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建筑文化之抱鼓石.docx
《中式建筑文化之抱鼓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式建筑文化之抱鼓石.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式建筑文化之抱鼓石什么是抱鼓石?抱鼓石俗称石鼓、门鼓、圆鼓子等,营造法式称为“碑石”,它是门枕石的一种,上如鼓形,下有基座,犹如抱鼓的形态承托于石座之上,故此得名。一般放置于大中型宅院、衙门、寺庙等建筑大门入口的两侧,成双成对出现。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抱鼓石的由来与功能关于抱鼓石的起源,不得不追溯到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在四合院形成的早期,门户建筑中已使用的门枕石。古时没有钱链、合页等构件稳固及平衡门框,门枕石上凿有轴槽,可安放门扇,起到支撑门框门轴作用;后来随着宅门的扩大,显露于门槛外的部分(门枕石的头部)越做越高,多被打磨成或方或圆形状,并雕刻线条,抱鼓石即是
2、对门枕石大事雕饰的产物,承托大门的作用渐渐被弱化。抱鼓石的功能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用功能,二是装饰功能。实用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三点:首先,作为大门的转轴,能够使大门灵活开启和关闭;其次,抱鼓石能够承载大门的重量,确保大门的稳定性;最后,抱鼓石还能够隔绝水分,起到防止潮湿的作用。当然,作为访客首先接触到的建筑构件,抱鼓石的装饰功能也是不容忽视的。抱鼓石的装饰功能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彰显门第的等级,作为大门构件的一部分,抱鼓石被赋予了彰显尊卑地位的功能;二是在形式美上对大门进行装饰。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车抱鼓石的结构抱鼓石主要以箱形和圆鼓形居多,但还有狮子形,多角柱形,水瓶形等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式 建筑 文化 抱鼓石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77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