抗姿态和彻底否定中国四千年吃人历史的宣言,震动了中国社会。文学史家一致认为,这篇小说不仅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之作。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正是以狂人日记那决绝抗争、张扬自我狂人精神”为开端的。狂人是鲁迅呼唤精神界之战士”的第一个艺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现代文学 个性 解放 反叛 传统 形成 TheFormationofIndividualEmancipationandtheRebelliousTraditionofModernChineseL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77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