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土经验向度上论当代诗歌的地域化与化古-——以黄斌诗歌为文本对象.docx
《从本土经验向度上论当代诗歌的地域化与化古-——以黄斌诗歌为文本对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本土经验向度上论当代诗歌的地域化与化古-——以黄斌诗歌为文本对象.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从本土经验向度上论当代诗歌的地域化与化古以黄斌诗歌为文本对象1.ocalizationandAppropriationoftheAncientinContemporaryPoetryfromLocalExperience:HuangBin,sPoetryasTextualObject作者:刘洁岷作者简介:刘洁岷(1964-),男,湖北松滋人,江汉大学副编审,江汉大学学报编辑部,湖北武汉430056原文出处: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第11-14页内容提要:阐述了黄斌诗歌在深幽的传统文化背景的笼罩下也同时是饱蘸、深纳了“现代性”的肌质一架构的诗歌。认为中国新诗的“多祖现象”与杂交基因在其诞
2、生近百年的今天早该是一个常识,传统文化与现代性及全球化的紧张关系也绝非简单的几元对立。黄斌诗歌的一大特点是地域化一一他的本土经验正是通过对古典的化用与地域化写作这两极同时展开的。黄斌诗歌选择了具体的、局部的、切身的诗歌构成方式,但通过对古典或地域的回望找到其信念般的形而上超越。通过黄斌的诗写,可以感知到新古典主义诗歌的神髓与新的生机。Itisclarifiedthatundertheprofoundtraditionalculturebackground,HuangBin,spoetrydeeplyassimilatesthemodernization“ofconstruction.Itisp
3、ointedoutthatthez,multimasterphenomenonofChinesenewpeotryandhybridizationshouldhavebeenacommonsenseinitsnearlyahundredyears,birthdayandthetensionbetweentraditionalcultureanditsmodernityaswellasglobalizationisn,tsimplymultipleopposition.OneofthebiggestcharacteristicsofHuangBin,spoetryislocalization-h
4、islocalexperienceexpandsthroughtheapplicationofclassicsandlocalizationwriting.HuangBin,spoetrychoosesspecific,partialandsuitablepeotryconstructionway,butitfindsbelief-likemetaphysicalbeyondthroughlookingbackofclassicsandunderworld.ThroughHuangBin,spoetry,theessenceofnewclassicpeotryanditsnewvitality
5、aresensed.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复印期号:2011年10期关键词:诗歌/本土经验/地域化/化古peotry/IOCalexperience/IoCaliZatiorl/ancient中图分类号:12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863(2011)02-0011-04黄斌诗歌是一种倾心于汉诗的汉语性与竭力挖掘本土经验的诗歌,从他的诗篇中可以看到一个像我们自己一样的汉人一在汉语诗学大的框架下的汉人被名词性的层出不穷的物象、语象缭绕、充满一时代与民族、日常与历史、哲思与文化、个体体验与普遍存在交织,从他有条不紊的勾勒、描摹、点染中,在他有所克制又不乏激情的陈述语调中
6、,可以真切地体味到“永字八法之水墨酣畅之美一永那最先冒出一个点口口,是在焚烧裹着白布祭文的母亲的焚尸炉顶。不过,黄斌的诗歌在深幽的传统文化背景的笼罩下也同时是饱蘸、深纳了现代性”的肌质、架构的诗歌,这本是新诗的关键节点与命门之一,黄斌在营造其诗意的时候在这一点上应是自觉的,也是有效的。想必他不会以自己诗歌本土当代经验的某些特征去攻歼其他人的诗歌是与国际接轨”或套用、袭用”西方资源”。因为,中国新诗的“多祖现象”与杂交基因在其诞生近百年的今天早该是一个常识,传统文化与现代性及全球化的紧张关系也侬E简单的几元对立。反过来,我们看到英美、北欧当代诗歌正是吸收了多种文化而呈现出活泼气象与迷人的风味,其
7、中早已袭用”了东方资源。像终究取得非凡成就的金斯堡、史奈德等诗人不满足于纯粹对东方经典文本的研习,还亲自到印度、日本去生活、体验。所以在诗歌中挖掘本土经验与诗歌开放式的异质混成走向是不矛盾的。一、深入肉身做过“记号”的地域黄斌诗歌的一大特点是地域化一他的本土经验正是通过对古典的化用与地域化写作这两极同时展开的。他的“诗学地理(黄斌语)不仅是对楚地山川风物的感怀,还对自己生存的现场一语言的世界划定了一个“小的疆域。他犹如将去西天取经的悟空,虽然腾空了十万八千里,但还是需要在他的肉身做过“记号”的地方落脚。笔者在论述寿州高峰诗歌时谈及诗歌的地域性:他的诗歌意象丰富新颖但都不是孤立的,这主要得益于他
8、的地域性的意象分布使得他的意象群成了有机的整体,其间也慢慢构成了他诗歌独有的指纹:色调、节奏、温度、气息表现出他对以往乡土诗空泛概念的疏离和个人化乡村题材诗歌在观念上的成熟。2黄斌诗歌算不算新乡土诗歌无妨,但其地域性特点同样具备如上所述的优点或谓优势,而且在新词的使用上更广泛更密集、对现实有选择的关系对应度更高,在那些大赋体的篇什中更是纵笔挥洒、汪洋恣肆。黄斌在冰棺中的父亲1932年至1938年蒲圻县新店镇的日常生活蒲圻县搬运站等长诗中那种执意攥住一切物象、情节与细节的做法,应是一种强烈抒情以极致叙述的转换,是作者对写作所取之材的无比眷念的表象,也是与作者内心挽歌的悠长节奏相匹配的。笔者揣测黄
9、斌像维特根斯坦一样深思熟虑了语言与世界的关系。在其声音或墨迹的联接“过程中,真一内心的与表达的对他来说是列在首位的,可能其次才是意义与诗意。他通过他的经验或个人体验决定了这种真”的品质。这真倒未必真的是事实的发生,而应该是描述的和表达的,也更是可以上升到一种理想与信念的高度的。如果说语言与世界之间有一种数学演算般的关系,在黄斌诗歌中,“真与诗就更是一个相互包容互为前提的构成。”在中国汉口江滩步行街的边上/雪和钟声一起落下(黄斌武汉关的钟声)口72。在全球城市化进程势如破竹的今天,我们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中国大都市除了飞檐斗拱的古迹外最令人流连忘返的往往是一些老的租界,那些半殖民地时期留下
10、的旧建筑,如果不从意识形态抗辩的立场上观照,那个时代通过它的物业显示出一种华贵、幽远、淡定的气度。曾经的生命的热量/现在不可避免的清凉黑是它惟一的形式/惟一能看到的形式”黄斌在他的日常之诗或在全球化时代如何做一个中国诗人极尽铺陈之能事,如数家珍地以工笔描述了老汉口租界的核心地带,诗中还辐射到老武昌府的蒲圻县和我自己的老家蒲圻县新店镇,在诗的结尾处汉水虽然死在长江,但千百年仍是汉水,道出据守在世代传承的山川地域上的诗人在历史语境压力下的镇定自若。而在一些偏远之地,黄斌的视野省略了近几十年来那些寒酸、丑陋或暴发户似的、千篇一律的建筑,带引我们到达一如江浙、安徽、江西等地一样的那些鄂南乡村小道尽头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本土 经验 度上论 当代 诗歌 地域 文本 对象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78898.html